APP下载

PICC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2015-03-18王萍金立秀李海凤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机械性置管静脉炎

王萍 金立秀 李海凤

(东南大学附属盐城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1)



·基础护理·

PICC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王萍 金立秀 李海凤

(东南大学附属盐城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1)

目的 分析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应用期间所致静脉炎的原因,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10月我院108例行PICC置管患者中,10例发生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 10例发生静脉炎患者中,贵要静脉5例,头静脉2例,肘正中静脉3例;评估静脉炎Ⅰ级2例,Ⅱ级7例,Ⅲ级1例,经积极对症处理后2~4 d全部治愈。结论 应用PICC期间,做好患者的全面评估,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及置管后的病情观察,对可能出现静脉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尽早干预,是规范、成功使用PICC的关键。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炎; 护理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hlebitis; Nursing

近年来,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成人术后肠外营养和早产儿营养通路建立等方面[1],因其能避免化疗药物外渗,保留时间长,可由护士在床旁插管等诸多优点而被临床广泛使用。但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之一[2],它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甚至造成病情的延误。2012年5月-2014年10月,我科对108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所致10例静脉炎进行了原因分析并给予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2年5月-2014年10月,我院共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108例,其中男56例,女52例,年龄30~79岁,平均年龄(60±2)岁;使用美德康导管29例,BD导管79例;右上肢置管71例,左上肢置管37例;贵要静脉91例,头静脉5 例,肘正中静脉12例。发生静脉炎10例,其中,贵要静脉5例,头静脉2例,肘正中静脉3例。评估静脉炎Ⅰ级2例,Ⅱ级7例,Ⅲ级1例。本组患者均给予积极对症处理,10例静脉炎患者中,Ⅰ级静脉炎给予热水袋热敷,配合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涂,Ⅱ级静脉炎及Ⅲ级静脉炎给予25%硫酸镁溶液行局部湿热敷,配合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涂,或用多爱肤超薄敷料沿静脉走向贴敷在皮肤上等护理后,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0例患者静脉炎均于2~4 d全部治愈。

2 静脉炎发生的原因

2.1 静脉炎与PICC管的关系 当选择的导管型号与血管大小不相适宜时,导管容易摩擦、撞击血管内膜,易造成血管痉挛和血管内膜的损伤,激惹静脉壁发生静脉炎反应;此外,选择的导管材料过硬、组织相容性差或者导管外壁粘附了手套上的滑石粉,都可以使静脉壁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引起静脉炎。

2.2 静脉炎与血管的关系 血管越细,静脉炎的发生率越高,因为血管越细,血管壁就越薄,血管的承受能力越弱,当通过PICC管给药时,药液的冲击力和渗透压对血管会有一定的不良影响;此外,血管越细,PICC置管时及留置过程中,越容易对其造成损伤。应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适宜型号的导管,以防止导管过粗引起的血液流速减慢及导管在血管内形成异物刺激,造成上肢肿胀、疼痛、静脉炎。此外,血管的弹性越差,静脉炎的发生率也越高。

2.3 静脉炎与肢体活动的关系 PICC置管后,术侧肢体过度活动,造成肌肉挤压血管,血管与导管产生频繁摩擦,以致损伤血管内壁,导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但是,如果术侧肢体活动过少,易形成血栓,产生血栓性静脉炎。

2.4 静脉炎与穿刺技术的关系 护士的穿刺技术不熟练,容易在血管的同一部位进行反复穿刺,多次牵拉回扯导管,易形成血管内壁的炎症,或者造成血管穿透性损伤,进而引起静脉炎。此外,护士进针角度、进针速度、持针方式、撤针芯的时间等,均可影响置管的成功率[3],从而增加静脉炎的发生。

2.5 静脉炎与穿刺部位的关系 不同的穿刺部位发生静脉炎的几率也不同。据吴倩[3]报道,穿刺部位从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及头静脉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为依次增加。这是因为贵要静脉粗、直,静脉瓣少,而头静脉内静脉瓣较多,管腔由粗变细且高低起伏,置管过程中易损伤血管内膜或静脉瓣所致。

2.6 静脉炎与药物的关系 当静脉输入的药物pH值过高或过低、液体渗透压过高时,血管内膜易发生损伤,加之病人因紧张及疼痛致使血管收缩痉挛,造成上肢肿痛而发生静脉炎。

2.7 其他 置管过程中护理人员未严格无菌技术,亦会造成感染引起静脉炎。

3 护理

3.1 血管的评估及保护 患者入院时,由专科护士充分评估患者的血管条件,制订血管使用计划,同时避免肘部血管的穿刺,充分保护肘部血管,为PICC置管创造有利的血管条件。

3.2 心理疏导 置管前应充分告知患者置管的程序、置管的配合要点,必要时让其与置管成功的患者进行交流,患者之间进行现身说法,最大程度地降低病人的紧张情绪。

3.3 导管的预处理 在置管前将导管浸泡在含有0.125 mg/mL的地塞米松40 mL溶液中3 min,待穿刺成功后缓慢均匀送入导管。

3.4 PICC置管过程的管理 (1)严格执行技术准入制度,由经过规范培训获得操作资格证书的护师以上人员执行该项操作;(2)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导管口径,所选择的导管应相对细于穿刺血管为原则;(3)穿刺时动作要轻柔准确,避免反复穿刺,尽量一次置管成功;送管动作要轻柔、速度宜慢、匀速、缓慢地送管,避免血管内膜的损伤,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3.5 穿刺置管后的预防措施 对于术中非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的患者,于置管后4 h开始予热水袋热敷(水温45~50 ℃),置于穿刺点上方约2 cm处,每日2次,每次30 min,连续3 d。

3.6 有效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PICC置管成功、固定稳妥后,指导患者避免剧烈活动和负重,但也不能制动,由于PICC导管的置入,影响了局部血流,易引起穿刺侧肢体肿胀或机械性静脉炎[4]。告之患者配合的要点,局部如有异常不适,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通过宣教指导、回复示教及检查等,确保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提高患者自护能力,积极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3.7 静脉炎的处理 一旦确诊为机械性静脉炎,应积极进行治疗。(1)抬高患肢、停止该处输液、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涂。顾丽丽[5]的研究显示,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机械性静脉炎的总有效率达到96.70%;(2)予25%~50%硫酸镁溶液行局部湿热敷,硫酸镁溶液有消炎去肿的作用,湿敷可促进水肿吸收,改变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3)在穿刺点上方2 cm处用多爱肤超薄敷料沿静脉走向贴敷在皮肤上,按住敷料保持30 s 左右,5~7 d更换一次。

4 讨论

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属无菌性炎症,是由于置管过程中或置管后导管在血管中反复移动,损伤静脉内膜引起。机械性静脉炎的产生与穿刺部位、血管及导管的选择、穿刺者的技巧、置管肢体运动过度、输入药物的性质、护理人员操作是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等相关因素有关。有报道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高达15.15%[6],本组发生率为9.25%。通过加强对患者入院时血管的评估、保护、心理疏导、导管的预处理、置管过程中的细节管理、成功置管后多种措施的预防及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使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加强,有效地降低了PICC患者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同时,对已发生的静脉炎加强观察,及时评估、处理,并予积极干预,有效地提高了PICC置管患者的使用成功率,既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又避免了经济损失,使患者能够顺利完成疗程,获得满意疗效。

[1] 王建荣,蔡虻,呼滨.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21.

[2] 吴倩.PICC置管引起的静脉炎的相关临床因素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08,16(2):324-326.

[3] 黄石群,胡敏芝,梁艳芳,等.影响PICC置管成功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现代医杂志,2007,9(1):88.

[4] 周雪珍,李利华,何展文.25例小儿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并发静脉炎原因分析与防治[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5,4(1):46-48.

[5] 顾丽丽.喜疗妥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3):43.

[6] Moureau N.Vascular safety:It′s all about PICCs[J]. Nurse Manage,2006,37(5):22-27.

王萍(1971-),女,本科,副主任护师,科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及管理工作

金立秀,E-mail:65723400@qq.com

R472.9

B

1002-6975(2015)01-0075-02

2014-07-10)

猜你喜欢

机械性置管静脉炎
高渗性药物导致静脉炎的研究现状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机械性眼球外伤100例临床分析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含金量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心理护理对机械性眼外伤患者围术期负性情绪的影响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