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护理

2015-03-18徐秋红潘有朵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关节镜患肢交叉

徐秋红 潘有朵

(浙江省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武义 321200)



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护理

徐秋红 潘有朵

(浙江省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武义 321200)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护理及术后康复指导。方法 对18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出院指导等护理及康复训练指导措施。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0个月,术后6个月后抽屉试验检查有1例患者Ⅰ度后抽屉实验阳性,其余均阴性。有2例屈膝10°~20°受限。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优15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4.4%。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37~54(47.82±5.22)分,术后评分83~94(92.78±7.32)分(t>2.898,P<0.01)。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关节镜下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康复指导,有利于术后有效的患肢功能康复。

后交叉韧带; 关节镜; 护理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rthroscopy; Nursing

关节镜下膝关节后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重建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它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效果肯定等优点,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已成为治疗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标准术式[1]。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PCL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2],如不能及时正确治疗、恢复,可导致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我院骨科2012年6月-2014年8月,对18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患者进行关节镜下重建术,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及康复指导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8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16~57岁,平均(35.4±5.2)岁;左侧10例,右侧8例;致伤原因:运动损伤7例,车祸伤9例,高处坠落伤2例,均为新鲜骨折。13例为单纯胫骨止点撕脱骨折,5例合并半月板损伤。本组患者术前均有关节不稳定、肿胀、疼痛,后抽屉试验阳性。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行硬膜外麻醉,单纯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有半月板损伤的采用关节镜前内、前外入路,予以半月板成形或修整,然后做后内侧入路。

1.2.2 护理措施

1.2.2.1 心理护理 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主动与患者交谈,介绍关节镜手术的优点、简要的手术过程、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介绍以往相同手术成功的病例,尽快消除患者恐惧心理。

1.2.2.2 冰敷护理 患者术后返回病房,立即取干毛巾包裹冰袋置于膝关节前、外、内侧适当加压,术后因麻醉致双下肢感觉活动未恢复,冰敷期间加强巡视,q 1 h检查冰袋,保持冰袋固定到位,注意观察患肢皮肤温度、色泽情况,防止冻伤,保持局部敷料清洁、干燥,如冰袋融化或渗漏,及时更换,冰敷12 h 后停用。本组无1例冻伤。

1.2.2.3 观察患肢情况 患肢用弹力绷带包扎2 d,用支具将膝关节固定于完全伸直位2周(如将患膝固定在半屈膝位易造成伸膝受限[3]),用抬高垫抬高患肢15 cm,严密观察患肢的感觉、运动、颜色、温度以及动脉搏动、末梢循环等情况。观察切口有无渗血、疼痛、局部有无肿胀,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脱出、折叠、受压,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本组1例患者第2天出现肢端皮肤颜色变暗、皮肤温度低,经及时松解绷带调整支具后恢复。

1.2.2.4 疼痛护理 耐心向患者解释,使其了解加压包扎的目的,以便取得患者的配合。在观察处理疼痛时,应弄清楚疼痛的病因,切忌盲目应用止痛药而掩盖并发症。使用镇痛泵者,要注意观察有无尿潴留、血压下降、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本组4 例患者出现重度疼痛,遵医嘱予西乐葆1片、波舒达2片,每天2次口服,疼痛缓解。

1.2.3 康复指导

1.2.3.1 正确的康复锻炼是术后功能恢复的关键,在坚强的内固定下,越早功能锻炼越好。(1)股四头肌张收缩:手术当日即可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患者取平卧位,尽量伸膝,足尖向上,绷紧大腿肌肉,每次持续5~8 s,每日锻炼100次左右,分2~3组完成;(2)踝关节运动:让患者最大限度地有节奏地伸曲踝关节,同时进行趾间关节伸曲训练,每天2~3次,每次30 min;(3)髌骨活动练习:患肢伸直放松,护士用拇指、食指固定髌骨,推动髌骨上、下、左、右移动,避开刀口处,患者感到局部有轻微的酸胀、发热感,20次/组,3组/d。

1.2.3.2 术后1 d进行直腿抬高训练,患者仰卧,伸直膝关节将腿匀速抬高达30°~40°,并在空中停留5~6 s后放下,每天2次,每次20 min,从被动到主动,逐渐增加抬高度数,术后3 d进行CPM机功能锻炼,每天2次,每次1 h,一般从屈膝10°~20°开始,以不引起肢体疼痛、能够耐受为原则,逐渐增加度数,同时鼓励患者进行主动屈伸练习。2周时膝关节屈曲达到50°。本组患者出院时(约术后2周),均能按以上方法完成练习。

1.2.3.3 术后2周在早期锻炼的基础上,加大膝关节的屈曲锻炼,增加至20°~60°。借助CPM机练习,每天1~2次,每次5~10 min,两次之间增加足跟滑床伸屈练习:肢体平放,足跟紧贴床面,缓慢屈膝屈髋滑动,膝关节屈曲在20°~60°范围之间,每天2次,每次5~10 min,患者可双手托膝关节,缓慢滑动,防止胫骨后移。4周后下床进行负重平衡练习:双足分开与肩等宽,交替左右肢体移动身体重心,患肢逐渐负重,并进行支具保护下扶拐行走练习。2个月后在增加关节活动度的基础上进行单拐行走,逐渐增加患肢负重,3个月后慢慢脱拐行走。1.2.3.4 做好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出院后仍要继续进行各项康复锻炼。若患肢能够负重,则可进行下蹲、膝关节内旋、外旋练习,以提高膝关节的活动度,逐步恢复膝关节功能,4个月后可以恢复正常活动或轻度的文体活动,如慢跑、骑自行车等,以增强肌力。5个月后可锻炼膝关节的灵活性,进行垂直跳、跳绳、侧向或后向跑、“8”字形跑等活动,注意练习方法,活动不当可再次发生损伤;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含钙丰富饮食,多食蔬菜、水果。每周定期门诊复查。

2 结果

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5~10个月,平均7个月。术后8周,骨折均愈合,无移位。术后6个月复查,1例患者Ⅰ度后抽屉实验阳性,其余均阴性。2例屈膝10°~20°受限。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4]进行术前、随访7个月后膝关节功能评价:总分为100 分,95~100分为优,84~94分为良,65~83分为可,<64分为差。18例患者优15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4.4%。术前功能评分为37~54(47.82±5.22)分,术后评分为83~94(92.78±7.32)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8,P<0.01)。

3 讨论

关节镜下重建PCL,是治疗PCL损伤最有效的手术方法,为早期康复训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护理人员应耐心解释,告诉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效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及时解决患者的疑问,介绍处于恢复期的患者,交流治疗经验,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是微创手术,循序渐进的关节功能锻炼对患者功能恢复极其重要。帮助患者制订科学、可行的训练计划,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锻炼、负重和行走锻炼。正确使用膝关节支撑支具,主动膝关节屈伸功能训练及股四头肌锻炼,同时,注意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康复训练和护理。指导患者正确、有效、科学的功能锻炼,定期门诊随访及电话随访,对功能锻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沟通,调整方案,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使患者肢体功能尽快恢复。

[1] 杜雅晴.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损伤重建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3):280.

[2] 李建赤,黄必留,梁江声,等.锚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2013,7(1):44-47.

[3] 张丽娟,童丽利.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术后的护理[J].中医正骨,2009,21(4):77-79.

[4] Lysholm JC,Gillquist J.Evaluation of knee Iigament surgery results with special emphasison use of a scoring scale[J].Am J Sports Med,1982,10(3):150-154.

徐秋红(1969-),女,浙江,本科,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从事临床护理及管理工作

R473.6,R681.8

B

1002-6975(2015)01-0056-02

2014-07-28)

猜你喜欢

关节镜患肢交叉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连数
连一连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
关节镜术后电话回访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