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副语言的交际功能探析

2015-03-18严红美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重音语调言语

严红美(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英语副语言的交际功能探析

严红美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副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言语交流方式,在人类语言交际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贯穿言语交际的整个过程,并通过重读、音调、停顿、延长语音等表意手段,发挥其强调、辅助、调节和替代等交际功能,从而提高言语交际的效果。

副语言;交流方式;交际功能

我国的语言学家陈原先生曾说过:“人类进行交际活动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当然是语言,但是交际工具绝不只是语言……事实上,社会交际常常混合了语言与非语言这两种工 具。”[1]副语言(paralanguage)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非语言交流方式,在人类语言交际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副语言行为贯穿于言语交际的始终并且对话语意义有着不容忽视的特殊的交际功能作用。它不仅承担了话语的情感意义,同时也起到影响和确定语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言表达的内容和信息传递的效果。美国学者美拉比安(Albert Mehrabian)通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出人们在面对面交谈时,一条信息传播的全部效果中,词语仅占7%,声音占38%,而55%的信息却是无声的[2]。美拉比安据此列出一条著名的公式,即:“the total impact=7% verbal feeling+38%vocal feeling+55% facial expressions”[3]。由此可见,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语言与副语言是密不可分,互为依托的。只有真正理解了语言和副语言的真实含义才能达到真正有效的交际。因此,在言语交际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运用正确得体的语言来传递信息,同时还需正确理解和运用副语言的交际功能,使交际更加得体。

一 副语言的定义

最早提出“副语言”这一概念的是美国语言学家特拉格(George Leonard Trager)。[4]1958年,Trager在他的一篇题为“Paralanguage:A First Approximation”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副语言”这一概念,并将之定义为包括(1)音质〔voice quality),即语言的修饰成分(modifications)和其他噪音(noises),(2)发声(vocalizations),即没有语言结构的噪音。Trager认为这些语音修饰成份自成系统,伴随正常交际的语言,因而称之为副语言。

继Trager之后,美国语言学家萨默瓦(Larry A.Samovar)认为副语言“涉及的是言语成分——指的不是言词所提供的实际信息,而是这一信息是怎样表达的。副语言是伴随、打断或临时代替言语的有声行为。它通过音调、音量、语速、音质、清晰度和语调起到言语的伴随作用”[5]。英国语言学家Loveday认为“副语言……包括声音、身势、近体等信息传播渠道,与传统公认的渠道(即言语交际)相互伴随、相互渗透、部分统一”。另外,1989年美国科教资源信息中心((ERIC)给副语言下的定义是:“对语言结构或内容之外的言语交际各方面的研究。”[6]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副语言研究这一热门话题在语言学界的兴起,许多国内学者也加入到这个研究队伍中。语言学家戚雨村教授在《语言学百科词典》中将副语言定义为“人们在说话时伴随语言而产生的一些发音特征和语音现象,包括个人的音域说话速度和节奏等。这些往往是不自觉的,但也有一定的辅助表达作用”[7]。毕继万认为副语言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范围只包括伴随言语的某些声音现象,广义的范围则除言语的声音现象之外,还将体态动作、面部表情、甚至某些书写符号及言语交际情境都包括在内。”[8]本文所讨论的副语言属于狭义的范畴,即没有固定语义的有声行为,包括停顿和沉默。

二 副语言的分类

从不同角度定义副语言自然就会产生不同的分类方式。国内外学者在副语言的分类方而各持己见。概括来说,主要有特拉格的二分法、李杰群的三分法、麦凯四分法以及曹合建的五分法。因篇幅所限,本文着重介绍曹合建的五分法。

曹合建从副语言的语音、副语言在交际中的意义以及交际功能3个方面综合考虑,将副语言分成五个类别:个人音质符号(voice qualities)、语音修饰符号(vocal modifiers)、语音区别符号(vocal qualifiers)、语音分隔符号(vocal segregates)和语音替代符号(vocal alternants)。[9]

(一)个人音质符号

个人音质符号指由个人生理条件决定的个人声音特征,包括音色、音速、共鸣音、音量、音域、音延与节奏以及方言和口音。[10]由于个人声音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个体性,听话人可以根据说话人的声音特征大致了解说话人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社会地位、职业等方面的基本信息。

(二)语音修饰符号

声音修饰符号指会话中的笑声、哭声、喊声、低语、悲叹、咳嗽、打呵欠、打嗝等副语言行为,又称为功能性发声。从说话人的声音修饰符中,听话人可以推理出说话人的心理和生理状态等方面的信息,成为交际语境的一个重要部分,直接影响交际的进程。

(三)语音区别符号

声音区别符号又叫声音限定符号,声音响度、音高、音量、重音、和音速和语调的变化以及对发音器官加以控制而产生的表示不满、愤怒、怜悯,爱怜和喜悦等情感的特殊声音效果被称为声音区别符号。声音区别符号具有决定话语意义的作用,构成语境。

(四)语音分隔符号

语音分隔符号,又叫声音填充符号(called fillers),指会话中插入的诸如um、ah、uh、“嗯”、“吧”之类的有声符号以及如停顿和沉默等语空符号,其作用是将话语中的词与词或词组、句子与句子、语段与语段间隔开,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书面语中标点符号的作用,但又比标点符号系统更细致、复杂,可以反映出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和言语策略,更能准确地反映说话人当时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和话语微妙的更深层含义,甚至影响到说话人在听话人面前的形象。

(五)语音替代符号

声音替代符号是指会话中应答时取代某些词或话语发出的嗯、哟、嘻、哦等非言语声音,英语中常见的有Psst、H'm、Er、Uh-hu、Uhhuh、Mmm-hmm等。声音替代符号能够较为准确地将特殊的言语意义表达出来的。会话中音替代符号的使用可以使会话更紧凑,有时还能够很好地调节人际关系。

三 副语言的特征

副语言之所以被在语言之前冠以“副”字,一方面说明它跟语言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则说明它和语言有一定的区别。相对于日常交际中的常规语言而言,副语言最大的特征就是没有固定语义。副语言虽然也以声音的形式出现,但从语义上与有声语言有着根本的区别。副语言不像绝大多数常规词汇那样有较为确定的语义,副语言的语义是变化不定的。交流双方往往要根据交谈时的情景、个人情绪、态度、语气、语调、语速、停顿等因素确定语义。因此,对于副语言的语义确定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副语言本身有一些构成要素是没有语义的。比如沉默这一行为,不在特定的语境中不存在任何语义,但是放在不同的语境中,它被赋予多重意义。它可以表示对双方意见的不认同,也可以表示默许,还可以表示对谈论的事物缺乏兴趣等等。

四 副语言的交际功能

如前所述,副语言在言语交际中虽无固定语义,但对话语意义起着强调、修饰、替代和深化等作用,能够使语言交际更准确、生动、形象、更富于表现力,并能够调节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话轮转换的和谐,使交际顺畅进行,因而具有不同的交际功能。因此在交际中,我们要充分重视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的作用,适当地使用副语言,才能使交际更加和谐顺利地进行。

(一)强调功能(accenting)

强调功能是指讲话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讲话时,利用停顿或增加音长,加强重音等语音手段,对句子中的某个或某些词加以强调。英语的强调手段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变化句子重音、语调、停顿和延长语音等强化说话者的意图,表达不同的意思。

1.重音(stress)。重音也叫做重读,就是指一个词或音节的发音比周围的词或音节的发音的力量更大,音调更高,延续时间更长。重音又分为词重音(word stress)和句子重音(sentence stress)两类。词重音是词的语音结构的一部分,会影响到一个词的词性或词义。句子重音是为了强调把句子中的某个词读得特别响亮。重音在词汇层面上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在话语层次上也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思想感情的表达。在言语交际中,话语的意义往往会随着句子重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特定语言环境下,说话人出于表达的需要,运用改变句子重音的方式,可以改变语义,传递不同的交际信息。

例1:We heard Mary singing downstairs.

如果重读 we,则强调是“我们”听见了,而别人听没听见就不知道了;

如果重读heard,则强调我们只是“听见”而已,但是我们没有看见人;

如果重读Mary,则强调我们听见“Mary”唱歌了,至于其他人,我们都不清楚;

如果重读singing,则强调我们听 Mary“唱歌”,而不是说话或是其他行为;

如果重读downstairs,则强调我们听见 Mary 在“楼下”唱歌了,而不是其他地方。

可见, 随着句子重音的位置的改变,其语用意义和话语意义也随之改变。运用副语言的重读方式,可产生不同的话语意义。交际双方通过对此强调和领会,判断说话人的思想、意图和情感,使交际的信息更清楚、准确。

2.语调(intonation)。人们说话时通常都会提高和降低音调,形成一些音调模式,还把有些音节说得响些,并且改变言与节奏,这些现象就叫做语调。作为一种副语言代码,语调以类象和象征的功能表述语言使用中传递的伴随信息,表达情感意义。不同的语调可以让相同的话语显示不同的信息和话语意义,表达不同的态度或情感。

英语是世界上声调变化复杂,语调种类繁多的语言之一,被称为“语调语言”(intonation language)。总体来说,英语有四种基本语调,即平调、降调、升调、降升调。平调表示直叙,降调带有严厉、坚定的口气,升调表示期待、怀疑或清求,降升调则含有保留、讽刺、有限的同意等意义。如果说常规性地使用语调所产生的话语含义是话语的字面意义,那么非常规地使用语调则产生的是深层的含义。

例2:It’s a good idea.

如果用降调,表示说话人的肯定语气;

如果用升调,则表示说话人对此陈述有疑问;

如果用降升调,那么言外之意就要视具体语义环境判断了。

3.停顿(pause)。停顿是思维进行语言编码临时中断的一种结果,也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副语言中的语音分隔符号之一。根据生理和表达的需要,停顿可分为以下三种:为了便于人们进行呼吸,在语流中有间隔地出现的生理停顿;为了清楚地表达语言的结构层次,便于听者领会语义,避免歧义的语法停顿;为了引起听者注意,加强停顿后的词句表意效果的强调停顿。其中,强调停顿可以充分表达说话人的思想、立场、态度,属表情系统。在公布比赛结果、演讲、朗诵、颁奖等场合,常用到强调停顿,以获得突出语义,引起注意的效果。

例 3:The Best Actress of the Year goes to--Nicole Kidman.

4.延长语音(length)。一个音素在一个词或短语里读音时间的长短叫音的长度,它取决于音波振动时间延续的长度,也就是发音动作持续的长短。音长的变化是它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但是在日常交际中,根据所用词汇的本义、语境和使用场合,说话双方可运用延长单词或单词中某个音节的语音来表达特殊的意义以及发话人不同的语用意图和话语意义。在现实的人际交往活动中,为了强调某些特定信息或者使自己的表达更准确,讲话者常常会把某些音故意拖长,而对那些不太重要的信息,则通过缩短音值的方式快速带过。如“Ok.”这一简单的应答语,如果用正常语速,则表示爽快的答应;如果延长了音节,提高了音高,则表示出不情不愿的情绪。

(二)调节功能(regulating)

言语交际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双向活动。交际中听说反馈、话语插入、轮流发言、以及交际目双方的情绪反应、态度变化等等,往往是借助非言语交流来完成的。如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一方示意自己已讲完,听话人可以说话了,常见的技巧是讲话人语速放慢,然后用缓冲语,如well、you know等,听话人就知道自己可以讲话了;听话一方如不想说话,希望继续听下去,常见的形式是Mm或Uh、huh等,或用升调“Oh”,鼓励说话人继续讲下去;说话一方如不希望对方中途插话,则采用加强音量变化和加快讲话速度的方法不给对方以机会。通过副语言,交际双方可以很好地调节双方之间的话语轮换和对话结构,避免了语言冲突,有利于交际顺利进行。

(三)辅助功能(Complementing)

辅助功能是英语副语言最主要的交际功能。在话语进行中,副语言,如伴随言语的笑声、哭声、呻吟、尖叫、低语、赞叹等,与其他非语言行为,如手势动作、表情等,一起伴随语言进行交际,使得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准确而完美。它可以加大语义信息量,加强语势,深化表达内容,从而起到辅助的作用。

例4:Jack: May I have a look at your new pen?

Alice(giggling)as you like.

Alice 的微笑赋予了as you like更为直接的态度——允许。如果Alice采用了yelling的态度,则表明了Alice的愤怒、不耐烦,那么Jack可能就会打消看这支笔的念头。

(四)替代功能(Substituting)

替代功能是指人们运用非言语手段指示或替代带语言手段所要传播的信息。在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常根据交际目的的不同以及场合的迥异,使用副语言,如:um、er、h’m、oh、uh-huh等,替代自然语言进行交际。这些声音替代符号在交际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感情含义和话语意义,一方面替代了话语的使用,另一方面又比话语更传神、微妙,更符合交际需要,是一种超越语言的巧妙的替代方式。如英语国家的人讲话时通常是尽量减少语言中断的,一时想不出恰当的词句又不想终止发言的时候,他们一般会不断使用uh或er之类的副语言来代替excuse me这一自然语言。再如,在禁止喧哗的场合,为了阻止某人继续说话,人们经常会把食指指尖朝上压在双唇中间,发出shh声。这个音高很低、音速较慢、且持续时间较长 sh声,就替代了 keep quiet或 stop talking。

结 语

副语言是人类言语交际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不仅是人类言语交际中重要的表意手段,还是话语表达不可缺少的中介环节,能够传递不同的语义信息,表达不同的话语意义,具有特殊的交际功能。英语学习者只有充分了解副语言交际行为的特征,恰当地运用重读、音调、停顿、延长语音等技巧,充分发挥副语言交际的强调、话轮转接、补充修饰和替换功能,才能真正地提高言语交际的能力和效果。

[1]陈原.社会语言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3.

[2]Guo M,William J.Foundation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7:83-84.

[3]Dodd H C.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Washington: Wm.C.Brown Publishers,1991:199-200.

[4]Trager G.L.Pralanguage:a First Approximation[J].Studies in Linguistics,1958,(13).

[5]Somovar L.A,Porter R.E.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M].Pek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4:187-188

[6]梁茂成.副语言初论[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128-130.

[7]戚雨村.语言学百科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

[8]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9]曹合建.副语言与话语意义[J].外国语,1997,(5):17-20.

[10]Samovar et al.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3rd ed. Foreign Language and Teaching Press,Brooks/Cole/ Thomson Learning Asia,2000.

(责任编校:张京华)

H31

A

1673-2219(2015)11-0162-03

2015—09—01

严红美(1974—),女,福建建瓯人,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语言学。

猜你喜欢

重音语调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单词重音
重音在“文学作品朗读”中的运用
谈谈诗歌的语调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谈歌词语调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现代哈萨克语命令语气单句语调对比实验研究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浅谈语句重音的把握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