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实效性的基本路径

2015-03-18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理论课核心

杨 娟(遵义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2)

增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实效性的基本路径

杨 娟
(遵义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的重要对象。作者认为,凝聚思想共识、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实效性;基本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个教学过程中居 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如何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学效果,这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紧迫的实践问题。凝聚思想共识、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总结长期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方法,笔者认为,各种教学要素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路径。

一 凝聚思想共识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的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当前,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整个社会思潮,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转型、社会结构演变、利益格局重新调整以及中西文化相互激荡,使社会各个阶层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呈现出多样性。一些问题和矛盾也日益凸现出来。比如,经济领域的一些交易规则泛化,市场经济衍生出来的急功近利、损人利己、金钱至上等负面因素,对人们的价值取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政治领域中遗留的封建专制残余,既影响了中国社会前进的步伐又违背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盛行,腐蚀了党和国家的肌体;社会道德领域,一些社会成员理想信念淡漠,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社会领域中的教育、就业、分配、住房、医疗等存在的不公平不公正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不断冲击着社会的道德底线,拷问着人们的道德良知,败坏了社会风气,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认同、接受、践行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这些深刻的变化必然反映到大学生群体中来,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倍感无力和脆弱,以至于有人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5+2=0’的难题,即5天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由于2天的周末社会生活而被抵消”[1]。当然,这些都是社会现象所致。另一个方面,是大学生本身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是很充分,甚至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比较常见的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特有的教育现象;在中学阶段学政治是为了在高考拿分,学习目的性强,而在大学阶段很多知识都是对中学阶段的重复,并且没有升学压力,因此学不学这门课都无所谓;这门课实用性不强,不能解决就业问题;更多的学生认为比较突出的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即高校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模式囿于传统,不能与时俱进,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上课没有激情,缺乏情感投入,忽视主体,因而教学的感染力、号召力不强,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等等。因而,“学生不欢迎,教师没兴趣”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种较普遍现象。

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和教育,因为其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所处的核心地位和所起的主导作用。这就迫切需要在整个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中真正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此背景下,要想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魅力和学科魅力,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与认同并进而践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关键。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从内涵进一步拓展到外延,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澄清学生思想认识上的某些误区,从而内化为自我认识,外化为行为准则,从而达到自我发展。

二 明确教学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始终围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目标来实施。这就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和依归。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互为表里,是辩证统一的。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观点之一。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教学中首先要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围绕这个根本问题,把“育人为本”摆到学校工作的中心位置,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那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主要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形势与政策》这五门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实与书本相融合的方式把理论跟学生讲透彻,把大家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讲清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内化为他们的思想,外化为他们的行为,提高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当今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十分激烈,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为了达到推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向青年大学生传播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因此,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异常复杂,他们的社会意识是由所处的社会存在所决定的。而课堂上的理论又与所处的整个大的社会环境相脱节甚至有反差,往往使大学生无所适从,因而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产生怀疑甚至出现认识上的偏差。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教师必须重视大学生主体的需要,除了课堂上的教书育人,课外还要通过多种形式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大学生在当前社会环境中碰到哪些问题,有什么困惑和烦恼,触及大学生的内心世界,给予学生深切的人文关怀。要求教师宏观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出发,微观上“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个特殊的个体,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教学的根本目的。

三 优化教学内容

这里的优化教学内容是指根据马克思主义学院各个不同教研室教师实际承担的课程,把每个教师最擅长、最熟悉、最专业的内容整合起来,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实行教学内容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是一个教师承担几个班,一门课程由一名教师独立完成,这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概论”课而言,直接涉及到的学科比较丰富,要精通这些学科的内容,对绝大多数教师来讲是个很大的挑战,结果是授课教师对自己熟悉的内容多讲深讲,而不熟悉的章节则少讲甚至不讲的情况。如“原理”课有的教师一个学期已经过去了一半,才讲完哲学部分的第一章,到了后面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则提纲式的讲解或干脆忽略不讲。原因有二:一是教师缺乏执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纪律观念;二是学期期末课程考试有各个教研室统一划分的考试覆盖范围,学生围绕这个范围进行复习就可以应付考试。所以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执行教学计划上基本没有多大压力,但学生却没有学到系统而全面的知识,这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弱项,也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要想改变这种现状,仅仅靠单个教师的努力显然无法满足学生对系统知识渴求的需要,只有整合教育教学资源,让每个教师都参与进来,分工合作,集体备课,实行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学内容,笔者认为要把思想、理想、精神、道德等不同层面的内容加以整合,有机的穿插起来。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一专题,根据内容特点,可以由“原理”课的教师来承担,这一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属于最高层次,应主要从哲学的高度来把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侧重讲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根本方法,掌握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掌握认识的本质和运动发展规律,真理和价值及相互关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基础;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等观点,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看清本质、辨别方向的自觉性和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专题,可以安排“概论”课教师承担主讲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这一重要思想。突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及其未来发展的趋势来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必然性、科学性;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来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这个共同理想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和美好愿望的具体体现,它把国家的发展与个人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凝聚力。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一专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此专题应由“纲要”课教师承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风格、民族气质之中。在当代中国,高扬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 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凝聚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逐渐形成的,激励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教师应着重讲授中国人民寻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走向复兴的生动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所经历的曲折过程及取得的巨大的成果,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所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都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密不可分。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一个社会能否达到文明和谐,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一专题由“基础”课的教师承担。在课堂上,教师要把追求的目标与现实的情况结合起来,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存在的问题作为案例引入课堂进行分析,最后上升到理论高度,克服传统理论教育的惯性。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当代大学生荣辱观主流方面总的来讲是积极向上的,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在少数大学生中出现了一些是非不明、荣辱不辨的现象。表现为社会责任感不强、法律和道德意识淡薄、追求安逸和贪图享乐、考试作弊和论文抄袭等缺乏诚信的现象屡禁不止。针对大学生目前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状,教师要引导并指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反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相应地一些消极因素必然也反映到上层建筑里的意识形态中来,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正常的,发现这些问题就要采用各种措施和办法去解决问题。教师应按照“八荣八耻”的要求,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进行剖析和梳理,结合案例宣传典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而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在现实生活中应该维护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具备高尚的品行、人格和诚信的作风,做到知行合一, 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践行荣辱观的典范,对学生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要想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学效果,可以聘请校内外在相关学科领域里知名的专家、学者和教学骨干,让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上的盛宴。这种专题教学模式既避免了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重复,又突出课程教学的共性,彰显课程特点,更能充分展现每个教师的个性,突出教师的专长,真正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他们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

四 丰富教学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实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后,教学效果怎样,关键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即承担每个专题的教师怎样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由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改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普遍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它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灌输,这种灌输当然是必要的,列宁曾经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民主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2]。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头至尾都采用灌输的话,势必让学生产生一种逆反的心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体现出来,使得教师和学生无法有效进行教学互动,这既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更违背了教育教学的规律,改变这种状况的途径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实际教学效果,根据多年来教学的基本经验,我们认为,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与传统的讲授法相结合是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

教师首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某个专题做深入的思考并进行问题的设计,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现实生活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有理论含量、有一定的深度,并且是学生不容易回答的问题,这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提前几周告知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做准备。比如,讲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个专题时,可以设计相关的讨论题目:我看改革开放;我对国企业改革的看法;我看农村新出现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社;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看法等等。事实上,这几个问题已经把“原理”和“概论”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要求每个学生做成课件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到课堂上交流。同时,教师要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确定好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界面的表现形式,尽量把握制作简单、操作便捷和易于掌握的特点。课件还可以依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精选一些优质的、经典的视频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它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以及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优势,使抽象的理论通过视频这个媒介变得具体、形象、生动,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和理论教育。

准备就绪后,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首先通过传统的讲授法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把基本的概念讲清楚,接下来让学生主动上讲台讲解自己制作的课件,在此过程中允许讨论和提问。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深度的分解和对问题的解剖,一步一步的设问,让学生紧跟老师的逻辑思维,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对上面设计的几个问题的分析,教师可以详细分解一个讨论话题,此时可以穿插案例分析法来进行分解。如:我看农村新出现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社。引导学生去思考,合作社是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农村的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一种过渡形式,已经消灭,但为什么在改革开放时期又出现?带着这些问题跟学生一步一步的进行分解。利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现实实际进行阐述,即上层建筑的改革必然引起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生产关系的变革最终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的需要。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样的启发式、参与式为主的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理解并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科学的理论是来源于广泛的实践,又用来指导实践的。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教与学中理解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究竟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和巧妙运用。但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应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1]周中之,石书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探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375.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选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7.

(责任编校:宫彦军)

G641

A

1673-2219(2015)11-0084-04

2015—05—05

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思政课项目“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教学的创新研究与实践”最终成果(项目编号11SZK008)。

杨娟(1975—),女,湖南洞口人,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区域经济与文化。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理论课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