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湖湘文化底蕴的湖南文化软实力建设战略思考

2015-03-18李平贵姚文静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湖湘特质实力

李平贵,姚文静

(1.湖南工业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湖南 株洲 412007;2.湖南工业大学 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基于湖湘文化底蕴的湖南文化软实力建设战略思考

李平贵1,姚文静2

(1.湖南工业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湖南 株洲 412007;2.湖南工业大学 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中华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石和核心,区域传统文化是区域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根基。湖湘文化是湖南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当下湖南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必须立足于湖湘文化底蕴,汲取湖湘精神,夯实文化传承力;突出湖南区域特色,提升文化影响力;推进品牌建设,增强文化竞争力;依托现代传媒,扩大文化传播力;培育文化人才,激发文化创造力。唯有如此,湖南经济、科教、文化的发展模式才能彰显其对内的凝聚力与对外的吸引力、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湖湘文化;精神特质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区域文化是区域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根基。作为一种特定的区域文化,湖湘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葩,是湖南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要素。要提升湖南文化软实力,立足于湖湘文化的底蕴,加强湖湘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前提也是根本。

一、湖湘文化的内涵与精神特质

从文化地理学意义上来说,湖湘文化就是生息在湖南这块充满活力的热土上的各族人民(包括湖南的原住民和各个时代的移民及流徙者),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共同创造、发展和积淀起来的,具有独特个性之民风、民俗、社会意识、科学文化乃至物质文化等的总和。从时间维度来讲,湖湘文化“是两宋以后建构起来并延续到近现代的一种区域文化形态”。[1](P41)这种区域性历史文化形态是一个内涵丰富、多层面的复合体,既包括“湘学”这一“雅文化”,也包括具有湖南乡土风情的“俗文化”;既包含了展示湖南地域特色的哲学、伦理、政治、文学、艺术、宗教等意识形态层面的观念文化和精神文化,也包含了体现湖南地域特色的饮食、服饰、建筑、人文景观、山水环境等物化形态的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在湖湘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屈原、贾谊、周敦颐、胡安国、胡宏、张栻、王船山等一大批文人学者、政治家等因其对湖湘文化的特殊贡献而彪炳史册,使湖湘文化成为养育三湘四水儿女的精神财富,更有如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蔡锷、毛泽东等近现代军事家、政治家因其践行湖湘文化精神而功成名就,进而又为湖湘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与元素。这是一个“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哺育了人”的良性互动的千年历史过程。

博大精深、多姿多彩的湖湘文化之所以能够历经千年的时光流变而持续散发魅力、异彩纷呈,且在中华文化中独树一帜,根源于其优秀的传统和精神特质。有学者把这一精神特质归纳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经世致用、躬行实践的务实精神;浩然独立的创新精神;勇为天下先的拼搏精神。”[1](P22)也有学者将其概括为“忧国忧民、实事求是、通变求新、兼容并蓄、敢为人先”。[2]综观学界对湖湘文化传统与精神特质的分析,我们对湖湘文化的概貌及其精神特质可以做如下描述。

1.湖湘文化是一种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文化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上接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传统,始经宋之周敦颐承孔孟之绝学而创宋明理学,中经胡安国、胡宏父子开创的以“经世致用”为核心理念、以理学为学术特征并致力于弘扬民族精神的湖湘学派奠定基础,由张栻广为传播,继由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六经责我开生面”,倡经世致用、实事求是之学,至清末以降以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为代表,融合程朱理学之坚定信仰和经世务实之作风,勇担天下之责而达于极盛,蔚为壮观。在湖湘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湖南经历了元末明初、明末清初两度大移民,湖湘文化也在人口迁移及民族文化(主要是楚文化与中原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中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地域民族文化特色向地域思想文化特色转型,从注重传统理学心性之道转向以实事求是、经世致用为要。这种文化特质铸就了湖南人实事求是、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的精神品格。

2.湖湘文化是一种兼容并蓄、崇尚真理的文化

在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湖湘文化以一种开放的姿态,不断地吸收和借鉴其他文化的有利因素,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且与中华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这种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从湖湘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这个开放的历史过程即可窥见一斑。众所周知,湖湘文化并非全部由湖南人所创造,非湘籍人士同样对湖湘文化的形成做出了不容忽视的巨大贡献,如遭流放湘北的屈原,被贬官长沙的贾谊、永州的柳宗元,迁居湘潭的胡安国、胡红父子等等,他们都不是湖南人,但他们来到湖南后,将自身的文化特色和精神特质与湖湘文化很好地融合,在融合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湖湘文化集儒、释、道三教合一而又与儒家文化一脉相承,汲取南北文化之长,促进南北文化相互生发,从而既有中原文化的顽强坚毅和现实价值取向,又有南方文化的灵性飘逸与浪漫激情的双重品性。这种品性也是湖湘文化原道穷理、通达时务、崇尚真理的体现。

3.湖湘文化是一种坚韧刚健、勇于担当的文化

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湖湘文化之“坚韧刚健、勇于担当”精神特质与湖南的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湖南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面是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水域及其冲积平原。这样的地形特点使得冬季北方冷空气可以长驱直入,影响到湖南全境。夏季非常炎热。春、秋两季气候多变。这样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使湖湘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呈现出坚韧刚健、勇于担当的精神特质。这种文化精神特质也是湖南人坚韧、勇敢、刚健、不避风险和勇敢担当性格特征在文化上的反映。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都已可以看到,无论是古代的屈原、还是近代的王船山、魏源、谭嗣同,或如当代的黄兴、蔡锷、毛泽东等,他们思想当中都深深打上了这种精神特质的烙印,使得湖湘文化兼具“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责任与担当。

二、湖湘文化助推湖南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当下推进湖南文化软实力建设,离不开祖先创造的已经深入湖南人骨髓的自己的文化之根——湖湘文化,我们应该充分珍惜先人们千百年积累起来的这份宝贵遗产,通过对湖湘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加强湖南文化建设,提升湖南文化软实力。

1.汲取湖湘精神,夯实文化传承力

如前所述,湖湘文化传统内含的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求真务实与勇于担当等的精神品质,都是历代优秀湖南人的写照。在当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湖南两型社会建设与软实力提升时期,我们应当从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中汲取养料,譬如从湖湘文化忧国忧民的传统中寻找现代文化建设的精神动力,从实事求是的传统中寻找文化建设的思想方法,从通变求新的传统中探寻文化建设的目标,从兼容并蓄的传统中获取吸收外来文化的博大胸襟,从敢为人先的传统中激发奋进创新的宏大志向。只有传承和发扬湖湘文化优秀的精神品质,才能焕发湖湘文化的传承力,使湖南人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中脱颖而出,再次形成和创造“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新时代之“湖南现象”。

2.突出区域特色,提升文化影响力

千年积淀的湖湘文化不仅有我们今天可以吸取的丰富的精神养料,也有我们今天可用以打造湖南文化产业布局的绚丽多彩的物质文化。中国最早的字画和历史文字——战国和汉代帛画、汉帛书、汉简和吴简等在湖南出土,被誉为世界发现第九大奇迹的“马王堆”文物也是在湖南出土。湖南境内的古村落和古民居建筑遍布东南西北,滩头年画、凤凰纸扎则是湖南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瑰宝,常德汉剧、澧洲大鼓、侗族花灯和邵阳花鼓戏是湖南城乡居民百听不厌的戏曲,湖南更有促进百姓致富的爆竹文化——浏阳烟花爆竹和工艺文化——长沙棕编和益阳竹艺以及剪纸、刺绣、织锦、蜡染等等。

依托这些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我们可以在全省范围内开发诸多特色文化产业,如以炎帝陵等中华始祖文化、以马王堆汉墓、走马楼吴简等为代表的秦汉文化、以南岳、岳麓山及名刹古院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长沙岳麓书院和衡阳石鼓书院为代表的书院文化、以岳阳楼为代表的名楼及其诗词文化、以毛泽东、刘少奇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湘绣、红瓷、织锦、蜡染等为代表的工艺文化、以土家、苗、侗、瑶族风情和凤凰古城、南方长城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以武陵源、猛洞河等自然风光为代表的旅游文化。这些特色文化产业,既可以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又可以扩大湖南对外的影响力。

3.推进品牌建设,增强文化竞争力

品牌就是影响力,品牌就是软实力。文化的竞争力来源文化的品牌效应。强势的文化品牌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产品。推进湖南文化品牌建设,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释放湖湘文化资源品牌潜力。打造有湖湘文化特色与内涵的优质工艺品品牌、自然与红色旅游品牌、历史与人文品牌。二是发挥湖南人物品牌优势,开发成就湖湘文化和湖湘文化影响的名人背后的经济与品牌效应,延伸名人品牌的产业链。三是发挥湖南既有的文化产业品牌效应。继续拓展湖南卫视、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蓝猫”动漫、“长沙歌厅”娱乐等优势品牌,融合湖湘文化元素,打造“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演艺湘军”等核心文化企业品牌。

4.依托现代传媒,扩大文化传播力

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是通过不断地与外界进行文化交流与传播体现出来的。优化对外文化传播理念和方式,精心策划具有湖南特色的文化品牌宣传活动,提升湖湘文化对外传播的“软实力”,是提升湖南文化软实力的主要环节。

就传播的对象来说,湖湘文化对外传播主要是两大圈层:一是内圈层,即中华文化圈内,与以不同的地域特色和历史底蕴为代表的区域文化,如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燕赵文化、岭南文化等,进行信息传播或文化交流;二是外圈层,即向全球范围内的不同国家和地区传播和推介湖湘文化。

就传播的主体来说,个人、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和各级党、政组织均应该肩负起宣扬湖湘文化的责任与义务。当然加强他们之间协同联动,更能全方位展现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更具有对外传播的公信力和攻心力。

就传播的媒介来说,一方面将以电视、报纸、广播、杂志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融合,实现所谓全媒体平台的传播;另一方面以微博、威信、微电影等自媒体进行传播。

5.培育文化人才,激发文化创造力

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同样离不开人。因此,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营造一个能够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发展人才的社会机制和文化环境,对于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十分重要。

培养湖湘文化人才,一方面可以在湖南本土高等院校开设湖湘文化相关课程,通过大学生去普及公众对湖湘文化的了解,使他们为湖湘文化传播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政府或湖湘文化的相关企业,在“融资”的同时要注重“融智”,充分发挥党政部门研究室、社会科学院的研究与人才比较优势,整合研究资源成立专门研究机构,为湖南文化产业和软实力提升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1]庾建设.湖湘文化论坛[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41.

[2]文选德.湖湘文化古今谈[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247.

G120

A

2095-4654(2015)09-0010-03

2015-05-22

湖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2012年度一般研究项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文化软实力研究——以湖南省为分析对象”(12C0102)

猜你喜欢

湖湘特质实力
《湖湘论坛》征稿启事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湖湘文化的统一战线价值分析
近代湖湘文化的崛起与启示
实力抢镜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湖湘论坛2016年全年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