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式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研究*

2015-03-17史帅涛

河北医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颈动脉出血量内膜

史帅涛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13)

两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式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研究*

史帅涛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13)

目的:研究两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式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74例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结合补片成形术(PCEA)以及翻转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ECEA)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行PCEA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ECEA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44.35±16.57)mL、手术时间(87.99±19.65)min、住院时间(15.87 ±4.59)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61.59±30.54)mL、手术时间(118.45±24.56)min、住院时间(16.86±5.49)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症以及术后再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EA和PCEA两种术式均能够起到较好的疗效,两者相比ECEA具有更多的优势,但是在实际临床治疗中,必须结合患者的颈动脉情况以及执刀医师的技术水平择优选择。

劲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狭窄; 疗 效

CEA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颅外段动脉粥样硬 化引发的缺血性卒中[1]。经过临床验证发现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比内科药物治疗具有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在介入技术的不断支持下内管腔内介入治疗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尽管CEA治疗在抑制围手术期卒中死亡以及提高患者未来生活治疗方面与介入治疗的疗效基本相同,但是目前CEA仍然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最有效方式[2,3]。本次对PCEA以及ECEA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CEA术治疗的174例患者,其中男98例,女76例,年龄34~81岁,平均(67.5±7.8)岁,并发症包括高血压42例、冠心病19例、糖尿病15例,高脂血症6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8例。根据手术方式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82例患者采取ECEA治疗,对照组92例行PCEA治疗。

1.2 方法:手术前均接受全麻术,切口选取在胸锁乳突肌前缘部,并进行沿纵向分离,将颈动脉鞘显露出来,游离颈内外动脉以及颈总动脉,同时避免对舌下等神经造成影响。后以肝素静脉内注射方式使全身肝素化,另外转流管的使用必须符合以下几点:①术前TCD及DSA监测发现没有有效的侧支循环开放;②侧颈动脉出现严重闭塞或狭窄;③手术当中对颈总动脉进行试验性关闭之后其大脑的的动脉血流下降值大于基础值的二分之一。

PCEA治疗:首先将1%利多卡因封闭颈动脉周围神经,然后沿纵向将颈内动脉以及颈总动脉切开,在显微镜的辅助下清理颈动脉内膜和板块,将浮动内膜以及剥离面碎皮清除干净。然后利用Dacron以及PTFE人工血管补片,以适当的形状使用CV-7无损伤血管缝线对血管壁进行缝补,吻合之后可开放颈外动脉、颈总动脉以及颈内动脉,不再出血之后在伤口处放置引流管,最后逐层缝合切口。

ECEA治疗:将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以及甲状腺上动脉阻断,同样利用1%利多卡因对颈动脉周围神经进行封闭,后在颈动脉分叉处将颈内动脉斜切,后在显微镜下翻转剥除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以及颈动脉分支处的增厚内膜,如果患者远端内膜存在浮动状况,则应该缝合固定,利用CV-7等无损伤血管风险对颈内和颈总动脉进行原位吻合,根据情况还可以采取颈总与颈外动脉扩大成形。

1.3 观察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及感染性并发症、术后再狭窄。

1.4 统计学方法: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性别、年龄、并发症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2.2 两组手术疗效对比: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44.35±16.57)mL、手术时间(87.99±19.65)min、住院时间(15.87±4.59)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61.59±30.54)mL、手术时间(118.45±24. 56)min、住院时间(16.86±5.49)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症以及术后再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3 讨 论

颈动脉狭窄最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约占90%以上。此外,还有大动脉炎、外伤和放射性损伤等少见原因[4]。不同病因所致的颈动脉狭窄在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以及与脑卒中的关系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差异。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颈动脉狭窄,尤其是颈总动脉分叉处的病变与缺血性脑卒中有着直接的关系,对其进行治疗在脑卒中的预防上具有重要意义[5]。

对颈动脉狭窄的CEA治疗主要为PCEA、ECEA以及标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SCEA),但是SCEA的应用存在诸多的问题,尤其是颈内动脉呈细长状的患者必须进行补片修复以及管腔扩大,因此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并延长了治疗时间[6,7]。结合目前的研究成果发现,PCEA、ECEA疗效的可靠性以及对死亡率的抑制明显优于SCEA[8],但是PCEA、ECEA两种术式的治疗价值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于1954年开始实施,最初的一些尝试显示效果不佳,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其并发症越来越少,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每年约有10万人接受CE手术。20世纪90年代初,几项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相继报道,对C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客观评价,其中的3个最具影响力的试验分别为ECST、NASCET和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一般认为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60%者可行CE,有的学者认为由于无症状患者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可待狭窄≥80%时再行手术。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44.35±16. 57)mL、手术时间(87.99±19.65)min、住院时间(15.87 ±4.59)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61.59±30.54)mL、手术时间(118.45±24.56)min、住院时间(16.86±5.49)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症以及术后再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表示观察组的ECEA治疗具有潜在的优势,但是两种手术形式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无明显差异,ECEA相比之下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并控制术中出血,因此在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治疗中,应该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条件相同时应优先选择ECEA治疗。

[1]陈伟,佟小光.内膜剥脱术用于2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疗效分析[J].山东医药,2013(38):54~56.

[2]Brott TG,Hobson RW II,Howard G等.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和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11):790~790.

[3]徐颖,钱维明,蒋丹青,等.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1例的手术配合[J].护理与康复,2010(2):172~174.

[4]席志强.国内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现状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

[5]陈莉,秦超,莫雪安等.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颈动脉支架术的疗效及安全性的比较[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1):29~31.

[6]骆荣江,李小敏,刘韶瑞.颈动脉狭窄致眼部缺血性疾病的诊疗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0,7(11)685~686

[7]吴章松,张均,陈生.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疗效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3,5(10)798-799

[8]崔丽颖,唐涛,张希庆.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23(12)654~655

Two Kinds of Carotid Endarterectomy and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SHI Shuaitao
(Xiangya School of Medicine,Central South University,Hunan Changsha410013,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wo kinds of 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type therapeutic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carotid artery stenosis.Method: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74 patients underwent carotid endarterectomy with patch angioplasty in the hospital(PCEA)and intimal eversion carotid endarterectomy (ECEA)in the patients with carotid artery stenosis,for patients undergoing PCEA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ECEA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then compare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Result: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bleeding volum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44.35±16.57)mL,operation time was(87.99±19.65)min,hospitalization was(15.87±4.59)days,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16.86±5.49)days,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5),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restenosis(P>0.05).Conclusion:ECEA and PCEA two kinds of operation can play a better effect,comparing with the ECEA has more advantages,but in the actual clinical treatment,level of technology must be combined with carotid artery patients and physicians to select the knife.

Carotid endarterectomy;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Curative effect

B

10.3969/j.issn.1006-6233.2015.04.009

1006-6233(2015)04-0555-03

2012年湖南省科技攻关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12AA302C83)

猜你喜欢

颈动脉出血量内膜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心脏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及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