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偿献血六位一体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2015-03-17王明民

卫生软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采供血血站献血者

孙 森,王明民

(青岛市中心血站,山东 青岛 266071)

无偿献血六位一体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孙 森,王明民

(青岛市中心血站,山东 青岛 266071)

结合当前我国无偿献血工作的研究现状,以归纳、总结的方法,分析了政府部门支持和参与、无偿献血服务网络建设、志愿服务等方面如何开展工作,以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健康发展。提出了无偿献血六位一体管理模式,具有较好的社会效应。

无偿献血;管理模式;六位一体

世界卫生组织提到,2008年全球已有62个国家实现自愿无偿献血,到2020年有望实现全球每个国家都能实现自愿无偿献血。我国已在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行了无偿献血制度,发展10年来,经历了献血招募初期起步阶段、高速发展阶段以及当前的瓶颈阶段,特别是在2010年以后,受采供血机构体制改革、社会公信力问题、红十字会公益事业受质疑情况影响,全国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血液紧张情况,探讨和研究建立新型献血招募管理机制或完善献血招募长效机制已经成为近期采供血机构在无偿献血政策和管理模式研究的热点。但目前,国内相关领域研究主要侧重于献血招募、现场服务或者如何开展志愿者活动等内容,多强调一个层面,没有系统的研究和阐述整体工作如何开展、如何达到实效的情况。青岛市中心血站创新性的提出了无偿献血六位一体管理模式,将分散的管理进行整合、优化,系统化的提出了争取各级领导支持、联合各部门开展相关工作、合理布局采血点和灵活管理、做好献血单位延伸服务工作、创新管理机制以及优质志愿服务工作的整体管理体系,并在实际工作中广泛运用,现讨论如下。

1 无偿献血六位一体管理模式的建立

无偿献血六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是争取各级领导支持、做好多部门之间协作、科学合理布局无偿献血服务网络、突出做好团体献血服务、建立创新型的无偿献血管理团队以及构建宣传招募特色志愿服务体系。

1.1 采取有效措施争取各级领导支持

要做好一项工作、完成一项任务,没有各级领导的支持会使工作或者任务变得非常被动。要争取到各级领导的支持,必须从各方面将无偿献血的重要性以及基本知识让领导知晓,并取得认同和支持。本站主要采取的措施有:①以行政文件的方式,如无偿献血开展情况报告、有关无偿献血车停放问题请示、地方性献血法规的修订提案以及各类媒体报道等呈递给上级领导,使得有关领导能够获取较多无偿献血的信息量;②利用各类社会机会活动,特别是世界献血者日等特殊纪念活动,邀请各级领导参与其中,开展正面宣传;③每年制定供血计划,按照法律法规向医疗机构供给血液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血液是稀缺资源的舆论氛围,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④定期安排献血车开展各级政府机关的团体献血活动,开展献血知识宣教活动;⑤血站积极配合好主管部门做好信息报送和沟通工作。

1.2 积极协调做好多部门统筹合作

在各级领导支持的基础上,开展多部门统筹合作使得无偿献血政策倾向性更强。2012年,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无偿献血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明确了由政府分管副市长牵头成立市级无偿献血联席会议,定期组织研究无偿献血政策法规、解决无偿献血工作中的实际困难等工作[1];明确了宣传、卫生、公安交通、城市管理执法等多部门的工作职责;市文明办、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等部门相继出台了将无偿献血列入文明单位评选条件、献血车(屋)停放地点等文件,进一步推动了全市无偿献血工作的进展;同时,由市文明办、市红十字会、市卫生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各级公务员队伍中倡议无偿献血活动的通知》,创新性的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固定的公务员献血日机制,规定每年的1、2、7、8月的第一个周的周二为全市公务员献血日。1.3 科学布局和管理无偿献血服务网络

青岛市中心血站作为集采供血、输血质量控制,科研教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采供血机构,承担全市无偿献血宣传与发动、血液检测、输血业务指导、采供血质量监控、输血研究、血液信息管理及血液应急保障等工作,并具备区域性血液集中检测能力[2]。市区设献血屋2~3处,流动采血车4部,并根据需求适当规划移动采血位置,承担市内四区、崂山区、城阳区及即墨市各医疗机构的供血工作,应急供血覆盖各区市。

1.4 突出管理细节做好团体无偿献血

一是要系统分析区域团体单位现状,整理和细化团体献血单位档案,确保团体献血招募实现有的放矢;二是宣传招募工作多样化,从细处做起,方便团体单位联络和反馈;三是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团体单位相关需求,营造良好的献血环境,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四是采取多种途径,持续做好延伸服务等工作,提升献血单位社会认同度。尽管这些精细化的管理工作大大提升了团体单位献血服务水平,但今后还需在团体献血单位信息化管理、建立专业电话招募中心、加大人财物投入,以及争取政府支持等方面下大功夫做工作,加强血站员工及志愿者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使团体献血精细化管理更加完善,保证团体献血工作健康发展,为构建无偿献血长效机制助力加油。

1.5 建立创新型无偿献血管理团队

血站科研创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科研管理是对科学研究进行组织、指挥、协调的一门管理工作,它在提高科研水平、保证科研质量和促进成果转化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要建立涵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多维模式,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做好专业化培训,加上正确的引导和鼓励,进一步扩大科研创新工作的涉及面。此外,不仅要有科学的头脑和严密的方法,还要有高尚的科研道德,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做好技术转化工作,促使血站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1.6 构建宣传招募特色志愿服务体系

青岛市中心血站大力发展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自上而下建立起了较规范的集中式管理模式。如纵向建立起无偿献血志愿者总队、办公室、大队、中队等;横向建立了各区域中队、高校中队、企业中队等,实现了队伍组织管理专业化。建立起了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管理办法、奖惩制度、培训制度、工时记录制度、值日长制度等,实现组织管理制度化,能够定期组织开展各类特色的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活动,进一步扩大无偿献血影响面。志愿者也是献血者,通过无偿献血者的现身说法进行宣传招募[4],通过献血者自己的感受向适龄公民介绍、交流“献血救人”行为的崇高及于人于己的益处[5],这种方式更容易被团体内部潜在的献血者所接受,进而加入到献血行列中来。

2 无偿献血六位一体管理模式的应用

多年来,青岛市每年在1、2、7、8月第一周的周二组织“公务员献血日”活动,每年固定有近4000人次公务人员参加献血,将本地无偿献血工作推向高潮。全市各级各部门对无偿献血工作更加重视、各项工作协调顺畅,包括财政拨款、人事审批以及新闻媒体宣传等方面,都给予血站较大的帮助。

通过建立市中心血站层级、采供血业务中心层级、献血服务部层级、储血点层级或医院层级的多级组织架构,以及以中心站辐射区域性采供血业务中心、区域性采供血业务中心,辐射各地献血服务部和医院储血点的管理网络[6],达到了血液资源相对集中又满足医院日常需求的集约化管理模式,形成全市血液供给及应急保障的整体性需求。下一步,青岛市血液管理的业务功能还要实现从分散到集中、从粗犷到专业、从单一到综合的转变,逐步完成以市区为中心、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业务布局,突出血液整体管理的思路[7]。目前,青岛市中心血站设有献血屋7处、献血车9部,基本涵盖了全市主要人口密集区和商业区,确保血液采集量满足日常需求量。

整理和细化团体献血单位档案,团体献血招募实现有的放矢。团体献血单位具有单位性质繁多、职工人数不一、驻地不同等特点,对团体献血单位档案必须进行分类、分项整理,将档案细化到单位名称、办公地址、预期献血人数、预期献血时间及次数、联系人、联系电话等内容,以保证团体招募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团体献血招募从简单的电话预约、登门预约方式细化为“电话、网络、媒体、信函及登门预约”的系统化招募模式,在对团体单位进行有序整理的基础上,以前对团体单位多采取电话联系、登门预约等方式进行招募,但随着网络及各类媒体的不断普及,网络和媒体招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专业招募工作人员在团体献血前都要与该单位进行沟通交流,主动了解单位参加无偿献血活动时的需求,如采血车停放位置、献血时间、宣传要求、预期献血者心理辅导需求等细节,以便于为团体单位制定和提供个性化的、优质的献血服务。

无偿献血招募管理团队创新意识进一步提升,培养专门人才,推出专业化服务。为了做好团体献血服务工作,青岛市中心血站选拔和培养了一批沟通能力强、专业知识优秀的团体献血服务和招募人才,专门从事团体献血管理工作,从而使团体献血服务工作特别是无偿献血关键“三环节”的管理上实现了专业化、细致化的管理要求。管理团队创新的建立起了团体献血引导系统,较好的解决了团体献血人员集中和不好引导的问题;印制了《团体无偿献血指南》,方便团体单位联系血站和组织献血活动;建立起电话呼叫中心,为献血者提供优质的咨询服务;建立起了团体献血单位QQ群、微信群,为团体单位组织者提供交流平台,使得团体献血单位服务工作上了一个大台阶。

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管理参照血站管理模式,实现了队伍组织管理专业化。此外,还建立了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管理办法、奖惩制度、培训制度、工时记录制度、值日长制度等,实现组织管理制度化。无偿献血志愿队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招募活动,既具备无偿献血特点也具有时代特色,为无偿献血工作增色不少。

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构建长效机制是确保无偿献血工作长期有效稳定运作、采供血机构可持续发展、保证血液供应及安全的重要条件[8]。今后,再此框架下,血站会着重解决献血环境差、工作人员服务质量不高、技术水平不高等细节问题[9],积极提高固定献血者比例,逐步实现无偿献血工作长效机制。

[1] 范丽莉.血液库存偏型时的应急招募[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4):110-112.

[2] 谭邦财,孙 森.“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大事故血液应急保障工作回顾[J].中国应急管理, 2014,(8):53-54.

[3] 周 琳,杨志平,陆 伟,等.科研创新是构建军队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推动力[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11(4):658-660.

[4] 邓 毅,柯卫泽.无偿献血志愿者工作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6):510-512.

[5] 施建平,许海蓉,文 军,等.建立团体无偿献血体系应对突发事件的必要性[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2):89-90.

[6] 孙 森.基于集中化采供血服务网络的血液应急保障[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4):105-107.

[7] 孙 森,赵 林.青岛地区采供血现状和发展思路[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4):83-83.

[8] 陈 红,胡 维,陈慧敏,等.构建无偿献血长效机制[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1):90-92.

[9] 李泉忠,郝丽丽,闫爱美.影响成为固定献血者相关因素的探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8,10(4):372-373.

(本文编辑:邹 杨)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 The synthesis of six measures” management model of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SUN Sen, WANG Ming-min
(Qingdao Blood Center, Qingdao Shandong 266071, China)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in China. Takes the method of induction and summary, analyzes how to develop the working from government support and participation, service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volunteer service, so as to promot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blood donation. It puts forward “the synthesis of six measures” management model, and it has better social effects.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management model, the synthesis of six measures

R197.323

B

1003-2800(2015)03-0156-03

2015-01-23

孙 森(1980-),男,山东青岛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无偿献血管理方面的工作。

王明民(1963-),男,山东青岛人,本科,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无偿献血管理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采供血血站献血者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采供血机构实施财务绩效管理的成效探讨
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配置面临的困境与解决对策*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浅析如何做好采供血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
采供血专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