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体育强国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5-03-17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大学教学模式体育

肖 琪

(华东交通大学 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新时期体育强国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

肖 琪

(华东交通大学 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鉴于国民经济及社会的持续前进,中国高校以前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然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何使高校体育与时俱进,尤为重要。本文欲借助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概括高校体育教学的长处及不足,得出高校体育发展的新方向,为更好地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前进供给理论前提及现实依据。

高校; 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课程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织成部分,实践证明,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在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等方面作出过卓越的贡献。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化,在体育教学中诸如教材老化、课程设置不当、学生的兴趣不高等问题日益显现出来,使得我国高等学校的体育现状不容乐观。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出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学生,是大学体育的职责。面对新世纪的严峻挑战,大学体育应积极探索、勇挑重担。

一、我国大学体育的教学模式

大家都知道:大学体育均拥有如下作用:其一,增强体魄;其二,健全人格;其三,传授知识;其四,发展创新等。然而鉴于历史及现实等诸多因素的存在,大学体育这一学科的创建仍然属于一个特别薄弱的环节。不管是大学体育老师团队,抑或展现学科水平的科学分析成果,均属于本世纪高校体育所重视的问题。大学体育的前进理念及指导理念源自大学体育教学实际操作。此外,此类前进理想及指导,甚至教学锻炼的原理及手段均应历经理性的研究,方可组成全新的知识,进而给大学体育的可持续前进供给强有力的保障。

1.传统的教学模式

就目前而言,传统教学模式于我国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仍然占据核心地位。此种教学模式的根本特征有如下几部分:第一,重视学生体育基础知识及技术的领悟,以强化其体质;第二,教学班系其教学组织方式。其长处即重视老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学有条理;弊端即绝大多数教学内容均和低级阶段相同,教学时无法有效地落实因材施教的理念,亦无法较好地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前进。此教学模式的顶盛期即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

2.“双爪型”模式

此种教学模式核心理念即重视学生学习主动性及体育水平的提升,重视其个体差异性。教学组织方式即于大一、大二同时增设基础课及专项课,长处即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且个体差异亦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弊端即依然根据以前的教学班展开体育知识的传授,学习进度及难度很难掌控,忽视方法的掌握,盲目追求体育成绩。

3.“台阶型”模式

此种教学模式核心理念即重视展现终身体育及健康体育等先进思想,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教学组织方式即于大一第一期,抑或大一全年根据原教学班增设基础课,大二全年选项分班,大三及大四设置选修课。其长处即给予了学生体育功底应有的重视;弊端即于大一很难对体育水平较好的学生实施照顾,针对教学较少。此种教学模式系当下使用范围最广的模式。

4.“ 一体化教学”模式

此种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即将如下几部分完美地融合在起:其一,早操;其二,课外体育活动;其三,课堂教学,把考核结果看成体育成绩的构成部分之一。其长处即重视学生体质,帮助学生慢慢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弊端即无法充分地展现中心教学理念,且老师的工作任务过多。如今在体育实际教学活动中选用此种模式的学校亦比较多。

5.“俱乐部型”模式

相对于西方纯俱乐部式教学模式而言,此种教学模式有其独有的特点。其教学核心理念即重视学习体育兴趣及运动水平的提升。此教学模式的长处即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的提升;弊端即就设施及场地要求较高,与中国当前国情严重不符。当下选用此种模式展开体育教学的学校特别少,成功的案例更是寥寥无几。

二、“育体十育德十育心+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目标的四维观建设

1.建立新的教学模式

鉴于社会的前进,当前我国高等体育教学变革的方向主要有如下几个:其一,育德;其二,育体;其三,育心,其四,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学校体育的本质存在有“四维观”目标取向,着手将学校体育功能根据其目标分成相应的四部分,且分别予以探索及研究,以更好地明晰体育教学之多样化功能,发掘潜能,为促进当代体育教学变革的前进供给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现今的体育教学必须将终身体育及综合育人看成教学指导理念,打造以积极教育,促进身心全面发展,重视学生潜力的挖掘,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重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发展为目标的课程机制。为有效落实《2010-202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和中小学课程改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确保大学体育充满生机及活力,专门创设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育新形式:大一设立选项课;大二及大三创办教学俱东部;大三及大四设立选修课,各高校创办单项运动俱乐部。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一即充分完成了教学主体从老师至学生的转变;二即高年级学生拥有更多的体育运动机会;三即可促进老师的教学效率提升;四即恰当使用体育场地及设备。

2.培养目标之——育体

读书时期系学生们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亦特别敏感的时期,其囊括了人类自少年至成年的所有环节。于这一时期,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优劣对于学生体质及健康的可持续前进而言具有特别关键的影响。大家都知道:人类的生命系一种持续的新陈代谢历程,鉴于年龄的升高,其机会亦将持续地出现变化,尤其是对学校里的学生,我们更应努力给予引导,让他们适当参与部分活动,以促进其健康成长。而学校体育即需自多方面出发推动学生身体的有序生长及发育,且借助技能的提升及习惯的培育,让学生终身获益。按照教育部的规定,两课两操之总时间,以每礼拜五天计算,即255分钟,如此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应为60分钟左右。若确保每礼拜两节体育课,亦只占体育锻炼总时间的359^,但是由于上课时,因为认识层面的差别及社会偏见,诸多体育老师敷衍了事,导致体育这一人类与身俱来的,充满生命力的活动慢慢沦为了兼具如下特性的固定程式:其一,乏味;其二,呆板;其三,简单。

3.培养目标之三——育心

鉴于社会的前进及发展,人类对健康的认识亦日渐成熟。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类的健康即肉体和精神的协调及人类和四周环境的协调。从这句话我们便可以知道:真正的健康并非单纯的身体健康,亦囊括了心理健康及社会协调。 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宗旨的学校体育所囊括的充足且向上的教育功能,能够较好地展现其健身及养心作用,最终实现确保学生身心健康目标。

体育运动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第一,体育活动竞争的残酷性由其竞技性决定的,胜利并非唾手可得,因此学生理应拥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及毅力;第二,体育运动把人类生活里时常碰到的胜利、失败及困难等因素融进转瞬即逝的时间里,让学生接受意志的打磨,感受胜利的喜悦及失败的伤心,鼓励人们以积极向上的心境正视人生中将遇到的所有情况,属于对人生竞争之虚拟化,能够促进学生竞争理念及心理品质的提升。

4.培养目标之四——社会适应能力

此培养目标最关键的即人际关系的处理。鉴于人际关系系对人类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的一大关键因素,所以,人际交往就学生健康成长而言亦拥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虽然学校教育给学生的交往供给了诸多机会,然而学校体育的特殊性仍然于学生人际交流能力的提升有着异常关键的作用。

学校的体育教学能够生成亲切感。体育活动可借助手势及身体动作等展开交流,并非必须使用语言这一媒介,学生伴随体育学习过程中与他人所实施的直接或间接的交流,于自身无意识中便能够生成亲切感,且将收获非常高的安全感及自信心。因此诸如此类的因素均可以有效地推动学生交流能力及人际关系的提升。

三、小结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应该向着四个方面发展:育德、育体、育心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学校体育的本质存在有“四维观”目标取向,着手将学校体育功能根据其目标分成育智、育体、育心及社会适应水平四部分,且分别予以探索及研究,以更好地明晰体育教学之多样化功能,发掘潜能,为促进当代体育教学变革的前进供给强有力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体育教学必须将终身体育及综合育人看成教学指导理念,打造以积极教育,促进身心全面发展,重视学生潜力的挖掘,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重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发展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1] 顾城,朱鹏屏. 高校体育教学实施健康教育的对策探讨[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4) .

[2] 叶蓁. 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J]. 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14,(2) .

[3] 易刚,孙颖.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目标设定的探讨[J]. 高等教育研究,2012,(3) .

[4] 田荣和. 高校体育教学发展趋势探析[J]. 辽宁教育研究,2013,(10) .

[5] 王燕梅,付明. 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与改革设想[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S1) .

[6] 秦建明. 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探析[J]. 福建体育科技,2012,(6) .

2095-4654(2015)07-0138-02

2015-04-19

G807.4

A

猜你喜欢

大学教学模式体育
“留白”是个大学问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大学求学的遗憾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