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对策以及意义探究

2015-03-17徐志萍程璞森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弘扬精神政治

徐志萍,程璞森

(西华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基于文化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对策以及意义探究

徐志萍,程璞森

(西华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对优秀文化的价值认同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植根于优秀文化的土壤必要性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大力弘扬优秀文化,充分挖掘其中优秀的教育资源,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与实效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的历史厚重感和民族的认同感,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勃勃生机。

优秀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与血脉,是人民的思想基石与精神家园。历经几千年沉淀与发展起来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脊柱,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理想追求,生活方式等内容,积蕴着民族的精神内涵,指引着国家的发展方向。弘扬、传承优秀文化不仅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可借助于优秀文化的力量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厚重感、民族认同感,同时利用优秀文化中的历史经验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积极的实践借鉴,在保持民族性的基础上,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结合,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力度,使其更加契合时代发展要求,继而更加有效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高校文化创新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息息相关、相辅相成,思想政治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的思想保障和文化示范;文化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性内容,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力依托。将文化创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之中,是高等教育发挥文化创新效能的重要途径,是带动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创新发展的必要之选。

(一)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

人文社会科学特有的育人功能,在文化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就教育形式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一种文化现象,有利于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拓宽人文视野,培养创新思维与审美情趣,促使人文与科学的有效结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因此,将人文社会科学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与人文素养,可有效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从学科层面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隶属人文社会科学范畴。在现今大力促进人文社会科学前进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应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着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自信,打造一支复合型、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因此,从文化创新视域窥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内涵和人文底蕴,构建创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全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化、科学化水平,是当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高等教育不仅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载体。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应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汲取其中精髓,紧抓时代脉搏,将时代发展与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人文关怀与情感培养相结合,人文教育与科学实践相统一,文化育人与思想育人相统一,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大力弘扬优秀文化,着力培养民族精神与时代韵味兼具的新青年,利用文化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充满时代生机与活力。

二、弘扬优秀文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对策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一种极富民族精神、民族特色、优良传统及文化内涵的伦理型文化。将这一优秀文化引入到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优秀文化为支撑,利用强大的文化力量,给予大学生以最直接的文化感染力,更好的发挥出优秀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价值与现代意义。笔者认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实际,与时俱进,在弘扬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一)以优秀文化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理性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以其实践理性为主要特征,不仅教人“知”,更重引人“行”,注重引导人们如何更好的做人做事,如何更好的践行思想道德规范。现代高校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正是传承优秀文化中“以人为本”、“民本意识”的最佳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这一文化理念为基础,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及身心发展实际出发,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以学生为本,将学生最需要、最关心的思想政治问题纳入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之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积极主动性,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向民主开放道路的同时,促使学生向更加个性、主体的方向发展。

另外,在弘扬传承优秀文化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学会利用心理强化等方法,在心理认同、同化、融合等的心理过程中,将优秀文化逐渐转化为大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一言概之,在弘扬优秀文化,引导大学生传承优秀文化,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付诸行动,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将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渗透进学生生活之中。

(二)以优秀文化为依托,结合教育需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内容

课堂教学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渠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校应以优秀文化为载体,将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充分剖析优秀文化中的思想政治内容,同时挖掘思想政治专业课程中的道德文化因素,将思想政治专业教育与优秀文化教育充分结合起来。另外,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高校中第二课堂的有效开展可以提高教育的趣味性与吸引力,为高校校园营造出浓郁的人文氛围,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优秀文化,陶冶道德情操,体悟生活哲理、提高道德素养与思想品行。同时,促使大学生有效弘扬传承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促使大学生终身学习理念的养成。

现如今,互联网已成为高校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载体,在弘扬优秀文化,利用优秀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应大力创新教育形式,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将其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个领域建构起合力育人的教育机制,不仅要利用互联网中海量的优秀文化咨询,更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建构起一体化、互补型的教育系统,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最好的教育成效。

(三)以优秀文化为中心,结合社会现实,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具备先进的时代精神,具备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而弘扬优秀文化,也需紧握时代脉搏,充分结合时代精神。如,长期以来形成的长征精神、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奥运精神等,都已逐渐转化为国家重要的精神财富。还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敢于创新、知难而进、勇往直前的精神,是在历史的发展演进中逐渐发扬光大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写照。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充分弘扬优秀文化中的民族精神与历史发展中积淀下的改革创新精神,注重对大学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精神、诚实守信品质、效率时间观念的深入培养,使高校大学生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弘扬优秀文化,应结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辩证的看待传统文化,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思想政治理念,创造性的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自身的思想道德观念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三、优秀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优秀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其中优秀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指引着民族的前进与发展,更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拼搏奋斗精神,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尊老爱幼观念,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诚实守信理念,还有济世利民的博爱精神,贵和持中的和合精神,忠贞执守的仁义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谦虚恭敬的礼让精神,勤劳节俭的勤俭精神等。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积淀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将这些优秀的文化与精神理念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坚强不屈、自强自立、百折不挠、勤劳勇敢、团结友爱、信守诺言等优秀品格,以优秀文化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完善其人格,提高其修养。使思想政治教育触及到更加广泛的教育层面,更好的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将优秀文化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是高校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践的重要研究课题。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优秀文化就可从文化层面有效解决这一课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几千年岁月的洗礼中,优秀文化不断沉淀,使得文化拥有了较强的渗透性、持久性以及强大的影响力、感染力等特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优秀文化,就可以依赖于优秀文化的这些特质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深入的走进学生思想之中。另外,优秀文化拥有广阔的覆盖面,其文化影响力可影响到每一个人,这就使得引入优秀文化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具备更大范围的积极作用。

(三)弘扬优秀文化,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构建与现代社会相契合的价值观念

引导帮助当代大学生构建起与现代社会相契合的价值观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代高校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大学生为中心任务,因此,培养大学生具有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思想理念,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任务。通观现代社会中的人与事,凡是具备优秀文化基础内涵的行为和事物,通常都会被社会中的绝大多数肯定、认可,可以看出,优秀文化的影响力是社会公认的,是人们共同追求的。优秀文化的这种影响机理有助于促使大学生积极构建起与现代社会相契合的思想认知和价值观念,促使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国家需要的全面型高素质人才。

四、结语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博大精深,弘扬优秀文化,可充分发扬中华文化中的优秀因子,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但长期以来,在社会、历史、现实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并未能充分的利用好优秀文化,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有效的开展。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结合时代特点,紧随时代发展步伐,将弘扬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分结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根本,创新教育方式与教育内容,从而有效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素质,引导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社会制度,以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社会主义建设,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本质上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与有效性。

[1]吕莹. 重续传统文化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5).

[2]陈艳. 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3]邹苏.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J]. 前沿,2012,(14).

[4]陆岩. 文化传承创新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12~16.

[5]朱文胜. 浅谈高校文化传承创新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24~25.

[6]许国彬,毕建永. 文化传承创新视域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高校理论战线,2012,(11):46~49.

2095-4654(2015)07-0111-03

2015-01-12

G641

A

猜你喜欢

弘扬精神政治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