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视角下新小说《变》的结构分析

2015-03-17蒲真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小说结构

蒲真真

(西安翻译学院 法语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105)

多维视角下新小说《变》的结构分析

蒲真真

(西安翻译学院 法语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105)

米歇尔·布托尔在小说《变》中使用了很多现代派的创作手法,将人物、事件、景致杂糅在一起,突显出强烈的画面感,用时空混乱交叉、纵横交错的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地叙述呈现出了小说《变》的特殊结构,并给人带来了和谐、匀称的空间立体美感。本文主要从叙述时间、人物、事件、和叙述方式的层面来分析小说《变》的结构形式;并由此展开对小说主题“变”的探究。

新小说;小说结构;时空交错;叙述方式;变的内涵

新小说赋予了文学特有的色彩和意义。这种小说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完全颠覆了以往的传统小说,没有了完整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和纷繁复杂的叙述方式,它旨在创造一个更加真实、直观的世界,以代替充满心理的、社会的和功能意义的世界。我们不相信一成不变的意义,不相信古老的神的秩序,继而是20世纪理性主义秩序强加给人们的现成的意义。但是我们把希望寄托在人的身上,只有人创造的形式才能给世界带来意义[1](P109)。结构分析法是从整体上宏观把握小说创作的一种分析方法。本文正是从叙述方式的层面来分析小说《变》的结构形式;并由此展开对小说主题“变”的探究。

一、小说《变》的结构形式的分析

米歇尔·布托尔在《作为探索的小说》一文中提到探索容纳能力较大的新小说形式,对人们认识现实来说,具有揭示、探索和适应的三层作用。20世纪人们对文学中小说的结构产生了新的质疑,他们最大的争论就是小说应该选择封闭型结构还是开放型结构,这其实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创造倾向和文学理念。

封闭结构内部潜伏着种种活力,而开放结构又包容着试图完善的努力[2](P47)。可以说《变》标志着传统小说结构的终结。总体上来看,《变》的结构有张有合,错落有致地融合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它属于封闭、开放兼而有之的特殊的小说结构形式。以下将从小说自身所包含的四大要素来具体分析其结构的深刻内涵。

1.小说结构与时间的关系

小说《变》完全没有按照故事发展的时间先后一一有序地进行叙述和描写,而是将主人公莱昂·德尔蒙置于特定的环境中让他以回忆、想象、憧憬的方式来交代自己过去、现在还有将来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故事。这部小说以心理时间来代替线性时间,使故事呈现出跳跃式的发展和变化。小说中的时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过去:和妻子度蜜月;和情人相识;

现在:从巴黎到罗马的列车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将来:对将来生活的打算;对小说的构思。

小说是静态时间和动态时间有序结合的一个艺术整体:以火车为参照标准,静态时间内为德尔蒙在火车上的一系列活动,因为他对火车来说,并没有发生相关的位移;相反在火车外的则称之为动态时间外发生的事情。他笔下的《变》其实就是以时间为横坐标来记录下各种人、事和物在纵坐标上的值的集合;并以时间为基点将过去、现在和将来,回忆、幻想和想象,还有景、物和人这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给读者在阅读视觉上带来了较强的冲击,在心理和审美上也形成了新的分析视角。

另外,这部小说结构的内在性与外在性也是通过时间这一抽象概念来体现的。小说中多次提到过具体的时间,就是巴黎里昂车站的那只挂钟,它的指针所指的时间在小说中永远都是八点十分。这个时间点显然已经失去原有的意义,成为一种象征的符号即指巴黎里昂车站。这是作家布托尔在小说中精心安排的“时间游戏”。在时间的碎片中,读者需要自己来整理这些片段背后的东西;只有恢复了原来的时序和客观现实本来的面貌,才能走出布托尔设在读者眼前的时间迷宫,也才能深刻地体会到小说故事之外结构的内在性和外在性的完美结合。

2.小说结构与人物的关系

小说与其塑造的人物形象总是相互一致的。小说中出现的各种人物都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小说中人物的出现是有其必要性的,因为对这些人物的刻画与描写可以从侧面看出作家创作倾向,包括心理、社会、道德、伦理等方方面面。《变》中刻画了相当多的人物形象:教士、青年夫妇、坐在主人公对面的男子、和主人公身材相仿的男子、红脸男人等等,还有作家以“你”相称的主人公、他的妻子昂里埃特、情人塞西尔、孩子们等等。

小说主人公德尔蒙就像一架摄像机,作家借主人公的这双特殊的眼睛拍摄下了他在火车上所看到的任何一个细节和进入他视线的任何一位人物。尽管这些人物渺小、在小说中没有多大分量,也没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但是新小说正是还原了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新小说完全摆脱了传统小说的所谓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英雄主人公的模式,已经向更为直观化、人性化、真实化的实际生活接近。小说框架的构建离不开这些普通的人物形象。用布托尔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人物再现原则的意义不仅在于几乎是必然地要引起对小说结构的探索和小说形式的增加,而且,由于成功地把真实的人物引进了小说的世界,它还为解决小说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提供了绝妙的出路[3](P100)。

3.小说结构与事件的关系

小说中叙述的各类事件往往是人们进行分析与研究的重点。新小说结构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意象和分析空间;也可以说这是新小说在创作结构上的探索与创新。小说《变》共九章,分三卷。基本上每一章节都融合了主人公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生活故事,充满了他对所经历事情的回忆、幻想、想象和憧憬。但是如果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做一对比整理,并从叙述者的角度做一整合分析,就会发现作者精心安排与设计的小说结构真是独具匠心。从情节的处理、叙述角度的切换、火车上各种人物出现场面的安排、策划,主人公德尔蒙内心回忆与挣扎的斗争过程的展现到车窗外大千世界的精彩呈现无一不说明作者用心在绘制这幅精美的作品。

从巴黎到罗马短短的一次旅行基本涵盖和浓缩了主人公的一生。下面先将小说中所出现的有关主人公的一切活动描写做一逐步分析:

·主人公(德尔蒙)在火车上的活动;

·主人公内心意识流活动;

·火车上众多人物出现的场景和他们的行为活动;

·主人公与妻子在罗马的蜜月生活;

·主人公与妻子、儿女在巴黎的家庭生活;

·主人公与情人塞西尔在罗马的相遇、相知到相爱的情节;

·主人公往日和情人塞西尔参观罗马名胜古迹;

·主人公利用工作之便去罗马幽会情人塞西尔;

·主人公对旅途中和在罗马所见到绘画的所想所思和所忆。

这些事件在小说中是以意识流方式一一出现和排列的。但无序中又按照一定叙述方式的需要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完成了小说从故事到情节的统一;并且将过去、现在和未来,回忆、幻想和想象、憧憬通过精心安排的故事结构与情节交织在一起,给人以一种时空交错之感。就是这些数不清的事件、形象、感觉、回忆等各类事物参杂在一起,以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又以另外的形式在文中几度出现,这就是所谓的回复性叙述。作家以这些事件为依托,构建起了该小说特殊的结构模式。

4.小说结构与叙述方式和叙述人称的关系

这部小说通篇以第二人称“您”的方式来叙写全文。这是新小说创作手法的一次大胆尝试。 第二人称不像第一人称那样直接且直白地表达某种想法或感情,也不像第三人称那样辗转、含蓄,它是以一种亲切之感来争取读者的理解和共鸣。第二人称的写法拉近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即减消了人们常说的文学时空差的概念。

可以肯定,文学作品也有共时观和历时观的诸多问题;在时空概念下,文学创作的精神和意义才能做到真正地被人们所理解。所以,每一个读《变》的读者,其实都在和作家做一次心灵上的长途跋涉,一次内心深处的无限沟通。作家的作品可能已经诞生了很久,但是读者总是在后来才一批又一批的出现,他们通过作品与其作者进行了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最大限度的交流与沟通。

从一般的审美角度来讲,这部小说无疑有种和谐、对称的结构美感。所以无论从外显层面和内隐层面、叙述方式和叙述成分、还是客观形象与主观感受的契合方面,小说《变》都将虚构与现实深深地融为一体。主人公在做出人生艰难选择的旅程中,也正是读者所期待的过程;而读者对小说结构的分析与推理也正是对作家原著的理解和尊重。

二、 从小说《变》的结构看其所蕴含变的内在含义

形式主义美学理论认为,艺术归根到底是一种符号的形式,但这种符号形式并不是现实的复制(摹仿),而是“人类整体情感”的表现[4](P328)。从外显层面上看,小说结构的分析再现也彰显了小说《变》中所包含“变”的多层内涵。

主人公对其情人塞西尔感情的变化是《变》的一个外在主题。这部小说可以看成是一个男人情感回归的心路历程。从巴黎到罗马,短短的二十多个小时,他几乎思考了自己一生的经历,一辈子应该做出的抉择。

事实上,小说《变》中主人公进行的旅行有多层意义:表面看的确有从巴黎到罗马这样一次实际的旅行;但从人物本身来说,他何尝不是在做一次艰难的心灵之旅呢?“这次旅行应该是一种解放,一次更新,是对你的身体和头脑的大扫除”[5](P16)。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中。主人公在火车上随着行程的不断前进,他的内心世界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开始发出时的激情到最后清醒地认识到婚姻生活的真谛,从他对妻子的厌倦、懈怠到最后的理解、同情,可以说这是德尔蒙作为一名中年男人成熟的具体表现。

从小说结构的构成要素上说,小说中的时间在变、空间在变,火车上来来往往的人群在变,列车每次到达的站点也在不停的变化,他对两个女人的认识在变,对生活过的两个城市的认识在变,火车车窗外的景物在变,还有作家的叙述方式也随着主人公内心意识流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着。

所有这些凝结在一起,传达着小说《变》的多层内涵,揭示着新小说无所羁绊的行文结构和内容底蕴。

三、 结语

是的,作家布托尔就是用自己特有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他的艺术哲学。他在这部小说中使用了很多现代派的的技巧和手法,将人物、事件、景致杂糅在一起,突显出强烈的画面感,用时间和空间混乱交叉、纵横交错的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地叙述呈现出了小说《变》的特殊结构,并给人带来了和谐、匀称的空间立体美感。

在阐释小说《变》的多层内涵的同时,作家布托也把绘画和造型艺术的方法引进了文学创作,给人们营造了一个宗教与历史并在的神秘小说氛围。新小说源自一个宏伟的愿望:帮助人们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今后不断变化的世界。成为创造文化的一种方式,成为不断适应新需求、新文化的一个手段,目的在于帮助人们重新把握现实[1](P112)。

[1]徐真华, 黄建华. 20世纪法国文学回顾——文学与哲学的双重品格[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2] 史忠义. 20 世纪法国小说诗学[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3] 柳鸣九. 新小说派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

[4]罗国祥. 二十世纪西方小说美学[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1.

[5] 米歇尔·布托尔. 桂裕芳译. 变[M]. 北京: 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3.

2095-4654(2015)07-0068-03

2015-04-10

I206

A

猜你喜欢

小说结构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论结构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新型平衡块结构的应用
论《日出》的结构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
明代围棋与小说
我是怎样开始写小说的
基于BIM的结构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