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独二孩”政策下的女性角色冲突与调适

2015-03-17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角色冲突职业女性角色扮演

汪 欣

(安徽大学 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单独二孩”政策下的女性角色冲突与调适

汪 欣

(安徽大学 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随着各个省市“单独二孩”政策的逐步启动,社会焦点主要集中于该政策对社会、经济、政治、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而忽略政策的直接承受者——女性。第二个孩子的生育,意味着女性在家庭、工作、社会中所担任的多重角色将受到更多冲突与矛盾,只有认识和理解女性的现实处境、寻求女性的角色适应平衡点,才能更好推动和完善生育政策的发展。

单独二孩;女性;角色冲突;角色调适

一、“单独二孩”政策对女性角色冲突的表现

所谓角色冲突指在社会角色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1]当多种角色集于一身、角色对立、角色期望差异、未按传统角色规范行事等原因容易产生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对女性而言,角色冲突主要表现在家庭、工作、社会三方面。在“单独二孩”政策的推动下,女性的角色冲突将尤为显著。

1.家庭角色

女性在家庭中要扮演妻子、媳妇、母亲三种角色。多种角色同时向女性提出不同要求:“妻子”承载着家庭的责任、对丈夫的照顾和守候;“母亲”代表生命的孕育者和孩子成长的教育者;“媳妇”是婆婆的半个女儿,若女性难以胜任就会产生角色内冲突。对于生育二孩的女性,其母亲的责任意识更强,需要面对两个孩子的抚养和教育问题,同时还要处理好妻子和媳妇的角色。三种角色代表三种关系,任何一边发生冲突,家庭关系很难维持平衡。

2.工作角色

女性参与社会工作被赋予“职业女性”的角色。“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使职业女性与用人单位的角色冲突更加尖锐。一方面,职业女性在二次假产、带薪休假、生育保险、企业管理等方面给用人单位带来的负担,引发用人单位对职业女性的角色抵触,影响其角色的顺利扮演;另一方面,职业女性可能兼任家庭主妇,两种角色的行为规范不相容而产生角色内冲突。职业女性为了适应社会竞争而忽略甚至放弃家庭主妇的角色,但是女性天生就是家庭关系的润滑剂,随着职业女性从家庭主妇角色的退出,家庭矛盾也日益增多。

3.社会角色

女性的社会角色是家庭角色和工作角色以外的社会融入与参与角色,表现为政治、社交领域。传统观念认为“男主外,女主内”,即使现在女性逐渐在政治和社交领域崭露头角,但女性自身的局限性很难真正做到男女平等。女性一方面要亲自教育和照顾子女,另一方面又要巩固社会地位,“单独二孩”政策加强了女性的家庭角色而削弱了女性的社会角色,迫使女性倾向于选择家庭角色,在必要时做出艰难的取舍,无形中强化了社会对女性应该回归传统角色的观念。

二、“单独二孩”政策引起女性角色冲突的原因分析

1.女性素质

(1)身体素质。身体素质下降导致女性对自我角色的认同冲突和生产前后角色变化适应的冲突。根据2000年与2010年中国育龄妇女生育完成度对比分析,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的育龄妇女都表现出晚育的特点,而晚育对女性的最大影响是生育问题。[2]女性二次分娩年龄大,剖腹产几率高,并发症几率高,再怀孕和生产承担的风险要高于正常育龄妇女,两次生育对女性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一定影响。妊娠纹、体重增加、皮肤松弛等影响女性外观,与前期的完美女性和辣妈等角色形成对比,难以接受新旧角色的落差。

(2)技能素质。女性就业的不同阶段,受到种种隐形歧视导致角色内部冲突。一方面生育对女性工资率的负面影响是每生育一个子女造成女性生育工资率下降7%,且影响程度随生育子女的数量增加而变大。[3]另一方面,生育二胎将面临二次失业风险,可选职业范围再一次缩小。劳动力市场的偏好和供大于求的矛盾促使用人单位选择能带来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男性,加剧性别歧视的程度。[4]因此,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行业门槛将增高,更加不利于女性就业。时间和精力上的紧张使女性无法诠释职业女性的角色,增加角色扮演的矛盾和压力。

(3)文化素质。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推迟结婚年龄、生育年龄和降低生育意愿。越来越多的女性特别是都市女性,为提升个人的社会地位,延长女性的工作角色的扮演时间而缩短女性的家庭角色扮演是为了追求双重角色的完美和谐,但外界的压力和个人意志力薄弱,造成女性在两种角色扮演的顾此失彼。纵观社会趋势,女性文化素质越高其扮演的家庭角色的水平越来越容易受到质疑。归根到底是女性自身的提高也带动社会对女性角色的认识和要求的提高,因此,女性的文化素质和角色扮演,同社会认可程度呈指数增长的趋势,随着时间推移,女性想要获取一定社会地位的难度越大。

2.家庭束缚

(1)回归“男主外、女主内”的趋势。已生育女性在工作时间的支配上少于未生育的女性,但是在家庭劳动时间上远远多于未生育的女性。由此,女性在生育二孩后更加影响在工作上的精力分配,面临家庭角色与工作角色的选择冲突。部分女性被迫放弃工作角色,淡化社会角色,全身心投入家庭角色,出现回归传统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趋势,这种趋势的持续增强必然会强化社会对女性附属地位的思想观念,女性的价值受限于家庭角色,社会角色与工作角色缺失,势必会影响其社会地位。

(2)职业女性到家庭主妇的角色适应冲突。新一代80、90后的知识女性,不甘于“相夫教子”。从职业女性到家庭主妇的角色转换,短时间内可能无法适应,一方面是很难在家庭中找到个人的存在感,另一方面是缺乏传统家庭主妇的潜质,对生育二孩的女性来说主要是缺少抚养和教育两个孩子的经验,通常依赖于双方父母。同时要面对如何平衡对待两个孩子的生活和教育问题,树立公平的母亲形象。因此,已生育女性在家庭角色的选择上无法借鉴传统的女性角色,新一代女性的角色扮演很被动也很矛盾。

(3)父母强加的生育压力。面对父母压力,存在好媳妇、好妻子和未来好母亲的三种角色相并存的局面。受传统生育文化对性别偏好的影响,在“单独二孩”政策下,父母希望生育两个孩子,特别是第一胎是女孩的,其性别偏好更加强烈。父母要求女性应该将家庭角色放在首位,工作角色和社会角色次之,这与现代女性的观念相冲突。父母强加的生育意愿要求女性必须同时处理好三种角色的关系,若角色处理不当或不能顺利转换,容易引发家庭矛盾。

3.社会资源

(1)女性的社会保障不健全。女性在工作中遭遇更多不平等待遇,如因怀孕被解雇、缺乏生育保护及工作和家庭平衡的支持性措施等,都使女性合法权益受侵害。[4]女性的生育保障不明确,虽然各地相继出台一些关于“单独二孩”政策的生育妇女的保障,但是各地标准不一,政策制定的目的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差距和矛盾,政策是否会落实到实处,是否能真正保障女性的生育权益,都有待考证。因此生育权、生育待遇与公共利益的分享之间的矛盾,生育保护政策对生育待遇的限制等问题仍然制约着女性的角色扮演。

(2)教育、医疗、住房等优质资源的竞争。“单独二孩”政策的放开,人口会逐年递增,现有的社会资源基本可以维持平衡。然而不同地区资源水平参差不齐,优质资源大多集中于城市,民众对优质资源需求逐渐提高,加重了公共资源的竞争压力。女性为更好的扮演母亲角色,为子女提供更优越的环境,由资源稀缺区域转移到优质资源聚集区,背负着住房、交通、物价等生活压力。生存竞争迫使女性必须实现自我能力的突破,在快节奏生活中,在家庭角色、工作角色和社会角色之间迅速扮演和转换。

三、政策背景下如何对女性角色进行调适

1.增强女性自身素质

第一,关注女性特别是孕妇身心健康,是母亲角色形成的必备条件。女性在孕期做好生育二胎特别是高龄产妇围生期的保健工作,做好高龄妇女孕前检查,通过对病症的筛选,提高生育质量。第二,增强自我维权意识,特别是女性就业者“生两孩”的权利,巩固女性社会角色的地位。自发成立女性生育权利维护组织,关注在二孩政策下女性生育风险的责任分担和风险评估。当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时,对女性的不平等待遇等案件给予法律援助。第三,确立角色代偿意识。角色代偿意识指女性受到客观因素限制,需要某一时期为适应某种角色而暂时侧重或放低另一角色的要求。女性应该意识到家庭和事业很难双管齐下,必要时可作出适当调整。生育二孩并不意味着女性失去职业角色,也不是扮演家庭主妇,完全在于个人选择。因此,女性应提高角色适应能力,做好面临角色冲突的准备[5]。

2.强调家庭成员的互助

第一,男性分担女性的家庭角色压力,给予女性更多的体贴和照顾,为女性产后恢复工作角色创造条件。突破传统的家庭角色分工,女性不是男性和家庭的附属品,男性应该支持和帮助女性走出家庭束缚,主动承担家务劳动,负责子女教育问题,将女性从复杂的家庭事务中解放出来。减少女性由于精力分配不均导致的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冲突。第二,家庭成员间学会角色换位思考,相互理解,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于符合条件但不愿意生育的女性,一方面,作为媳妇要了解父辈的传统生育观念与现代生育观念的差异,双方多沟通交流,互相体谅,必要时做出让步,减少家庭冲突和矛盾。另一方面,长辈也要理解晚辈的意愿,特别是从女性的多重角色出发,认识到现代社会对女性角色要求更加严格,以及女性在角色扮演的压力,尽量尊重年轻人的想法,给予年轻人自由选择的空间。

3.改善女性就业环境

第一,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内部管理,发挥女性的角色优势。用人单位在就业和晋升方面平等对待生育和未生育女性,减少歧视,多一些人性化的公司制度。一方面作为激励政策,激发女性员工在工作中找到角色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对企业文化和形象发展也有正面影响。企业管理对女性实行弹性工作制和一岗双人制,帮助女性平衡和分配家庭角色与工作角色。第二,加强政府的财政支持和政策引导。对女性职工占总人数50%以上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和支持,如减免部分税收,均衡企业负担。引导和鼓励企业在招聘、升职方面多关注女性职工。[6]女性两次休产假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应由国家与企业共同分担,对有女性员工休产假的企业适当给予补贴,缓解二孩政策给企业带来的顾虑,从而改善女性的角色环境。第三,职场女性应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无论是遇到怀孕期还是哺乳育儿期的相关问题,都应该主动向上级协调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大程度的减少用人单位的损失,也是为了协调自身的职业角色冲突。

4.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第一,完善女性的社会保障,为女性的角色扮演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推进女性生育保险的升级,将城乡生育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一方面城乡生育保险要规范待遇申领规则、提高待遇水平。政府加大在生育津贴方面的资金投入,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将参保范围扩展到乡镇及农村,提高女性参保积极性。另一方面鼓励保险公司接受个人投保,根据生育二孩女性的个人及家庭情况,推出多种可选保险套餐,个人在经济条件允许的状况下购买个人生育保险。如一年期母婴产品、返还型女性重疾险、VIP医疗等。第二,资源“属地化”管理,建立“属地化”网络。各区县拥有一定的闲置资源,其水平并不低于省市级,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缓解大城市的资源缺口。[7]将人员需求就地安排,减少女性在优质资源竞争的压力。 第三,建立健全早教及幼教机构,提高质量和服务水平。考虑到女性在工作时常常担忧子女状况,很难集中精力,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影响用人单位对女性工作角色的认可。社区组织在筛选幼儿机构时要严格把关,做好监督和定期审查工作,以减少重返职场的女性的后顾之忧。

四、结语

不可否认,女性的角色冲突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独二孩”政策是催化剂,加剧了女性的角色冲突。一项政策的实施必然会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但是也要考虑其不利因素,女性的角色调适关系到“单独二孩”政策的顺利实施,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女性处境,重视女性地位,帮助女性减少角色冲突,实现生育政策的成功转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19-120.

[2]梁海艳.2000-2010年中国育龄妇女生育完成度变化分析[J].人口学刊,2013,(5).

[3]於嘉,谢宇.生育对我国女性工资率的影响[J].人口研究,2014,(1).

[4]黄桂霞.促进女性公平就业研讨会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2014,(1).

[5]丛志杰.对我国转型期职业女性角色冲突问题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6):37-40.

[6]新华网.单独两孩让许多中国女性压力山大[EB/OL].[2014-03-07]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3/07/c_119665588.htm

[7]上海要闻.调节社会资源配置 上海积极应对“单独二孩”新形势[EB/OL].2014-02-21.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5/node4411/u21ai845236.html.

2095-4654(2015)07-0055-03

2015-04-13

C913

A

猜你喜欢

角色冲突职业女性角色扮演
从蔡鸣喈之死看五四时期职业女性的困境
推动妇女事业发展的路径研究
——以提高职业女性健康现状为例
角色扮演游戏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从社会学角度辨析史量才的角色扮演及冲突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的角色冲突及原因探析
八闽职业女性制服秀
解答时尚鞋履“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