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哲学发展需要逻辑和历史相统一

2015-03-17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实证主义历史主义主义

王 瑾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科学哲学发展需要逻辑和历史相统一

王 瑾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从20世纪初至21世纪中期期间,不同学派科学哲学思考方式的博弈和各学派学者之间争论不下,为该时期科学哲学和科学理论的发展奠定基础。从逻辑实证主义到证伪主义再到历史主义,产生三种不同思维火花之间的冲撞, 充分体现着科学哲学家对于完善科学哲学理论体系的夙愿。将逻辑和历史相统一对于推动科学哲学的未来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逻辑实证主义;证伪主义;历史主义;统一

从20世纪初到该世纪中期期间,科学哲学学者对科学哲学的探究经历了逻辑主义学派到历史主义学派的一系列转变。即从实证主义到证伪主义,再到历史主义的转变历程,经过这三个探究历程,不同的派别都试图用自己的研究方法对科学哲学的发展加以解读,科学哲学的研究方法是多元化的,不应当拘泥于某一种模式,要将逻辑和历史相结合推动科学哲学的新发展。

一、经验论为基础的逻辑实证主义

(一)逻辑实证主义的两个突出观点

1.经验主义

在科学哲学中,实证主义者们从知识、数据直线式的数量上的积累,通过对以往发生过相类似的情况为依据进行命题的假设和推论,证明其中经验学习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经验论的根本含义。这种根据命题前提以往反复出现的频率而断定结论在未来也会出现类似结果的方式,成为了逻辑实证主义的认识论基础。“经验、观察和同源名词将在最广的意义上使用,以包括关于物质对象或它们发生的事件的被观察事实以及关于直接经验的对象或内容的直接知道的事实”。

2.反对形而上学

逻辑实证主义者的基本观点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反对形而上学,他们认为就是因为哲学中对于语言的乱用、误用,对其意义把握的不正确,所以对于探寻科学的真理是没有意义的,形而上学并不能够传递实际的知识。因为他们对于上帝和实体等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根本没有必要的,这根本不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因为其根本就不存在。

(二)逻辑实证主义的中心问题

以数理和逻辑作为分析和论证科学哲学的主要工具,要在以往哲学基础上进行判断和纠正,以科学的方式提出、建立命题,通过分析和逻辑思维方式以及数学推理相结合的方式对命题进行检查,建立一种新的人工语言,以阐明命题真正的意义,即证明命题的有效性、可证实性、可检验性,一种试图建立科学的哲学的思想。逻辑实证主义并不注重发现新问题, 一直是根据已知推出在人为设定范围内的潜在未知,这是一种教条的、停滞不前、辩护领域进行研究的方式。

(三)休谟问题

休谟问题即归纳问题,他首先从严格意义上提出归纳推理是否合理的问题,即归纳问题有效性问题。对于该问题休谟认为从单称命题论证普遍命题存在逻辑困难。休谟指出“即使在经验给我们指出他们的恒常结合之后,我们也不能凭自己的理性使自己相信,我们为什么把那种经验扩大到我们曾观察过的那些特殊事例之处”。[1]经典论证是在多个地方看到的乌鸦都是黑色的,因而就断言其它地方的乌鸦也是黑颜色的。这种归纳只是对于数量上的不断扩充,并不能够保证结论的必然性,它还存在或然性,并且用结论充当已知前提的一部分,又通过这样的前提证明结论,陷入循环论证。

二、唯理论传统的证伪主义

(一)证伪主义的中心问题

证伪主义以波普尔为代表,他在对逻辑实证主义、对经验加以归纳基础上对检验命题真实性给以猛烈的抨击。“用提出的假设来解释世界,这样的解释如果被观察证明是错的,那个假设就必须被放弃,并用新的假设代替”。[2]科学必然不会永存最优的理论,只有较好的理论,因为每个理论都面临着被下一个更好的理论替代的可能,即理论是不能够证实的,但是却可以被证伪的,理论的可证伪是其科学性的评判标准。

(二)试探错误的方法——猜想和反驳

科学的目的是获取丰富和有趣的理论,但是科学有其可误性,永远是试探性的,他反对对确定性的寻求,因为科学家应当坚持的是不断发现新的问题,推动科学的进步、发展的观念。还要以批判的态度审视科学问题,在不断寻找具有逼真性理论过程中,科学家遇到困难出现错误时,在错误中寻找结局方法获取进步。用已有的经验解释,同时本身又成为了补充的确证,这是没有意义的,科学要通过猜想反驳的理性程序,试探的证伪,以此找寻未知世界的规律解释世界,要大胆进行假设,提出理论,进行证伪,修正不合理的内容获得最佳的理论。

三、科学同历史相结合的历史主义

(一)建立在科学史基础上的科学观

库恩开创性的把关于科学哲学的探寻同科学史加以联系起来,并对前二者进行了挑战。“库恩从科学史的研究出发,指出这两种看法都不符合科学发展的实际历史,归纳主义者看不见科学革命阶段,证伪主义者忽视了科学中受传统束缚的常规活动”。[3]对于以往的逻辑实证主义、证伪主义只是一种线性的、累积式的理想化的科学观,也就是对教科书式的呈现进行批判。科学的探索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有其真实的历史事实,库恩把历史学引入了对科学哲学的研究,这就表明同历史学息息相关的社会学、心理学必然跟随着走进科学哲学的研究领域。这些新因素的引入需要人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科学并不是同人们“非理性”因素毫无关联性的,也不是仅仅追求科学的合理化、理想化、终极化结论,更不是追寻真理进行循环往复的归纳和演绎。

(二)范式——科学发展的模式

依照库恩的观点,科学发展模式是常规传统科学之间的转变,范式是一种提供解答的标准,一种范例的解答模式,是一种公认的方式。他认为范式“包括规律、理论、应用和工具在一起,坚强的信念网络——概念的、理论的、工具的和方法论的”。[4]当前科学有共同的范式便进入了常规科学环节,在常规科学阶段有公认的范式,一旦科学家集团秉承的共同的信念被打破,产生了危机就进入科学革命阶段,在多种范式中进行选择,再形成公认范式,进入新常规科学并且不断发展下去,体现的是一个由批评议论方式到疑难解答不断更替以及各个学派竞争相互关系的过程。

(三)科学共同体

库恩回顾地说:“传统的科学方法讨论一向寻求这样的规则的集合,它将允许任何遵守规则的个人产生可靠的知识。相反,我一向坚持的却是:虽然科学是由个人来研究完成的,它却本质上是集体的产物,不提及产生它的那些集体,它的特殊的效力和它怎样发展起来的方式都将不会被理解。”[5]科学共同体是产生科学知识的组织,特定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标准、技术等,是一个科学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专业人员有效结合进行科学研究从事着科学活动的科学集团。

四、科学哲学派别的转变必然性

(一)逻辑实证主义向证伪主义转变的必然性

第一,逻辑实证主义者采用归纳法为逻辑工具对科学哲学加以研究,实际上是一种验证,但是这种验证是在已知的、大的全称命题的范围内进行检验,是对于高概率的一种追寻,过于理想化从理想的角度和应该怎样为出发点进行科学哲学的思考,这是一种保守的和教条的探寻真理的方式,长此以往严重阻碍了科学的进步性和扩展性的发展,这并不利于人们对于真理的寻求,而且禁锢人们多角度思考和探寻新问题的思维。

第二,该时期科学革命的兴起为证伪主义流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因为以20世纪这一关键性的时期,尤其以物理学领域革命的进行促使人们对时间、空间、运动等方面的认识同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有颠覆性变化。只是证明真理绝对确定性,并且被波普尔反对以往科学哲学领域研究的两个教条,更是坚决反对人为增加特设性内容用以证明命题。证伪主义流派的批判性、知识的丰富和内容的增长,必然在该时期科学革命的氛围下取代逻辑实证主义学派。

(二)证伪主义向历史主义转变的必然性

第一,自然科学同社会科学的联系日益密切。20世纪中期之后,物理学领域革命产生后,交叉性学科大量出现,然而交叉性学科所呈现的特点不仅仅表现在某两个学科之间,甚至出现了跨学科领域的新交叉型学科。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促进各学科内部发展进程中,自然科学通社会科学的联系日益密切,随着社会学科的引入,科学的研究成果愈来愈充满了人文气息,甚至在某些程度上指引人们对非理性主义的思考。

第二,科学增长方式随着时代进步而发生变化。科学在增长方式方面,科学的增长也改变了过去缓慢式、累积式的增长方式,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几何速度不断增长。即使一种理论才被大家接受,但是经常很快就会被新的验证推翻,进而由另一个相较更加具有科学合理性的理论所取代。该时期科学飞速发展,并且呈现多样性的特点,仅是依靠实证、证伪模式是不能对科学的多样性进行全面的诠释。

第三,历史主义对证伪主义的批判。反对证伪主义线性方式,如果仅仅是证伪,不断的过于绝对的否定,一旦证伪就会被抛弃,这就无法积累起科学的大厦,并且它不符合历史真正的发展,逻辑合理性与科学发展史实之间存在分歧。不断接近真理的知识并不能完全反映我们在经验内容上的丰富,还有人们主观的非理性因素。

五、科学哲学发展需要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一)背景

以往无论是逻辑实证主义学派,还是证伪主义学派他们对于科学哲学的研究的基础都是建立在运用逻辑分析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建立各自学说。但是无论他们各自运用的逻辑分析无论是归纳方式,还是演绎方式都将研究方法进行的限定,这种限定将各自所运用方法认定为唯一普适性的科学方法,并且将其它研究问题的方法置之不理甚至批判。实际上,科学研究中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的、将文化历史剥离在外的科学。

(二)逻辑历史相统一

对于所研究问题的认识,有远大前途和研究前景的科学应该具备以现实经验中可吸收之处汲取营养,持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研态度;同时还要多维度、多视角为切入点,将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非理性因素加以结合思考问题;对于科学研究的方法而言,不论归纳、演绎、还是整体的方法,在现代科学中缺一不可;我们既不能对被否定、被证伪的理论弃之如敝屐,也不能一味的盲目相信权威科学,这应是现代科学研究的突出特点。

从逻辑模式向历史模式的转变,从逻辑经验主义到历史主义,尽管他们的理论和观点往往带有片面性,但是他们对于科学和哲学的进步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从总体来看,当代科学及其思想在方法和认识上百花齐放,我们要秉承着包容、开放、互相借鉴和学习的态度,逻辑和历史相统一共同推进科学哲学的发展。

[1] 休谟.人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09.

[2] 周善和.归纳方法的困境与出路[J].新西部文化与建设,2010,(8).

[3] 江天骥.当代西方科学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4]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第四版)[M].金吾伦,胡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 库恩.基本的紧张状态[M].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1977.

2095-4654(2015)07-0049-03

2015-03-20

B089

A

猜你喜欢

实证主义历史主义主义
包容性法律实证主义、法律解释和价值判断
从先锋到新历史主义
分析实证主义、法律现实主义和法律方法的未来
美国逃奴案审判中的法律实证主义——以首席大法官莱缪尔·萧的判决为例
新写意主义
历史与“历史主义”的碰撞——塔鲁斯金《牛津西方音乐史》核心史观研究
近光灯主义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xtual View between New Criticism and NewHistoricism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自杀论》研究方法分析——运用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