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程序对老年住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2015-03-15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态

石 锋

(江汉大学附属医院 高干儿科, 湖北 武汉, 430015)

护理程序对老年住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石锋

(江汉大学附属医院 高干儿科, 湖北 武汉, 430015)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的自护能力、生活能力、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自我概念、自我责任、自我护理技能高于对照组,生活能自理的例数多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护理后在健康感觉、躯体感觉、睡眠状态等方面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程序能够满足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身心需求,可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护理程序; 老年住院患者; 日常生活能力; 心理状态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住院的老年患者也越来越多。老年人作为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往往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加之某些器官的功能衰退如听力、视力、感觉、记忆力等,容易出现误听、误解,产生情绪不稳、焦虑和烦躁现象,进而会影响治疗的效果。老年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为其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十分重要。护理程序是一种计划性、连续性、全面的一种整体护理模式,其按照评估、确定问题、计划、实施、评价的顺序对患者进行护理,目的是为了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需要,恢复或增进护理对象的健康[1]。本院为了提高老年住院患者的生活能力、减轻其不良情绪,2013年9月—2014年5月对45例患者实施护理程序,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90例老年住院患者,纳入标准: ① 患者及其家属均履行知情同意手续; ② 60岁以上,75岁以下; ③ 已明确诊断有1种及以上的慢性病; ④ 愿意按照医生的计划出院; ⑤ 患者具有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并且能准确说明自己的感觉。排除标准: ① 病情较为严重,入住ICU的患者; ② 有医疗纠纷史的患者; ③ 认知、交流障碍的患者; ④ 脑部疾病的患者。90例患者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60~75岁,平均(68.3±8.5)岁;疾病种类:COPD患者15例,高血压患者30例,心脏病患者28例,糖尿病患者17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2例,中学28例,高中及中专23例,大学及以上7例。将该组患者采用抛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2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种类、文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同时,采用护理程序,按照评估→计划→实施的顺序进行护理。

1.3护理程序

1.3.1护理评估:通过与患者交流、查看病例以及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身体状况、疾病相关水平、心理社会4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2],做出护理诊断。

1.3.2护理诊断:对患者进行护理诊断时,要侧重于认知和行为因素。认知方面:患者由于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不高,病史较长,且多年来的生活经历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对所患疾病的认知存在不全面、以点带面甚至是错误的现象。行为方面:老年病患者大多合并有不健康的行为方式,比如对运动的好处认知不足、进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等食物而不自知,以为只要依靠药物治疗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心理方面:老年患者大多合并有多重社会、心理刺激因素,如子女不在身边、丧偶、空巢期,容易忧郁和孤独[3],加之长期受疾病困扰,可能会对生活丧失信心。

1.3.3护理计划:护理人员与患者共同讨论制定护理计划,鼓励家属参与其中,起到监督和促进的作用。根据护理评估的结果制定护理目标和计划,切实解决患者的护理需求。

1.3.4组织实施:在护理查房时,责任护士与患者进行一对一交流。每周四下午由护士长组长开展专题讲座,讲解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保健知识,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鼓励患者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讲解下床行走对于疾病发展的影响,告知保持情绪稳定的方法。① 认知干预:对文化程度较高、接受能力较强的患者,多采用诱导和启发教育的形式,一对一讲解疾病的概念、症状、药物治疗(主要治疗药物、使用时间、剂量以及毒副作用等,强调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并发症和保健方法,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周四专题讲座时集中答疑。对文化程度较低、接受较慢的患者,反复讲解示范直至患者理解为止; ② 心理干预:主动与患者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忧郁、孤独的患者,鼓励其多参加集中活动,采用个别交流的形式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愉悦的情绪。辅导患者进行自我心身调养,避免大喜大悲和情绪过分激动,教会患者心理调节的方法,嘱其保持较为平和的心态; ③ 饮食干预:针对患者所患疾病的不同给予糖尿病饮食、高血压饮食或COPD的饮食干预,发放饮食管理处方。饮食处方的制定应结合患者的年龄、疾病、体质量、每日运动情况综合考虑,突出个性化特点。对于吸烟患者,帮助其戒烟,戒烟难者指导逐日递减至全部戒烟。嗜酒者要求限制饮酒,不饮高度酒; ④ 运动干预:鼓励患者多参加运动,以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太极拳、健身气功,避免重体力活动或剧烈活动。掌握三、五、七的运动方法,每周运动5次以上,时间在30 min以上,以不引起不适症状为原则,感受周身发热、出汗为度。运动治疗的原则是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

1.4观察指标

① 自护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测量量表(ESEA)评价,该量表共包括健康知识、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水平4个维度,共43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0~4级评分,0分为非常不像我、1分为有一些不像我、2分为没有意见、3分为有一些像我,4分为非常像我。总分0~172分,分数越高表明自我护理能力越好; ② 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满分100分为日常生活能力良好,不需要他人帮助;20分以下为极严重的功能缺陷,25~45分严重功能缺陷,生活需要很大帮助; 50~70分为中度功能缺陷,生活需要帮助; 75~95分为轻度功能缺陷,生活需要基本自理。45分以上为护理效益最大; ③ 心理状态:采用Zung编制的医院焦虑(SAS)和抑郁(SDS)自评量表评定。2个量表均包含20个条目,每个条目4级评分,评分越高,表现为越焦虑或抑郁。SAS评分>50分为存在焦虑,SDS评分>53分为存在抑郁; ④ 生活质量:用中文版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进行评价,包括健康感觉、躯体感觉、工作能力、睡眠状态、生活满足感、社会参与能力。每个项目的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高,健康状态越好。

1.5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2组患者自护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心理

状态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在自我概念、自我责任、自我护理技能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能自理的例数多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自护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心理状态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在健康感觉、躯体感觉、睡眠状态等方面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讨论

老年护理是为老年患者这一特殊群体所提供的护理服务,老年患者具有病情复杂的特点,且大多数老年患者合并有多种疾病。有报道显示, 90%以上的老年患者合并有2种及以上的慢性疾病。据外国学者与联合国人口司预测,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数将从2000年的0.94亿上升到2050年的3.34亿,占总人口比例则从7%上升至22.6%[4]。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是一般人群患病率的2.5~3倍[5]。人口老龄化以及老年疾病带给社会的危害,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高质量的护理有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急诊就诊次数、降低感染力、改善功能以及提高患者和家属满意度的作用。因此,提高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质量显得十分有必要。但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长期患病和家属的过度照顾,使得老年患者的整体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较差[6]。

表2 2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比较±s) 分

与对照组比较,*P<0.05。

护理程序是一种科学的确认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由评估、诊断、计划、实施的程序组成,对系统解决护理问题、使工作有规律运行、帮助患者恢复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价值[7]。护理程序以促进和恢复患者的健康为目标,对护理对象开展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以及精神等多个层面的系统的整体护理[8]。近年来,护理程序逐渐被用于内外科的护理中,并卓有成效。伍穗珊等[9]将程序化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肺开放手术后患者的康复中,结果表明,其能使拔胸管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缩短,并使健康知识掌握得分提高,术后并发症减少。护理程序能够满足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身心需求,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刘长明等[10]认为系统护理程序对于提高高血压患者自身机体的调节能力和提高高血压治疗的疗效作用明显。张荷等[11]报道,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采用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能使护理更有个性化和整体性特点,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体质量、血糖、血脂水平,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认知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也显示,采用护理程序护理有效提高了老年患者的自护能力、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了老年患者的负性情绪,证实该护理模式切实有效,可行性较高。

护理程序指导护理工作的开展,通过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和组织实施4个阶段,确定患者的护理问题,在患者入院到出院的过程中实施认知、生活方式、心理和运动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为重点,鼓励患者下床行走,参与到自身的护理中,不断掌握自身疾病所需要的健康知识,了解自身的病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护理程序通过心理干预改善患者的消极情绪,提高其治疗的信心,减少不良心理带给疾病的影响,同时还通过合理运动直接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增加左室射血,还能较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从而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和疲劳等症状,加速血液循环,改善缺血缺氧状况[12]。

参考文献

[1]邵松玲, 何琼芳, 谭永花, 等. 护理程序在骨折卧床患者舒适护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14): 65.

[2]邓宝凤, 罗昌春, 李海芳, 等. 老年综合评估对住院老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20(8): 937.

[3]李红, 刘晓玲, 曾宇. PDCA循环管理对老年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18): 129.

[4]陈茜, 郭菊红, 钟文逸, 等. 连续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和自理能力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9): 774.

[5]何红燕, 刘慧, 沈军, 等. 教育干预对护士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知识和态度及行为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12): 1419.

[6]程婕, 程云, 白姣姣, 等. 奥瑞姆自理模式提高高龄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护行为的作用[J]. 上海护理, 2012, 12(4): 34.

[7]顾冬梅. 护理程序在肿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实施体会[J]. 护理学报, 2012, 19(14): 44.

[8]曹俊英. 程序化护理在白内障摘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10): 25.

[9]伍穗珊, 资青兰, 陈小玲, 等. 程序化护理干预在肺开放手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 广东医学, 2013, 34(13): 2114.

[10]刘长明, 陈美华, 雷珊. 系统护理程序联合药物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 2013, 20(13): 2072.

[11]张荷, 宋海燕, 柳甜甜. 应用护理程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综合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16): 30.

[12]刘力平, 朱晓征, 肖玉娟, 等. 运动康复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12): 1410.

Influence of nursing procedure on daily life ability and psychological state of elderly patients

SHI Feng

(PediatricsDepartment,AffiliatedHospitalofJianghan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15)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program in elderly inpatients.MethodsA total of 90 elderly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carried out nursing procedure, the self-care ability, daily life ability, mental state and life quality after nursing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After nursing, self concept, self responsibility, and self-care skill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number of self-care ability patients in daily life was more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nursing, health feeling, somesthesia, sleep and other aspec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Nursing program is able to meet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of elderly patients during hospitalization, and improve daily life ability.

KEYWORDS:nursing procedure; elderly inpatients; daily life ability; psychological state

收稿日期:2014-12-22

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12-050-04

DOI:10.7619/jcmp.201512017

猜你喜欢

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态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浅谈主持人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教师应关注自己的亚心理健康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老年慢性病出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
早期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