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自护行为及预后的影响

2015-03-15金世玲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慢性心衰延续性护理

金世玲

(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 四川 广安, 638000)

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自护行为及预后的影响

金世玲

(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 四川 广安, 638000)

摘要:目的采用延续性护理提高慢性心衰患者自我行为,改善预后。方法将60例即将出院的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对照组仅嘱按时复查, 3个月后,比较2组的健康知识、自我护理能力、预后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在防治知识、用药知识、自我管理等方面的健康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在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方面的自护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脏性猝死、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的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够满足患者出院后的护理需求,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可改善预后。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 慢性心衰; 自护行为; 预后

心力衰竭是冠心病病情发生和发展的最终结果,临床表现主要是呼吸困难、无力而致体力活动受限和水肿等,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1]。据中国国内相关调查显示,心力衰竭的患者住院率虽然只为同期心血管疾病的20%,但病死率却为40%, 预后较差。慢性心衰的患者出院后多在家中继续治疗,其自我护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预后。延续性护理是将医院服务延伸至患者家庭的一种护理模式,有利于解决患者出院后的健康问题[2]。本研究对30例慢性心衰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60例,纳入标准: ① 均冠脉造影明确诊断,符合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中CHF诊断标准,有明确的冠状动脉病变史; ②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③ 75岁以下; ④ 理解能力正常,能自行回答问题; ⑤ 未合并有其他器官严重疾病; ⑥ 均为病情稳定出院的患者。排除标准: ① 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等; ② 合并有恶性肿瘤; ③ 精神障碍或合并有心理疾病。60例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1~77岁,平均(57.2±15.3)岁;病至入院时间0.5~12.0 h, 平均(6.5±2.7) h; 原发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26例、肺源性心脏病21例、风湿性心脏病7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标准分级:心功能Ⅱ级20例,心功能Ⅲ级35例,心功能Ⅳ级15例。将该组患者采用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出院指导,出院后不进行干预,嘱患者按时复查。观察组则采用延续性护理。

1.3延续性护理

1.3.1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由护士长、专职护士组成延续性护理小组,实施一条龙服务,出院前对患者进行1次临床评估,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状况、糖尿病掌握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日常生活习惯和方式等,并统计患者的联系方式,帮助其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服用药物的种类、时间、疗程、家庭住址、电话等。出院时发放医患联系卡,内有主管医生、护士长的电话。出院后通过入户访问、电话随访、微信、QQ、邮件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随访,提供慢性心衰的防治知识。

1.3.2干预内容:患者刚出院时每2个星期进行1次随访,随访1个月,此后2个月为每个月随访1次。① 病情管理指导: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方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继续介绍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致病因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安全用药(尤其是药物的药理作用、服药注意事项、自行增减药物剂量、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配合事项以及出院后自我治疗和护理中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加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如风心病重在预防感冒、高血压重在控制血压、冠心病重在扩张冠脉等纠正错误的认知。嘱患者长期用药遵循医嘱,避免漏服和改变药物剂量,以确保治疗效果[3]; ② 日常生活护理指导:指导患者的饮食、运动、心理、用药、血压监测、测量体质量、腿围以及紧急情况下的救治措施,对患者的活动、休息、睡眠等生活起居进行管理,嘱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备用。同时注意预防感染、压疮等护理事故及感冒、肺炎、深静脉血栓形成; ③ 饮食及运动指导:据患者生活习惯及病情状况制定不同的锻炼计划,如活动能力较差的患者可选择室内走动或以呼吸锻炼为主,有较强活动能力的患者可选择有氧运动,如太极拳,气功、八段锦等,活动量以不引起明显胸闷、气急症状为宜[4]。饮食方面嘱患者戒烟,少量饮葡萄酒、黄酒等酒精度数低的酒料以促进血液流动,但忌饮烈酒。有目的地控制水和盐(轻度心力衰竭患者钠盐在2~3 g/d, 重度者在2 g/d以内),增加食品种类,注意多样性,多食瘦肉、蛋类及豆制品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保证维生素(动物肝脏、瘦肉、鱼、蛋、芹菜、胡萝卜等)的摄入量等[5]。保持大便通畅,多做腹部顺时针按摩,防止用力排便而增加心肌耗氧量; ④ 情绪指导: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帮助患者进行自我调节,教会患者一些心理护理的方法(如宣泄、倾诉、自我暗示等),转移不良心境。当患者出现并发症时,注意了解实际情况,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耐心回答疑问,协助患者解决困难,减轻消极情绪。

1.4研究工具

3个月后进行以下指标的比较。① 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采用心内科健康知识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专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防治知识、用药知识、心理调控、自我管理、运动、饮食、定时复查7项内容,共10个问题,每个问题设完全知道、基本知道、部分知道和不知道4种答案,分别计4、3、2、1分,满分为40分。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② 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测量量表(ESEA)评价,该量表由4个因子组成,即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每个因子各有所属的条目,分别为12个、8个、9个和14个条目,总共43个条目。每个条目为0~4级评分,分数越高表明自我护理能力越好。本研究去除健康知识的条目; ③ 预后情况:采用心血管不良事件来评价,患者出院后随访90 d, 记录此期间发生的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脏性猝死、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和症状性心衰; ④ 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生活质量量表,该量表包括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周围环境、宗教信仰和精神寄托等6个领域,每个领域均有4个方面,每个方面有4个角度包含强度、频度、能力和评价。每个条目包含5个答案,依次从1分到5分,满分为60分,生活质量极差为≤20分,差的为21~30分,一般为31~40分,较好为41~50分,良好的为51~60分。较好和良好记为改善。

1.5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2组患者健康知识以及自护能力比较

观察组在防治知识、用药知识、自我管理等方面的健康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在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方面的自护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健康知识以及自护能力比较±s) 分

2组比较,P<0.05。

2.22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的心脏性猝死、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的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比较[n(%)]

2组比较,P<0.05。

3讨论

心力衰竭被比喻为心脏病最后的大战,国际医学界公认慢性心衰等同于癌症,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正确的诊断和规范的治疗方案虽然在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护理因素在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和改善预后也意义重大。对于慢性心衰,虽然目前在治疗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命为主要治疗目的,多数患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需要带病生存。目前,中国医院护理工作着眼点仍停留在对患者住院期间护理问题的解决,患者出院后往往不能及时进行个体化指导,已经不能满足患者出院后的护理需求。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对慢性病程迁延性疾病的患者,应该及时跟踪随访干预,以提高患者的自理行为,改善预后。在慢性心衰患者出院后带病生存期间护理的目的在于使患者恢复到最佳生理、心理和职业状态,防止冠心病或有高度危险因素的患者动脉硬化进展,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命,并恢复患者的活动和工作能力[6]。延续性护理是整体护理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护理的延伸和拓展,其主要通过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等手段,快速适应护理的需求及患者的要求,该模式更关注住院结束后返回家中的患者,强调随着时间推移患者得到的护理服务的协调性[7]。已经有研究证实,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健康需求,使患者获得个体化的护理,在提高慢性心衰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减轻病情程度、减少发病次数、改善预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8]。徐娟等[9]对36例慢性心衰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结果发现,该护理模式改善了患者出院后的心功能,降低了患者的再住院率,提高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张英等[10]研究证实,延续性护理能够切实提高慢性心衰患者出院后的生存率。张川林的一项关于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影自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该护理模式能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率和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护理模式[11]。

本研究通过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也得出了类似以往研究的结论,延续性护理组的患者较对照组的健康知识掌握好,自我护理能力高,预后好,生活质量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主要是由于延续性护理通过出院后的定期健康教育,弥补了患者对专科疾病知识、用药知识、心理调节、合理饮食、合理运动、自我管理等不同方面健康知识的缺失,提高了患者对遵医嘱服药的重视程度,使患者学会如何进行自我照顾,增强了患者的自护能力。同时延续性护理实施的过程中患者可充分感受到医护人员对其的关心和关爱,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护士的价值在护理过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有利于提高护士的人力和业务素质[12]。

参考文献

[1]杨玉玲. 循证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积极作用分析[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8): 1746.

[2]覃桂荣. 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护理学杂志, 2012, 27(3): 89.

[3]戴晖, 武卫民, 王玉娟, 等. 强化护理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6): 656.

[4]王红萍, 刘霞, 蒋黎黎.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基于自我效能健康教育成效的探讨[J]. 护理管理杂志, 2010, 10(8): 598.

[5]殷洁, 张丽莉, 肖坤.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2, 4(6): 568.

[6]谢博钦, 徐丽华. 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况及其预测因子分析[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3B): 3.

[7]付伟, 李萍, 钟银奎. 延续性护理研究综述[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4b): 27.

[8]余辉. 延伸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 11(4): 492.

[9]徐娟, 徐斌, 刘宁, 等. 延续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23): 96.

[10]张英, 李文玲, 郁蓉芳, 等. 家庭延伸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率的影响[J]. 护理学报, 2011, 18(11B): 39.

[11]张川林, 张泽菊, 牟绍玉.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影自的Meta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18): 55.

[12]秦玉霞, 李惠萍, 韦学萍, 等. 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4, 28(6): 1979.

Effe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on self-care and prognosis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

JIN Shiling

(Guang′anPeople′sHospitalOFSichuanProvince,Guang′an,Sichuan, 63800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continuous nursing in improving the self-care behavior and prognosis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 MethodsA total of 60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 dischargin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ntinuous nursing after discharge, the control group was only told to timely reexamination. After 3 months, health knowledge, self-care ability, prognosis and life quality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health knowledge score in prevention knowledge, medication knowledge, self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cores of self concept, self responsibility, self care skill and ability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The rate of cardiac sudden dea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malignant arrhythm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mprovement of life quality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ConclusionContinuous nursing can meet the nursing demand for patients after discharge and improve self-care ability and prognosis.

KEYWORDS:continuous nursing; chronic heart failure; self-care behavior; prognosis

收稿日期:2015-03-02

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12-004-04

DOI:10.7619/jcmp.201512002

猜你喜欢

慢性心衰延续性护理
血NT—proBNP、cTnT、hs—CRP联合检测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抗心衰药物联合有氧运动对慢性心衰患者的红细胞、心功能以及运动能力影响情况
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脏超声检测价值研究
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
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住院患者血糖调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微信在痛风性关节炎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延续性护理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中的应用研究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贫血及低蛋白血症与其预后相关性研究
黄芪生脉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