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彩纷呈,字里行间显功力——《鸿门宴》人物塑造技巧初探

2015-03-14杨萍甘肃省山丹县第一中学734100

学周刊 2015年25期
关键词:项伯范增樊哙

杨萍(甘肃省山丹县第一中学 734100)

精彩纷呈,字里行间显功力——《鸿门宴》人物塑造技巧初探

杨萍(甘肃省山丹县第一中学734100)

司马迁写人物时善于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来写,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人物,还善于选择典型细节和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这些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为后世文学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典范。

人物形象技巧

优柔寡断的项羽、巧言令色的刘邦;老谋深算的范增、忠心耿耿的张良;因小失大的项伯、有勇有谋的樊哙是鸿门宴中的主要人物。他们个性鲜明'血肉丰满。对他们的塑造体现了司马迁刻画人物的卓越技巧。

一、作者善于通过激烈的矛盾斗争刻画人物性格

《鸿门宴》从始至终充满矛盾'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作者通过许多紧张的斗争场面'把人物推到矛盾冲突的尖端'让人物在紧张的斗争中表现他们的性格特征。如对樊哙的描写就是典型的一例。在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紧急时刻'樊哙抱着“与之同命”的决心“带剑拥盾而入”。一场流血斗争似乎一触即发'形势十分严峻'使读者的情绪陡然紧张。接着'作者描写了他面对项王时的一系列表现'“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其豪爽勇猛之态跃然纸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接下来的一番话却表明樊哙不只是勇猛之徒'他也深知谋略'善于政治斗争。正是他的话'印证了项伯在项羽面前为刘邦求情的话'打消了项羽的疑虑'使形势转向缓和。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刘、项之间杀机四伏的矛盾'如果没有一触即发的危机形势'樊哙的形象何以表现得如此栩栩如生。同样'对刘邦、项羽、张良、范增的刻画没有一个不是在紧张急迫、剑拔弩张的斗争中'通过每个人的具体表现(语言、动作、神情)来体现他们的性格特点的。没有宴会中项羽的优柔寡断就没有范增的“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的焦急暗示;没有项王的“默然不应”也不会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惊险场面'自然不会有樊哙闯帐的高潮情节。项羽的妇人之仁、范增的机敏暴躁、樊哙的有勇有谋便无法展示。因此'紧张场面的描绘是《鸿门宴》塑造人物形象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正是因为这一点'使项羽、刘邦、樊哙、范增成为历史人物长廊中一个个光辉的典范'为后世许多文学家塑造人物形象所宗。

二、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鲜明而生动的刻画人物也是本文人物塑造的一个特色

同样是面对告密者'项羽表现得暴躁轻信而少谋略'听到曹无伤告密后'勃然大怒'轻率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但宴会上刘邦的假意奉承'又让他立刻心软了下来'不但轻易相信了刘邦的话'而且胸无城府地把告密人和盘托出'导致曹无伤枉送性命。而刘邦在听到项伯告密后却显得慎之又慎'初似一筹莫展'连道“为之奈何”。接着'他诚心倾听张良的正确意见'为自己的充分考虑赢得了时间。然后'他问张良和项伯交情的深浅以判断其可靠程度。接着'他又问年纪的长幼'进而拿出一套奉迎项伯的办法:“兄事之”'“奉危酒为寿'约为婚姻”极尽拉拢之能事。同时'又用一番花言巧语为自己辩解'取得项伯的同情和信任'为日后的利用打下基础。两相比较项羽看似果断'实则暴躁鲁莽、有勇无谋、天真轻信;而刘邦初似胆小软弱'实则精细老成、知人善任、能言善辩。项羽在鸿门宴一开始就输给了刘邦'为日后的彻底失败埋下了伏笔。其实'《鸿门宴》中对比手法的使用不仅仅表现在这两个人物的塑造上'也表现在其他人物身上。张良和范增'一个是刘邦的宾僚'一个是项羽的谋士。就其地位而言'范增在项羽军中号称亚父'张良对刘邦来说视如臂膀。但两人在对待具体问题时却有明显的不同。范增给项羽出谋划策'提出建议是命令式的。他要求项羽攻打刘邦“急击勿失”没有商量的余地。宴席上'他见项羽不按预定的计划行事'干脆独自做主'找来项庄'让他在宴席上刺杀刘邦。事败之后'公然大发雷霆'击碎玉斗'指桑骂槐。张良不像范增那样妄自尊大。他认为刘邦称王不是时候'但并不明确否定'只是问了一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又给足了刘邦面子。他认为不可以武力与项羽争斗'也只是委婉地探询:“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张良处处留心'始终把自己放在谋臣的位置上'与范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宴席上'时时关注刘邦的安危。在最危险的时候'临危不乱'运筹自如'最后又独当一面'在刘邦逃走后向项羽、范增送上礼物'显示出与范增不同的儒雅风度。他们两个'一个得到主人的无比信赖'主人对他言听计从;另一个却不为主人重用。这一对比有力表现了刘邦的知人善任和项羽的刚愎自用。另外'项羽和范增对刘邦送来的厚礼'项王是“受璧'置之坐上”'而范增却“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并感叹说:“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通过这一对比'我们仿佛看到了项羽在失去杀刘大好时机时故作大度的无奈'以及老谋深算的范增计划失败后气急败坏的戏剧场面。作者正是用这两两对应的手法'对比描写了两个政治集团成员各自的性格特点'从而预示了矛盾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司马迁还善于选择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

如“樊哙闯帐”一节'“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等一系列动作描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樊哙豪爽勇猛的性格特征。宴席中座次的安排这一细节不仅巧妙地表现了项羽骄横轻敌'不可一世的霸气'也表现了刘邦审时度势'能屈能伸的精明。司马迁写人物眼神也极其精彩'范增在宴会上焦急的“数目项王”以及樊哙闯帐时的“瞋目视项王”无不把人物写活。

四、司马迁还善于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

刘邦、项羽都曾见过秦始皇'而他们的感慨却大不相同。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语气极为坦率'可以想见他强悍爽直的性格。刘邦却说:“暖乎!大丈夫当如此!”说的委婉含蓄'又正好表现他贪婪多欲的性格。在《鸿门宴》一文中这一点也表现得很突出。范增先后几次“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所虏”的话语'虽仅数字之差'却表现出从尚可忍耐到忍无可忍的情感变化'突出范增暴躁的性格以及作为政治家的远见。宴会中'刘邦和樊哙都曾为刘邦无意做关中王进行辩解'意思差不多'但刘邦的话柔顺谦恭'礼仪备至'而樊哙的话则责之以义'掷地有声'豪壮威严。同是一个意思'但话一出口就自显风范。

由此可见'司马迁写人物善于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来写'既集中写点'又兼顾及面;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因而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为后世文学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典范。

(责编张翼翔)

猜你喜欢

项伯范增樊哙
差点成为“羊二代”
鸿门宴中最出彩的人物
以文本细读的视角看人物形象的多面性
智者不惑 勇者无惧 适者生存
智者不惑 勇者无惧 适者生存
——浅析《史记》中樊哙之形象
《鸿门宴》:救刘邦于剑下者谁
《史记》范增性格妙笔
《鸿门宴》中的两个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