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独家庭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探索研究

2015-03-13闫芳刘晓甜

克拉玛依学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失独家庭个案

闫芳 刘晓甜

摘 要: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是指导社会工作实务的一个重要视角。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在介入失独家庭服务时,可以通过强化个人网络资源、连接志愿资源、挖掘正式资源、搭建互助资源四个方面协助失独家庭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丰富其社会资源,提升应对困难的能力,进而提升其生活质量,保证其生活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 失独家庭;社会支持网络;个案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5.01.09

近年来,失独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学术界围绕着失独的概念、失独群体的现状、失独群体的困境及解决途径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在对困境解决途径方面的研究中,大多从宏观的社会政策、社会制度建构角度进行阐述,而从社会工作服务角度对失独家庭的研究较少。从服务个案角度入手,来探讨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社会工作对失独家庭的介入,对于将来社会工作介入失独家庭开展专业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失独家庭

失独家庭,是指独生子女由于疾病、意外事故、自杀或者犯罪等原因去世,且父母没有再生育、收养孩子,年龄大多在49岁以上的家庭。谢勇才等提出了“与计生政策相关的失独群体”概念,特指独生子女在1980年以后出生且不幸死亡的这一失独群体。同时,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关资料,他们计算得到在2009年1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的一年中,全国0~34岁独生子女死亡人数为12.26万人,意味着一年内失独家庭数量增加了12.26万,通过相关计算肯定了“现在全国失独家庭总量应该以百万计”的结论。[1]73数以百万计的失独家庭承受着失去独生子女的巨大打击,不仅面临着未来养老的困境,也面临着情感、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严重影响失独家庭的可持续性生活。

二、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支持网络,是指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2]101社会支持网络是一个人生命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支持理论看来,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大,其就能越好地运用自身资源应对人生的各种挑战。通常而言,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分为正式支持网络和非正式支持网络。正式支持网络具有官方性和制度性的特征,主要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组织和市场等;非正式支持网络是非官方、非制度性的,包含了五种关系,即血缘关系(自己及配偶的父母、兄弟姐妹及子女)、亲缘关系(自己及配偶的亲戚)、业缘关系(同事及同学)、地缘关系(邻里)和私人关系(朋友) 。[3]32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帮助和支持失独家庭的视角。社会工作服务,在为失独群体服务的过程中,可以发挥以下作用:首先,运用自身掌握的社会资源,挖掘和协调其他社会资源解决失独群体困境;其次,帮助失独群体扩展其非正式支持网络,进而丰富失独群体可以寻求帮助的资源,并提升其利用资源的能力。

三、个案分析

(一)背景资料

本服务个案来自济南市槐荫区民政局失独家庭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沈梅(化名),妻子,67岁,身患尿毒症、糖尿病、高血压等五种大病,2005年至今,肾透析持续已经8年,糖尿病加重致双目失明(经治疗稍有好转)、双脚开始腐烂,已经完全丧失自理能力。

徐伟(化名),丈夫,67岁,患风湿性关节炎,心脏不好。

沈梅和徐伟的儿子于2005年去世。同年一直身体不好的沈梅病倒,开始长达8年的肾透析,如今需每周3次前往省立医院透析。两位老人现享受企业退休待遇,两人每月共4 200元左右的退休金。

(二)需求预估

第一,生活照顾需求。目前案主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每周3次出门透析的上下楼问题。案主家住5楼,随着徐伟年纪越来越大,身体状况日益下降,沈梅每周3次上下5楼的问题日益突出。据徐伟陈述,前些日子沈梅手术之后无法挪动,而自己又背不动沈梅,只能每次花5块钱雇人帮着背沈梅上下楼。在沈梅手术恢复后,徐伟拿腰带绑在沈梅腰上协助其上下楼。此外,徐伟连续照顾沈梅8年,随着年纪增加,越来越力不从心。沈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身边离不开人,徐伟在父亲去世时因妻子没人照顾而没有参加父亲的葬礼。在访谈过程中,沈梅希望能申请居家养老服务,能有人帮着徐伟买菜做饭。

第二,经济供养需求。虽然两位案主每月有4 200元左右的退休金,但是沈梅身上有五种大病,家庭医疗开支十分巨大,尽管家庭日常生活开支能缩则缩,但是依然欠有外债。

第三,精神慰藉需求。独子的去世,两位案主也失去了精神寄托,沈梅遭受严重打击,精神上的打击导致其身体疾病加重。徐伟说:“从小就知道他(儿子)有血友病,但是拼了命我们也在养着他,就当宠物养着”。如今徐伟辛苦照顾沈梅,也是为了两个人都有个伴,活着也有点儿意思。

第四,心理疏导需求。徐伟长期照顾沈梅,有时难免会有不耐烦,需要有人进行心理疏导;此外,受宿命论的影响,独子去世的阴影加上沈梅身患重病,使徐伟经常感叹自己命苦,形容自己是两个老“绝户”① 。这些都需要进行心理疏导,一方面使案主从内疚、自卑的阴影里走出来,好好珍惜今天的生活;另一方面要疏解徐伟不耐烦和抱怨的情绪,使两位案主的生活和谐。

(三)现有社会支持网络分析

通过前期的入户访谈和需求预估,案主的社会支持资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非正式资源

首先,家庭资源。尽管这个家庭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但是夫妻关系并没有受到较大影响,两位案主感情很好,相互扶持。在访谈过程中,沈梅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是没有俺老头拉着,我早就没了”。在笔者赞叹两位案主感情好的时候,徐伟说“什么感情不感情的,就是拉拉着②(她)有个伴吧”。两位案主的深厚感情,既是自身的优势资源,也是社工服务中可以重点开发的支持性资源。

其次,亲友资源。男方亲属只有一个弟弟,经济条件较差,无法给予这个家庭经济支持。女方亲属有一个弟弟、一个姐姐,经常给予他们经济支持,但是由于这二人也有糖尿病等病症,因此无法给予其他支持。此外,沈梅父亲及阿姨在世时,经常在经济上帮助他们,但现已去世。由于沈梅长期有病,徐伟忙于照顾妻子,所以两位案主与邻里交往较少,缺少邻里支持和朋友支持。

2.正式资源

第一,经济资源。养老金和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目前两位案主享受企业养老金待遇,每月约4 200元左右;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每人每月400元。

第二,山东省慈善总会“肾衰竭”救助项目。案主曾于去年受到慈善总会金额为1万元的救助。

四、案主社会支持网络的再构

当前案主现有的支持网络中,来自山东省慈善总会的“肾衰竭”救助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案主的经济困难,另外在紧急情况下来自亲戚的经济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案主的经济压力,但是其他方面的需求无法从现有的支持网络中获得满足。根据对案主的需求和社会支持网络的评估,来拟定具体的帮助计划,一方面可以挖掘和利用来自政府、社团、社会组织的正式资源;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宣传、招募、搭建联系等方式挖掘来自社会、社区(如志愿者服务)等方面的非正式资源。

(一)服务计划

根据张洪英提出的社会网络介入的五个策略,即个人网络策略、志愿连接策略、相互援助策略、邻里援助网络策略、社区授权网络策略,[4]48笔者计划从强化个人网络资源、连接志愿资源、挖掘正式资源、搭建互助资源四个方面协助案主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

1.强化个人网络资源。对案主而言,夫妻之间的相互支持是最为重要的个人资源,尤其对完全不能自理的沈梅而言。针对徐伟因长期照顾沈梅偶尔产生的抱怨,可以通过专业社工进行情绪疏解,同时也可以通过志愿者以上门聊天等方式的服务为案主提供更多的疏解渠道。此外,在继续强化来自沈梅弟弟和姐姐的经济支持的同时,加强亲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为案主提供情感支持。

2.连接志愿资源。针对其每周必须3次上下楼的迫切需求,挖掘能够帮助案主上下楼的志愿资源非常迫切。笔者认为,驻区解放军是具备能够连续性、长期性提供志愿服务的优势资源,而且解放军因其人民子弟兵的身份和部队的严格纪律而容易获得案主的信任。连接驻区解放军这一优势资源,一方面可以通过民政部门的“双拥”办公室实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宣传报道引起驻区解放军部门的注意而实现。此外,还可以通过宣传招募可长期提供服务的志愿者为案主提供志愿服务,比如聊天、买菜、做饭等。

3.挖掘正式资源。首先是加强案主与社区居委会的联系,社区居委会了解社会政策,可以为案主提供有益的政策信息和服务;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居民联系密切,在紧急情况下社区居委会可以调动社区内的志愿服务资源帮助案主。其次是联系医院社工资源,一方面帮助案主继续申请“肾衰竭”救助,另一方面医院社会工作者可以为案主提供个案服务,也可以建立“肾衰竭”互助小组加强肾衰竭患者之间的互助联系。第三,联系政府老年服务资源,如居家养老、日托等服务。第四,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通过个案服务、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为案主提供社会工作服务,强化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

4.搭建互助资源。通过专业的社工项目,寻找和发现更多的失独者,将发现的失独者组织起来建立一个自助互助小组,为案主提供一个具有相同经历、面临相似问题、抱团取暖的平台,加强案主与其他失独者的联系,增强彼此之间的支持。

(二)完善后的社会支持网络

完善后的社会支持网络是一个包括家属、亲人、同质性群体、志愿服务、医务社工、专职服务社工、社区、政府资源在内的庞大的社会支持体系。各种支持资源从经济支持、精神支持、照顾支持、情感支持等多个角度为案主提供支持,改变了案主目前支持网络贫乏、社会支持严重不足的现状,是加强案主的应对问题能力、提升案主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的一种重要策略。

五、社会工作者在失独家庭社会支持网络构建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者在服务的过程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在失独家庭社会支持网络构建中,社会工作者主要发挥以下作用:

首先,直接的服务提供。在帮助失独家庭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的过程中,社会工作服务本身就是作为一种正式的支持网络存在,可以为失独家庭提供精神慰藉、心理支持、情绪疏导、缓解和处理矛盾等方面的服务。

其次,协调和筹措支持性资源。为了帮助失独家庭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社会工作者需要充分发挥连接、协调和筹措资源的能力。主要筹措以下资源:一是将更多的失独者聚集在一起,形成自助互助小组,为具有相似需求的失独者提供一个情感交流、心理疏解、信息互通的平台。二是连接和协调社区资源,加强案主与社区居委会的联系,在社区层面调动资源服务案主。三是与医务社工合作。医务社工是联系医疗资源与患者的重要桥梁,失独家庭的父母往往因承受的打击和压力过大而为各种疾病困扰,医务社工能够为失独家庭协调有效的医疗资源,与医务社工合作是拓展网络支持资源的有效途径。四是利用社会媒体资源。社会媒体资源具有影响力大、见效迅速等特点,在特殊和紧急情况下,社会工作可积极利用社会媒体资源为案主寻求帮助。五是连接政府资源。政府的社会救助体系是为失独家庭提供经济帮助的重要的正式资源,社会工作者要积极联络,为有需要的失独家庭筹措来自政府的正式资源。

第三,政策影响。一线社会工作者了解失独家庭的困境和需要,对于失独家庭一些普遍性的需要,比如生活照顾需求、经济需求,可以通过撰写总结报告、影像资料、媒体宣传等方式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以达到政策改善或改变的效果。

六、结论

社会支持网络是失独家庭获取资源、解决问题进而维持正常生活的重要资源,由不同层次的组织、不同群体构成。失独家庭,在失去独生子女之后,往往会产生自卑、不敢见人等心理障碍,长此以往,原本的社会支持网络因缺少维护而解体。在社会支持网络解体的过程中,失独者往往会因为疾病、心理障碍、家庭等方面的问题产生巨大的需求,而需要获得来自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因此,重新构建失独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是十分必要的。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的指导下,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多种策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多方面的作用。

注释:

①绝户:受传宗接代观念影响,没有子女的家庭因为无法传宗接代,被称为“绝户”,即没有后代的家庭。

②拉拉着:方言,意思是照顾着、扶持着。

参考文献:

[1]谢勇才,黄万丁,王茂福.失独群体的社会救助制度探析——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J].社会保障研究,2013(1).

[2]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3]丘海雄,陈健民,任 焰.社会支持结构的转变:从一元到多元[J].社会学研究,1998(4).

[4]张洪英.社会支持网络及其在社会工作(个案)中的应用[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12(3).

猜你喜欢

失独家庭个案
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兜底扶贫成效探析——基于高山羌寨扶贫户的个案考察
放下偏执,路还很长——访谈两位个案医生及家长
试论系统理论在失独家庭社会工作服务中的运用
失独家庭基本诉求及政府帮扶服务研究
失独家庭困境如何破解
中文阅读学习个案考察与分析
直派批评的理念与个案
农村失独家庭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我国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