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含聚合物采出液室内电脱水实验研究

2015-03-13王宝辉

化学工程师 2015年9期
关键词:乳状液乳剂水滴

张 强,王宝辉,隋 欣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化工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8)

目前,国内大多数油田已经进入油田开发的中后期的高含水阶段,采出液中的含水率不断提高。采出液的高含水率不仅会加速设备的老化,还会增加机器的运转负荷,增加成本,而且还会引起堵塞管道、蒸馏塔运转不正常、催化剂活性降低等严重后果[1-3]。通常外输原油的含水率要求低于0.5%,所以,原油脱水是在外输之前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4]。

原油脱水主要是脱水原油中的乳化水和游离水,乳化水在原油中以非常稳定的形态存在,这样就形成了稳定的原油乳状液[5-9]。破乳技术的关键就是破坏油水的界面膜,促进水滴的聚集和沉降,从而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10]。在众多破乳方法中,电脱水因其具有高效、快速、脱水效果好的特点,在油田采出液的脱水处理中被广泛应用[11-13]。

本文通过对大庆油田某采油厂含聚采出液进行处理,对采出液进行电脱水试验,确定了最佳的破乳剂投加量,并对不同浓度的含聚采出液进行分析,找到了采出液聚合物浓度与电脱水效果之间的规律,并测定了电脱水器所允许的最大场强,从而确定了电脱水处理过程中的最佳工艺条件。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和材料

石油醚、二甲苯、室内电脱水器、破乳剂(大庆某采油厂)、原油为大庆某采油厂提供的不同含聚浓度的采出液。

1.2 实验方法

取500mL 乳化均匀的含聚采出液,向其中投加破乳剂,进行电脱水试验,观察电流曲线变化及电脱水器运行情况,电脱水试验结束后,计算油中含水量及水中含油量的变化情况。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含聚浓度采出液击穿场强实验

取不同浓度的含聚采出液的稳定状态下的乳状液,置于500mL 容器中进行电脱水实验,确定不同含聚浓度采出液的最大击穿场强,实验结果见图1。

图1 不同含聚浓度采出液击穿场强变化Fig.1 Breakdown field strength variation of poly produced liqui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聚合物在界面上的浓度分布不均形成负的界面张力梯度,使得膜排水作用降低。从图1 可以看出,随着采出液聚合物含量的增加击穿场强逐渐降低。当聚合物浓度大于803mg·L-1之后,击穿场强呈明显下降趋势,脱水电场稳定性变差。

2.2 破乳剂浓度的选择

取含聚浓度为803mg·L-1的原油,分别按浓度为0、10、20、30mg·L-1的投加量向原油中加入破乳剂,进行电脱水试验,电脱水后测定原油的油中含水量及水中含油量,确定最佳的破乳剂投加量。

图2 不同破乳剂投加量油中含水量变化Fig.2 Water content in oil variation by different demulsifier dosing

图3 不同破乳剂投加量水中含油量变化Fig.3 Oil content in water variation by different demulsifier dosing

由图2、3 可以看出,加入破乳剂后,油中含水量及水中含油量随脱水时间增加逐渐减少,破乳剂浓度达到20mg·L-1时,破乳剂的加药量对脱水效果影响幅度降低。考虑成本节能等实际问题,20mg·L-1的破乳剂加药量为破乳剂的最佳用量。

2.3 不同含聚浓度采出液电脱水实验

分别取不同含聚浓度采出液进行电脱水实验,观察脱水电流变化,记录实验过程中电流的变化情况,绘制电流曲线,实验结果见图4。

图4 电脱水电流随时间变化情况Fig.4 Electric dehydration current variations with time changes

从图4 可以看出,在其他外部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增加,脱水电流增加,浓度越高,电流的稳定时间加长。聚合物浓度越高,所需要的电脱水电流越大,并且越不容易进行电脱水,完成电脱水所需要的时间越长。

2.4 电脱水机理分析

图5 电脱水过程图Fig.5 Electric dehydration processes

图5 为在电脱水开始前将两个电极置于原油的乳状液中,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油水之间的界面膜强度降低,使得水滴在乳状液中凝结,因为在聚驱采出液中,由于存在着Fe3+、S2-以及机械杂质等导电性物质,使得原油乳状液具有导电性能,水滴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沉降至容器底部,因为在电脱水结束后,电极置于油相当中,而油相当中导电性物质较少,水滴沉降至底部,电流下降从而完成整个电脱水过程。

电脱水是指在电场和化学试剂的共同作用下,使原油乳状液破乳从而实现油水分离的过程。在高压电场力的作用下,细小的水滴会发生凝结,从而形成一个较大的水滴,由于油水密度差的存在,在重力的作用下,水滴沉降达到分离的效果。水滴在凝结过程中可以削化乳化膜的强度,改变膜的界面张力,同时,电场会产生静电力,在静电力的作用下,能够加速水滴的运动速率,从而使动能增加,在碰撞过程中,水滴之间就会彼此聚集,形成水滴分离出来。

3 结论

(1)投加破乳剂进行电脱水实验,确定最佳的破乳剂投加量为20mg·L-1。

(2)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增加,脱水电流增加;浓度越高,电流的稳定时间加长。采出液含聚浓度越高,越不容易进行电脱水实验,当浓度大于803mg·L-1时,所需要的电流加大,并且完成脱水过程的时间增长。

(3)采出液聚合物含量的增加击穿场强逐渐降低。当聚合物浓度大于803mg·L-1之后,击穿场强呈明显下降趋势,脱水电场稳定性变差。

(4)电脱水就是一个在电场力和化学试剂共同作用下,破坏原油乳状液的界面膜强度,改变界面张力,使水滴不断凝结,同时在静电场力的作用下,水滴运动速率不断加快,使水滴沉降出来,从而从原油中脱离出来的过程。

[1]胡同亮,杨柯,马良军,等.原油脱盐脱水研究进展[J].抚顺石油学院学报,2003,23(3):1-5.

[2]张凤华,张永生,娄世松,等.原油电脱盐技术研究进展[J].化工科技,2013,21(1):71-74.

[3]梁志勇,孙甲,刘政,等.原油电脱盐脱水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石油和化工设备,2012,15(1):26-29.

[4]郭崇华.油田原油脱水技术探索[J].工业技术,2012,(17):162.

[5]姜佳丽,苟社全,达建文,等.原油破乳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9,28(2):214-221.

[6]王亮,冯永训,董守平,等.电场破乳分散相液滴行为研究[J].试验流体力学,2010,24(2):28-33.

[7]肖中华.原油乳状液破乳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30(4):165-168.

[8]石斌龙,张谋真,程蝉,等.TA162824 原油破乳剂的复配[J].化工进展,2013,32(3):678-680.

[9]张建,甘琴容,董守平.脉冲电破乳中液滴变形的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6,25(3):12-13.

[10]丁艺,陈家庆,尚超,等.W/O 型乳化液在矩形流道中的静电聚结破乳研究[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10,23(3):11-16.

[11]常俊英,陈倩,陈家庆.高压电场作用下的原油脱水性能[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0,29(5):27-28.

[12]孙治谦,金有海,等.高频脉冲电场参数对水滴极化变形的影响[J].化工学报,2012,63(10):3112-3117.

[13]朱宝森,王新宇,陈庆国,等.高频脉冲原油电脱水供电控制技术与装置研制[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2,17(4):9-11.

猜你喜欢

乳状液乳剂水滴
利用水滴来发电
酸碱质量分数对pH 控制的可逆乳状液转相的影响
水滴轮的日常拆解与保养办法
亚麻籽胶-大豆分离蛋白乳状液微滴聚集体的制备及其流变特性
透过水滴看世界
水滴瓶
张渠集中处理站破乳剂筛选与评价
豆甾醇在葵花油水包油乳状液中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破乳剂对化学驱采出液的作用规律
重质高酸原油高效破乳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