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板笔墨水成膜性能和易擦性能优化研究*

2015-03-13宋胜梅马学文李艳凤王静芳徐茂田

化学工程师 2015年9期
关键词:液体石蜡三乙醇胺成膜

宋胜梅,马学文,李艳凤,王静芳,徐茂田,董 川

(1.山西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2.商丘师范学院生物分子识别和传感重点实验室化学化工学院,河南商丘47600)

随着环保教学的理念深入人心,绿板被广泛用于教学场所,因绿色可以缓解眼疲劳,对于长时间注视黑板的同学的视力是有益的。绿板笔墨水也随之成为文教用品中最重要的墨水之一。它是一种能在表面光滑的非吸附性硬质绿板上书写的新型墨水,用该墨水灌制的绿板笔书写流畅、便利、无尘可擦、安全环保,有望代替传统粉笔[1]。

绿板笔墨水是在白板笔墨水的基础上的改进。国外对白板笔墨水的研制起始于二十世纪50年代,它的性能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改进,配方和工艺取得了质的飞跃,特别是其主要组分已由早期毒性较大的酮、酯、苯等混合剂,发展到现在低毒的醇类和水溶剂。国内可擦白板笔墨水配方和工艺也经历了与国外相似的发展过程。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绿板笔仍然存在可擦性不够好、不能长时间放置及堵塞笔头的问题。本文就绿板笔墨水的成膜性及可擦性展开研究,希望能改善墨水配方,并优化制备工艺。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SZCL-2 数显智能控温磁力搅拌器、电子天平、烧杯、玻璃棒、绿板等。

无水乙醇、异丙醇、聚乙烯醇缩丁醛(PVB)、硬脂酸正丁酯、液体石蜡、Span-20、甲基硅油、乙二醇和丙三醇均为分析纯,购自中国医药集团化学试剂公司;TiO2(微米级攀钢钛业公司);100nm TiO2、50nm TiO2、三乙醇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购自阿拉丁试剂;OP-10、AEO-9 和成膜助剂购自上海文华化工颜料有限公司。

1.2 墨水配制实验方法

在烧杯中加入硬脂酸丁酯,加热至30℃使硬脂酸丁酯完全溶解后再慢慢加PVB,并边加边搅拌,待其全部溶解后再加入TiO2,然后依次加入配方的其它组分,控温密封搅拌搅拌5~9h,即可制得墨水产品。

1.3 墨水成膜性能的比较

对于墨水的成膜性评价:成膜较差用“B”表示,成碎膜的用“A-”表示,成膜性好的用“A”表示,成性较好的用“A+”表示。

1.4 墨水可擦性能测试

将墨水灌入绿板笔中,一定时间后书写,观察笔迹的可擦性。将灌制的绿板笔在绿板上划5 个连贯的直径为Φ20~30mm 的圆圈,在常温下放置30d后,在线迹上用配套的海绵擦按正常用力擦拭,耐擦次数1 次记为A+,2~5 次记为A,6~10 次记为B,11~15 次记为C[3]。

2 结果与讨论

2.1 绿板笔墨水成膜性能的优化

PVB 对墨水的成膜性[2]、字迹的清晰度[3]、可擦性[4]有很大的影响;TiO2[5]的粒径及用量对墨水成膜性也有很大的影响,TiO2粒径过大则不易被包裹,使制作的墨水稳定性不好。实验研究应加入PVB 的合适用量及TiO2的粒径和用量,以改善墨水成膜性。

2.1.1 PVB 的含量的影响 准确称取PVB 分别为0.08,0.10,0.30,0.50 和0.60g。按顺序加入各药品见表1。

表1 PVB 的含量对成膜性能的影响Tab.1 Effect of film-forming property by contents of PVB

由表1 可见,随着PVB 的加入墨水成膜性变好,加入PVB 0.08g 的成膜性能最差,加入PVB 0.50g的成膜性能最好,其它的介入二者之间,但是PVB的量越高其溶液的粘度就越大,不利于其书写时的流畅性。选择加入PVB 的量0.50g 进行下面的实验。

2.1.2 TiO2的粒径的影响 不同粒径的TiO2对实验的成膜性能及溶液的稳定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久置沉淀及堵塞笔头,多与颜料的粒径及分散性能有关。

表2 TiO2 的粒径对成膜性能的影响Tab.2 Effect of film-forming properties by particle size of titanium dioxide

由以上实验数据可知,粒径大的TiO2能分散均匀且稳定存在但不易起球,起的膜较薄不易擦除;而粒径太小的纳米TiO2(50nm)又不利于分散,溶液的稳定性差,易团聚分层;100nm TiO2成膜性能好,且分散均匀,放置数天后并未发现分层现象,溶液稳定性好,有益于膜的生成。下面实验选用100nm TiO2作为着色剂。

2.1.3 TiO2的用量的影响 TiO2有的用量也会对成膜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有关墨水的制作成本。为了确定其合适的用量,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保持其它量不变,依次增加纳米TiO2的量,所得结果见表3。

通过实验现象可观察到,3 个实验的墨水均分散均匀且稳定存在。但实验1 成膜一般,且书写时字迹不太清晰,不易擦,底板有成片模糊的现象;实验2 字迹清晰,且易擦易干,成膜较好,结果比较理想;实验3 字迹清晰,易擦易干,成膜性较好,结果也很理想。综合以上分析结果看出当纳米TiO2的用量为1.20g 时其实验现象最好,但与实验2 相比较而言,二者相差不大,从生产成本考虑选择实验2中TiO2的用量做后续实验。

表3 TiO2 化钛的用量对成膜性能的影响Tab.3 Effect of film-forming properties by the content of titanium dioxide

2.2 绿板笔墨水易擦性能优化

2.2.1 搅拌时间的影响 常温常压下,按表4 中G2的配方搅拌不同时间,将制得的墨水灌入白板笔中,书写并观察其可擦性。实验结果表明,搅拌时间为1~5h 时,墨水的可擦性能逐渐提高,5h 时性能最好,随着时间的逐渐增至9h,墨水的可擦性能稳定不变。说明随着搅拌时间的增加,颜料粒子在体系中分散均匀,聚集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致使墨水体系中各组分充分作用并趋于稳定,从而使墨水的可擦性能变好,且可擦性能随着搅拌时间的增加不再变化,所以搅拌时间从5~9h,墨水的整体性能均保持最佳[6]。因此,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将搅拌时间定为5h。

2.2.2 液体石蜡含量的影响 固定其他组分不变,分别选择液体石蜡含量分别为0、0.5、1.0、1.5、2.0,配制墨水并灌笔书写,观察此性能结果见表4。

由表4 可知,当液体石蜡为0.5 时,墨水的可擦性最好。液体石蜡具有润滑、分散、增塑等作用,使体系的分散和成膜效果更好。当液体石蜡含量<0.5时,其与其他组分作用不充分,作用效果不明显;当液体石蜡含量>0.5 时,液体石蜡过量,使墨水书写时不均匀,且可擦性变差。

表4 液体石蜡含量对墨水可擦性能的影响Tab.4 Effect of erasable properties bythe content of liquid paraffin

2.2.3 Span-20 含量的影响 表4 中G2 的可擦性能较好,但并没有达到最好,且在30d 后当室温达到15℃以下时,其可擦性下降。而Span-20 是一种饱和脂肪酸酯,具有增塑和剥离作用,同时也是良好的成膜助剂。下面通过改变其用量来找到其合适的用量。固定其他组分不变,选择Span-20 的含量分别为0.1、0.2、0.3、0.4、0.5、0.6、0.7、0.8、0.9,制备墨水并灌笔书写,观察性能,结果见表5。

表5 Span-20 含量对墨水可擦性能的影响Tab.5 Effect of erasable properties bythe content of Span-20

由表5 可知,当Span-20 含量为0.4 时(即G9),墨水的可擦性较好。这是由于当Span-20 含量<0.4时,Span-20 与墨水中各组分作用不充分,对可擦性的改善效果不明显;当Span-20 含量>0.4 时,Span-20 含量过多,使墨膜与白板之间的粘合力过大,导致墨水的可擦性变差,有点沾板[7]。

2.2.4 三乙醇胺含量的影响 三乙醇胺易溶于醇溶剂,具有较好的保湿性能和润滑作用,拟在配方中改变三乙醇胺的用量,找出最佳的用量。固定其它组分不变,选择三乙醇胺,质量分别为0,0.5,1.0,1.5,制备墨水并灌笔书写,观察性能,结果见表6。

表6 三乙醇胺含量对墨水可擦性能的影响Tab.6 Effect of erasable properties bythe content of triethanolamine

由表6 可知,当三乙醇胺含量0.1 时(即G17),墨水的可擦性能最好。这是由于当三乙醇胺含量<0.1 时,三乙醇胺与体系未充分作用;对可擦性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当三乙醇胺含量>0.1 时,三乙醇胺与体系能充分作用;但三乙醇胺过多,会导致墨水易沾板。

3 结论

(1)实验表明,PVB 的用量、TiO2的粒径及用量对绿板笔墨水成膜性能有影响;搅拌时间和液体石蜡、Span-20、三乙醇胺的用量可影响墨水易擦性能。

(2)成膜性能及易擦性能较好的绿板笔墨水的配方为G17:乙醇:5g;异丙醇:3.5g;OP-10:0.1g;Span-20:0.4g;AEO-9:0.15g;硬脂酸正丁酯:0.6g;三乙醇胺:0.1g;丙三醇:0.05g;液体石蜡:0.5g;PVB:0.5g;100nm 二氧化钛:1.0g;二甲基硅油:1.0g;成膜助剂:0.02g;DBP:1.0g。

(3)简单的制备工艺是将固体成分按配方称量好,加入到配方量的溶剂,加热到30℃搅拌全溶后,再加入液相组分,搅拌5h,可得理想的墨水。

[1]张海平,陈均志.可擦墨水的研制[J].应用化工,2004,33(2):61-63.

[2]陈红,刘凌云,李光,等.颜料分散及超分散剂的应用[J].印染,1998,24(8):50-53.

[3]李国栋,张毅.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胶黏剂,2006,(6):331-336.

[4]冯海刚,李粼.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膜片的历史与发展前景[J].国外塑料,2005,10(1):230-233.

[5]苑会林,马沛兰,李军,等.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的性能及应用[J].工程塑料应用,2004,(5):246-249.

[6]李海东,程凤梅,王宇明,等.聚乙烯醇缩丁醛/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6,(1):77-82.

[7]凌云星,金惠.实用油墨技术指南[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液体石蜡三乙醇胺成膜
矿用降温服常温石蜡基相变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三乙醇胺的电化学降解研究
凹凸棒土对种衣剂成膜性能的影响
压水堆二回路凝汽器母管内壁的成膜胺保养工艺研究
口服液体石蜡与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剖宫产术后腹胀效果的比较分析
三乙醇胺强化Na2SO3脱硫性能研究*
三乙醇胺复合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新型钻井液用成膜封堵剂CMF的研制及应用
三乙醇胺乳膏阴道灌洗治疗放射性阴道炎40例的有效性观察
液体石蜡萃取法回收废水中的乙酸丁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