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眼外伤评分在眼后节机械性眼外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2015-03-07江睿龙青清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机械性眼外伤玻璃体

江睿 龙青清



·临床研究·

眼外伤评分在眼后节机械性眼外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江睿 龙青清

目的 评估眼外伤评分(OTS) 在后节机械性眼外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非对照、连续病例研究。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本科接受玻璃体手术治疗的严重后节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研究其预后视力与OTS系统预测视力的关系。结果 研究期间共81例患者在本科接受眼后段手术治疗,OTS评分为2~47分,其中OTS-1级60例、OTS-2级21例。平均随访时间为(15.6±3.3)个月。本院治疗的OTS评分分级为1~2级的眼外伤患者,最终视力预后显著优于OTS预后。结论 OTS评分可以提供机械性眼外伤手术的预后参考,但对于OTS评分在1~2级的机械性眼外伤患者并不能直接使用OTS预后信息。(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5,15:16-19)

眼外伤评分;机械性眼外伤;玻璃体切割;预后

机械性眼外伤评分(ocular trauma score, OTS)系统是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美国机械性眼外伤登记系统(the United States Eye Injury Registry, USEIR)和匈牙利机械性眼外伤登记系统(the Hungarian Eye Injury Registry, HEIR)登记的、多中心的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的预后而提出的对机械性眼外伤严重程度的评分系统[1]。

根据OTS的评分和分级,可以对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的视力预后进行相对准确的预测。OTS是根据就诊患者的视力、外伤类型(是否破裂伤或是贯穿伤)、有无感染、视网膜脱离和瞳孔障碍综合评分后,分为1~5级,每个级别均有其对应的视力预后分布比例。由于OTS简单易行,不需要特殊检查,而且易于和患者及家属交流,目前已经成为机械性眼外伤医师预测患者预后视力的指南[2]。

OTS作为推测眼外伤预后视力的价值是否符合中国机械性眼外伤治疗的预后,目前尚罕有报道。本文分析了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后节机械性眼外伤患者,并依据OTS标准对其评分、分级,将其预后与OTS预后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文为回顾性、非对照、连续病例研究。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本科接受玻璃体手术治疗的严重后节机械性眼外伤患者。

1.2 方法 调查内容为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包括患者背景(性别、年龄),就诊时的眼部状况(眼别、视力、外伤类型、是否有视网膜脱离及眼内感染),手术方式(是否晶状体摘除、视网膜切开、脉络膜切开,眼内填充物)以及随访的终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

其中手术方式为常规经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手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根据病情决定是否摘除晶状体。如有视网膜嵌顿甚至脉络膜嵌顿的则行视网膜或脉络膜切开,手术结束眼内填充长效气体C3F8或硅油。

手术指征为:①Ⅰ、Ⅱ区外伤伴有玻璃体嵌顿及视网膜牵引;②Ⅲ区外伤伴有视网膜嵌顿或视网膜牵引;③外伤性视网膜脱离,包括锯齿缘截离和牵拉性裂孔所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和伴有视网膜嵌顿的复合性视网膜脱离;④外伤后玻璃体积血遮蔽黄斑,经1个月未吸收[3]。

OTS评分严格按照OTS评分细则,见表1[1]。根据评分细则计算OTS分值和分级:OTS-1级(0~44分);OTS-2级(45~65分);OTS-3级(66~80分);OTS-4级(81~91分);OTS-5级(92~100分)。

表1 OTS项目及分值[1]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年龄、致伤原因、外伤类型及初视力、终视力等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采用卡方检验。设检验水准为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基本情况: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本科接受玻璃体手术治疗的严重后节机械性眼外伤患者,共计81例(81眼),其中开放性眼外伤73例(73眼),明显高于闭合性眼外伤的8例(8眼)。男性68例、女性13例;年龄3~64岁,平均(33.8±21.6)岁;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5.6±3.3)个月,失访3例。

外伤类型:按照致伤原因及致伤物类型进行分类,见表2。破裂伤36例(44.4%)、穿通伤33例(40%)、贯穿伤4例(5%)。

表2 外伤分类及致伤物类型

初次就诊视力及术后复诊视力见表3。就诊时患者初视力为无光感12眼(15%)、光感2眼(2%)、手动19眼(23%)、指数38眼(47%),初视力在0.05~0.1共4眼(5%)、0.1~0.6共6眼(7%)。复诊时患者终视力为无光感7眼(9%)、光感3眼(4%)、手动23眼(28%)、指数37眼(43%),终视力在0.05~0.1共3眼(4%)、0.1~0.6共5眼(6%)。

表3 机械性眼外伤初视力及终视力分布[n(%)]

手术方式:常规三切口玻璃体切除手术,切口除2例为角巩膜缘切口外,其余均为经睫状体平坦部。手术切口为20/23 G。手术开始先行清除在前节嵌顿的玻璃体及视网膜组织,再继续清除玻璃体腔内的积血、纤维机化以及增殖膜。必要时行视网膜甚至脉络膜切开。在视网膜恢复活动度后,以过氟化碳液展平视网膜。眼内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用长效气体或硅油眼内填充。眼内填充:注油71例、注C3F8气体10例。手术次数:4例患者因眼球萎缩行眼球摘除术,9例患者行硅油取出术,58例(72%)仍然以硅油维持,26例(32%)再次行玻璃体手术,5例(6%)行第3次玻璃体手术治疗。

OTS:本组患者中OTS为22~60分,分布见图1。按0~44分为OTS-1级,共60例; 45~65分为OTS-2级,共21例。本院治疗最终视力结果与OTS预后结果比较见表4。由表4中可见,OTS-1级患者最终视力预后显著优于OTS预后。尤其是OTS-1级患者最终无光感仅占8%,而OTS预后则高达74%(P<0.01)。但相似的是,最终视力>0.1的患者比例分别为8%和4%(3%+1%)。同样,OTS-2级患者的最终无光感比例为10%,仍然显著低于OTS预后的27%(P<0.01)。

图1. 本组患者OTS分布图

OTS分值OTS分级分类无光感光感或手动0.005~0.0950.1~0.4≥0.50~441Kuhn74%15%7%3%1%EENT8%(5/60)a40%(24/60)a43%(26/60)a8%(5/60)045~652Kuhn27%28%18%15%15%EENT10%(2/21)a30%(6/21)48%(10/21)a10%(2/21)5%(1/21)b总计EENT9%(7/81)37%(30/81)44%(36/81)9%(7/81)1%

注:Kuhn代表根据OTS系统预测的预后视力;EENT代表本组病例的实际预后视力;a、b示两者在同一分级下该视力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示P<0.01,b示P<0.05)

3 讨论

OTS,自Khun等[2]在2002年提出以来,已经作为美国医学会眼外伤诊治指南来推广。继之也有墨西哥学者Lima-Gómez等[3]在2010年对742例眼外伤患者进行初诊OTS,并将最终预后与OTS的预后比较,发现OTS可作为眼外伤病情的衡量标准,而且简单、易行,可由外伤科医师直接评分,甚至不需眼科医师参与。

眼外伤是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眼外伤OTS则可以在外伤就诊当时进行评分并获得预后信息,为眼外伤的预后情况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这不仅可以依据患者的OTS分级,有针对性地决定治疗方案及制订手术方案;而且在有预测预后数据的支持下,更容易进行医患沟通,解答患者提出的询问,在现阶段的医疗形势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研究通过对机械性眼外伤初视力及终视力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发现,本院术后无光感眼数较术前明显下降,机械性眼外伤终视力与初视力呈正相关。本结果与国外研究[4-5]相一致,通过评估患者的术前视力,可提供极其重要的预后信息,但是却不能进行个体化分析,而OTS的个体化评分体系可提供较为准确的预后分析。

在本研究中发现OTS分级为1~2级的眼外伤患者,最终视力预后显著优于OTS预后。尤其在OTS-1级患者,最终无光感仅占8%,而OTS预后则高达74%(P<0.01)。但本研究的病例数较少(81例),仍需进一步扩大病例样本数来验证这一结论。

同时本研究的眼外伤类型多为开放性眼外伤,这也可能导致最终治疗预后与OTS预后发生偏差。本研究中开放性眼外伤患者73例,占总样本的90%;而闭合性眼外伤患者仅8例,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部分闭合性眼外伤患者病情较轻未予以住院行手术治疗,存在入院偏倚。破裂伤和穿通伤是本研究中主要的外伤类型,而其中最常见原因为铁器伤,如铁块、针尖、铁屑、铁片或铁钉,高达31%(25/81)。该结果与国外报道[6-7]的致伤原因并不一致,这可能是目前我国的眼外伤类型分布的特点。

再者OTS毕竟是早在2002年提出,是基于在2002年之前的眼外伤登记系统的预后信息;而玻璃体手术技术的进步,包括高速玻璃体切割、染色玻璃体手术、微创套管针手术、人工玻璃体的应用等,也显著提高了玻璃体手术的成功率和预后。

同样,也有韩国学者Han等[8]在研究194例开放性眼外伤的预后影响因素并和OTS预后比较后,发现OTS分级为5级、4级、3级时预后与OTS预后一致,但OTS分级为2级和1级时预后较OTS预后为佳,这与本研究结果类似。分析原因可能与外伤类型为开放性眼外伤及种族有关。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接受玻璃体手术治疗的后节机械性眼外伤的81例患者,研究结果与OTS预后结果存在差异,表明对于本院OTS在1~2级的机械性眼外伤患者并不能直接使用OTS预后信息。但由于本研究病例资料有限,外伤类型局限且均为严重眼外伤,此结果仍需进一步证实。因此,我们期待通过多中心、多学科进行深入的眼外伤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以期得到更有价值的结论,指导眼外伤的诊治工作。

[1] Kuhn F, Maisiak R, Mann L, et al. The ocular trauma score (OTS)[J]. Ophthalmol Clin North Am,2002,15(2):163-165.

[2] Kuhn F, Pieramic DJ. Ocular trauma principles and practice[M].New York:Thieme Publishing Group,2002:6-8.

[4] Qi Y, Zhu Y. Prognostic value of an ocular trauma score in ocular firecracker trauma[J]. J Burn Care Res,2013,34(3):183-186.

[5] Doskova H. Evaluation of results of the penetrating injuries with intraocular foreign body with the Ocular Trauma Score (OTS)[J]. Cesk Slov Oftalmol,2006,62(1):48-52.

[6] Liu Y, Huang YF, Jiang JJ, et al. Ocular trauma score in transferred fireworks-related ocular injuries: a case series[J]. Ulus Travma Acil Cerrahi Derg,2012,18(4):321-327.

[7] Unver Y B, Kapran Z, Acar N, et al. Ocular trauma score in open-globe injuries[J]. J Trauma,2009,66(4):1030-1032.

[8] Han SB, Yu HG. Visual outcome after open globe injury and its predictive factors in Korea[J]. J Trauma,2010,69(5):E66-72.

(本文编辑 诸静英)

Ocular trauma score in the management of posterior segment trauma

JIANGRui,LONGQing-qing.

DepartmentofOphthalmology,EyeEarNoseandThroatHospitalof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0031,China

JIANG Rui, Email: 2jiang@163.com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ocular trauma score (OTS) in the management of posterior segment trauma. Methods Eighty-one patients with severe posterior segment ocular trauma who had undergone vitrectomy surgery between Jan. 2010 to Jan. 2011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visual prognosis of treatment and the result of OTS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OTS scores of all patients ranged from 2 to 47. There were 60 patients with OTS category 1, and 21 patients with OTS category 2.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 mean of 15.6 months after the first vitrectomy surgery. The final visual acuities of patients in the study (OTS category 1 and 2) were better than those predicted from OTS. Conclusions OTS have prognostic value in ocular trauma management, but may not be directly used for OTS category 1 and 2 patients. (Chin J Ophthalmol and Otorhinolaryngol,2014,14:16-19)

Ocular trauma score; Mechanical ocular trauma; Vitrectomy; Prognosis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 上海 200032

江睿(Email:2jiang@163.com)

10.14166/j.issn.1671-2420.2015.01.006

2014-03-10)

猜你喜欢

机械性眼外伤玻璃体
《张效房眼外伤学》一书出版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陕西及其周边地区眼外伤流行病学分析
《张效房眼外伤学》一书出版
非接触广角镜联合玻璃体切割系统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预后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机械性眼球外伤100例临床分析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含金量
玻璃体后脱离需要做手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