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2~2013年重庆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分析

2015-03-05张巧琳田耘博韩志国

重庆医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初筛献血者

张巧琳,田耘博,张 琴,张 蕾,韩志国

(重庆市血液中心检验科 400015)

中国报道第1例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在中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输血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也是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输血前检查可筛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阳性的献血者,但病毒的“窗口期”导致血源疾病传播不可避免。本文对2012~2013年重庆市无偿献血人群HIV 抗体感染情况及高发人群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安全血液、降低HIV 经血液传播、无偿献血招募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标本来源 2012~2013年重庆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23万人次。

1.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瑞士哈密顿FAME 全自动酶联免疫处理系统,瑞士帝肯RSP150全自动加样系统,艾康全自动加样系统,HIV 试剂盒(北京京豪公司/上海科华公司、荷兰生物梅里埃公司)均批批检合格并在有效期内,质控品来自卫生部临检中心。

1.2 方法

1.2.1 ELISA 检测 依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对无偿献血标本进行2种试剂ELISA 检测。任何1种试剂结果为反应性的标本须双孔复试,2次检测匀呈反应性判为“初筛HIV 抗体反应性标本”,标本送重庆市渝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确认。

1.2.2 确认试验 重庆市渝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实验室采用Western blot确认初筛HIV 抗体反应性标本,确认阳性者判为HIV 抗体阳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筛检验结果 2012~2013年每月初筛HIV 反应性标本数(任何1种试剂或2种试剂均呈反应性标本)与每月检测总数之比见图1;2种试剂检测匀呈反应性标本数与每月检测总数之比见图2;趋势分布图见图3。2013年HIV 反应性标本率较2012年呈趋势性增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图1 初筛HIV 反应性标本数与检测总数之比

图2 初筛双试剂HIV 反应性标本数与检测总数之比

2.2 HIV 抗体阳性无偿献血者年龄和性别的分布 2013年3~12月疾控中心接收送检并确认为HIV 抗体阳性数为68例(68/100 083),其中,男女之比8.7∶1.0,年龄18~29岁者占57.4%,30~49 岁者占39.7%,大于50 岁者占2.9%,见表1。

图3 2012~2013年初筛双试剂HIV 反应性标本数与检测总数之比

表1 无偿献血人群HIV 抗体阳性者年龄分布

2.3 HIV 抗体阳性无偿献血者学历水平 2013年3~12月HIV 抗体阳性无偿献血者中学历分布情况:初中及以下17例(25.0%),高中及中技27例(39.7%),大专12例(17.6%),本科9例(13.2%),不详者3例(4.4%)。高中以下文化水平占64.7%,无偿献血者人群HIV 抗体阳性者学历较低。

3 讨 论

2012 年和2013年2种试剂初筛匀呈HIV 抗体反应性标本率分别为0.69‰和0.81‰,2013年有7个月均在2012年之上,虽然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但从趋势分布图可看出,2013年较2012年HIV 抗体反应性标本率呈增长趋势。2000~2009年 重 庆 市 共 确 认212 例[1],其 中,2008年51 例(55.8/10万),2009年78 例(72.1/10 万)[2]。2013年3~12月初筛HIV 反应性标本经疾控中心确认68 例,HIV 感染率为0.068%(68/100 083),高于2008年以前,与2009年大体持平,并高于全国大多数地区,如大连、广西、陕西、湖北等地[3]。可见,重庆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 阳性人数近几年虽呈低增长趋势,但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2013 年HIV 阳性献血者中男女比例为8.7∶1.0,男性HIV 感染者远远高于女性。林云明[4]报道,浙江台州2007~2009年发现的19例HIV 感染献血者中,有7 例为男男同性恋。李桂云等[5]对湖北随州地区2003~2009年发现的4 例HIV 感染献血者进一步调查,1例经同性恋传播。重庆地区男性HIV 感染率高于女性,可能与重庆是男同性恋的重灾区相关[6],这给采供血机构的献血者招募带来严峻的挑战。

2013 年重庆HIV 阳性献血者中18~29岁者占所有献血者中超过50%,且其中7例都是在校学生。无偿献血人群中,在校学生是绝对的主力军,而非医学专业学生对性传播和血液传播疾病的知识相对匮乏。吴纪民等[7]对某大学入学新生分班进行艾滋病知识主题讲座与课堂讨论,之后再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其艾滋病常识正确回答率,讲座后大于讲座前(P<0.01),加强在校学生艾滋病防控知识宣传意义重大且必要。2013年重庆HIV 抗体阳性者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4.7%,其中,农民和自由职业者占大部分。蓝光华等[8]对广西农民工进行了防治艾滋病调查发现,20.3%的农民工与非配偶或固定性伴侣发生过性关系,安全套使用率低,发生高危性行为的可能性很大。该调查结果表明在农村开展无偿献血工作,更要注重献血咨询和自我排查工作。

卫生部于2010年在全国15家采供血机构开展血液筛查的核酸检测试点工作[9],核酸检测可将HIV 感染“窗口期”缩短11d,提高了HIV 感染者的检出率[10]。采用ELISA 法与核酸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缩短无偿献血者中HIV 感染者检出的“窗口期”。但“窗口期”存在的事实使有效的献血者招募成为保证安全用血的前提。从低危固定的(已献血3次且每年献血1次以上)献血者中采集血液,血液安全更有保障[11]。本研究发现,在校学生和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是现在重庆市献血的主力军,其中,尤其是农民对输血传播性疾病和性传播疾病知识相对匮乏,使献血前调查难以发挥相应的作用,且无偿献血者中HIV 感染者男性居多。一部原因与重庆地区男同性恋盛行相关,这也使得在献血前调查中高危行为的排除增加难度。随着重庆地区无偿献身人群HIV 感染人数的增加,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献血者知识文化水平,提高献血者招募者水平的同时,建立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使血液安全更有保障。

[1] 唐卫国,廖红文,段恒英,等.重庆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23):2343-2344.

[2] 唐卫国,吴国辉,黄霞,等.重庆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7):562-563.

[3] 黄新宝,李聚林.我国部分地区无偿献血者HIV 感染状况及防控对策[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3):281-282.

[4] 林云明.台州市无偿献血人群中男男同性HIV 感染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50-51.

[5] 李桂云,胡文俊,陈晓梅,等.随州地区献血者抗-HIV 筛查与确证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52-53.

[6] 冯连贵,丁贤彬,卢戎戎,等.重庆市男性接触人群高危行为和性病艾滋病感染率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07,7(5):483-486.

[7] 吴纪民,白广义,唐龙妹.大学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8,14(3):282.

[8] 蓝光华,傅慧明,黎火佳,等.广西农民工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8,14(3):283-284.

[9] 季阳,郑忠伟,蔡辉,等.病毒血清学检测与核酸检测技术在输血传染病筛检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6):413-417.

[10] Busch MP,Glynn SA,Stramer SL,et al.A new strategy for estimating risks of transfusion-transmitted viral infections based on rates of detection of recently infected donors[J].Transfusion,2005,45(2):254-264.

[11] 陈兴智,谭庆芬,黄雁.多民族无偿献血者HCV 感染状况调查研究[J].重庆医学,2009,38(12):1443-1444.

猜你喜欢

无偿献血者初筛献血者
体检人群使用NOSAS评分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初筛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Multiple gastric angiolipomas:A case report
优质护理对无偿献血者护理效果及血液质量的影响分析
一例机采频繁报警献血者的护理
腰围与体重指数对无偿献血者脂肪血的预测价值
优化无偿献血初筛岗位检测流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