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手机阅读与传统出版融合的研究

2015-03-03许海杰张新华北京印刷学院北京102600

科技传播 2015年11期
关键词:传统出版共赢融合

许海杰,张新华北京印刷学院,北京  102600

关于手机阅读与传统出版融合的研究

许海杰,张新华
北京印刷学院,北京102600

摘要美国著名新闻和媒体经营者默多克曾说:“未来将是手机媒体的天下。”在今天,这一预言似乎正在被飞速发展的手机阅读印证着。然而在手机阅读方兴未艾、传统出版势头难减的今天,如何使二者相辅相成、实现共赢是我们需要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手机阅读;传统出版;融合;共赢

“数字出版”这一概念形成之后,人们又有一个很大的感触,那就是总是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即“传统出版遭遇寒冬,数字出版的冲击不可小觑”,有的人甚至提出传统出版必将消失的观点。其实不管是一方终将代替另一方,还是两者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变种生存,在如今这样一个长期并存的阶段,找到二者的对接点,让二者在相互冲撞中共谋发展,使读者、企业都从中受益才是正道。于是本文试图从数字出版的手机阅读形式及传统出版的现状着手,对这一问题给予剖析。

1 手机阅读现状分析

2015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了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中进行过手机阅读的比例为51.8%,较2013年的41.9%增加了9.9个百分点,增幅达23.6%。2013 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中进行过手机阅读的比例为31.2%,较2011年的27.6%增加了3.6个百分点,增幅达13.0%。而这一增幅现象并不是一时现象,自2009年3G到来后,手机阅读人数就仅次于网络在线阅读,在多项数字阅读方式中位居第二。具体可见表1:数字阅读方式比率表。

从该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手机阅读比其他几种阅读方式起步都晚,但是几年内发展迅猛,不仅遥遥领先于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读取、PDA/MP4/MP5等阅读方式,而且其发展速度甚至在2010年超过网络在线阅读,位居数字阅读增长率第一。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从2009—2012的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中我们还可以得知,手机阅读不仅在阅读人数上增幅显著,且阅读时长也逐年增加。据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手机阅读人群平均每天的手机阅读时长超过40min。

1.1手机阅读人数走高原因

手机阅读人数的快速增长原因有多个,除全国网民数量不断走高外,还有两点原因值得重视。

第一,时间碎片化。如今,生活节奏加快,个人时间被碎片化,很少有人能够平心静气地长时间地阅读一本书。而手机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屏幕较小,二是使用方便,这就为人们随时随地地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提供可能,从而使手机成为碎片化阅读的最佳载体。

第二,智能手机助力。作为手机阅读的硬件,智能手机使用率的提高推动了手机阅读人数的攀升。截至2015年3月,中国手机用户已突破12.9亿部大关,其中 4G净增值超过2000万户,移动用户占比超过10%。

1.2手机阅读的特点

1.2.1阅读内容特点

手机阅读主要集中在手机报刊、手机小说及网络资讯等内容。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内容短小,随时可中断,因此具有零碎化、片段化、非结构化等特点。相对较少的阅读时间、较短的阅读内容,消遣娱乐成为手机阅读的主要目的。

1.2.2阅读群体特点

阅读群体的各方面要素直接影响着手机阅读的内容、时长及地点等各方面情况。根据2012年中国出版网发布的《出版统计:手机阅读人群增长迅速每日手机阅读时长近四十分钟》文章显示,当前手机阅读群体存在着如下特点。

第一,从年龄上来讲,手机阅读用户年轻人是绝对的主力。统计数据显示18—39周岁的手机阅读群体占手机阅读总人数的近九成(89.6%)。

第二,从学历上来讲,手机阅读人群的学历大多集中在初高中、大专学历,这三个群体在手机阅读人群总体中几乎占到八成,为79.0%,而高等学历,即本科及以上的学历仅占17.9%,且学历越高,用手机阅读的比例就越小。

第三,在阅读群体上,农民、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手机阅读人数占比较大,达55.1%。

1.3手机阅读存在的不足

如今,手机阅读最主要的问题出现在阅读内容上。阅读内容狭窄,文学经典少是手机阅读的一个明显特质。生活中,我们几乎看不到有人用手机阅读经典书籍,比如历史、纯文学、哲学等著作。快餐式的工具自然带来的是快餐式的内容,于是导致手机阅读在内容上都比较浅,不够深入和深刻。其实,手机阅读的浅俗化在某方面也能说明为什么手机阅读群体以农民和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居多,且高学历者很少通过手机进行阅读。从这一点来说,引导手机阅读朝着经典阅读方向发展便显得十分重要,给手机阅读开拓更为广阔的读者群体也成为可能。

2 传统出版的现状

综合前面的论述以及实际情况,笔者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传统出版的现状。

2.1手机阅读用户数量增加,传统出版面临危机

2011年上半年中国手机阅读用户数为19.9万人,2012年上半年中国手机阅读用户数为24.8万人,涨幅为24.7%,2013年上半年中国手机阅读用户数达33.8万人,涨幅为35.9%。看到这些数据,我们对此提出疑问:不断增长的手机阅读用户是从哪里转来的?显然它占领的是传统阅读的市场,手机阅读从传统阅读处分得的蛋糕越来越大。甚至有人预测纸质图书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消亡,比如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预言到2050年纸质图书将可能消亡。英国经济学家查尔斯·汉也做过类似的预测。

2.2纸质图书存在客观优势

尽管在数字时代,纸质图书受到数字出版的冲击很大,但是它的优势也是显

而易见的,比如屏幕阅读无法重建纸张阅读那种“直观、愉快”的快感。还有研究表明,阅读纸质书更易理解记忆。而相对手机阅读而言,纸质图书的优势在于:可供人们进行深度阅读。纸质图书在叙述过程中的深度、厚度是当下手机阅读所不能比的。人们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抑或是缜密的逻辑推理中形成了深入思考的习惯。

3 手机阅读与传统出版融合

如今的传统出版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虽然资源丰富,但能拿到手机平台上运作的少之又少。而手机阅读虽然平台宽广,却长期受到内容不足的困扰。一个资源丰富,一个平台宽广;一个因另一个的存在处于寒冬期,一个以不可挡之势快速发展。如果能将手机阅读与传统出版的优点结合起来,定能取长补短,实现共赢。综合二者的特点,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述。

3.1深度加工

传统出版内容的可利用率偏低,原因之一在于出版机构对手机这一新媒介的特性认识不足,对手机阅读的用户需求把握不够,因此,对已有出版物适当改编,使其适合手机阅读是二者融合的很好的手段。有专家表示,句式简单、内容通俗易懂是手机阅读特别是小说类内容最主要的特点。

3.2量身定制

量身定制,即为不同群体、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甚至对不同性别的手机阅读群体提供各自适合的内容。由于当下手机阅读的主要群体为学历中下的年轻人,具体到身份上为农民和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所以可以对于这部分人群的阅读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推荐。此外,量身定制并不只限定在固有人群的量身打造上,它还包括开发手机阅读的潜在人群,为其提供适合自己需求的阅读内容。比如,在手机阅读群体细分中,高学历者利用手机进行阅读的比例并不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下手机阅读浅俗,不符合高学历者的阅读需求。基于此,做好这部分人群的阅读内容的供给是手机阅读的一个重要课题。

3.3多产业链开发

2006 年,日本手机小说《恋空》横空出世,随后引爆了手机小说的热潮。小说的主要内容为作者美嘉真实动人的爱情经历,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充分发挥了手机小说的特点,用日常语言、极简单的文体将细腻动人的感情呈现给读者。作品在“魔幻岛”网站上发表后,累计点击量约达 27 万人次,首月销量达100万册。其后续又出版了漫画,而后改编成电影、电视剧。从手机小说到纸质图书到电影、电视剧,《恋空》成功地打造出了一条完整崭新的文化产业链。由此可见,在手机小说还远不成熟的中国,将传统出版物打造成多产业内容在手机平台上进行视听将是手机阅读一条很好的发展道路。

3.4变“看”书为“听”书

相对于传统出版物,手机阅读有一个明显优势,即互动性强。如今,手机不再是一个仅仅用来“听”的通信工具,而是正在向“看”的多元化平台角色演进。而作为传统出版物,完全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变“看”书为“听”书,甚至加上一些画面、视频、flash 等多媒体功能。试想,如果在地铁、公交车上的人们,将埋头“苦”读变为随意视听,将会是多么惬意的事情,既解放了双眼,还将阅读变得更轻松。

4 结论

阅读只是获取知识文化抑或是娱乐的一种手段,阅读方式只是人们实现阅读必须采用的一种形式。因此,在当今手机阅读与传统阅读并存的时代,寻求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合作,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阅读内容才是出版业的最终目的。这不仅是个人、出版企业的事,还事关国家、民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竹子俊.移动阅读风头正劲[J].中国对外贸易,2013 (8).

[2]宋瑾.论中国移动手机阅读频道潜力开发[J].出版发行研究,2013(2).

[3]叶新,贾佳.手机阅读——撑起碎片阅读的天空[J].出版参考,2012(11).

[4]赵宣.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比较研究——兼谈阅读经典文献的有效介质[J].新世纪图书馆,2012(2).

[5]尹春芳.深圳:谁在用手机阅读?[N].深圳特区报,2011(7).

[6]李淼.3G时代来临 手机阅读渐火[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7).

[7]陈建英.论网络时代的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J].怀化学院学报,2010(3).

[8]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9]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5)140-0213-02

猜你喜欢

传统出版共赢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
浅析高职院校与中小微型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互联网+出版”的融合发展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