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的“七字教学法”

2015-03-01李海洋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21期
关键词:南沙群岛课文内容骆驼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5)21-011

“七字教学法”简言之就是“启、读、议、讲、记、练、结”教学法。“启”是指启发性提问,激发求知欲;“读”是阅读教材,思考问题;“议”是议论教材,展开讨论;“讲”是点拨重难点,答疑解惑;“记”是记忆知识,记忆方法;“练”是动手、动口、动脑;“结”是总结归纳,提炼升华。纵观“七字教学法”,“启”是开始,“读”是基础,“议”是关键,“讲”是解疑,“记”是积累,“练”是应用,“结”是总结。

一、“启”

课堂教学伊始,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重难点,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认知特点和与课文内容有机联系的问题和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体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如学习《美丽的南沙群岛》时,教师可以先讲仙女下凡的美丽传说,接着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南海的图片资料,由此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课文的强烈愿望。

二、“读”

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加欣赏趣味,有利于丰富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的语感。学习《美丽的南沙群岛》,在“启”之后,教师可以针对课文内容有选择地播放优美的轻音乐,然后朗诵文章的精华之处,特别是课文中描写南海美丽画面的优美语句;可以让学生看课文,跟教师轻声读,引导学生在听读或跟读中感悟南沙海天一色的迷人景色;还可以通过学生自由读、师生赛读、看图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入境悟情,真切感受南沙群岛的魅力和迷人。

三、“议”

“议”即讨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围绕课文的理解展开讨论。如教学《番茄太阳》一课,在“启”和“读”之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与分析:番茄和太阳有什么关联?“番茄太阳”作为课文题目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学生讨论完以后,教师适时点拨:在“我”的眼里,“番茄太阳”像什么?学生回答:像盲姑娘的笑脸。学生在讨论中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四、“讲”

“讲”是解疑答难阶段,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以及所要阐述的事理。教师在讲授中语言要清晰准确、简练生动,重难点突出;对重难点问题要精讲,对学生已经理解掌握的少讲或不讲。如《狼和鹿》的第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难点,学习这一段时,教师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归纳出称狼为功臣、鹿为祸首的原因,并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道理。第一个问题不是很难,只要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就能理解森林被糟蹋、鹿群遭毁灭与狼被捕杀之间的关系。后一个问题需要教师清晰准确的语言,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明,让学生明白:看问题必须一分为二,这样才不致作出轻率的决定。

五、“记”

“记”即记忆、识记,是积累阶段,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强化记忆并学会记忆方法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教会学生运用想象、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寻找知识的纵横联系,以提高记忆。如学习《荷花》一课,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学生的情感也达到了高潮。此时由读到背,顺理成章。通过指点句序,图文对照,学生自然能熟读成诵。

六、“练”

“练”是应用阶段,“练”不单是理解、巩固知识的活动,也是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如学完《美丽的南沙群岛》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进行朗读,从而表达出对南沙群岛的赞美与热爱之情;还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做导游介绍南沙群岛。这样的练习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体悟与记忆,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次语言实践训练机会。

七、“结”

“结”是整理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把所学的内容进行系统化、结论化的总结,是整堂课内容的浓缩,也是理顺知识、强化记忆的过程。比如学习《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学生分段学习完课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小骆驼与小红马对话—小骆驼与骆驼妈妈对话—骆驼妈妈带小骆驼到沙漠里行走—沙漠旅行结束)和小骆驼的情感变化历程(委屈—担心—自豪)复述故事,将各部分联系起来,进一步体会课文所包含的哲理———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

总之,“七字教学法”贯穿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各个环节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整合运用,因材施教,因生制宜,提高教学效果。

(责编 莫彩凤)

猜你喜欢

南沙群岛课文内容骆驼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大骆驼
骆驼
谈《美丽的南沙群岛》的改动建议
海洋划界中远洋岛屿法律效力分析
彷徨的骆驼
黄岩岛和南沙的部分岛礁的主权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