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与管理的创新

2015-02-27刘玥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3期
关键词:校企机制院校

刘玥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8)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与管理的创新

刘玥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8)

校企合作是当前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高校学生就业率的有效方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本论文将从校企合作性质及现状出发,探索校企合作的创新路径。

校企合作 创新 构建路径

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其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发人力资源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经过对高职教育现状的研究发现,“校企合作”是发展高职教育的重要手段,要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创新,就需要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做到合作办学、合作发展、合作就业。

1.校企合作与校企合作机制

1.1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指教学机构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和技术研究等领域进行的合作活动。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两种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在学校,学生通过课堂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并在接下来的企业实践中得到锻炼。校企合作,一方面属于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这种利益的互惠性是校企合作能够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

1.2 校企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机制主要包含三种基本类型:层次机制、形式机制和功能机制。层次机制着重于合作的层次范围,从微观到宏观,点面俱到,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全面性发展。形式机制在于强调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行模式;例如通过行政与计划手段协调校企合作,通过监督与服务手段提高校企合作的协调性、稳定性与合理性。功能机制区别于其他两种机制,其强调的是合作的功能,例如激励、制约和保障等功能;校企合作中,通过激励的手段可以发挥二者的积极主动性,最终实现共赢;通过制约的手段可以促进合作的规范化、有序化。

2.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状研究

2.1 校企合作机制与政府政策法规

近年来,政府方面虽然鼓励校企合作走入各大高职院校,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但这些法规缺乏科学性与全面性,对校企合作的实践指导意义不大。一方面校企合作中需要完善的财政、税收、理财、科研方面的政策法规来使其规范化。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监督力度,促进校企合作的针对性。

2.2 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地位现状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教育机构。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能力决定着人才在企业中能创造多大的经济价值。就目前校企合作现状来看,有些职业院校还依靠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学生缺乏操作性与实践性,适应企业需求能力差。而且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课程开发过于形式化,学生不能真正参与其中。教师和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2.3 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地位现状

企业是人才的接受者和应用者。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企业希望接收能够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员工。但在校企合作中,很多企业合作意识淡薄,只把其当作寻找人才的途径,忽视了人才培养过程。

3.校企合作机制与管理创新的构建路径

3.1 机制创新,促进校企共同发展

校企合作的目的在于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共赢状态。通过不同角度的机制创新有利于促进二者的通力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创新.

3.1.1 政府发挥职能,完善保障机制

校企合作是企业与学校资源的一种交换。单靠学校或者单凭借企业的力量无法从宏观上调控,保障合作有序进行,因此,为了促进校企合作稳定发展,需要政府发挥宏观调控功能。一方面可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学校双方职能;另一方面,可以制定针对性政策,例如对校企实施鼓励政策,包括:孵化项目、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等多维并举,积极推广成果,促成果转化、运用,实现效益,调动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参与的积极性。

3.1.2 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利益驱动机制

企业作为自主盈亏的经济体,其决策的关键点在于利益的大小。企业能否参与校企合作中的职业教育,基于自身发展需求。因此,作为学校,应站在企业的角度上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首先,学校应该将为企业培养高价值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其次,学校应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以解决企业具体困难为己任,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最后,学校应以提升企业形象为出发点,不断扩大企业影响力。

3.1.3 拓展共赢新途径,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实现共赢是校企合作的最终目标。企业与学校应该不断地加强深度合作,不断深化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例如,可以建立人才培养和就业一体化机制,大力推行“订单培养”,即学校针对企业不同岗位培养具有产业素养和企业文化、能胜任岗位的专门人才,实现“入学即就业”,共同制定专门人才培养方案,设立行业企业专门人才培养基地和人才储备库;企业与学校设立专门的课题进行共同研发,推动产、学、研的有利结合;推动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师资互换和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使二者合作持续、稳定、共赢发展。

3.1.4 推动专业创新,完善校企内部运行机制

专业创新,是指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选择方面应独具特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以下手段:(一)建立专业调研制度。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学校在创设专业之前既要对企业需求、专业现状进行研究,又要对毕业生反馈信息进行归案总结,进而选择合适的专业和课程。之后还要不断地深入岗位调研不断地完善专业建设,逐渐提炼专业特色。(二)开放式办学。学校应该是一个学术集大成的地方。因此学校应请企业的管理层和一线人才到校担任客座教授,也可以请他们与校内教师合作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这种手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认知,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让企业了解学生,从而实现互惠互利。

3.2 管理创新,推动校企合作稳步发展

校企合作的管理创新是发展双方“主人翁”意识的重要手段。好的管理方向和管理手段利于校企合作的稳步发展。

一方面,校企双方可以建立合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校企合作领导小组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职能,加强各部门之间联系,制定恰当的人才培养方案,健全产学结合机制,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做好信息反馈,保障校企合作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校企双方可以改善内部管理机制。让企业有偿化培养人才,例如企业联合办学,形成培训学校、企业商学院、教育集团,这样可以增加企业的主动性。最后,校企管理中可以加强优秀合作单位的宣传,帮助企业提升品牌知名度,能够鼓励企业不断去完善自己,参与合作。

结束语: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适应企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人才的必然选择。校企合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亟需认真探索并研究的任务。面对校企合作中出现的政策法规不完善、合作不深入不稳定、人才不适应企业发展、企业参与度不足等现象,政府、高校和企业应联合起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不断进行法制创新、机制创新、专业创新、管理创新与合作创新,最终实现三方共同发展。

[1]耿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

[2]兰小云.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校企机制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