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体验"为载体,优化数学概念教学

2015-02-27宋念玲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3期
关键词:本质属性表象体验

宋念玲

(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 重庆万州 404100)

以"体验"为载体,优化数学概念教学

宋念玲

(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 重庆万州 404100)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细胞",是进行逻辑思维的第一要素,是"双基"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基础知识的起点,是正确、合理、迅速运算的保证。为避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抽象、刻板,以"体验"为载体,从概念的引入-理解-运用三个纬度进行过程优化,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体验载体 概念 引入理解运用

在小学数学中所涉及的概念有很多,一切数学规则的研究、表达与应用都离不开数学概念。自己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途径:以“体验”为载体,优化数学概念教学

一、直觉体验引入概念

1.从生活实例引入

数学源于生活。结合生活实例引入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它可以使数学由“陌生”变为“熟悉”,由“严肃”变为“亲切”,由“枯燥”变为“有趣”,从而使学生愿意接近。

如: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借班上课):昨天老师了解到同学们的兴趣爱好,(照同学们交来的纸条一个一个地念)小红爱好踢毽,小刚爱好书法,小燕爱好舞蹈,李逸爱好运动……想知道老师的爱好吗?(想)老师的爱好和李逸同学的爱好相同,李逸同学在哪里?(同学们的小手一起指向李逸)不用手指,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吗?请用彩笔写在白纸上。教师相机展示几位同学写的。

李逸的位置:第三排第六位

第三大组第二竖排第六个

李逸坐在4——6号位置

……

观察描述的方法,你有什么发现?(都用了两个数)老师选择第一个同学写的猜猜李逸的位置在哪儿?是这儿吗?(不是)你是李逸吗?(不是)老师再选择第二个同学写的猜猜看,结果也没猜对。麻烦了,你写的你知道,他写的他知道,无法确定具体位置,怎么办呢?必须(统一写法)。从而揭示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2.从动手计算引入

概念虽然很抽象,但它们都有各自具体的表现形式,有些概念通过计算就可以揭示它的本质属性。

如,通过计算10÷3,586÷11等题,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通过计算两个数相乘乘积是1的几个算式,引出“倒数”的定义。通过求出几个数各自的“倍数”从而引出“公倍数”、“最小公倍”等概念。

引进数学概念的方法较多,有时需要配合使用几种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内化体验理解概念

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采取一切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概念引入的基础上,以足够数量的感性材料,组织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内化体验理解掌握概念。

1.重视表象

什么叫分数?一个学生说出概念?——不一定理解

一个学生画出三分之一?有表象,肯定已理解

表象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感知后留下的形象,是多层次感知的结果。建立表象,可以使学生逐步摆脱对直观材料的依赖,克服感知中的局限性,为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奠定基础。因此,在演示或操作结束后,不要急于进行概括,可以让学生脱离直观事例,默默地回想一下,唤起头脑中的表象,并通过教师的引导,使表象由模糊到清晰,由分散到集中,进而过渡到抽象概括。

如《秒的认识》我曾经采用了这样的步骤教学:

①听一秒,让学生想办法表示一秒

生有的模拟声音,嘀嗒是一秒;有的绘声绘色地声音、动作齐来,拍一下桌子是一秒,跺一下脚是一秒……

②趴在桌子上感受5秒,10秒,时间到,抬头来,二次体验。

③下课了,心里默数30秒,然后下课离开教室。(绝大多数同学比较准确)

成功之处:建立了1秒的表象。

2.揭示本质属性

在学生充分感知并形成表象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并把这些本质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的全体,从而形成概念。

如:“三角形的认识”教学。首先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实物;接着在屏幕上出示三角旗、红领巾、三角板等实物图,提问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然后教师去掉图中的颜色,只留下三个物体的外框,让学生说说这三个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舍弃这三种物体的颜色、大小、材料等非本质的东西,抽象出三角形的本质特征:都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接着教师出示三条线段,在屏幕上慢慢“围成”一个三角形,形象地突出了“围成”这一特征,使学生准确理解:“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三、升华体验运用概念

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概念,而且还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使新建立的概念得以巩固。

数学就是服务于生活的,只有让学生把所学习到的数学概念,拿到生活实际中去运用,才会使学到的概念巩固下来,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运用技能。

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后,教师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圆面积公式,谁能想办法算一算,学校操场上黄粿树树干的横截面面积?”同学们就讨论开了……这时教师进一步引导说:“在不砍树的情况下,能不能想出算横截面面积的办法来呢?大家再讨论一下。”学生们通过积极思考和争论,终于找到了好办法,即先量出树干的周长,再算出半径,然后应用面积公式算出大树横截面面积。课后许多学生还到操场上实际测量了树干的周长,算出了横截面面积。这样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教师适时点拨,不但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和能力,也加深了对所学概念的理解。

总之,对于数学概念是在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去构建、去修正数学概念。经历生活经验的回忆、实物观察活动、操作活动、想像与交流表达的过程,是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本质属性表象体验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表与里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卷 首
浅论人才的本质属性
透过表象看公式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农民专业合作社本质属性及实地考量——基于浙江省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
具有党校教学本质属性的社交群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