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探究

2015-02-27喻娜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3期
关键词:互联网+思政思想

喻娜

(安徽师范大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0)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探究

喻娜

(安徽师范大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0)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新媒体教育平台的产生,并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作为"双刃剑"的网络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新问题与新挑战,因此针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教育开展探索势在必行。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探究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时代背景的提出,影响了中国的行业发展。而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的“产业地”,也受到了网络技术发展的直接影响。

互联网技术发展创新了高校思政教育开展的载体,克服了思政教育在空间与时间上的限制,近年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迅猛发展也见证了互联网技术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新机遇。但众所周知,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上充斥着各种不良信息,影响了学生价值观的养成与高校思政教育开展成效。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所面临的形式也愈发严峻。为此,开展“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实施探索势在必行。

一、“互联网+”发展现状与形势分析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将两者进行相加,而是借助于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与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创新发展。结合上文的介绍,你一定会联想到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电子支付、在线教育、在线旅游、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安全、物联网、车联网、移动医疗、云平台等近年来的新兴行业。

但是“互联网+”已经渗透至传统产业的所有领域:

在通信领域,互联网+通信推进了即时通信的改革,当下几乎所有人都在使用即时通信媒体平台进行语音、文字甚至视频交流。然而传统运营商在面对微信这类即时通信媒体平台诞生时简直如临大敌,担心语音和短信收入大幅下滑。但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来自数据流量业务的收入已经大大超过语音收入的下滑,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的出现并没有彻底颠覆通信行业格局,反而是促进了运营商进行相关业务的变革升级;

在交通领域,过去没有移动互联网,车辆运输、运营市场没有完全放开,移动互联网介入交通领域后,以往的交通监管方法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从国外的Uber、Lyft到国内的滴滴、快的,移动互联网催生了一批新型交通软件,虽然它们在全世界不同的地方仍存在不同的争议,但它们通过把移动互联网和传统的交通出行相结合,改变了人们出行观念,提升了车辆的使用率,推动了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排放,对环境保护也做出了贡献;

在金融领域,余额宝横空出世之时,银行觉得风险不可控,人们也更多的怀疑二维码支付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但随着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研究的不断深入,银联也制定了二维码支付的行业标准,互联网金融得到了较为有序的发展,并得到了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鼓励。

在零售、电子商务等领域,互联网的“有机渗透”也是有目共睹的,正如马化腾所言,“它是对传统行业的升级换代,不是颠覆掉传统行业。”在其中,又可以看到“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对原有的传统行业起到了很大的升级换代的作用。”

事实上,“互联网+”不仅正在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形成了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生态,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马化腾表示,工业互联网正在从消费品工业向装备制造和能源、新材料等工业领域渗透,全面推动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互联网也在从电子商务等网络销售环节向生产领域渗透,为农业带来新的机遇,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教育优势

由上文的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是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也势必会对传统的教育方式产生颠覆性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渗入,我们可以发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优势是无法替代的,无论是在专业教学还是在思政教育方面,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唯一性身份认证:实现终身学习跟踪。当今的许多教育平台,都已采取了身份认证的方式,以此来确保学习的成效。例如许多高校目前使用的干部在线学习系统与学生党员在线教育系统,都已经采取了身份认证的方式。通过这一方式,既保证了学习的效率也便于后台系统的分析、总结。

2.个性化学习推荐:“因材施教”是无数教育家总结的经验,是教育的主要内涵和规律,互联网教育的出现恰恰实现了个性化教育。目前,网络上有许多免费的教育平台,可以结合受教育者的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与此同时,受教育者也可以自己在网络中寻找自己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实现了个性化教育选择。

3.基础性知识获取:语文、数学、外语、等所有学科、知识领域的内容几乎都可以免费获得,且是无差别获得。目前的互联网教育已经完全实现了基础知识免费获取目标。

4.实时性教育反馈:互联网的诞生弥补了教育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因为互联网教育自身所具备的及时通信性,使其能够完成教育过程的实时反馈与测试。

5.扁平化知识拼图:按需学习,不再有年级的概念,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切入和跳出,固然可以有一条推荐的主线,但根本上用户完全是按需学习。

6.P2P学习互动:实时的在线讨论、测试成绩的PK、学习方法的交流等形式,提升了学习的效率,也丰富了学习的形式,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自身学习的不足与缺陷,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

7.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内容沉淀:学习的不必是自己的笔记,其他优秀作者的内容也是他山之玉,甚至可以是多人协同的一份笔记。用户添加的批注、参考资料等更是需要沉淀的UGC.

8.沉浸式学习推进:要在学习的时候打扰用户,让用户高效的实现具备参与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基本素质。

9.全方位学习保障:让用户在各种终端和网络的环境下随时随地的接入学习,保证了学习的自主性,它通过网络教材、网络课件等资源来学习,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优秀的教学资源实现了共享,学员个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工作与学习的时间可以做合理的安排。

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发展

1.丰富的内容与信息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网络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以往老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图文并茂的教育方式也更容易传达给学生。而网络虚拟性的特点,也改变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往方式,允许了匿名交流的方式出现,这也拓展了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途径。同时一些弘扬社会主旋律的网站也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拓宽了工作路径。

2.网络平台促进了思政教育内容和手段的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让受教育的知识接受与教育者之间实现了同步,取消了时间差,甚至具有了一定的超前性,这也提高了受教育者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教育者也可以通过各类新型的网络媒体平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改变的“人对人”的传统教育模式与教育手段单一性现状,使教育更多元化,从而促进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对于教育内容而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教育者可以共享优秀的教育经验与教育内容,让教育的内容能与时俱进,及时得到改进。这些方面都极大的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3.即时的信息传送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互联网+”时代的显著特点就是信息传播的高效性,每天的国际、国内时事动态传播,也有效的将时代热点与国内形势传送给在校的大学生,让在校学生能第一时间接受教育。而前文的提及的新型的交互平台,也让教育者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及时的引导学生,为学生答疑解惑,从而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成效。

四、“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1.消费主义盛行,人本主义缺失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推动了自媒体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的今天,自媒体不约而同的带有商品符号的标志。自媒体往往成为一种商品符号受到学生群体的普遍关注,而学生最关注的则是能够把自媒体当做一种可供把玩和欣赏的时尚,或是一种悠闲的生活方式,对于其深层的所指意义并不做深入思考,这种情况就导致功利主义横行其道,从而致使学生缺失人本主义精神。

2.信息、价值多元化,价值观导向偏离

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成为生活的常态,网络平台由于准入门槛低、操作简易、且不需要十分专业的知识,因此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网络环境上的发言人。这就导致了各类信息不经辨别和甄选就在网上流传的局面,打破了过去传统媒体思想统一的局面,促使了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导向局面产生。对于世界观、人生观思想还尚未成熟的学生来说,面对全球范围内纷繁复杂的资源信息的攻势,极易受一些负面信息的影响,从而导致价值取向发生偏离。

3.信息良莠不齐,考验平台公信力和学生辨识力

由于网络媒体平台具备的亲民特征和易操作等特点,致使各类媒体形态在网络平台上造成一种“众神喧哗”的场面,一些网络推手为增加点击率,扩大影响力,歪曲事实,哗众取宠,使得传播内容失真、失信。特别是对于拥有众多粉丝的网络公众人物,他们的言行举止也极大程度的引起学生不同程度地模仿和跟从,他们的言行一旦产生偏差,就会对自身思想道德尚未健全的大学生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进而受到蛊惑和思想上的侵蚀。

五、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构筑人文主义精神

当代大学生大多出生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等时代特征对其思想方式、观念和行为模式均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在社会认知方面,当代大学生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因此,思想教育者应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帮助同学们进行信息筛选,循序渐进地将人文主义精神贯彻到在校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这对于加强学生的判断力、树立崇高社会理想、做出正确价值取向也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高校思想工作者应秉着民主、理性的原则,帮助大学生培育健全的人文主义精神,践行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高尚品质,指引大学生走好人生路,使其拥有明确的目标、崇高的追求,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2.践行“双主体”思维模式,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

“双主体”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参与素质教育的双边性活动主体,双方都作为主体,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从“主体—客体”到“双主体”的转变不仅是教育理念创新的要求,更是在新媒体条件下应遵守的规则。中国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已经渐渐被社会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开放思想潮流下的师生互动、交流。高校教育工作者还应做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3.重塑媒体公信力,引导学生抵制不良信息

近年来,从国外媒体到国内媒体,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或多或少面临着公信力下降的严重威胁。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杜绝虚新闻的产生与传播,运用法律、规章、监督等机制和手段,建立起虚假新闻的“防火墙”,提升媒体公信力。从校园层面减少、杜绝虚假、失真新闻,提高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此外,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学生辨别虚假信息,抵制不良信息,做到有选择、有主见地阅读媒体信息。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伴随着这一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在迎合这一时代发展的同时,也应不断思考和探索高校思想教育开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有机融合,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蓬勃绽放。

[1]丁昆.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难点及对策之我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9).

[2]王丽花.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难点与对策[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

[3]景飞,王龙,徐楠,李莉.学生发展理念在高校学生工作设计中的显示运用[J].思想教育研究,2008,(5).

[4]林征.自媒体时代下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煤炭高等教育,2015,(1).

[5]王梦,刘斌.微博文学:“自媒体”时代的大众狂欢[J].贵州社会科学,2013,(5).

[6]张立丰,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对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2).

[7]任巍,胡卫军.浅析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J].科教导刊,2010,(25).

喻娜,女,硕士研究生,安徽师范大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

猜你喜欢

互联网+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