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信息技术成为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助推器

2015-02-27魏进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3期
关键词:工具课件教学质量

魏进

(南京市江宁区铜山中学 江苏南宁 211100)

让信息技术成为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助推器

魏进

(南京市江宁区铜山中学 江苏南宁 211100)

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学校的教学中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更能发挥信息技术的特点,作为教辅工具和学生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对图形、数字、动画等方面更显优势,经过综合处理,使得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显著改善数学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偏远农村中学,信息技术的大力投入、发展,也大大缩小了与城区学校教育质量的差距。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那么,信息技术如何在教学中得到合理的利用呢?笔者认为从以下二个方面考虑:

一、了解功能,发挥优势

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交互性、趣味性和丰富的表现力、感染力,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众多不足。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些正因为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特有的功能和特点决定的。

1.强大的表现力

在现如今枯燥的传统教育中,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它可以将所有学习的内容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模拟操作等各种形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得在课堂中多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深化认识程度,并揭示其内在的规律,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从而达到强化记忆。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平移》这一课时,怎样突破图形平移的方面和距离这一难点时,我们就可以利用超市的电梯上下移动或生产流水线等方面的视频让学生来了解平移。这样,把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空间概念,用直观可视的演示来突破重难点,进而让学生感知,生生、师生交流,达到深入理解平移的性质。

2.强大的再现力

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后,给现代教学提供了强大的课程再现力,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等形式,点击相应的学习资源,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让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创造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完全符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例如在教学《函数》时,关键是让学生“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有一个明晰直观的印象。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分别显示函数关系式y=x+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构建对应点使学生产生形象的思维。再用潮汐现象的变化图像,用声音、动画等形式直观地显示“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让学生感知其中存在的变化,了解不变的量和改变的量,这不仅能引起学生的自豪感,而且帮助学生非常透彻的理解枯燥的“函数”概念。

3.强大的工具性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不仅是一种演示工具,也是一种交互工具,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的完善课堂的教学、也可以让学生动手参与课堂教学,因此它必将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的高级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发工具,也必将带动教育的全面改革。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分别画出“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让学生观察而得到“三线合一”这一重要的性质,而且通过几何画板的独特功能,对三线用不同的颜色来加以弗来西动画显示,加深了对三线的认识和空间方位感,既准确也美观,比原先自己动手画要清晰的多也准确的多,即便教师利用粉笔在和黑板上板演也很难做到精准,而利用几何画板就可以很容易的做到。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能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点,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合理利用,有效提升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虽具有强大的功能,但也不是万能的,因此在应用中要恰当选用、规范操作、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用好、用实、用活信息技术,使其真正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应有的功能。怎样才能合理应用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信息技术的正确定位。

无论教育怎样改革,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只能发挥着“配角”作用,它只是为了“辅助”教学,这也是教学自身所存在的规律决定的,因此一切技术手段都只能是为教学服务,而不是主导作用,如果过分的相信甚至夸大,势必影响教学效果。作为教师不应该用计算机上的模拟实验来代替学生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也不应该利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像,来代替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探索。作为教师只是希望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为我们的数学进行服务,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有效果,更有魅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2.信息技术的应用因“以人为本”。

如今的课堂教学,教师主要就是应用信息技术“制作”上课的课件,便于在课堂中进行教学,但更多的教师不是自己制作,而是下载个现成的就用,几乎很少考虑它是否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根本发挥不了信息技术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课前将自己的教学想法、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的理解高度的融合,制作自己的课件,或对下载的课件进行修改,将“他人”的变成“自己”的。制作课件时,一定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极大的体现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使其在提升教学质量中起到最大作用。

如今,信息技术已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促进了教学手段、方法、内容的重大变革,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学习现代多媒体技术,及时掌握技术动态,更新多媒体技术知识,增强多媒体技术运用的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加以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通过能体现自己思想的教学设计,对信息技术合理选择、优化组合,科学、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演示数形结合,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化抽象为具体,有具体到抽象,最大限度发挥多媒体交互功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我们期待着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有机组合给数学教学带来一个明媚的春天。

猜你喜欢

工具课件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