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分析

2015-02-27雷扶民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3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化生活

雷扶民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民族中学 广西南宁 530500)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分析

雷扶民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民族中学 广西南宁 530500)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活化是适应新时代需求,是让教育回归本真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方面面,界定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内涵和主题思想,探索了实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具体措施,从多方面指出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本篇文章,本文试图为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水平,丰富课堂内涵而服务。

初中思想品德 生活化 分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是一个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彰显着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1]。然而长期以来,在旧式思维的禁锢之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忽视学生参与活动的经验,只注重知识记忆的误区,忽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只重视课堂上的知识灌输,教学内容远离生活实际,教学评价缺乏多样性等情况,使得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堂距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难以真正取得跟随时代步伐的最终效果,真正的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初衷,要改变这些不良现象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从行政化,模式化、单一化的僵化模式中解脱出来,就一定要让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面向社会,贴近实际,接触生活,只有从生活实际出发才能使课堂焕发生机,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推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育教学的生活化,是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发展中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的重要条件。

一、背景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加强学生实际生活与课程内容以及现代社会科技进步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学习兴趣,精选学生学习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和知识基础,其实质对实现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提供的良好的范例。

首先,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推动学生更好发展的条件。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实施的根本目标,学生的良好发展必须是一个技能与知识,过程与方法,价值标准与心理状态三个方面目标共同实现的过程,而且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实际经验以及情怀的陶冶,因此重视联系实际生活是改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结果的必要手段,它有助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生活化的具体实施方法

教材素材的生活化是指教学素材必须是那些与学生的生活阅历精密相关,以学生的生活需要为依托,能够引发学生生活实践的基本内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实践中,要面向多姿多样的社会实际,开发和使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选择学生喜爱的话题,关注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具体困惑,帮助学生掌握和解决社会实践中的规则和需要,提升对环境的适应力,因此,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素材,既可以是对生活本身的感受和阅历,也可以是那些需要是生活与时代背景下进行对比的假设条件,它将完美地体现出学习的多样性、灵活性和趣味性,将人类文明的最直接的阅历和学生亲身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尽快将社会中刚刚出现的新思想,新问题,都纳入教学素材之中,才能不断的提升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灵动性、时效性和针对性,提升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学生的情感与思想

通过对学生的访谈结果以及教师的调查问卷的反馈进行比对、分析,我们感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主要存在知识技能分化,师生关系不融洽等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对于培养的过程,思维,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不到位,还要大量教师片面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而忽视了书本的重要意义,还有的教师为了迎合考试需要,把学生的思想禁锢,罔顾知识的培养需要充分社会实践为基础这一重要理念。

2.缺少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

要改变课程评价体系,发挥评比功能对学生和教师的激励作用,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赞赏,否则学生讲变得浮躁,尤其是鼓励和赞扬“常态化”之后,不具备真情实感,流于形式,犹如一台机器发出的有规律的响动,这样鼓励和赞扬就是去了他原有的意义和价值,一味的赞赏与一味的批评同样不可取。尤其是有些教师赞赏的言论脱口而出,不假思索,不仅不能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反而会对学生产生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四、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问题的解决

1.重视学生的情感与思想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应该从侧重认识目标向生活化的目标转变,贯彻生活化的理念,重视学生知识水平和现实生活,不产生宽泛和不切实际的目标,反映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价值追求,服从学生真切的生活体验和人生阅历,充分的运用教材的内容对实际经历加以佐证,新教材比以往的教材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准确度,是学生精心学习生活所必备的工具,对教材进行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再开发也是教师应该是担当的责任。注重知识传播过程中的方式和方法,尊重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体系。

2.完善生活化教学的内容

利用高科技多媒体手段使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教学内容必须从学生的人生经历和生活实际之中寻找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既可以是实际经历也可以是根据时代需要而论证得出的假设,充分的发扬出学生学习生活的丰富性,具体性和连贯性,知识与技能各方面的培养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基础性的社会文明需求,新课改而带来的行政领域的指导力量,也会为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巨大的支持和帮助,对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诸多问题的解决,有着一些列强有力的可行办法。

结束语:

生活的丰富多彩的,也是很具体的,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指导学生学会自主理解生活,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来体味生活,获得生活经验,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研究生活,促进学生与社会和自然的有机结合。教学靠近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课堂成为了学生热爱生活的窗口,使得书本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教师带着学生离开课堂去自然中探索新的真实的世界,一方面,生活是构成学生各中思想观念和价值标准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完善自身能力的诸多机会,当生活真的与知识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知识的趣味、生活的美好.

[1]朱笑儿.以生活为本体现思品魅力[J].教育科研,2014.

[2]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赵祥麟等,编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619811

[4]陶行知.生活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生活化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选择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