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人格培养

2015-02-27刘建明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3期
关键词:韧性人格美的

刘建明

(衡山县东湖镇中心学校 湖南衡山 421351)

浅谈语文教学中人格培养

刘建明

(衡山县东湖镇中心学校 湖南衡山 421351)

著名作家池莉曾把语文比作“第二声啼哭”,她说,人类诞生的最初,总是要有第一声啼哭,这啼哭就是语言,告诉人们:我来了!而语文的学习与修养简直就等同于人类的第二声啼哭,因为,语文简直就是人类安身立命的最基本工具,实用得近乎通俗,无论你干什么,首先需要的都是语言和由此派生的理解能力。我想,看过这段话的语文老师都会像本人一样先是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而感到骄傲自豪,而后是如芒刺在背,为自己肩负的重任而紧张万分:教师所从事的不仅仅是教学,而是人生的教育。可以说,语文教学走出单纯的知识教育的误区,不仅是社会的呼唤,更是学生生命的呼唤。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语文人格教育。

一、为什么说语文教育担负着人格教育的任务

首先,语文教学依托于语言文字,语言的性格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性质。语言不仅仅是工具,语言是人性的最高表现,语言文字除记录人类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外,也隐含了社会行为主体――人类自身的心理发展、个性完善过程的丰富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

于漪老师说:“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是语言的工具训练和人文教育的综合。”这句话告诉人们;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工具学科,它更是人文教育学科,语文教学要完成自己的目的,实现自身的价值,必须培养“人”,发展学生的人格。

其次,语文教学的另一项内容是文学和写作。文学是人学,在鉴赏文学中去体味作家对世间百态的感悟,爱憎好恶的宣泄,同时学会交往处理人际关系,恰当地处事;文学也是美学,通过文学鉴赏,在真、善、美的追求中形成了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个性,培养了识别真伪、善恶、美丑的审美能力。做人和作文是同一的,会做人才能会作文,所以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以人为本,所以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致力于学生人格的雕塑和习惯的培养。

二、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哪些方面的人格培养

第一,“爱”的培养。爱的培养是创造性人格的核心。爱是情感的源泉,也是成功的动力。爱包括爱人和自爱,有了爱心,才会用丰富的情感去感悟世界,有了爱心,才会有高尚的追求,才会有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才会有探索创造的热情;相反,没有自爱之心和爱人之情,就无法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谈不上与人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如果没有爱心的人充斥于社会,人与人之间就会充满嫉妒和仇恨,社会就会变得死气沉沉,没有任何前景可言。

当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由于父母的溺爱,一部分学生人性的弱点被无限滋养,大多只注重自己,缺乏自爱和爱人的品性,所以说爱的教育已经造成为教育的首位,是人格教育的核心。

语文的课堂应是爱的教育的课堂。大量的文学作品都是爱的颂歌。语文老师可以在指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爱的滋养外,还可以把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从中体味到被爱是一种幸福,爱人更是一种幸福。

第二,“美”的教育。美的熏陶是创造性人格雕塑的基础。美是道德的基础,美是创造的动力。正是美的熏陶,铸就了华夏的礼仪和传统的美德,正是美的动力,促进人们在真、善、美的追求中形成了高尚情趣和健康的个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未来社会更需要美,因为社会越发达,诱惑的东西就越多,更需要有识真伪、分善恶的审美能力,另外科学越发达,其美学因素的影响就越多,对美的感悟力就要求更高。实际上,发现美、欣赏美的过程,往往创造灵感被激发的过程,而利用美、创造美的本身就是创造能力的显现。

可是,当今的青少年缺少的正是感受美的耳目,追求美的情趣,以至于个性不完善,好盲从,易上当。现今缺少了审美能力似乎并不重要,但将来他们丧失了的将是竞争发展所必需的素质。

语文教师必须承担起美育的任务。挖掘教材中美的资料,科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教材美的世界和美的魅力,将学生从枯燥乏味的教学说教中解脱出来,带他们进入到美的境界。一旦语文教材美的载体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就会自觉地学习语文,爱学语文,这样不但促进语文整体能力的提高,还可以净化学生浮躁的心灵,陶冶他们高尚的性情,激发他们向上的情志。学生一旦懂得了高尚与卑劣、光荣与耻辱的辨别,就会去努力追求做真善美的人,努力去改变不美好的东西。

第三,“韧”的培养。韧的激励是创造性人格雕塑的保障,韧性是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是进取创造的必备素质。古往今来,改革者凭借着韧性,革除社会弊端,变革社会制度,推进文明的进程;爱国者凭借着韧性,或者与昏庸的统治者作斗争,或者为维护祖国的统一与外敌作斗争,他们前仆后继矢志不移,在中华历史上留下了一个个闪光点足迹;发明家凭借着韧性,排艰越险,备尝艰辛,寻求最新的生产工具,推动社会的进步。也就是说韧性是成功的基石。下个世纪的竞争,是知识能力的竞争,也是耐力和韧性的竞争,因为高新精尖产品的使用和发明都需要韧性来作保证。因而韧性是未来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

当今的独苗苗“娇、骄”二气强盛,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韧性,怕吃苦,受不了挫折,经不起磨难,这在残酷的竞争中将会不战自败。

语文教学应成为韧性激励的最佳契机,因为语文教材有着韧性培养的最佳素材,教材中涉及的人物都是成功的范例,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努力把模范人物韧的精神移植到自己身上,从而克服自己的脆弱,学会坚强,苦练毅力,乐观地承受压力,勇敢地迎接挫折。

刘建明,从事初中语文教学一线23年的一名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曾多次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现在职称是中学语文一级职称,曾被评为县优秀教育工作者。

猜你喜欢

韧性人格美的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