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日制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02-27禹小慧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3期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禹小慧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上海 201620)

全日制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禹小慧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上海 201620)

随着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审计专门人才的需求,我国全日制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2011年以来得到了跨越式发展。然后从首批审计硕士毕业生的实际工作来看,全日制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本文在总结全日制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课程教学、师资队伍、论文质量、专业实践等方面论述了如何提升实践能力。

审计硕士 实践能力 问题 对策

自2012年,我国开始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毫无审计实务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直接进入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阶段学习,导致审计实践能力缺乏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提升审计硕士专业实践能力,以培养既掌握审计专业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审计专门人才,成为了审计硕士培养单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全日制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水平良莠不齐

全日制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多为应届本科毕业生,缺乏审计实务工作经验,相当比例的人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基础不扎实,甚至有一部分为跨专业报考。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学会知识融合与迁移,这两者均需要基础知识理论的支撑。因此,如果不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职业技能,就需要很长一段适应期才能进入有效的专业实践状态,这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

2.课程教学与实践环节脱节

目前大多数高校审计硕士的课程设置偏重基础理论,专业硕士所强调的实践性并没有凸显;培养单位在安排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时,大多“集中一年学习,集中半年(一年)实践”,审计行业的业务量存在季度性差异,如果按“两个集中”原则进行课程教学和实践安排,学生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不能及时运用到审计实践中,审计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也不能得到及时的解答,使得课程教学和实践需求相脱离。

3.“双导师制”沟通不畅

国内高校的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资源紧张,2011年以前并没有研究生层次的审计专业教育,也没有相应的研究生导师。审计硕士专业学位设立以后遴选的导师,大多数长期从事学术研究,缺乏实践经验。全日制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前大多采用“双导师制”,即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相结合的方式。其初衷是学术科研能力较强的校内导师和实践能力、经验较强的校外老师,为学生提供最佳的指导。然而事实却往往不尽如人意,校内、校外导师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很难做到共同协调地指导学生。

4.学位论文质量不高

我国从2009年开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前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的招生比例已达1:1,但社会公众和高校自身,都还存在着这样的误区:专业学位比学术学位低一等,所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不需要有多高质量。这种错误的观点直接影响到了审计硕士的学位论文质量。很多单位在学生论文选题、撰写、答辩等各个环节,都持一种“放一马”的态度,导致一些质量较差的论文也顺利通过答辩。

另一方面,审计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审计实务的相关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论文质量和实践效果。而目前不管是导师的实践经验、论文的撰写时间、实践的安排、学校的重视程度等,都不能很好的支撑学生在实践中开展论文研究。所以很大一部分审计硕士学位论文都仅仅涉及理论层面,缺乏实用价值。

5.专业实践环节缺乏有力监管

审计专业实践多以审计项目的形式开展,在实践过程中需跟随实践指导教师直接参与审计项目,耗时较长且场所不完全固定,在实践过程中,学校不能全程监管学生的行为,反应也有一定滞后性,无法保障学生实践的稳定性和效果。

二、对策与建议

1.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

(1)增设补休课程环节。经过招生环节,培养单位已经基本了解了新生的专业背景,可在此基础上针对跨专业新生,增设补休课程,要求新生在专业实践开始之前完成补休环节,具备审计专业实践环节所需的基本只是和职业技能。因为补休课程涉及内容较多,培养单位需在新生入学前提前介入,组织安排补休事宜。

(2)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当突出专业实践,制定审计职业导向性的课程体系,在国家规定的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邀请行业、企业相关专家参与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置,增强课程体系的职业导向。

(3)教学模式应多样化,灵活运用案例分析、论坛讲座、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式,促使理论知识与审计实践相融合,切实反映审计实务,将真实的审计案例带入教学过程,使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

2.建立健全师资队伍管理机制

(1)完善导师遴选制度,改进导师队伍遴选方法,使导师遴选制度应更加开放、灵活,提升行业企业、实务界专家的参与度,真正选拔一些愿意配合高校导师指导学生、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导师。

(2)推进教师践习制度,根据审计硕士培养需求和师资队伍现状,加大教师践习力度,提高导师的实践水平,同时可将践习制度与职称制度相结合,激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深入审计实务。

(3)开展导师培训工作。定期召开导师培训,不仅要让导师熟悉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还要带领导师深入审计一线参观学习,加强导师对企业环境和员工工作的了解。

(4)搭建“双导师”沟通平台。采取有效途径,建立畅通的、固定的双导师交流渠道,保障校内外导师的有效沟通与合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导师的教学水平。

(5)导师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一方面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评奖评优比例,加大奖励力度,激发导师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明确导师考核标准,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导师,按规定清出导师队伍。

3.加强论文质量监控

开展审计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审核,保证论文选题来自审计实务;从论文开题、中期检查、校内评阅、盲审、答辩等各环节监控审计硕士论文质量,对于达不到要求的论文实行淘汰机制。

4.加强专业实践环节管理

“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以项目为抓手,强化实践过程管理,明确实践考核标准,严格实践成绩评定:

(1)强化实践过程管理

为提高研究生专业实践质量,规范实践基地管理,审计硕士专业实践须提前制定实践计划,做好实践记录,切实做到有据可依,有迹可循,保障实践过程的规范化、程序化。

(2)明确实践考核标准

实践考核是评价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质量的重要手段。学校应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切实做好学生考核和导师评价工作,中期检查和实践答辩相结合,发现并解决专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改变流于形式的专业实践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结语

全日制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应用型审计专门人才,但从目前的培养现状来看,还存在很多不足,今后需要继续对全日制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专业实践、论文质量等方面开展研究,以期探索出提高全日制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育部关于做好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

猜你喜欢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案例教学在全日制硕士《可信云计算》课程中的应用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德国巴符州将增建全日制学校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
浅谈全日制专业硕士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