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团化办学的文献述评

2015-02-27陈进美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3期
关键词:集团化名校教育资源

陈进美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48)

集团化办学的文献述评

陈进美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48)

集团化办学主要是利用规模效应来促进教育资源在一定区域内实现优化配置,通过对内部机制的不断激活和优化,实现区域内或者跨区域的优质教育资源之间的优化,进而推动教育集团实现预期的办学效益。本文对集团化办学的相关理论依据、运行模式、办学优势以及面临的问题等做了相关文献梳理。

集团化办学 运行模式

一、集团化办学的相关理论依据

1.规模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是指在特定时期里面,并且在一定的生产限度内,随着产品生产批量的逐步扩大,该产品的单位成本有下降的趋势,因此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其产品的平均成本,从而达到提高企业利润水平的目的。规模经济理论也可以在适教育领域加以运用,实现教育领域的规模经济。基础教育的优势在于师资、管理等方面的条件约束较容易得到满足,因而规模经济在集团层面上的实现仍是可能的。

2.品牌效应理论

品牌效应理论是指品牌为企业所带来的效应,它的实质是在商业社会里面企业所拥有的一项无形资产集团化办学通过发挥名校的品牌效应,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理念辐射到各个集团校区,从而提升整个集团的品牌效应。

3.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人们的合作是通过交易来实现的,为了完成交易,人们必须支付相应的成本费用。将本来各自独立的学校与市场的关系内化为集团内部各成员学校与教育公司之间的关系,用组织代替市场,采用权力、命令、监督、晋升、奖惩等手段,克服完全市场交易的弊端,发挥组织协调的好处。

二、集团化办学的运行模式

1.积累拓展型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创立教育集团的历程通常是从开办短期职业培训班或接管不太景气的成人或职业学校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资金和经验积累后,拓展投资面,创办或接管不同类型或层次的学校,形成滚雪球效应,成为由多家类型和层次不同的学校所组成的教育集团。

2.连锁投资型模式

由企业集团或财团进行先期规模投资,再滚动运行,扩大投资范围,连锁发展,建成学校系列。连锁投资型发展模式,因投资地域广泛,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组织管理的成本,其优势在于:地域广泛,可以确保生源;统一校名,可以因多点连锁产生广泛的宣传效应,降低了交易成本;随着规模的扩大,其教育边缘产业开发的潜力巨大。

3.名牌复制型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指原有的名牌学校依靠其教育品牌,兼并同类薄弱学校或与企业合作创办新学校,通过人才和管理经验的输出,实现名牌复制,优质教育资源扩张,形成具有名牌学校特色的系列学校。名牌复制发展模式是教育界与经济界利用各自优势合作参与教育发展。

三、集团化办学的优势

1.资金优势

教育集团或以产业集团做后盾,或通过教育财政拨款,其办学资金都比较雄厚,创办伊始就注重学校有形资产的大力投入,学校建设起点都比较高,教学设施齐全,功能完备。学校办学资金以集团为后盾,可集中资金投入学校项目建设。

2.资源整合共享优势

教育集团的组织与管理类似于经济组织,实行规模管理和专业化经营,可以通过大规模的市场推广,营造品牌,优化要素配置,改善运行效率,有利于规模经济实现和内部成本降低。同时通过有效地建设外部环境,提高集团地位,有利于信息收集和政策把握,从而降低外部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集团化办学面临的问题

1.管理体制问题

教育集团离不开现代学校管理模式,真正让新的学校处于名校的管理下,而不仅仅只是挂一块牌子。但目前在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个集团、多个法人的现象,阻碍了集团的人、财、物、事的统一配置,直接影响了名校在集困化办学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名校在集团化办学中的主导地位。

2.资源配置问题

在集团化过程中,名校大量输出了管理、教学人才,在实现优质资源扩张的同时,有可能产生优质教育资源的稀释。由于人事制度改革滞后,教师的流动很困难。因此,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张与有限是一对矛盾。即使母体实力非常强大,如果不能合理配置集团教育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也是困难的。

五、结论与反思

关于集团化办学的研究,国内学者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集团化办学的涵义、办学效果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的缺陷,克服这些缺陷是相关研究努力的方向。集团化办学的涵义是整个集团化办学研究的不可或缺的逻辑前提。目前,学术界对集团化办学的涵义的理解还比较含糊。总体来看,相关研究多为主观思辨与经验总结性质,基于个案研究集团化办学的效果比较少见,量化研究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集团化办学研究深入发展的瓶颈,这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5.

[2]闻待.教育集团的理论与实践初探——基于对中国基础教育集团办学的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03:26-27.

[3]王歌杨.论品牌效应[J].怀化学院学报.2008(11):110-112.

[4]闻待.教育集团的理论与实践初探——基于对中国基础教育集团办学的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03:29.

[5]闻待.教育集团的理论与实践初探——基于对中国基础教育集团办学的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03:28-29.

[6]高耀明,魏志春.论我国教育集团发展的现状和趋势[J].高等教育研究,2001(6):32-46.

[7]胡卫,丁笑炯.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目标模式与政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0,(6):14-20.

[8]高耀明,魏志春.论我国教育集团发展的现状和趋势[J].高等教育研究,2001(6):32-46.

[9]黄德平,魏志春.教育集团:成因、类型及现状[J].教育探索,2003,(9):35-37.

[10]王伟.试论教育集团的模式构想与道路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00,(6):27-30.

[11]朱向军.名校集团化办学: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杭州模式”[J].教育发展研究,2006,(9):18-23.

猜你喜欢

集团化名校教育资源
全国名校等差数列拔高卷(A卷)
名校介绍
甘南藏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如雷鼾声惊醒“名校梦”,15岁少年不堪重负卧轨自杀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