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保理业务风险控制探析
——以某行一起国内保理不良贷款为例

2015-02-26杨春亮

现代金融 2015年5期
关键词:买方信用风险账款

□杨春亮

国内保理业务风险控制探析
——以某行一起国内保理不良贷款为例

□杨春亮

国内保理是以应收账款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融资产品,在传统的贷款产品基础上给银行和企业多提供了一种产品选择。在赊销商业模式盛行和企业应收账款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近年来国内保理业务发展迅速,为国内贸易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资金支持。然而在经济下行期,不良贷款不断暴露出来,国内保理业务也未能幸免。本文结合某行一起国内保理不良贷款案例,探讨国内保理业务风险控制措施。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保理业务起源于14世纪英国的毛纺工业,19世纪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推动了现代保理业务的应运而生。保理业务是基于赊销交易而产生的融资品种,随着信用证和托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赊销成为现代商业中更为常见的业务模式,保理业务有了生存的土壤,发展速度迅猛,已与信用证业务、信用保险一起成为贸易债权保障的三驾马车。

我国的保理业务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呈现出持续高速增长态势。从2000年开始摸索发展至今仅十多年,我国的保理业务已跃居世界保理业务量前列。根据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官方数据统计,截至2013年末我国保理业务量3781亿欧元,其中国内保理业务量2954亿欧元,位列全球第一。

国内保理业务不同于常见的贷款,它的第一还款来源不是企业的经营收入,而是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服务产生的应收账款,在传统的贷款产品基础上给银行和企业多了一层选择,为国内贸易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资金支持。某行在上级行《国内保理业务管理办法》推出伊始就迅速梳理辖内客户,积极推行该产品,得到了客户较好反响,2012年末国内保理业务量71475万元。然而随着近年来经济下行趋势不断强化,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占比等指标持续升高,国内保理业务也未能幸免,某行2014年发生一起国内保理业务逾期不能偿还,现已形成不良贷款的案例。本文基于银行视角,通过分析国内保理业务的性质特点,结合某行国内保理不良案例,探讨国内保理业务风险控制措施。

二、国内保理业务概况

(一)国内保理业务概念解读。

国内保理业务是指境内卖方将其向境内买方销售货物或提供服务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由银行为卖方提供应收账款管理、保理融资及为买方提供信用风险担保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可见,国内保理业务是一项集融资、账户管理、账款催收和坏账担保功能于一身的综合金融服务,然而在实践中,国内保理业务一般用来满足客户的融资需求,账户管理、账款催收和坏账担保等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展。此外,根据信用风险担保服务是由卖方保理行单独提供,还是由买方保理行提供,保理业务可分为单保理和双保理。国际保理业务实践中通常用双保理的方式来降低买方信用风险,但是国内保理实践中通常用单保理的模式,买方信用风险由卖方保理行承担,无疑加大了贷款行的调查难度和风险程度。

(二)国内保理业务发展情况。

1.国内保理业务发展迅速、潜力巨大。国内保理业务到2013年末已有2954亿欧元的规模。国内保理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我国商业赊销模式的盛行和应收账款不断增大的规模。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3年末全国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规模的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已达到95693.44亿元。根据《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报告2013》所述,我国国内贸易赊销比例超过90%,企业应收账款规模超过20万亿元。可见,以赊销和应收账款为基础的国内保理业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国内保理政策法规操作办法渐趋完善。2012年6月商务部发布《关于商业保理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随后上海市和天津市分别发布了地方商业保理试点办法。2012年11月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成立,成为我国首个保理行业自律组织。2013年8月商务部发布《关于做好商业保理行业管理工作的通知》,同年12月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保理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为我国国内保理业务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

(三)国内保理业务风险特征。

国内保理业务具有自偿性的贸易融资特点,第一还款来源是应收账款,因此它的业务风险点有一定特殊性:一是贸易背景的真实性,确保应收账款没有瑕疵,才能初步保障买方到期后按规定偿还保理融资;二是买方信用风险,我国总体商业信用环境尚有待进一步改进,贷款行独立承担买方信用风险有一定困难,如果买卖双方是异地的,更加大了这种困难;三是贷后管理不同于一般贷款,需要不定期对买卖双方进行现场检查、非现场检查、资金监测、账户回笼资金分析等,在分析买卖双方经营状况的基础上,要着重分析该笔应收账款有没有变化;四是保理业务有一定的专业要求,银行作为国内保理业务的主力军,缺乏专业的保理专业队伍,容易发生操作风险。

三、国内保理业务案例

(一)企业基本情况。

A公司成立于2001年,注册资本、实收资本3300万元,主要从事防护用品研发、生产、销售,是该市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的领军者。公司生产的阻燃防护服、防静电工作服等均获得国家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记证书,其他相关产品如面罩、头盔、胶鞋、手套等也均获得行业的标准认证,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煤矿、油田、消防等行业领域。截至2013年末,公司总资产2.7亿元,总负债1.4亿元,所有者权益1.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3亿元,净利润1800万元。

(二)企业用信情况。

A公司是某行2014年AA级支持类客户,近三年授信品种为贷款、贸易融资、银票、信用证,以自有房地产抵押或自身应收账款质押,追加实际控制人连带保证担保。截至2013年末,公司用信总额9750万元。

(三)企业在某行的国内保理融资情况。

A公司在某行保理融资对应的应收账款买方为B公司,成立于2008年10月,2014年信用等级AA+级,授信总额8亿元。B公司所属集团2014年信用等级AA+级,授信总额58亿元。经查阅C3系统,B公司2013年资产总额189.215亿元,所有者权益13.4435亿元,全年营业收入265.3405亿元,净利润7736万元。

A公司与B公司2012年交易额1.4亿元,2013年交易额3.3亿元,占A公司全年主营业务收入的75%,结算方式为发票入账后六个月之内付款,截至2013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9215万元,占A公司全部应收账款的71.8%。

2014年9月下旬,B公司被当地银行起诉不能到期偿还债务,20多个账户被冻结。受B公司债务危机影响,A公司现金流持续吃紧,在某行信用出现重大风险点,公司在A银行、B银行、C银行及某行的到期贷款已出现逾期、欠息情况,某行贷款逾期2990万元,欠息5期,已形成不良。

(四)贷款不良因素分析。

1.买方信用风险。本案例中B公司出现债务危机是A公司国内保理融资形成不良的直接原因,国内保理业务过分依赖于应收账款买方的信用。国内保理,乃至于整个供应链金融,推行的是1+N的业务模式,即依靠1个核心企业,去拓展N个上下游企业。这一理念认为只要有核心企业做依靠,发生应收账款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因此,在国内保理业务的实际操作中,与其说是银行在找“N”,不如说是真正目的在于“1”,一旦在客户应收账款科目明细中发现有“核心企业”,就发现了新的授用信业务品种,将授信客户的信用风险部分转换成了“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如本案例中所言,一旦核心企业出现问题,这笔国内保理融资的风险就会立即暴露出来。

2.应收账款集中度过高。A公司的下游客户过于集中,主营业务收入的75%和应收账款的71.8%均来自于B公司,因此一旦B公司出现问题,A公司很难全身而退。对于应收账款集中度过高的问题,贷款行尤其要注意调查上下游客户是否有关联关系,是否存在利用虚假贸易背景套取银行贷款的情况。

3.地理距离远实地调查难。本案例中的B公司位于安徽淮南,与某行所在地有五百公里距离,在得知B公司出现债务危机后,某行工作人员在十月份两赴淮南了解实际情况,但是受地理因素影响,不可能实时获取案件进展情况,对于某行该笔应收账款追讨形成了很大的障碍。同样,在业务发生初期,某行也是基于B公司是“安徽某行核心客户,信用等级AA+级,授信总额8亿元”符合国内保理业务对于买方的资质要求,而难以实地实事求是地调查买方资信情况,地理距离偏远的问题不利于风险掌控。

4.缺乏风险分散机制。国内保理业务以应收账款做质押,一旦该笔应收账款出现问题,风险便会直接暴露出来,缺少分散机制。尽管某行业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国内保理业务在应收账款转让的基础上可以免担保,但是在经济下行期企业信用风险不断爆发的大环境下,经营行可以视具体风险情况追加有效担保,或借鉴出口贸易融资品种“信保融资”,即对应收账款在保险公司进行投保,一旦出现风险保险公司可以进行承保范围内的赔付。

四、国内保理业务风险控制措施

(一)严把关,不放松客户准入标准。

业务管理办法对于客户准入有严格的准入标准,经营行必须充分认识国内保理业务风险点,强化客户准入审核,对借款人和应收账款买方都要进行充分、详实的贷前调查。以办理有追索权明保理为主,谨慎办理暗保理业务,可以联合买方所在地分支行机构共同进行买方资信调查,提高调查实效性。

(二)重审查,确保贸易背景真实性。

贸易背景真实性是国内保理业务的核心和底线所在,客户部门在贷前调查环节要严格按照业务管理办法收集合同、发票、出货单等相关单据,审查部门应联合国际业务部门对单据要素进行详细审核,保证单据表面一致性,利用财务报表、企业账户流水、进销货单据等综合判断,确保应收账款没有瑕疵。

(三)促增信,提升风险缓释能力。

国内保理融资业务缺乏有效的第二还款来源,经营行应视风险情况要求客户提供制度认可的足额有效的抵质押担保或保证担保,或者引进保险公司进行投保,一旦出现风险可以处置抵质押物或者由保险公司进行承保范围内的赔付,以最大化分散承担业务风险。

(四)勤管理,贷后管理落到实处。

经营行应按照贷后管理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对买卖双方进行现场检查、非现场检查、资金监测、账户回笼资金分析等,在分析买卖双方经营状况的基础上,要着重分析该笔应收账款有没有变化。借款人需按规定开立保理监管专户作为指定回款账户,该账户应做到专户专用,账户内的资金划出要得到银行方面同意。如应收账款划入借款人其它账户,客户经理需保持业务敏感性,及时与客户沟通将资金用于归还保理融资。

(五)强队伍,建立专业型业务团队。

国内保理业务专业化程度较高,需要从业人员具备金融、会计、法律、贸易等多方面知识,精通保理规则和应收账款管理,能够洞悉业务风险并掌握风险控制方法,既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要与时俱进不断补充新的知识。随着专业化的商业保理公司纷纷成立,要想未雨绸缪巩固并扩大目前的国内保理市场份额,现有的组织架构和人员队伍是不够的,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专业化水准高的保理业务团队已是形势所需。

1.《中国农业银行国内保理业务管理办法(试行)》(农银规章〔2011〕104号)

2.《中国农业银行国内保理业务管理办法》(农银规章[2014]4号)

3.《中国商业保理行业研究报告2012》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2013年2月

4.《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报告2013》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2014年2月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苏州姑苏支行)

猜你喜欢

买方信用风险账款
我国银行应收账款管理研究——以A分行应收账款管理为例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应对民企应收账款上升
买方常见违约问题分析、应对及预防
今年房企并购已达467宗
上市公司应收账款问题探讨
京东商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防范策略
电子商务中买卖双方诚信博弈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个人信用风险评分的指标选择研究
信用风险的诱发成因及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