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婴同室新生儿病情突变44例分析

2015-02-26吴东宁殷文俏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810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4期
关键词:同室产科母婴

吴东宁 殷文俏 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810000

母婴同室新生儿病情突变44例分析

吴东宁殷文俏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810000

摘要目的:分析母婴同室新生儿病情突变的发病特点,探讨提高医疗质量,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对策。方法:收集2004年1-7月10年在我院母婴同室发生新生儿病情突变的44例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病情突变均发生于产后7d内,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缺血缺氧性脑病、吸入性肺炎、肺透明膜病是常见原因,且夜间更易发生新生儿“寂静型”死亡的严重后果。结论:产科医护人员加强对母婴同室的巡视观察,加强对新生儿家属的宣教、培训,可早期识别正常新生儿群体中的异常新生儿,做到及时转科、转院治疗,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病情突变

母婴同室实施20年来,由于产科医护人员疏于母婴同室新生儿的巡察或家属缺乏新生儿喂哺知识和技能,新生儿病情突变时不能识别,往往导致新生儿病死、病残,我院10年间发生新生儿病情突变44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4年1-7月在我院母婴同室病房发生新生儿病情突变44例,男29例,女15例,孕周36+2~41+6周,平均39.4周,出生体重2 500g~4 200g,平均体重3 356g,44例新生儿均符合入住我院母婴同室的条件:(1)产后无窒息Apgar评分≥8分;(2)孕周近足月;(3)体重≥2 500g,新生儿哭声响亮,反应灵敏,肤色红润,心肺听诊无异常,四肢肌张力正常,生后2h送入母婴同室。

1.2方法对本组患儿病情突变时间、临床症状、体征及疾病转归进行分析、总结。

2结果

2.1发生病情突变时间0~24h 26例(59.09%);24~48h 11例(25.00%);48~72h 4例(9.09%);72h~7d 3例(6.82%)。

2.2症状与体征面色青紫或发灰27例,吃奶不好甚至拒乳21例,体温不升15例,发吭呻吟13例,呼吸异常11例,反应迟钝10例,黄疸10例,心脏杂音或心律不齐5例,呕吐5例(包括吐血1例),腹胀4例,抽搐3例。

2.3疾病诊断与转归见表1。表中显示新生儿先天性疾病占较大比例,且愈后不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及肺部疾病也是常见病情突变因素,有较高病死率。

44例病情突变新生儿疾病与转归

3讨论

入住母婴同室新生儿虽然刚出生时符合入住条件,但是他们有可能存在潜在的威胁生命的高危因素与病理和生理的基础[1]。发生病情突变新生儿在出生后不能适应外部环境而在喂哺过程中逐渐表现出各种症状,有的患儿数日后才出现明显的症状体征。大多数患儿病情突变发生于生后72h内,所以新生儿住院期间每日的医生查房评估至关重要,可及时发现新生儿病情变化。我院对新生儿由新生儿医生常规查看母亲妊娠及分娩记录,出生2h内做一次详细的查体,识别高危儿,不具入室条件的婴儿予转儿科诊治,符合入住母婴同室的新生儿留产科观察,但由于受时间和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限制,一些潜在的或表现不明显的问题有可能漏诊。

本组病例中发生病情突变的新生儿以先天性心脏病、缺血缺氧性脑病、吸入性肺炎、肺透明膜病为主,这些心肺、颅脑疾患往往引起新生儿呼吸循环衰竭导致死亡,这些严重疾病隐藏于外表“健康”的新生儿,所以对于新生儿出现以下症状要高度重视,如面色青紫或发灰、发吭呻吟、呼吸异常、吃奶不好、体温不升、反应差、快速加重的黄疸等,这些症状多提示患儿病情严重,应及时转儿科诊治。本组资料有相当比例的先天性新生儿发育异常病例,如消化道闭锁、纵隔肿瘤等,由于发病隐蔽,生后数日才出现症状,即使转科后由于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并且治疗费用昂贵,家属往往选择放弃治疗,使新生儿死亡率升高。本组资料中1例新生儿夜间不明原因猝死在病室,考虑胃食管返流(GER),该病由于咽部迷走神经受返流物的刺激,患儿表现为反射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反复吸入形成上气道阻塞致死,临床医生应对这种“寂静型”GER的潜在危险予以高度重视[2],该例患儿家属拒做尸检,所以对此诊断缺乏证据。

根据本组患儿发病特点,笔者总结出以下预防对策。(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医疗行为,加强医护培训,提高业务技能。新生儿医生定期查房,责任护士必须按时巡视病房,尤其夜间护理人员少,灯光昏暗,婴儿又散放于各个病房,增加了医务人员发现问题的难度,也导致了意外事故的多发[3],有研究显示新生儿曾发生过呼吸暂停和婴儿猝死综合征而被抢救过来的,多发生于凌晨[4],所以医护人员养成夜间按时巡视病房的自觉性至关重要。另一方面,由资深新生儿科医生对产科医务人员培训,使她们能识别婴儿正常与异常表现,以防遗漏重要疾病信息。对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做到人人过关,为患儿进一步转科、转院争取时间。(2)加强对产妇及家属宣教工作,不但要注重新生儿喂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更要让产妇及家属了解新生儿脱离母体自我生存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并做到及时呼叫医护人员,以便施行及时的抢救措施。(3)近年来兴起的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对提升护理质量大有裨益,这种护理模式可使家属及产妇能够对新生儿护理操作进行手把手的学习,提高其育儿知识、育儿技能的掌握程度,密切医患沟通,确保喂哺过程中的婴儿安全。

参考文献

[1]刘铁民.母婴同室新生儿病情骤变35例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11):1724.

[2]张家骧,魏克伦,薛辛东,等.新生儿急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1,437-438.

[3]钱丹.母婴同室的缺陷及对策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4):845.

[4]Burchfield DJ,Rawlings DJ.Sudden and apparent life-threatening events in hospitalized neonates presumed to be healthy〔J〕.AJDC,1991,145(11):1319.

(编辑雅文)

收稿日期2014-08-17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04-0498-02

猜你喜欢

同室产科母婴
反馈式健康宣教提升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效果、满意度的意义分析
系统化健康指导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的干预分析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护士主导的持续改进在规范母婴同室新生儿血糖监测中的应用
模拟急救演练在产科住院医师综合培养中的应用
探讨产科护理中常见风险与预防和处理方法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