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调理结合太极拳锻炼在防控亚健康中的应用探讨

2015-02-23黄绍均黄文霜陈福初

新中医 2015年12期
关键词:亚健康调理经络

黄绍均,黄文霜,陈福初

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广东 佛山 528251

中药调理结合太极拳锻炼在防控亚健康中的应用探讨

黄绍均,黄文霜,陈福初

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广东 佛山 528251

亚健康;中药;太极拳

人们身处现代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型社会,大部分人特别是白领群体普遍感到思想负担重,学习、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情绪压抑困郁,精神状态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加之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饮食不节制和失宜,作息不规律,环境、空气、饮水源受到污染,食品安全性差,长期缺乏体育锻炼,精力时常处于透支状态。由此所致的记忆力下降、烦躁易恼、易疲劳、反应慢、免疫能力低下,睡眠质量差等亚健康状态随之发生。笔者从中药治疗和太极拳锻炼两方面结合入手,以整体的医学视角,中和平衡的养生思维,运用健脾益肾、扶正固本,导引气血、畅通经络等方法调理亚健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对防控亚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

1 中药调理亚健康状态

1.1 中药治疗的机理 中医学理论认为,药物防治疾病的基本原理,不外扶正祛邪、消除病因、恢复脏腑功能的协调、纠正阴阳的偏盛偏衰,使之在最大限度上恢复到正常状态。药物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发挥上述基本作用,是因为其各具独特的性能或偏性。也就是说以药物的偏性纠正阴阳的偏盛偏衰[1]。用中医的思维来看,亚健康状也是或阴或阳偏盛偏衰或两者皆偏衰的一种状态,只是还未出现过极状态,超出阴阳动态平衡的范围而已,但趋势已显。所以可选用不含毒性成分或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强的中药来作微调阴阳,使之回归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1.2 运用药物治疗的原则 亚健康处于非患病非健康的中间状态,正气未虚,或邪气轻,刚客表而尚未致病。邪气入侵部位较浅、病势较微。治宜祛邪,扶正固本,邪去正自安。通过祛除表邪,恢复将损正气。《内经》认为:“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又认为“善治者治皮毛”。通过主动预防达到“消患于未兆”调控亚健康目的。

1.3 选择药物的原则 应选用品种来源正确,质量稳定、加工炮制严谨、不含毒性成分或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强、作用明确、可长期吃用的中药。首选药食两用的中药,如山药、石斛、枸杞子、茯苓、灵芝、百合、南杏、红枣、龙眼肉、罗汉果、山楂、粉葛、生姜、决明子、菟丝子、白芷、薄荷、白扁豆、黑芝麻、莲子、紫苏叶、酸枣仁等。可根据体质辨证选用,常见体质有阳虚型、痰湿型、阴虚型、肝郁型、气虚型、血虚型、阳盛型、血瘀型。由于亚健康状态不是处于患病状态,药物用量宜轻,否则药力偏性太过,可能产生新的不平衡。

1.4 中和平衡的指导思想 亚健康状态是疾病发生的原发状态,疾病将发未发之际是最佳的干预时机,这时进行干预,愈后转归是往往比较理想的。应辨明原因,及早进行调治。《内经》主张:“早遏其路”,阻断亚健康状态向疾病发展的趋势。扶正固本、调和阴阳平衡是防治亚健康的根本思想,“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1.5 健脾益肾法调理亚健康 中医学理论认为:“肾乃先天之本”“脾胃乃后天之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四季脾旺不受邪”。可见调补脾胃,滋肾阴壮肾阳,扶正固本对于干预亚健康的重要性。可辨证运用部分药食两用的药物,常用健脾祛湿药如:山药、白术、芡实、薏苡仁、茯苓等;滋肾阴药如:百合、枸杞子、女贞子等;滋肾阳药如:制菟丝子、桑寄生、鹿茸、淫羊藿、怀牛膝、杜仲等。选择药膳、药汤、药粥等形式,根据体质,因人、因时、因地、进行调理。调理阳虚体质时注意,以温通为用,补不腻滞,过偏则反生它弊。《内经》认为“治病必求其本,何为本?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立足培补先天后天,即以培护补养脾肾为重点[2],调和脏腑气血阴阳,扶养阳气,以达到增强体质、防控亚健康的保健目的。

2 太极拳锻炼干预亚健康状态

2.1 太极拳作用机理 中药调理亚健康状态有其独特优势,但也有其的局限性,例如:由于形体驼背弯曲,姿势不正,所

导致的气血不通畅。此时单单运用中药调理,不一定有效,如能配合太极拳锻炼,则往往取得满意的效果。《内经》有言:“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气散乱。”太极拳对此有其大作用。太极拳可通过锻炼形体(调身),达到人体最佳的生理形体工程学结构,使到人体框架结实稳固。中正安舒,自然气血通畅,并能加强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人体的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提高免疫抗病能力、形体平衡能力,加强腿部力量。通过太极拳锻炼自然能形成深长的呼吸(调息),非是有意识地采用腹式呼吸。能明显改善呼吸系统、提高肺活量,改善脑部的供氧量,并进一步加强气血的通畅。通过太极拳锻炼心思、形能(调心),心静气和才能形与意合,能极大地提高心脑机体的协调能力,防止衰老,导引气血,激发机体的活力,改善各系统慢性病。以上非是药物之力可达到的防控效果,但是如果加上中药调理,合理选用药膳、汤羹、药粥等形式,增强科学营养物质调摄,则收效更为理想。

2.2 太极拳锻炼以道法自然,平衡阴阳为指导思想 太极拳锻炼以积精全神,培元固本为主旨。拳理与中医经典理论相通。锻炼时要求守住中正安舒,抱圆守一,以下带上,一动整体动,以腰为轴,轻柔缓慢,均匀,放松,不用后天拙力,纯任自然,注意把握动中求静,虚实变换,体会阴阳参半,形体、精神舒展大方;才能呼吸顺畅,气血通达无阻,畅活经络,激发命门生机。太极拳非通过妄用后天意识进行气沉丹田、以意领气、以气运身、锻炼肌肉力量;乃通过放松,化去后天拙力,锻炼筋柔骨强,打造人体坚韧的框架结构。只有坚持锻炼,循序渐进,积量变为质变,才能体验自然恬静而活泼之生机,一切皆为道法自然。人的意识决定行为,如不能认清上述原理,就会南辕北辙,必致流弊,终究只得太极之皮毛而已。老子在《道德经》已经指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2.3 太极拳锻炼调理亚健康的体会 太极拳锻炼首先要练好无极式起式,认真领会好中正安舒的要点。根据自己喜好,选择一势锻炼,比如:云手。切忌贪多求快。老子曰:“少则精,多则惑矣。”一势练至纯熟则会自然化生它势。《道德经》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动作轻柔缓慢,姿势正确,切忌跪膝,重心放在两脚心,自然放松。运动量每天须坚持0.5 h以上。运动量不足,难以启动经络气机,更难以达到熟能生巧,巧能生妙,妙能通神程度。锻练强度以微微汗出为度,不能练至大汗淋漓,“血汗同源”,于调养无益。《内经》认为:“少火生气”,意即为要慢慢温煦调养机体,才能收到调理身体的良好效果。此为太极拳调理机体的重要原则,过则“壮火食气”。有效果才会提起兴趣日日坚持锻炼,日久自然能精神内守,注意力集中,加强双向调节大脑皮层机能。日日气血舒畅,经络感应传导、运输气血的功能才能得到不断加强;经络日日贯通则会慢慢从无路变成小路,又从羊肠小道不断扩展成为康庄大道。以腰为轴常常锻炼,自然会引发命门先天之真火,触发肾间动气,全身温暖舒适,心情舒畅。不专练气然丹田气足,不专练呼吸然气息绵绵若存,不专练神然神旺。以下带上,左右交叉相合锻炼有素,即能收脏腑阴阳气血平衡调和之良效。重心在两脚心(涌泉穴),自然会导引气血向下,防治高血压有效。民间谚语常说:人老先从脚下起。经常锻炼下肢部,又能达强体、防衰老的保健效果。凡此种种,皆为夺天地自然造化之功,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也。实践证明,太极拳锻炼对调理亚健康、改善体质有良好的整体效果,是比较理想的一种运动方法,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3 中药调理结合太极拳锻炼整体防治亚健康状态

3.1 整体结合思想防治亚健康状态 运用中药调理与太极拳锻炼结合防治人体机体的亚健康状态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根源是传统中医药理论。应充分发挥两者各具特色的一面,使两种防治手段互相配合,同步进行,有利于使到机体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经络畅通,恢复脏腑功能的协调,从而让机体处于“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

3.2 保证经络畅通,是结合防治亚健康状态的重点 经络有联系脏腑组织器官、加强各内脏与五体及五官九窍之间联系、沟通表里上下、运输气血、感应传导通导、调节机能活动等的生理功能。言中医药治疗,必重经络。中医经典典籍已有明示:“经络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作用。当代著名中医大家李可也说过:“不懂经络者,处方治病开口动手必错”。可见经络在中医药理论体系中的要害作用。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防治亚健康状态也应从调理经络这个重点中的重点入手。

中药因各有特性,皆有其归经的性能。比如桑叶归肺、肝经,善清肺经风热、平抑肝阳;穿山甲能通十二经经气等不胜枚举……可根据实际选择应用。在运用中药的同时,同步结合太极拳锻炼,则能加强经络的功能,事半而功倍。太极拳锻炼基本要领是:中正安舒(保持人体顶心百会穴至脚心涌泉穴之间的中轴线垂直状态下的身心安稳自在),生根于地、轻柔、缓慢、均匀、关节角位钝圆(有利于气血流通不滞),不偏不倚。有人很是不解,认为太极缓慢而放松,运动量太小,只适于老年人锻炼。其实不然,太极拳的松柔、缓慢、均匀要求正是使锻炼从肌肉表浅层次,转化进入经络湛深层次,起到经络路路畅通无阻,气血上下周流不息,阴阳相交互融无间的关键作用。而经络锻炼才是真正触及生命意义的锻炼。试想,紧张快速的肌肉运动,已使心脑血管处紧张状态,血流阻力大增,甚至局部产生微小血瘀块,气血难于自然畅行,又怎能达到机体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的状态。中药的主要作用是恢复经络的经气通行不滞,太极拳锻炼则可加强经络的功能,包括扩展经络的运输通路能力和加强经络的各项生理功能。总之,目的明确,综合调理,坚持劳逸结合的生活习惯,可以使到人体机体巨大的复杂系统始终处于中和平衡的良好可控状态。

3.3 人体机体形、气、神同步共调是结合防治亚健康状态的终点 传统中医药理论认为,人体机体是形、气、神三层结构组成。形体结构强健(符合人体工程学最佳体位),气血充盈调和,心神安宁、精力充沛是健康人体的三重表现。由此可见,人体机体形、气、神同步共调是中药调理与太极拳锻炼结合防治人体的亚健康状态的最终点。《内经》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机体正气虚弱,精血亏损,精微物质损耗等,则可运用具有培补元气,补精益肾,养血补血等功能的中药来补足机体的物质所需,消除病因。中药调理是物质基础,太极拳锻炼则加强巩固和提高机体的各项机能有序运化功能,所谓“神依形生,精依气盈”。中药调理与太极拳锻炼相结合,则可收形、气、神同步共调相得益彰之明显整体效果。

综言之,以预防为主,主动防控,把握“欲病”的干预时机,及时调理亚健康状态,阻断其向疾病状态的发展趋势。此时运用中药调理结太极拳锻炼往往可以明显提高机体的免疫防病能力,改善整体体质,消除亚健康状态,回归到生理性的健康状态;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对防控亚健康状态,提高机体生命质量,甚至益寿延年具有十分积极的保健意义。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中药学专业知识(一)[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4.

[2]杨世忠,刘焕兰.中医养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69.

(责任编辑:骆欢欢)

R212

B

0256-7415(2015)12-0275-03

10.13457/j.cnki.jncm.2015.12.122

2015-05-16

黄绍均(1977-),男,副主任中药师,研究方向:中药品质与中药临床应用研究、中药药事管理。

猜你喜欢

亚健康调理经络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流翔高钙系列肥 我能土壤调理剂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调理聚合物组合在洗发水中的应用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秋季蛋鸡 抓好调理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跟踪导练(一)
经络考证
《内经》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