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流口有机茶核心产区创建的探索与实践

2015-02-23徐文山

茶业通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安源产区茶园

摘要:休宁县流口茶区大力发展良种茶园,安全规范用肥用药,推行茶叶加工清洁化,传承并改善制作工艺,改善茶业金融服务,倾力打造优势品牌,加大核心区域保护,加强政策扶持,实施组织保障,创建有机茶核心产区。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768(2015)03-0099-03

〔收稿日期〕2015-04-26

〔作者简介〕徐文山(1957—),男,安徽休宁人,农艺师,主要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工作。

流口地区地处休宁县的西南边陲,是新安江之源头,境内群山环抱,水质清纯,土壤肥沃,生态环境极其优异。该地区辖2镇1乡(流口、汪村、鹤城),总人口约2.4万,涉茶农户6000余户,现有茶园面积1666.7 hm²,茶叶产量1200t,产值1.15亿元(2013年数字),茶叶收入是其主要经济来源,茶农人均茶叶收入4800元。世纪之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打生态牌,走绿色路,奋力开发有机茶,有力促进了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先后获“国家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县”、“全国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全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等殊荣。流口地区是全县有机茶开发的发源地,也是全市农产品第一枚中国驰名商标——“新安源”有机茶产品的原产地。在此基础上,县委、县政府于2013年底又提出创建流口有机茶核心产区的决策。目前,该区域有机茶认证面积:国外认证453.3 hm²,国内认证 266.7 hm²。该地区的龙头企业——黄山市新安源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及生产设备,并配备完善的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促进该地区有机茶产业化发展。公司年出口有机茶占全省80%,近三年出口有机茶2500多t,为我国出口欧盟有机绿茶最大供货商,且连续十七年获得欧盟有机认证。目前,该地区拥有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9家,其中新安源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被农业部授于“国家农民专业示范社”称号。我县在流口有机茶核心产区创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1 大力发展良种茶园

针对流口地区耕地面积少的实际情况,大面积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不现实,面积一般要求2 hm²以上连片发展即可(利用山坞田、旱地),加大茗洲种的繁育推广,保持流口区域茶叶特有品质,同时引进产量高、品质好、抗寒抗病能力强的无性系良种,如黄山早芽、凫早2号、杨树林783等,在选苗时必须通过茶叶技术人员核实鉴定,保证苗木的纯度和质量。分别在流口、汪村、鹤城3个乡镇各建立6.67 hm²良种茶园示范基地,以点带面、逐步推广。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能人大户通过土地流转,建立有规模的良种茶叶基地(如汪村镇山后村“郎山生态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去年流转农民田地10 hm²发展良种茶园),并在政策资金上予以扶持。

2 安全规范用肥用药

在茶园投入品的监控上,安全规范用肥用药,加大区域内茶叶农资市场的整顿。以新安源植保机防服务配送中心和16个村级植保服务站为主体,围绕培训、技术咨询、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方面为茶农提供全方位服务,全面实行有机茶园投入品免费配送,近年来免费配送生物农药16.7万余瓶、有机肥480余t,有机茶基地安装太阳能杀虫灯360盏,专用黄板12万余张,专业化统防统治134次。对茶园投入品采取“五统一”:即统一测报、统一采购、统一防治、统一监管、统一建档,从根本上保证新安源有机茶的质量安全。同时,在农民合作社内,茶农以“九不准”村规民约相互监督,发现违规用药用肥者,予以重罚。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丰富茶园生物多样性,推广茶园铺草,套种地面覆盖植物和绿肥,推广新安源公司引进的欧盟生物有机环保堆肥制作与应用技术,改良茶园土壤提高肥力,严控茶叶农残,提高茶叶内在品质。政府对该地区农资市场严格监管,杜绝违禁农药进入核心区,对现已认证的有机或有机转换茶园使用专用黄板和生物农药每公顷补助750元,有机肥每公顷补助4500元。

3 推行茶叶加工清洁化

茶叶是国饮,食品加工卫生显得越来越重要,针对流口地区发展有机茶的需要,在核心产区创建中,政府计划从2015年起每年改造5个重点有机名优茶加工厂(面积在300~500㎡),实行规范化、规模化、清洁化加工示范,按照高标准、严要求进行实施。

4 传承并改善制作工艺

目前,流口地区机械化加工企业已发展到20多家,机械化加工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有效的解决了千家万户手工制作标准不一、参差不齐的弊端。新安源公司还在流口村、新安源村引进了两条新安源银毫智能化、连续化加工流水线,将当天的鲜叶进行拣剔、杀青、揉捻、烘焙、干燥、提香等十几道工序联合加工,实现从鲜叶到成品茶不落地生产,从而确保了茶叶产品清洁化、标准化。县财政投入一定资金,鼓励户办或联户办小型名优茶厂,全面推广名茶机械,重点推进新安源银毫、高绿、茗洲茶机械化制作,同时注意传统手工制作工艺的传承和保护,保持石屋坑原始的水力制茶原貌。

5 改善茶业金融服务

加强财税杠杆与金融政策的有效配合,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创新符合茶区特点的抵(质)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工具,支持茶叶企业通过商标专利权质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途径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徽商银行贷款支持。积极探索茶产业政策性保险,降低茶叶生产自然灾害和市场经营风险。

6 倾力打造优势品牌

运用中国驰名商标“新安源有机茶及图”的独特无形资产,充分释放出应有的品牌效应,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关键技术、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监测方法、统一产品标识。在系列产品、名优产品、注册商标、包装策划上下功夫,加强同茶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联姻,聘请专家作为技术顾问,提高项目科技含量和技术支撑力,将流口地区有机茶品牌打响,政府每年安排10万元作为“新安源”品牌宣传打造经费。营销上在市内外建立以有机茶为主的有机农产品交易市场或开设有机茶专卖店(专柜),培育农村中介组织发展订单农业,充分发挥营销大户的作用,引导和组织农民深购远销,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到沿海及海外寻求代理,对外直贸。

7 加大核心区域保护

新安源公司茶叶物联网技术运用,实现了智能化茶叶管理新模式,实现了茶叶从生长、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活动及加工、存储、销售等环节的全程记录,保证消费者购买到放心、健康的有机茶叶。相关乡镇把加快有机茶发展纳入村规民约的重要内容,规范茶园管理。相关部门督促茶叶企业严格遵守行业自律,积极探索有机茶核心产区保护的最佳模式和有效路径,共同打造休宁有机茶产业的品牌。

8 加大政策扶持

县财政设立“打造新安源头(流口地区)

有机茶核心产区”专项资金,在整合省、市发展茶产业相关资金、农业专项资金外,县里增加投入用于打造核心产区资金保障,持续扶持从2015~2017年,分三年实施,每年300万元,并把正在开展的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美好乡村建设、扶贫开发等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建成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有机茶示范区。

9 组织保障

为保障流口地区有机茶核心产区建设项目的管理实施,县政府成立“新安源头(流口地区)有机茶核心产区建设领导组”,成员单位由政府办、财政局、农委、市场监督管理局、茶业局等部门组成,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茶业局)具体负责处理项目建设的日常工作事宜。流口、汪村、鹤城三乡镇分别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并纳入乡镇考核的一项主要内容。

(责任编辑:章传政)

猜你喜欢

安源产区茶园
红色安源娃追光之旅
岁月静好,安源
安源红
爱在安源山
茶园飘香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下)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葡萄酒产区与『风土』
湄潭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