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麻开颅术后早期发生恶心呕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5-02-20翟云霞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恶心开颅全麻

翟云霞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广东 广州 510260)



全麻开颅术后早期发生恶心呕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翟云霞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广东 广州 510260)

目的 探讨预防开颅术后早期患者恶心呕吐的护理措施。方法 分析511例开颅术后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监测记录首次发生呕吐前后的血压、心率及呼吸,数据采用SPSS软件统计处理。结果 开颅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10.96%,幕上、幕下、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后早期发生恶心呕吐的构成比为51.79%、46.43%、1.79%,开颅术后,恶心呕吐多发生在术后8 h,恶心呕吐前后,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手术部位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不同,护士应加强术后8 h护理,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减轻发生恶心呕吐的程度。

开颅术后; 恶心呕吐; 护理

Craniotomy; Nausea and vomiting; Nursing

开颅术常需在全身麻醉下完成,而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全麻术后的常见并发症[1]。严重的PONV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水电解质紊乱、头部伤口张力大而渗血、误吸等,增加患者痛苦。为探讨预防及减轻PONV的护理措施,现对我科511例开颅术患者发生PONV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9月-2013年10月我院神经外科择期行开颅手术51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无明显胃肠功能异常和恶心呕吐症状,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开颅手术,其中,幕上肿瘤切除术314例,幕下肿瘤切除术160例,椎管内肿瘤切除术37例。本组患者发生PONV 56例。

1.2 护理方法 术后4 h内采取去枕平卧位,头部偏向一侧,根据患者复苏情况,若清醒患者,可垫薄枕头,抬高床头15°~30°;术后4~6 h,予垫枕头,抬高床头30°或以上,协助取合适的体位。观察记录其发生恶心呕吐时间、监测首次呕吐前后血压、心率、呼吸。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统计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血压、心率及呼吸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511例开颅患者发生PONV情况 见表1~4。

表1 患者发生PONV情况

表2 不同手术部位发生PONV的比较

表1中,择期开颅手术患者PONV发生率为10.96%。表2中,不同手术部位PONV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3 不同性别发生PONV的比较

表3示,开颅术后女性患者PONV发生率约为男性的1.5倍。

表4 发生PONV前后的血压、心率及呼吸情况

注:1 mmHg=0.133 kPa

由表4可见,PONV发生前后在血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率、呼吸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本组56例患者首次发生PONV多集中在术后8 h左右。

3 讨论

3.1 不同手术部位PONV发生率不同 PONV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病人年龄、性别、手术部位、手术时间、麻醉方法、心理状况等。本组511例开颅术患者根据患者复苏情况,及时协助取合适卧位,PONV的发生率为10.96%。有报道[2],颅脑外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与颅内手术操作直接刺激中枢、术后颅内血性液体及脑组织水肿刺激呕吐中枢关系密切,麻醉药物的应用和麻醉方法对PONV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表2可见,幕上、幕下肿瘤开颅切除术的发生PONV的构成比分别为51.79%、46.43%。PONV的发生伴随颈部活动过快、过多,对幕上肿瘤位于深部脑组织或幕下肿瘤的患者,如体位骤然变动过大,可能引起脑干移位而发生病情骤变[3]。术前应重点进行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术后翻身的方法与技巧,勿剧烈晃动头部,尽量保持头颈与身体同时转动。手术刺激可能改变激素水平,改变脑干对催吐刺激的敏感性。据报道[1],PONV的发生在性别方面有明显差异,全麻术后恶心呕吐女性为男性的2倍;头颈部术后,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更容易发生术后呕吐[4]。本组结果与之基本相符。对于女性患者,更应悉心护理,重视其主诉,做好心理护理。本组2例患者术后出现频繁呕吐均为女性。1例左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切除术,患者麻醉清醒后5 h出现频繁呕吐,血压无明显升高,意识转差,双侧瞳孔不等,急诊CT,结果示少量出血,予急诊脑室外引流,二次手术后4 h仍出现呕吐1次,及时清理呕吐物后予口腔护理,抬高床头,按医嘱予加强脱水治疗,患者无再发生恶心呕吐。1例为鞍区巨大垂体腺瘤,肿瘤切除术后1 h出现首次PONV,血压无明显变化,心率持续偏快,双侧瞳孔等圆等大,意识恢复差,急诊CT,提示残腔有积血,予急诊脑室外引流术后患者意识恢复好,未再发生PONV。

3.2 加强术后8 h护理 全麻术后恶心呕吐一般发生在术后24 h之内,以术后2 h内最明显,少数发生在术后48 h[5]。本组开颅术患者首次发生PONV多集中在术后8 h内。开颅术后8 h,患者逐渐恢复自主活动,体位过大的变化可能增加PONV的发生率。护士应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的波动情况,结合伴随的症状,把握时机,作出正确判断,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患者术后4 h内取去枕平卧位,头部偏向一侧。开颅术患者手术时间较长,大部分超过5 h,术后早期可在患者背部置薄软枕头,取半侧卧位。根据患者复苏情况,若患者意识清醒,可垫薄枕头,抬高床头15°~30°,增加其舒适感;术后4~6 h,协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促进脑水肿消退。护理时做到“三轻”,走路轻,谈话轻,动作轻,心电监护仪及输液泵的报警铃声调至最小,告知患者,术后早期翻身时动作宜轻缓。若患者恶心时,可在床头柜备一次性纸袋,患者呕吐后及时清理口鼻腔及气管导管内的分泌物,予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指导其放松呼吸,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增加信心,消除负面情绪。若患者多次呕吐无缓解,可按医嘱予胃复安10 mg肌注,观察药物疗效。幕下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尤须加强气道护理。文献[6]指出,后颅窝手术患者后组脑神经麻痹造成吞咽、咳嗽反射差,脑干功能紊乱引起的呼吸无力、通气不足,再加上术中俯卧位或头部过曲位可使面部和舌头水肿,若发生PONV,应限制头部活动,避免因呕吐动作致颈部活动过剧,头偏向一侧,让呕吐物沿着嘴角流出,立即清理呕吐物,同时予吸痰清理口鼻腔及气道内分泌物,避免发生窒息和误吸。若患者频繁呕吐,和/或伴有头痛、血压升高,瞳孔不等,肢体自主活动减少,意识障碍中一项或几项,应及时汇报医生并配合处理。

护士应加强开颅术后8 h的护理,特别是后颅窝手术有吞咽功能损害的病人,建议延迟气管插管时间,减少由于呕吐返流引起肺部感染。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把握PONV的发生时间,协助患者取合适卧位,早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减轻PONV的程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 王社军,任志敏.1603例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统计分析[J].中国病案,2005,6(6):46-47.

[2] 程岩,董丽华,杨义.阿扎司琼预防颅脑外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探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6,29(2):96-97.

[3] 郑蓉.颅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08,29(2):144-145.[4] 凌云华,吴洪斌,王卓颖,等.头颈部肿瘤患者术后呕吐的因素分析和预防措施[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7,16(5):306-307.[5] 赵丽妮,江朝秀.麻醉后恶心呕吐的防止进展[J].广西医学,2005,27(8):1204-1205.

[6] 黄焕森,高崇荣.神经外科麻醉与脑保护[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22-231.

翟云霞(1962-),女,广东,本科,主管护师,科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及管理工作

R473.6,R651

B

1002-6975(2015)01-0073-02

2014-08-02)

猜你喜欢

恶心开颅全麻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题出的太恶心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效果对照分析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