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一带一路”:媒体联动,立体传播
——《大河报》“豫满丝路·梦起中国”大型联动报道解析

2015-02-15贡振国王建华

中国记者 2015年5期
关键词:都市报大河班列

□ 文/贡振国 王建华

聚焦“一带一路”:媒体联动,立体传播
——《大河报》“豫满丝路·梦起中国”大型联动报道解析

□ 文/贡振国 王建华

“豫满丝路·梦起中国”大型联动系列报道,由《大河报》联合国内六家主流都市报共同参与,聚焦“一带一路”,展示各地发展现状,汇聚各地发展思路,共寻各地突破出路。参与联动的都市报,占全国都市报联盟将近四分之一的规模优势,形成了新闻界少有的媒体联动共商国是的立体传播效应。

一带一路 都市报 系列报道 豫满丝路

提前谋划,设置议题,立足河南,放眼全国。

正值全国两会期间,3月3日至14日,七家报纸共用了约40个版面聚焦本组报道,其中《大河报》有15个版面、3万余字。线下联动,线上互动,除了传统媒体“十八般兵器”上场,网络媒体也交汇传播,一时引起代表委员、社会各界热议。

对于重大国策报道,媒体如何贯通自我,如何牵手“朋友圈”,如何打通信息传播的任督二脉?本组报道作出多方面尝试,成为《大河报》全国两会报道的亮点。

有备而来——“暗战”提前1个多月打响,储备从1年半前开始

当“一带一路”报道遇到全国两会,当传统媒体遇到快速传播的新媒体,当数千记者扎堆京城。对于几位地方都市报记者,这一切看来只有“崩溃”两字可形容。不同于新华社、央视,地方报纸资源少,特点是灵活,我们决定对信息实行“群狼”战术。

“春江水暖鸭先知,新闻人要有探路精神。”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赵铁军表示。其实,在全国两会开幕前一个多月,一场让人夜不能寐的创新就开始了,到底该怎么做才能突破自我,能相对全面地展示“一带一路”?

《大河报》多年的积累为记者提供了帮助。早在2013年8月28日,郑欧班列开行第二班,《大河报》就派6路记者万里追行班列一路到欧洲进行报道。跨越多国,追访、食宿都在火车车头方寸之地进行,艰苦程度可想而知。这组报道引发良好社会传播效应,河南省网媒、纸媒竞相转载,形成河南媒体集体发声。而就在《大河报》记者万里追行郑欧班列,穿越亚欧多国之时,喜讯传来。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地怎样调整竞合关系?如何共享共赢?如何优势互补?媒体完全可以通过采访走在更前面一点,可以组团给政府和企业当智囊,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财富商机和政府决策思考。

基于此,《大河报》社长王自合、总编辑杨青、副总编赵红多次酝酿,策划组织了“豫满丝路·梦起中国”系列报道。

七剑出鞘—七家主流都市报,联合探寻新丝路传奇

该组报道共分两部分,有大气恢弘的联动,也有轻声细语的讲述。

首先推出的是联动。3月3日,由《大河报》发起,联手《扬子晚报》《三秦都市报》《兰州晨报》《重庆晨报》《成都商报》《新疆都市报》的“一带一路”联动报道强势登陆七大主流都市报。《大河报》用两个整版的篇幅,以《缘,妙不可言(主题)那年,我们万里追行郑欧班列,用新闻丈量丝路;如今,我们联合六城主流都市报,倾力传递七地的新丝路传奇(副题)》为题,拉开了联动报道的序幕。

七大都市报联动,立足当地,放眼全国,整体上形成了“七剑下天山”的态势。而这七地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节点城市,七家都市报在同一平台上,展示各地发展和建设现状。

3月4日《大河报》两个版的《以文载道(主题)功夫熊猫闯丝路,敦煌仙女长袖舞,“七城联动”探丝路(副题)》;

3月4日《兰州晨报》一个版的《“一带一路”建设,为甘肃优势传统产业带来新机遇》;

3月6日《新疆都市报》一个版的《开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新局面》;

□ 七家都市报会师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报道中心,共话丝路发展。

3月7日《扬子晚报》两个版的《牵手“一带一路”,走出去牵手发展新机遇》;

……

据悉,3月3日~14日,“豫满丝路·梦起中国”大型联动报道活动,七家报纸共用了约40个版面聚焦。

七家主流都市报,占全国都市报联盟将近四分之一的规模优势;同时发声,形成了媒体联动共商国是的立体传播效应。媒体联动并不少见,但是,在都市报运作过程中,多是“寻人”“救人”等牵涉两地的报道才进行联动。在重大政经报道中,联动并不多见。本次媒体“七剑”联动,可谓“一拍即合”,在《大河报》提出联动邀请之时,《扬子晚报》等也纷纷表示“正有此意”,促使报道从“一指禅”变身“组合拳”,团队气势十足,七地联合发声,很好地展示了大国策的大效应。

“海外别动队”讲述在欧洲各国为郑欧班列做推销、拉货源的一群“拼命三郎”的故事,他们虽只有4人,却“统领”着整个欧洲市场,也是中欧班列中最先涉足海外设点的一支队伍。

“‘骆驼’背回一只只‘老虎’”,讲述了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郑州东站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们,为方便进出口,通过机制改革,让班列享受中国境内行驶全程“绿灯”待遇。可以让郑欧班列这只现代丝路的“骆驼”运回的进口路虎车,迅速到达郑州。

“幽梦十余日 一帘飞欧陆”,讲述了在郑欧班列的通畅运输下,郑州的窗帘更快抢占欧洲市场的故事,而这仅是班列带动产业的一个缩影。

从3月5日开始,一个个内容鲜活、标题新颖的故事开始在报纸上展示。该系列见人见事,通俗生动,让人耳目一新。

网媒互通——七地网媒结成网,报道带动全国名网站跟进

在《大河报》全国两会报道中,传统媒体发力的同时,新媒体也映照着报道的热烈。

新媒体成立临时融合小组。其中,客户端、微博、微信各有侧重,重点选题策划可圈可点,H5等“针尖式”创新产品引人眼球。客户端容量大,重点在“多而全”;微博快速、互动性强,是话题报道的平台;微信精深,专做重点报道。

从根本上说,SI中的产出欠佳、错误和失败主要是因为负荷需求大于负荷总量,即负荷过载。这种情况既有处理能力需求量的原因,也有个人能力原因,个人能力原因有可能是精力需求达不到,也有可能是精力分配欠佳。

一个好汉三个帮,全国两会期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推出“集团全媒体融合报两会”,大河报客户端借助这种优势,专门开设“两会”频道实时发布前方消息,期间累计发布稿件528条。

在“一带一路” 报道中,报纸稿件推出后,新媒体制作客户端H5页面进行传播,同时通过“郑小欧”微信号每日发布相关新闻;前方组织都市报小伙伴聊“一带一路”的时候,微博连续翻新,客户端实时直播。这种合力报道有效地设置了议程。

本组报道做了很多“融媒”实验,从记者到编辑,从《大河报》到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多家单位,从新媒体到报纸落版的融合创新。值得一提的是,3月11日,七家主流都市报“一带一路”联动报道组会师北京,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报道中心展开交流会。《大河报》以“媒体七剑 共话丝路”对此进行报道。会议结束,相见甚欢的“小伙伴”们相约要将联动进行到底。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前方数十记者,后方近百编辑,形成统一稿库。以《大河报》为例,每天要向库中传3篇两会稿件,如此互联互通,集团合力。《大河报》借力,打出全国两会报道13年来的最佳状态。

整个报道效果不错,媒体联动引来各方点赞

“一个主题,多地协同共享,这种报道方式是新媒体时代的风向标,让丝路沿线读者从最原汁原味的报道中找到丝路利好消息,也推动各地政府、企业界的合作。”全国政协委员牛汝极、全国人大代表雷通霞推崇联动报道的创新及意义。

另外,与外部的互联互通也很迅捷。为达到信息的“0时速”传播,一个QQ群,一个微信群,是7家联动报道组的“办公场地”。24小时不间断投稿、讨论配稿。记者编辑都进群中,台前幕后沟通更顺畅,让报道有一气呵成之感。

本组报道借助传统与现代两种传播手段。传统媒体站稳脚跟,坚持特色,吸收新媒体优点,慢出了优雅,制作新闻“奢侈品”。新媒体快速、互动、鲜活呈现“快餐化”信息。

既是融合也是竞合,在新闻传播的不同领域,传统媒体、新媒体如同绿茵场上的两名足球运动员,相互配合,但又独自向前奔跑着。而这背后的媒体集团,则是球队的教练,负责在这场传媒之战中,调配好前锋、后卫,两手抓两手都硬。

内容丰富——追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问询丝路发展“组合拳法”

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本组联动报道也是一次新闻“众筹”。一家报纸孤军奋战,显得兵力不足,各报联合,自然形成“兵团”实力。顺势而为的事情,并非仅此一处,在报道节奏掌握上也有一例。

在前期展示“一带一路”沿线各地发展现状之后,报道正逢两会热议之时,“一带一路”是热词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关注,各种提案、议案展示着智慧。

七家主流都市报继续联动,请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讲述他们的“思路”。比如,《大河报》分别于3月7日、3月9日发出“跳出‘战国时代’进入‘朋友圈’”“燃烧吧,大脑,‘一带一路’议题红了多个会场,全国各地和河南一样拼”等两个版的报道。

这些“站位高、眼光准”的观点被报纸、新媒体发布后,引起全国乃至全球的关注。报道很好地宣传了国家战略,把握了正确导向,把握住了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

此外,“媒体七剑共话丝路”的全媒体会客厅式报道,“扫描报纸版面二维码”看郑小欧讲故事等,也都从形式上丰富了系列报道。而除了聚焦“一带一路”报道,《大河报》在全国两会期间其他版面的报道中也采用了丰富的报道形式,如“两会动‘镜’:一分钟看两会精彩”,整合图片、视频等两会花絮受到网友好评。“读报告 闯关赢红包”新闻互动小游戏继河南省两会走红之后,在本次全国两会上也获网友追捧,近6000人参与。好玩、有用,总之可谓“十八般兵器”齐上阵。

形式多样——讲故事,说道理,创新营造阅读氛围

在“一带一路”报道中,两个拟人化形象格外引人注目。

讲故事的“郑小欧”:年龄:不到两岁;星座:巨蟹;性格:萌萌哒活泼+沉稳稳的脚步,既有男神的爱拼,又有女神的细心;爱好:丝路控。

媒体“七剑”:参与联动的七城记者,多是全国两会“报道经验值”满满的“大咖”,他们敏锐、果敢。《大河报》将他们塑造成“剑客”形象,在这传媒江湖里,扬名立万。

像包装电视主持人一样包装纸媒新闻播发人,这既符合都市报的表达,也符合新媒体的传播需求。报道悦读,上承国策,下顺民心,效果不错。报道在取得良好社会认可的同时,也被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点赞。

除了文字表达方面的突破,版面包装一以贯之,也让报道看上去很统一。郑小欧讲故事,以卡通形象介入,版面编排凸显互联互通,科技感十足。“七城联动”系列报道,使用了水墨、插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每每以通版见报,版面呈现大气恢弘,显示历史的厚重和现代的先进,两者碰撞,让包装更显韵味、韵律,读者有一日可阅千古之感。

本组报道的启示

相对于市民类报纸的上一个十年,现在的晚报都市报,无论是作用还是地位,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既要直面市场,在纯新闻领域奋力打拼,又要承担一定的宣传职能,如果不能找到吸引读者的新方法,被市场抛弃的速度肯定越来越快。所以,报纸的王牌还是内容,还是原创新闻。

时政报道特别是重大时政报道,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创新形式,讲述情感,记录时代,采撷思想,定能成就大时政报道的大策划,有效引领社会正确发展方向。

在前期策划上,应站位高、眼光远,顺大势而为。在融媒报道上,要调配好信息资源,安排好报道节奏。在有效传播上,要个性包装,鲜活表达,让人悦读,让传播顺畅。

(作者分别是《大河报》副总编辑、首席编辑)

编 辑 文璐 wenlu@xinhuanet.com

猜你喜欢

都市报大河班列
大河奔腾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大河奔流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汉新欧”班列再扩容
В первом квартале 2016 года через КПП Маньчжоули прошли 220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грузовых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х составов
大河无声
试论《都市报道》与“民生民情”
新形势下都市报文化新闻创新探析
首趟“义新欧”中欧班列抵达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