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吟诵对小学生古诗文学习的影响

2015-02-14曲劲竹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文系吉林延吉133002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古诗文旋律小学生

曲劲竹(延边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中文系,吉林 延吉 133002)

论吟诵对小学生古诗文学习的影响

曲劲竹
(延边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中文系,吉林 延吉 133002)

吟诵是古人创作和学习古诗文的方法,是拉长声调像歌唱似地读。吟诵这一在中国古代教育中被普遍运用的学习方法,对古诗文学习的帮助是明显的。经实践,吟诵可以能增强小学生古诗文的识记能力,增强小学生理解能力,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培养小学生人格。

吟诵;小学生;古诗文;学习;影响

吟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许慎《说文解字》:“吟,讽也,从言,甬声。”[1]《毛诗大序》也有“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2]当代对吟诵的解读是“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3],实际上是拉长声调像歌唱似地读。

吟诵在古代原本是一种较为普及的教学方法,古人从创作诗文到学习诗文,从背诵诗文到理解诗文,无一不是以吟诵的方式进行的。但是“五四”运动之后被视作传统文化的“糟粕”,使得这一教学方法基本消失。近年来,一部分学者、教师开始重视吟诵、研究吟诵,吟诵慢慢走近人们的视野。

一、吟诵的特点

吟诵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与当前在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的“读”的方法有很大的差异。“读”大致分为朗读和默读,在不同的情境下,教师会根据两者的特点选择默读或朗读。默读速度较快,可以提高阅读效率,但小学生集中精神的能力和自觉的能力是有限的,默读的方法运用在小学生身上,效果会大打折扣。朗读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读出感情,但速度慢,效率低。朗读是“五四”后借鉴西方重音语言模式创造出来的。这种方式没有节奏和旋律的变化,是一字一拍的,十分枯燥。运用在一般课堂上一般是全班齐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点名朗读等。

而吟诵则不然,吟诵听起来就像唱歌一样,是有旋律的,因此具有趣味性,摆脱了朗读、默读的单一和枯燥。另外,吟诵与朗读、默读相比变化的余地很大,它的旋律并没有一个明确的限制,只要不违反吟诵规则,什么样的旋律都是允许的,这给了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使吟诵极具个性。吟诵是古诗文的表现方式,也是古诗文的创作方式,古诗文都是先吟后录的,它符合古诗文的创作规律、文体特点和汉语言的声韵规律,能淋漓尽致的表达出古诗文作者的感情与隐藏在声音中的弦外之音。相比之下,朗读不具备这样的特点。

二、吟诵对小学生古诗文学习的影响

吟诵是学习古诗文的最佳方式,能增强小学生古诗文的识记能力和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提高作文水平,通培养小学生的人格。

(一)吟诵能增强小学生古诗文识记能力

“三百千”等蒙学著作是古代私塾的必背篇目,而现代的小学生却很少能背诵,这和古代与现代不同的背书方法不无关系。现代的背诵方式无异于默背和朗读着背。默背调动的感官少,效果不明显;朗读一字一拍,单调乏味,节奏前篇一律。前文已提出,吟诵是带有旋律的,它流畅、富于变化、具有音乐性。这对古诗文的背诵也有良好的影响。

首先,吟诵是有旋律的,带有旋律的文字与没有旋律的文字相比,更加更容易记忆且印象更深刻。其次,吟诵可以将古诗文的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演绎得淋漓尽致,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作品,感受到作者的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古诗文自然是事半功倍。再次,吟诵使古诗文的学习富有乐趣,所以学生愿意反复吟诵。在反复吟诵的过程中,印象逐渐加深,久而久之,记忆的久远和记忆的品质都大幅度提高。

广州明德广地学校的吟诵名师谢敏曾做过实验:用朗读的方式背诵,学生需要100遍左右才能熟背一篇古诗文,而且记忆不会太持久。但用吟诵吟诵的方式,30遍左右就能熟记,并且经久不忘。这是因为吟诵的旋律优美、有味道,学生对古诗文的记忆不是简单的几个文字,而是画面、情感和歌声。白皛是深圳市福田区园岭小学的吟诵教师,在他的引导下,学生除了背诵教学大纲要求背诵的篇目,还额外背诵了许多国学经典。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他的学生就可以将《大学》《论语》《道德经》等著作整部书记诵;诗词记忆可达两百首以上;散文、骈文类记诵亦能有数十篇。江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小学语文组吟诵名师邓锦云的学生在吟诵中背诵,每天可以背下15 0字,小学六年可以背下十万字。

上述事例证明,把数量巨大的经典记在脑子里,学生们可以在漫长的人生中慢慢消化、慢慢品味这些经典,这是学生一生的财富。

(二)吟诵能增强小学生古诗文理解能力

依义行调是吟诵的规则之一,旋律的高低长短都是经过长期打磨的,所以每一个成熟的吟诵调里面都包含了对诗歌的深刻理解。随着一首诗吟诵次数的增加,旋律是在不断变化的,这是因为反复吟诵是一个反复欣赏的过程,也是逐渐加深理解的过程。吟诵者对于一首诗有精到的理解,就会吟出一个优美的吟诵调。一个优美的吟诵调会让学生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之中,从而体会到中国诗文之美,加深学生对诗文的理解。

古代汉语具有平长仄短、平低仄高、入短韵长等特点。古诗文的感情往往蕴藏在古诗文的声音中,吟诵可以将古代汉语的特点表现出来,自然也就表现出了蕴藏在声音中的感情。谢敏认为,古诗文的表达非常精炼,一、二十个字就把事物叙述得很清楚,而且给人无穷的想象。对于现代人来说,这样精炼的文字不容易理解。但通过吟诵,学生往往能从平长仄短、抑扬顿挫和韵字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这种体验是直观的、感性的。

吟诵是中国的雅乐,让古诗文变成了唱歌。歌唱可以更好的表达出作品中蕴含的情感,美妙的旋律可以营造出优美的意境,这让学生更容易的走近古诗文的意境之中,了解中国的美是什么样子的。使遥远陌生板着脸的祖先变得有血有肉,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感。

从另一个角度上说。一首诗、一篇文写的好不好,一吟就能见分晓。“李杜诗篇万口传”这是因为好的诗文符合声音规律,吟诵表现出了它声韵之美。它的用了什么样的字,就能吟出什么样的旋律;用了什么韵,吟出来就能让人有什么样的审美感受。如果懂得吟诵,就可以通过吟诵的方法在诗歌的海洋中找出意境深远的、给人以审美享受的诗歌。

现以徐建顺副教授的《枫桥夜泊》[4]吟诵调为例:

本诗的“月”、“落”两个字是入声字,依据中古汉语的特点和吟诵规则,这两个字是又高又短的,吟诵起来好像是啜泣的声音。开头的两个字奠定了本文伤感的基调。

接下来的“乌”、“啼”两个字依据吟诵的规则吟得极低,且“啼”字要拖长。这两个字低吟就表达出了作者强烈的心理落潮,而又低又长的“啼”则生动的模仿出了乌鸦不断啼叫的场景。

依据吟诵规则,“霜满天”三个字由高到低,“天”字拖长。好像是霜从天空极高的地方落下来,最后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天”字是韵字,拖长的时间差不多和吟诵这一句其他字所用的时间一样长。如此长又低的声音让人脑中自然呈现出一个寒霜漫天,人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画面。

第二句依据吟诵规则,“江枫”低且长,“枫”尤其长。好像是江边的枫树叶子都红了,沿着江边密密麻麻的排布着,一眼望不到边。“渔火”依据吟诵规则又高又短,一片黑暗的江上只有星星点的火光。

“愁眠” 依据吟诵规则又低又长,“眠”字尤其长,和上一句的“天”长度相仿。表现出作者长夜难眠,辗转反侧的情景。

第三句依据吟诵规则,“姑苏”低且长“城外”高且短。描绘出了姑苏城很大,看了好长时间才一下子看到城墙的画面。“山”字低且长,大山连绵不断。“寺”高且短,在连绵的大山的一座高峰上有坐落着寒山寺,相比于大山,寒山寺非常小,好像万绿丛中一点红。

第四句依据吟诵规则,“夜半”高且短。作者在船上愁绪绵长,不知不觉就到了夜半。“钟声”低且长,寒山寺的钟声不断的从远在在姑苏城外的山上传来。“到客船”三个字,“客”字是入声字,吟起来有一种悲伤的感觉,听到钟声的作者又陷入了愁思。

本诗的韵字是“天”、“眠”、“船”,押的是“寒(an)”韵。吟诵起来抒情而又比较开阔,忧愁但是并不强烈。除韵字外,“霜”“山”也是“寒”部的字。在吟诗的过程中,给人忧愁又不悲伤的感觉的“寒”韵字所占的时间大概是吟诵全诗其他字的时间的总和,自然就使这样的情感融入到作品当中。且除了开头的两个入声字和结尾处的一个入声字外无其他入声字。这使本诗在凄凉的意境上有了一种开阔的感觉,使愁思超越了眼前,上升到了对人生感慨。

《枫桥夜泊》是一首经典的好诗,单单依据吟诵规则吟诵出最简单的旋律就能描绘出非常优美的画面和深沉的感情。学生在反复吟诵的过程慢慢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将情感带入吟诵调中反复打磨、调整,就形成了更加动听,更能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的旋律,给听者以审美享受,给吟诵者以美的享受。可以说吟诵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就是欣赏的过程。

在长期的吟诵中,学生会增强古诗文语感,增强对文字的敏感度。能够理解一首诗或一篇文具有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怎样的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哪里写得好,好在何处等等问题。只要稍加吟诵就能完全贯通,这让古诗文的鉴赏变得更加简单。

(三)吟诵能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

大量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阅读是学习的过程,而写作则是将学习来的内容加以整理和思考,进而表达出来。可以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也是写作的先导。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量的积累,很难写出好的作文。通过吟诵,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古诗文。这些古诗文能流传到今天,必定是经典,这些经典的古诗文有许多可以借鉴之处。学生可以从这些的古诗文中汲取营养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可以借鉴古诗文中大量优美的语言进行遣词造句;可以将古诗文中的道理、事例等作为作文的论点或事例;可以引用古诗文中的名句为作文增加文采。大量的阅读古诗文还可以扩展学生的思路,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

另外,吟诵符合古诗文写作规律,长时间吟诵可以使学生掌握古诗文的创作规律和技巧。以近体诗为例,现代人不懂得吟诵,所以格律对现代人来说非常繁琐难学。懂得吟诵的人在吟诵中就可以学会格律。因为吟诵是近体诗的创作方式,它可以通过声音将近体诗的格律表现出来。长时间的吟诵可以让学生对平仄的感知非常准确,几乎不用思考就能写出符合格律的诗句。从文的角度讲,古文讲究气韵,气韵的流畅与否是评判古文的重要标准。吟诵可以准确的表现出古文的气韵。熟练的吟诵古文可以使学生熟悉经典古文的气韵结构,从而在古文的写作中自觉运用这些气韵结构。

(四)吟诵能培养小学生的人格

小学生的人格尚未形成,是培养正确的人身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而古诗文经过千年的沉淀,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其中蕴含了古人的人文精神。古诗文的大量积累可以做到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受到熏陶感染,激发学生的个体精神元素。如《春晓》表现了作者对人生苦短,韶华易逝的感叹,可以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在有限的时间里追求生命的质量;《鸟鸣涧》描写了一个有禅意的自然之景,可以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怀;《三字经》中蕴含了大量的儒家精神,可以激励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有抱负,勇于担当的人。另外,古典诗词往往用诗意的视角看待世界。大量的积累可以开发学生的灵性。总之,古诗文积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启迪心灵和智慧。

吟诵可以淋漓尽致的表现古诗文的内容,无论是内容还是情感都是感同身受的。这种感同身受的感觉可以让学生走进古人的内心世界,将感情和道理内化,使古人的教化对学生的影响大大增加,培养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效果更加明显。

吟诵作为小学生学习古诗文方的法,固然有许多优点,但想要彻底恢复这种学习方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吟诵虽然已经广为人知,但并未被广泛运用,没有进入语文教育体制。其次,现在很少有懂得吟诵的教师,也缺少系统的师资培训、跟进。最后,缺少相关的指导,学生的吟诵读本也较少。当然,随着国家层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实质性的重视,古诗文在教材中的容量不断扩充,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走到了一个更好的发展时期,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吟诵对学生学习古诗文的重要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吟诵会走进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南京:凤凰出版社,20 07.162.

[2]孔颖达.毛诗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6.

[3]陈少松.古诗文吟诵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4]徐建顺.我爱吟诵(中级)[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0-21.

G623.2

A

1673-4564(2015)04-0108-04

2015—06—09

曲劲竹(1993— ),男,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文系研究生。

猜你喜欢

古诗文旋律小学生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Radiomics of rectal cancer for predicting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verall survival
诵读经典古诗文的策略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7月,盛夏的旋律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