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说教学中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5-02-14赵洪杰汪清县第三中学吉林汪清133200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个性化小说初中语文

赵洪杰(汪清县第三中学,吉林 汪清 133200)

浅谈小说教学中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

赵洪杰
(汪清县第三中学,吉林 汪清 133200)

在小说教学中,无论是对作品主题的理解,还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师都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习惯,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别人的观点,要有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个性化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储备量

翻检人类文明文化的史册,但凡在文化科学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无一例外都受过传统文化的熏陶,都曾经沉浸在阅读的世界里修养身心,积淀自己的文化素养。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可以给心灵注入清泉般的活水,尤其是小说带给人们的影响力更是不可估量。

小说作为文学载体,具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有着精彩纷呈的故事情节,有着优美典雅的词汇,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更是丰厚学生文化底蕴最好的文学形式。那么初中语文小说教学现状如何,如何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呢?

一、小说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风格不同,流派各异,给学生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天地。小说教学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教育的重要媒介,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情操教育的可靠载体。优秀小说中所表露的那种为保卫祖国,抵御外侮,捍卫正义,勇于斗争,勇于牺牲的精神,以及对待爱情,对待友谊坚贞不渝忠厚淳朴的品质,都会给学生提供极为有益的教益,让他们在阅读的同时也进行思索,学会做人的道理。走进小说,就是向文本敞开自己的过程,学生的喜怒哀乐,阅读体验都是他在文字的浸润中构建自我的一个过程。比如一篇《香菱学诗》可促进学生对《红楼梦》更深的认识,可以从文学天地转入对绘画、建筑、饮食、医药的了解,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由此可见,小说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教育虽说一直强调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虽说我们游走四方也听过不少专家学者的教育理念,虽说我们也希冀像上海建平中学一样能够针对差异因材施教,但永远否认不了我们一直在以分数论英雄。于是乎,对于中考试卷中根本没有课本中的内容,由小说迁移出的名著阅读在试卷中阅读理解部分所占比重很小,教师常常选择一言蔽之,学生不重视也就理所当然了。我国传统的小说教学大多是从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入手,展开全面的分析,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难以辨别小说在哪些方面更具有审美价值,因而就不能够深入挖掘作品内涵,也就谈不上提升自己对小说的审美和鉴赏能力,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对小说阅读失去兴趣,也就缺失了一种独立理解一篇小说的能力。若单是教法单一无趣也就作罢,大多教师知识储备量不够,仅仅依靠手中的教参,不能更深更远的去拓展知识,给学生打开一扇通往文学殿堂的大门。如讲《香菱学诗》仅是就文本内容而讲,对于此女子的判词、身世、遭遇一概不知,更不知道曹雪芹给她既定的命运是在八十回死去,而后续的作者高鹗没能领会这个意图最后给香菱扶了正。教师照本宣科,不求甚解,那么小说教学流于形式也不足为奇了,因此想让学生具有个性化阅读能力也只能是一种空想。

三、培养学生个性化解读小说的能力

如何全面调动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增加文学知识储备量,鼓励学生跳出文本,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能够横向纵向去思索一部小说的深刻内涵,这就要求教师认真思考,给小说教学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

首先,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

孔子在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学生对某一学科感兴趣,自会专心致志的研究它,反之,就无从谈个性化阅读了。初中语文课本收录的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名作,大多都被拍成了影视作品。比如在教读《爸爸的花落了》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看《城南旧事》这部老片子,小英子大大的眼睛,无邪的面容,可爱的性格一下就能打动学生。然后再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便于学生理解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淡淡的忧伤。另外也可以从小说的课堂导入中下工夫,用精彩的语言,有悬念的话语激发学生对作品的阅读兴趣。比如在教读《杨修之死》时,可以这样介绍: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的曹操文韬武略,鲜有人敌,他更是建安文学的风骨,这样一位英雄人物却格外嫉妒一个人的才华,自认为自己的思维要慢人家十五里地。被曹操钦佩的人物是谁呢?他和曹操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这样导入就可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引导学生增加小说阅读储备量。

一名好的语文教师不是让自己的学生在中考中取得如何的成绩,而是如何把学生成功的带进文学的殿堂,让学生形成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娓娓道来的神情,传授未知知识时候的那份流畅,那份从容更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小说教学中,教师若是能把教材中涉猎到的相关文学作品知识烂熟于心,在讲课时能够给学生讲解一二,定然会激起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其实这点做来真不算难,教师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当中所积淀的知识完全够应付初中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如能对学生未知的知识都了如指掌,学生会因为钦佩,而爱上语文的。学生常常会问一些课本上看不到,他们凭自己现有搜索、处理信息能力在工具书和网络里很难查检到的内容,这时教师就可把自己知道的分享给他们。师生交流的过程,既融洽了气氛,又增长了见识,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讲《我的叔叔于勒》的时候,可由莫泊桑迁移到他的作品,讲《项链里》玛蒂尔德爱慕虚荣付出了毕生的代价,讲妓女羊脂球的高贵善良,讲《俊友》中的杜瓦洛夫 ……不仅如此,还可以讲其他两位小说巨匠欧亨利和契诃夫的相关作品。这样的知识延伸不是局限在某一课上,只要是有机会有可能,就可以给学生讲那么几句的,或是名著里某一个鲜活的人物,或是教师对某一个作品解读独到的见解,或是和学生阅读后一次简短的交流。这样的做法,长久坚持,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走进一部部优秀的作品,学生走进文学作品,和作者有了碰撞,对人物产生共鸣,阅读才能提上一个层面,才会感受到文字的魅力。这样学生也乐于去到作品中追寻探究,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同时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厚的素材,可谓一举两得。

再次,鼓励学生阅读小说要有个性化的见解。

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阅历不同,性格不同,每个人对作品的理解也不同。教师不能守着教参,把知识硬灌给学生,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谓千人千面就是这个道理。例如在教读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片段《杨修之死》时,由于作者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曹操在作品中就是一个奸诈的小人。但在课堂上有的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他认为在三国中真正的英雄是曹操,他举出了曹操求贤若渴,有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并拿出文学史上对曹操的评价来为自己论证。教师及时肯定了他的观点,并表扬他独具慧眼。在《香菱学诗》一文学习中,在拓展延伸部分分析宝钗黛玉性格的时候,有同学就尖锐的指出,都说滴翠亭中宝钗扑蝶有陷害林黛玉的嫌疑,她提出反对意见:若宝钗有此心,就不会在黛玉无意说出《西厢记》中的句子给她眼色,暗示她不该读禁书了,也不会给黛玉拿燕窝补身子。若黛玉真是寄人篱下无依无靠,有心计的宝钗实在没有必要讨好她,反而提出宝钗厚道,并举了替湘云拿螃蟹办诗会的例子。学生的这些话很有个性化见解,历来人们都是抑薛扬林的,学生能有这样的见解实在是不容易。

总之,在小说教学中,无论是对作品主题的理解,还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师都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习惯,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别人的观点,要有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G633.33

A

1673-4564(2015)04-0099-03

2015—05—20

猜你喜欢

个性化小说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同桌宝贝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