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推行高效课堂改革试验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015-02-13赵勇

英语教师 2015年7期
关键词:学案改革实验

赵勇

如何在推行高效课堂改革试验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赵勇

【摘要】学校开展的高效课堂改革试验给教师提供了进步的契机,为了使课堂改革朝纵深方向推进,需要加强小组合作与管理的高效课堂推进方式,激发小组内部与组际合作及竞争的活力;需要因地制宜地编写《导学案》《固学案》,培养学生在《导学案》《固学案》的牵引下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字】高效课堂;改革;教学效果;因素

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如何让自己的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让课堂充满活力?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是绝大多数高中英语教师思考的问题,笔者得益于学校开展了三年的“高效课堂改革实验”,已经熟悉高效课堂的模式和实践方式,现结合参加高效课堂实验的过程,浅谈哪些因素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高效课堂改革的实验”给教师提供了进步的可能

学校开展的“高效课堂改革的实验”为每位教师,尤其是为愿意进行教育研究、教学改革的教师提供了进步的可能。贯穿改革试验总过程的是不断地总结推进高效课堂改革试验的经验,借鉴高效课堂改革前沿学校的做法,为高效课堂改革试验的深入引来源头活水,努力实现课堂达成度高,发展度大,满意度好(刘金玉2011:37)。

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学于三年前开展了“高效课堂实验改革”。之所以开展这样的改革实验,一方面,是基于当时学校因全市招生形势发生变化而导致的生源质量出现较大滑坡的问题,面对质量下降的生源,如果还一味地采取“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教学模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前景将不容乐观;另一方面,纵观当下的教育教学研究可以发现,只有走课堂高效改革之路,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才能逐渐削弱教师的课堂话语霸权,做到逐步把课堂还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育人效果。

现在学校的绝大多数班级实现了以小组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模式,本校组织各学科专家编写了适合校情的《导学案》《固学案》,并且在不断摸索的基础上探究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堂呈现“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傅维利2004:425),课堂改革总体朝着纵深方向发展。

二、小组合作和管理是推进高效课堂的有效形式

小组一般是由班主任综合考虑班级各小组的情况,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建立,以确保各小组的合作与竞争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当然,在建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各科成绩、学习能力、学生性格、男女生比例等因素,在小组组建初期可以微调,但是经过磨合期之后,就不再轻易调动。一个小组最重要的角色是小组长,小组长是否有责任心、有热情、有能力是其能否带领小组共同前进、提高的关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小组评价贯穿高效课堂教学的始终,为此,班级小组要以周为单位及时进行总结,并在每学期末进行全面的小组评价。另外,也可以由学校政教处牵头,在全校范围内评选高效课堂优秀小组,并对优秀小组的成果和实证材料进行展示。在组织教学时,教师会考虑小组实际,开展学生间的互助、合作和学习,也可以开展不同小组间的讨论和竞争;在开展大型活动时,班级内部也是以小组作为活动单位,甚至在学校开展的研学旅行活动中,也可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负责本组考勤、饮食和住宿等活动。

以笔者的英语教学实际为例,在英语学科的高效课堂上,教师的话语权相比于传统课堂明显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个人思考、同伴互学、组内讨论、组际争辩,在课堂中不时呈现,课堂有序,师生关系和谐,这样逐渐使得小组管理成为高效课堂改革推进的一个有力的推手,也符合高效课堂管理的要求(王蔷、程晓堂2005:35)。

三、自编《导学案》《固学案》,为高效课堂教学提供便利

充分发挥自编《导学案》《固学案》的功能,抓紧学生的预习环节,关爱“学困生”,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功能,通过互学、对学、展示等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校各年级使用的《导学案》《固学案》最初是在全校教师编写和使用的基础上不断地修改、提炼并最终达到完善的,比较符合学校学生的水平和实际需要,当然,这个过程还在继续。

通过《导学案》,学生可以通过自学、预习来了解上课的主体内容,同时,教师通过对学生《导学案》使用情况的调查摸底,可以有效了解学生预习和自学的效果。在课堂上,通过小组互学、组际展示,解决一些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当“小先生”,鼓励他们“以教人者教己”(何炳章1990:131-133)。当然,小组内部,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帮扶工作也应纳入小组评价体系内。比如:小组内某一学生成绩较差,但如果可以准确回答问题,其加分就可以是成绩好的学生的一倍,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较好地促进小组内部的帮学,从而实现共同提高。对于组内互学、组际展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在启发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解决思路。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没有霸占教学的话语权,在高效课堂模式中,教师的角色会发生变化——是教学的总体组织者,是学生学习问题存在的观察者,也是帮助学生解决存在问题的引导者和践行者。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固学案》的使用主要用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总体来说,它的难度要比导学案大,而且题型也较多,要求学生在课堂中通过互学、对学、小组展示的方式解决存在的问题。这样,无论是《固学案》还是《导学案》的处理,都是建立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实现以学定教奠定了基础。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同时,教师也在高效课堂的试验中了解了如何合理、恰当地使用评价手段,并重视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教育部2006:42)。

四、教学论坛和校本培训为高效课堂的推进提供了总结的契机

近三年,每年暑期进行的教学论坛和校本培训为高效课堂的推进提供了总结的契机,教师通过主题发言和研讨,达成一些共识,确定阶段目标,有利于推动高效课堂实验改革的推进。学校教学论坛开展了《高效课堂下的教学叙事》《高效课堂与多媒体应用》《高效课堂与小组合作》主题讨论,要求全体教师学习“高效课堂”理论,通过学习和研讨,教师对于高效课堂的模式由知之甚少到深入了解,由排斥到理解并自觉采用。此外,学校要求各备课组编写《导学案》《固学案》,教师积极响应并参与,使其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目前,九门学科的备课组成员按照新一期的校本作业导学案和固学案的修订方案,将在使用过程中有错误的、不适合的内容去掉,增补了有利于学生自学和巩固所学的内容。这些举措,对于高效课堂实验的进展有实质性的推进作用。

五、积极参加有关课堂模式实验、改革的教研活动

在实验改革推进过程中,为借鉴名校经验,学校多次派教师前往杜郎口学校观摩取经;2014年,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由《中国教师报》在天津普育学校举行的高效课堂研讨活动;今年,又派教师到河南省西峡县一中借鉴他们在高中阶段推行的课堂改革。通过参加研讨活动,教师开拓了眼界,提高了认识,从而使其个人和学校整体的高效课堂改革试验得以不断推进。

高效课堂实验是一项综合性的课堂实验改革,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学校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态势已经初步形成,在课堂上,学生能专心于课堂活动,在小组制的推动下,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无论是小组内部还是组际间,学生都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符合有效课堂常规的特点(鲁礼荣2009:36)。

据市教育局教研专家反馈,在对学校高三年纪的督导中,学生对课堂的积极参以及课堂的高效率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自高效课堂实验改革实行三年以来,学校已连续三年荣获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在过去几届生源质量相对落后的情况下,高考本科上线率超过80%。

回顾实验历程,我不禁想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所指出的: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我坚信,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在运用科学理论指导以及借鉴国内外教育改革模式的基础上,只要我们沉下心来,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勤于总结,就一定会收获“满庭芬芳”。

引用文献

傅维利.2004.教育问题案例研究:教学质量的评价与监控[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425.

何炳章.1990.陶行知文选:以教人者教己[C].合肥:合肥市陶研会:131-133.

教育部.2006.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42.

刘金玉.2011.高效课堂八讲:高效课堂的内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7.

鲁礼荣.2009.教师如何管理好课堂:有效课堂常规的特点[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36.

王蔷,程晓堂.2005.英语教学法教程:Classroom Management[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5.

作者信息:230011,安徽合肥,合肥市第十中学

garyzhao10@163.com

猜你喜欢

学案改革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乡愁导学案
做个怪怪长实验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改革创新(二)
“比例尺(一)”导学案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