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阅读资源共享动力模式研究

2015-02-13李国朋新乡医学院图书馆河南新乡453003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闲置资源共享全民

●李国朋(新乡医学院图书馆,河南新乡453003)

家庭阅读资源共享动力模式研究

●李国朋(新乡医学院图书馆,河南新乡453003)

家庭阅读资源;资源共享;阅读红包;信用评价

家庭阅读资源共享对提高国民道德素质、丰富国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文化软实力等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社会需求、经济刺激、国家政策、社会教育、服务创新等方面探讨了家庭阅读资源共享的有效动力模式,对实现家庭阅读资源共享,培养循环经济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重要意义。

1 家庭阅读资源共享现状及问题的提出

家庭阅读资源是指家庭拥有的、以满足家庭成员娱乐、学习和阅读等为目的的纸质文献资料、电子资料和视频资料等的统称,是社会阅读的重要资源和工具,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推广全民阅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据第11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家庭藏书量平均为34.51本,而通过中国统计年鉴调查数据计算可得2013年全国户口总数为4.52亿户。[1]照此算来,分布在民间的图书资源就高达156亿册左右。这与统计学中的长尾分布十分相似。与图书馆相对有限的阅读资源相比,家庭数量多、阅读需求多样化,且家庭阅读资源总量较大、种类较多,能更好地满足社会上各类人群个性化、差异化的阅读需求。因此,我们在研究阅读资源共享时不能只关注头部(图书馆)阅读资源的作用,还要关注长尾(家庭)阅读资源的作用。但是家庭阅读资源的私有性和阅读的非循环性容易造成家庭阅读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处于闲置乃至浪费的状态,家庭阅读资源共享可以有效解决闲置家庭阅读资源浪费问题和满足社会上各类人群的多样化阅读需求。

目前,家庭阅读资源共享动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践方面:123图书馆、深圳罗湖区家庭图书馆、烟台线上线下换书平台、北京家庭图书交换大集等。123图书馆通过图书循环经济制度改革实现闲置图书的资源共享、价值共享和就近共享;[2]罗湖区图书馆通过“家庭图书馆”计划征集和遴选一批拥有一定藏书量的家庭面向社区邻里、亲朋好友开展类似于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和活动,以家庭为单位,小手拉大手推广全民阅读,营造书香社区;[3]烟台的“线上线下”换书平台和北京的家庭图书交换大集都是用闲置图书换取喜爱的图书;[4,5]此外还有一些基于社会责任和个人爱好开办的家庭图书室或民间图书馆[6,7]等。但大部分家庭阅读资源依旧没有发挥余热,不是在家闲置着,就是作为废品出售,浪费较大,还造成了一定的环境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家庭阅读资源共享动力模式,希望为促进家庭阅读资源共享做出贡献。

2 家庭阅读资源共享动力模式研究

2.1 社会需求模式

社会需求是家庭阅读资源共享的根本动力。由于家庭阅读资源购买主体众多并且阅读需求的个性化差异,家庭阅读资源呈现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等特点。社会需求是个人需求的集中体现,阅读需求的部分同质化特点使得家庭阅读资源共享可以有效满足社会上各类人群差异化的阅读需求。当今社会,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最重要的来源,阅读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我们处理信息能力的高低,阅读能力是我们处理生活、社会各种信息很重要的能力,[8]也是提高自身软实力的最佳途径。因此,实现家庭阅读资源共享可以为社会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是社会阅读需求的客观要求。

2.2 利益刺激模式

经济利益是推动家庭阅读资源共享的重要动力之一。基于家庭阅读资源的私有性及传统习惯等原因,大部分闲置家庭阅读资源都并未体现出价值,造成浪费和一定的环境问题。家庭阅读资源共享是一种公益行为,应该在国家的主导下完成,国家可以通过阅读红包政策提高家庭阅读资源共享的积极性。阅读红包源于书报费,是国家对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的一种文化补贴。但是,在书报费中存在四个问题:①书报费并没有惠及全体国民;②书报费往往被挪作他用,很少有人专门用于订阅书报;[9]③即使购买了图书、报纸和杂志,因为家庭阅读资源的私有性及阅读的非循环性导致其被看完后就闲置在家,造成了浪费,时间久了作为废品出卖则造成二次浪费;④初期阅读资源贫乏时大家的阅读口味同质化,购买相同的阅读资源闲置后造成资源浪费,后期阅读资源丰富时大家的阅读口味差异化,购买不同的阅读资源闲置后同样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家庭阅读资源共享可以借鉴书报费的政策,将书报费改为发放阅读红包,每年每位国民可以报销单件阅读资源五分之一的购置费用,50元封顶,实现阅读资源所有权从个人到国家的转变,由图书馆代表国家将家庭阅读资源纳入全民循环阅读共享体系中。这样可以达到如下目标:为全体国民提供文化福利,体现了公平、公正;扩大了公共阅读资源的覆盖面,保障了国民多样化的阅读需求;间接地扩大了内需,促进了阅读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效地减少了家庭阅读资源的闲置乃至浪费,营造一种循环经济理念。

2.3 政策推动模式

国家政策是推动家庭阅读资源共享的动力源泉:①建立学习型社会,提高社会对阅读资源的需求,为家庭阅读资源循环阅读提供了良好的切入点;②阅读红包政策,鼓励闲置家庭阅读资源进入循环阅读市场,实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双赢;③“全民阅读”活动,在社会上营造一种好读书、读书好、读好书的文化氛围;④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大家重视闲置的家庭阅读资源,为其循环创造条件;⑤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为家庭阅读资源循环阅读提供了保障。

目前,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家庭阅读资源和服务可以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国家通过阅读红包政策将家庭阅读资源纳入全民循环阅读体系是阅读方式的创新,是完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循环阅读的家庭阅读资源就保存在读者家中,作为基层阅读资源,服务基层、社区,当有读者在图书馆共享系统中查询到该资源时,通过图书馆系统提供的联系方式双方可以直接交接,而且看完后不用归还回去,仍保存在借阅者家中直到有其他读者借阅时为止。纳入图书馆共享系统的家庭阅读资源所有权归国家,使用权在民间流动,每循环一次,它的网络登记地址都会发生改变,以保证借阅者可以准确借阅到所需的资源。同时为保证公平公正,每一位借阅者不得同时借阅超过3种家庭资源。在家庭阅读资源循环过程中引入信用评价机制,即资源、读者和图书馆之间的相互评价,对提供优质家庭阅读资源的读者可以点赞,或者图书馆给予其一定额度的阅读红包权利。读者之间或者对图书馆服务都可以进行信用评价,用信用评价来构建一种新型社会关系。

2.4 社会教育模式

人的一生要接受三种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是机构教育,重点传授知识;家庭教育是人之初教育,重点培养良好品德和综合能力;社会教育则是指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10]对大多数人来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阶段性教育,而社会教育则是终身教育。当前,全民阅读不仅是一项文化教育工作,更是关乎国家文明保持蓬勃发展活力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文明成熟的重要标志,[11]要在全社会养成一种爱书、藏书、读书、用书的文化氛围,培养循环阅读观念,以社会教育来推动家庭阅读资源共享。第11次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70.5%的国民认为当今社会阅读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来说“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国民能够接受一本200页左右的文学类简装书的平均价格为13.68元,但“现在图书市场新书平均定价已经超过50元了”,[12]图书定价远远超出读者的意愿购买力。家庭阅读资源共享可以解决看书难、图书贵的问题。大家都积极参与国家的阅读红包活动,由图书馆将家庭阅读资源纳入全民循环阅读体系,既解决了资源浪费问题,也为满足社会上各类人群的多样化阅读需求提供了资源保障,还能使提供阅读资源的家庭获得经济报酬,可谓一举多得。

2.5 服务创新模式

家庭阅读资源既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社会关系纽带,共享既可以促进关系的加强,也可以促进规模的扩大。目前,散布在民间的家庭阅读资源大约有156亿册,并且呈现出点多面广量大质优的特点,可以通过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模式鼓励家庭阅读资源参与社会共享活动。比如深圳罗湖区图书馆打造“家庭图书馆”计划,居民把自家藏书向亲朋好友、邻里街坊开放,借出去的是书,传播的是读书的快乐。这既是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创新,也是家庭资源参与社会阅读的有效途径,在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可以将所有愿意参与共享的家庭都纳入“家庭图书馆”计划,扩大资源共享范围。吉林省全民阅读协会首次面向社会发展1000个家庭会员和100个团体会员,[13]通过将人组织起来的方式将其家庭阅读资源也组织起来,以协会的力量促进家庭会员阅读和资源共享。此外,各地也普遍开展了“书香之家”或“十大书香家庭”评选活动,获得称号的家庭都有丰富的藏书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藏书的质量也较高。文化服务部门要积极和这些书香家庭保持联系,通过政府表彰、命名的方式给予承认、肯定,给以文化认同、尊重和补贴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书香家庭的阅读资源适度为社会分享,树立阅读改变人生、分享改变世界的新理念。

3 结语

家庭阅读资源共享是社会经济文明发展进步的标志,有效解决了闲置资源浪费,满足了社会多样化的阅读需求,是社会循环阅读体系的重要创新。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家庭阅读资源共享动力问题,指出家庭阅读资源共享的动力源于经济、政治、文化、服务等方面,国家应在家庭阅读资源共享过程中扮演主导角色。我们既要以经济规律调节市场需求,给资源共享者以经济利益,保证共享动力的可持续性,还要辅之以政策导向、文化引领、服务创新等,形成一种可持续共享的文化氛围和社会认同,多管齐下共同推动家庭阅读资源共享,争取早日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全民阅读的目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4)[M/CD].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2]李国朋.123图书馆运行制度保障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7):28-29.

[3]林园.深圳读书月打造“家庭图书馆”计划走入30户街坊[N].羊城晚报,2014-10-28(A18).

[4]线上线下换书平台[EB/OL].[2014-11-19].http: //o2o.yantai.gov.cn/cn/jianjie.jsp.

[5]马霞.“北京换书大集”让书“走”起来[N].中国文化报,2012-04-11(007).

[6]付希良.崔支书和他的家庭图书室[J].社区, 2002(9):12-13.

[7]王子舟,等.太行山里“种文化”的能手——心连心家庭图书馆田野调查手记[J].图书馆建设, 2014(9):92-96.

[8]朱永新.阅读的力量:“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J].图书馆杂志,2014(4):9-17.

[9]高志烽.让书报费名符其实[J].财务与会计, 1996(11):48.

[10]吴章鸿.家庭教育要捕捉时机[J].现代家长, 2014(6):16-18.

[11]尽快出台《全民阅读促进条例》[EB/OL].[2014-12-02].http://news.163.com/14/0319/06/9NM7QVN 000014AED.html.

[12]邢虹.图书均价已超50元价格虚高还是非涨不可?[N].南京日报,2013-04-14(A05).

[13]李卓林.省全民阅读协会将发展家庭会员[N].吉林日报,2014-11-20(12).

G252.2

B

1005-8214(2015)11-0030-03

李国朋(1978-),男,硕士,新乡医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社会阅读。

2014-12-20[责任编辑]刘丹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5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全民阅读背景下社会阅读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5-GH-416),河南省社科联、经团联“全民阅读背景下图书循环经济制度创新研究”(项目编号:SKL-2015-744)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闲置资源共享全民
数字化赋能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改革
全民·爱·阅读
不做闲置主妇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可持续全民医保
张驰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养老床位欠缺与闲置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