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英书目成果梳理研究

2015-02-13那世平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图书馆辽宁阜新123000

图书馆学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阿英编目全集

那世平(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图书馆,辽宁阜新123000)



阿英书目成果梳理研究

那世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图书馆,辽宁阜新123000)

[摘要]阿英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文学史家和藏书家,辛勤搜集、保存、整理了大量的书刊和革命文物,编著了大量的文史作品,还以自己丰富的藏书为基础,编撰了不少极具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的书目。全面、系统地对阿英的书目成果进行查考、梳理,分为5类,共计55种,较他人研究成果所得为多。

[关键词]阿英书目藏书家

[分类号]G258.83

阿英(1900~1977),原名钱德富,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文学史家、藏书家和文艺批评家,自上世纪20年代中期起,活跃文坛50余年,著述丰富,涉猎小说、戏剧、散文、诗歌、杂文、文艺评论、文学史、古籍点校等众多领域,共有160余种,尤为突出的是对晚清文学书籍的整理和文学史的研究,在海内外享有盛名。主要著作有《晚清小说史》《晚清文艺报刊述略》《中国年画发展史略》《抗战期间的文学》《现代中国文学作家》《现代中国文学论》《小说闲谈》《李闯王》等,还编撰出版了《中国近代反侵略文学集》《晚清戏曲小说目》《晚清文学丛钞》《中国新文学运动史资料》等,有《阿英文集》《阿英散文选》《阿英全集》等行世。

在当代图书馆学和目录学界,阿英也是很著名的,其原因就是阿英在从事革命工作的同时,编撰了不少极具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的书目,以专题书目为多,其书目编写继承了中国古代目录学优秀传统,大部分书目都首列“小引”“编例”或“例言”,并编写精辟的提要或说明,以评价内容得失、作者概况和版本变迁等,“其编制之谨严、褒贬之中肯、内容之扼要,实可垂范后世”[1]。

1阿英书目的编撰

1.1私人藏书记录

基于革命和历史所需,阿英结合自己的学术研究和保存民族文化遗产,长期进行藏书活动。藏书活动基于个人爱好,也是从事革命工作的需要,是个人自觉的行为。对阿英来说,搜寻史料是癖性难除,是一种乐趣。他在《西门买书记》中说:“只要身边还剩余两元钱,而那一天下午又没有什么事,总会有一个念头向我袭来,何不到城里去看看旧书?于是,在一小时或者半小时之后,我便置身在那好像是自己的‘乐园’似的旧书市场之中了。”[2]端木蕻良把阿英称为“书痴史癖”再确切不过了[3]。阿英编撰的书目大多数是自己的藏书目录,即书目编撰的基础以自己藏书为基础。书目针对性较强,也体现了阿英藏书活动、书目编撰与学术研究的一致性。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各大图书馆所没有的书,他大部分都有,而且以初版本居多”,“大量文学期刊几乎是成套的”[4]。所以,在1935年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时,郑振铎认为,史料集的编者非阿英莫属。《史料索引》“在杂志单本的编目上,完全是依靠着私人的藏书”[5]。1937年,阿英“以收得者为限”,整理编写的《晚清戏曲录》收书162部。1940年“因就家藏”整理编写的《晚清小说目》收书1070部,“自原本搜集以达成目,前后凡八阅寒暑”[6]。

1.2文献出版史实

阿英奉行历史唯物主义原则,让读者从书目中就能看到历史的本来面目。例如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中,对杂志进行编目时,首列杂志总目,后对十几种主要杂志进行详细编目,并对杂志主编和编委以及刊名变更等情况加以详细说明。例如对《新青年》编目,对每一卷每一期著录有本期出版时间、子目与作者。“有了这样的一个编目,再加出版期的注明,则一路看来,使从题目上也可见当时文运是在如何的向前发展,好像是在读一部有系统的文学史书。若是在论战期内,更可连同对方杂志编目互看,看双方如何的在刀枪相敌,各文来路极明。”[5]又如,阿英在苏北工作时期,根据地出版了很多出版物,阿英都主动搜集、整理、编目。

由于阿英书目极具史料性,《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出版时收录了阿英的许多书目,如《甲午战争书录》《中英鸦片战争书录》《庚子八国联军战争书录》《华中新闻事业概观》《华中新闻事业概观续录》《华中根据地戏剧书录》等多种。

1.3方便使用藏书

为了方便使用藏书,阿英能很快知道自己曾有哪些藏书,朋友们能尽快知道阿英藏书中有哪些是他们自己急需的图书,阿英尽一切可能正式出版编撰的大部分书目。通过这些书目,阿英藏书就起到了图书馆的作用。上世纪30年代,朋友们深知他平易近人,“凡有参考查引时候,也无不向他那边去商借”[7]。柳亚子研究南明历史时,所有南明史料的来源,一部分是阿英代他搜购的,一部分是阿英借给他的。1942年柳亚子在《怀念阿英先生》里写道:“在我研究的过程中,帮了我非常的大忙。”[8]

阿英的多种著作,都把他编写的专题书目作为附录,推荐他人参考利用相关图书资料。这些专题书目,可以看作是阿英著作的参考文献,或者是同类的文献,这更便于使用者了解和掌握大量文献,阿英书目起到学术交流与辅导阅读的功效。例如《中译本安特列夫主要著作目录》《托尔斯泰著作中译本编目》《高尔基著作中译本表》《中译高尔基作品编目》等书目。

2阿英书目概观

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对于阿英的书目特点和数量进行了认真研究,发表了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9-12],现在看来,由于当时掌握资料有限,在书目判定上存在一些疏误,在统计数量方面也存在遗漏。

笔者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阿英文集》(北京:三联书店,1981年11月)、《阿英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以下简称“《全集》”)等新提供的资料和线索,比较全面、系统地对阿英的书目成果重新进行验证、查考、梳理,整理成55种。为反映阿英书目的全貌,笔者未找到的3种、阿英“未完成编写”和“原稿已佚”的4种也列入其中,供研究者参考。

①书目判定。以阿英著作或文章中的独立篇章(或附录)自成书目体系为标准。阿英摘编他人书目而又自成书目的,例如《鄞县马氏弹词目》,他人从阿英文章或日记中节录出来发表的书目,例如《津门觅书小记》等,都作为阿英的书目对待。阿英抄录的他人书目,例如《关于清代的查禁小说》中的3种书目,或以评论图书、解说作者为主的作品评论集,例如《力的文艺》等,不作为阿英书目。

②书目分类。按书目收录的主要内容,分为5大类:俄苏翻译文学和中国新文学、抗战文学、晚明晚清小说报刊、晚清戏曲和民间艺术、晚清国难文学。

③书目著录。顺序为:书目名称、类数、种数、编撰年代、主要出处(多种版本的,只注明笔者见到的比较早的版本)、查考说明。

④书目排列。在各类书目中,按编撰年代排列。编撰年代不十分确定时,在年代后加“?”。以下书目,虽较他人所得为多,但限于见闻和水平,难免仍有遗误,谨请赐正。

2.1俄苏翻译文学和中国新文学

“五四”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革命文学和进步文学在中国广泛传播,文艺界开展了对这些文学的翻译与评价。阿英的书目实践就是在对俄苏文学评介和研究中开始的,并对当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文献进行搜集、整理与编目。

(1)《中译本安特列夫主要著作目录》,2类,11种,1929年。《安特列夫评传》附录1-2页,上海文艺书局1931年。

(2)《托尔斯泰著作中译本编目》,11类,57种,1932年。《托尔斯泰印象记》207-214页,上海南强书局1932年。

(3)《高尔基著作中译本表》,15种,47部(篇),1932年。《高尔基印象记》185-189页,上海南强书局1932年。

(4)《高尔基著作年表(1892-1924年)》,94种,1932年。《高尔基印象记》179-184页,上海南强书局1932年。

(5)《十六家小品文集目录》,16家,55种,1934年。《现代十六家小品》487-490页,上海光明书局1935年。

(6)《中国新文系大系·史料·索引卷》,创作总目364种(专著、论文、创作总集、杂著)、翻译总目224种(理论、作品)、杂志总目285种、主要杂志详目13种,1935年。《中国新文系大系·史料·索引卷》,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

(7)《中译高尔基作品编目》,8类,72种,1936年。《全集第5卷》456-466页。《全集第5卷》456页:“原载《光明》1936 年6月25日,第1卷,第2号。”

(8)《中译苏联文学年表》,1936年。《晚清戏曲小说目》(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叙记阿英自述(以下简称“阿英自述”):“未编完,原稿已佚。”

(9)《翻译史话》,4回,99种,1938年。《小说四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12月,以下简称“《四谈》”)229-246页。前2回以作者为纲,后2回以题材为纲,各成书目体系。阿英自述:“《翻译小说史话》,曾在新闻纸副刊发表,全稿未完。”《翻译小说史话》疑即此目。

(10)《初期的翻译杂志》,5种,1941年。《四谈》220-228页。每种下介绍栏目或篇目。《全集第6卷》480页:“原载《译文丛刊》1941年6月第3辑。”

2.2抗战文学

抗战爆发后,阿英积极投入到抗战文学创作中。转移到苏北根据地工作后,本着对历史负责任的精神,阿英广泛搜集根据地革命文献,并引导子女“编成书目,写出内容提要,

印到刊物上”[13]。

(1)《淞沪战争戏剧初录》,27种,1937年。《抗战独幕剧选》附录28-31页,汉口戏剧时代出版社1937年。《淞沪战争戏剧录》,35种,1937年,《抗战期间的文学》82-98页,广州战时出版社1938年,此目录是《淞沪战争戏剧初录》的增补版。

(2)《华中文学期刊略》,1943年。阿英自述:“稿或不全,或已散佚。”

(3)《华中根据地出版书录》,1943年。《全集附卷》360页:“刊于《新知识》第5期(1944年3月1日)。”笔者未找到《新知识》。阿英自述:“《华中根据地书录》(曾由钱毅写过一部分在《新知识》上发表)等,稿或不全,或已散佚。”此目疑即《华中根据地出版书录》。

(4)《华中新闻事业概观》,4类,59种,1944年。《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丁编》(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以下简称“《丁编》”)363-366页。

(5)《华中新闻事业概观续录》,8类,78种,1944年。《丁编》366-369页。《全集第4卷》415页:“原载1944年9月1日、19日《盐阜报·新地》第20期、23期。”《全集第4卷》415-419页补遗图书13种。

(6)《华中根据地戏剧书录》,共5卷,上卷112种,中卷157种,下卷466种,附卷43种,补录30种,1945年。《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丙编》352-379页,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原载《新知识》第6期,1945年淮安版。”阿英自述:“由钱璎、小惠编写,凡三卷。”

2.3晚明晚清小说报刊

阿英系统地、有目的地进行晚明晚清小说报刊的搜集、整理、研究、编目工作,贡献尤为突出,所编书目数量也较多。

(1)《小说闲谈一》,19种,1936年。《小说闲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10月新一版,以下简称“《闲谈》”)43-77页。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5月曾出版。

(2)《小说闲谈二》,12种,1936年。《闲谈》78-105页。(3)《小说闲谈三》,7种,1936年。《闲谈》106-157页。

(4)《小说新谈》,11种,1936年。《小说二谈》(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以下简称“《二谈》”)146-175页。此书即上海中国联合出版公司1944年出版的《中国俗文学研究》修订本。

(5)《清末小说杂志略》,10种(详解4种),1936年。《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上海上杂出版社1953年,以下简称“《初编》”)103-110页;“《小说闲谈》1936年良友版。”

(6)《晚清小报录》,26种,1936年。《晚清文艺报刊述略》47-100页,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阿英自述:“晚清小报考,已佚。”疑即此书目。

(7)《从各种诗词杂记谈到夏衍的〈赛金花〉》,13种,1936年。《四谈》177-182页。《全集附卷》333页:“刊于《电影·戏剧》第1卷第2期。”收录有关赛金花的文学作品。

(8)《余姚卢氏藏小说目》,94种,1936年。《二谈》93-101页(《浙东访小说记》附录)。《浙东访小说记》:原目“有小说一百十余种,近千册”。

(9)《苏常买书记》,单行本24种,小调81种,1937年。《二谈》102-104页。“所得晚清书籍约达百种”,“理昨所得小调,尽多佳者。”

(10)《小说搜奇录》,25种,1938年。《小说三谈》(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8月,以下简称“《三谈》”)14-46页。《全集附卷》339页:“1946年12月17日-1947年4月28日上海《大晚报·通俗文学》。”

(11)《晚清小说目》,2部,1070种(创作之部462种,翻译之部608种),1940年。《晚清戏曲小说目》63-172页,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全集第6卷》221-224页补遗戏曲1种,创作小说17种,翻译小说20种。

(12)《幸亥革命书征》,6类,207种,其他19种,附编138种,1941年。《学林》第六卷179-204页,上海学林社1941年4月。《初编》97-103页的《辛亥革命杂志录》,即《幸亥革命书征》中的杂志类;《全集第6卷》323-370页略有调整。

(13)《清末四大小说家》,4家,35种,1941年。《三谈》160-175页。《全集第7卷》638页:“原载《小说月报》第12期,1941年10月1日出版。”

(14)《红楼梦书录》,4类,107种,1941年。《四谈》1-72页。

(15)《跋长泽规矩也小说书目》,8种,1944年。《二谈》143-145页(《弹词书目记事》)。原书目收小说130余种,阿英择“罕见精本”。

(16)《明人笔记小话》,10种,1944年。《中国俗文学研究》204-244页(附录),上海中国联合出版公司1944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修订本时,改名为《小说二谈》,删去此目。又载《全集第6卷》493-535页。

(17)《太平天国书录》,1941年。阿英自述:“载《学林》杂志。”查阅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学林》1-9卷,未找到此目。

(18)《红楼梦书话》,17种,1944年。《二谈》128-135页。首列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目》所载蔡元培、俞平伯等关于《红楼梦》的研究著作11种,后列所得前目未载的6种,编辑成新的书目。

(19)《津门觅书小记》,19种,1949年。《四谈》196-197页。《四谈》编者吴泰昌节录自阿英1949年4月30日日记(《全集第12卷》414-416页),题目为编者代拟。

(20)《晚清文学期刊述略》,29种,1957年。《晚清文艺报刊述略》1-46页,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全集附卷》377页:“刊于《文艺报》(1957年)第26-29、34-38号。”

(21)《书话六则》,6种,1959年。《三谈》187-195页。《全集第7卷》716-723页,书目名改为《书话琐记》。

(22)《清末石印精图小说戏曲目》,28种,51个版本,1963年。《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77年第5期87-92页。

2.4晚清戏曲和民间艺术

阿英对文学艺术有很深的研究,完成了大量的剧本和研究论文,编写了各种题材的书目。

(1)《阿英藏珍珠塔版本目》,9种,1936年。《二谈》35-50页(《马如飞的珍珠塔及其他》附录一);《全集附卷》141-142页,“原载1936年6月3日《大晚报》副刊《火炬》。”《二谈》《全集》增加1种;《全集附卷》的题名为“珍珠塔版本汇目”。

(2)《晚清戏曲录》,4类,162种,1934年。《晚清戏曲小说目》1-61页,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全集附卷》389页:“家藏晚清戏曲录,刊于《中国文艺》第一卷第三期(1937 年7月15日)。”

(3)《鄞县马氏弹词目》,31种,1944年。《二谈》143-145页(《弹词书目记事》)。原目收160余种,阿英“择其要者存之于此,想亦弹词、鼓词研究者与收藏者所渴望者”。

(4)《民元以前的中国年画发展概貌》,3目,14类,191种,1954年。《中国年画发展史略》1-33页,北京朝花美术出版社1954年。史目合一,原无书目名,现题名为《阿英文集》编者吴泰昌代拟。

(5)《雷锋塔传奇叙录》,20种,1951年。《全集第8卷》273-450页。上海杂志出版公司1953年、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5年、中华书局1960年都曾出版印刷。

(6)《水浒戏曲录》,1954年。阿英自述:“尚未写定。”(7)《红楼梦戏曲录》,1954年。阿英自述:“尚未写定。”(8)《红楼梦版画集说明》,11种,92幅。1955年。《红楼梦版画集》1-7页,上海出版公司1955年。

(9)《红楼梦书录简目》,16类,210种,《四谈》103页:“约编写于50年代中期。”《四谈》73-103页。以戏剧、说唱、美术、歌咏、研究等为主。

(10)《晚清画报志》,6种,《全集第8卷》719页:“约写于1964年。”《阿英美术论文集》176-180页,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

2.5晚清国难文学

国难文学也是阿英搜集整理的重点文献。阿英在完成许多有关国难的文学著作和书目编撰之后,开始进行研究和文学集编撰,完成了《鸦片战争文学集》《庚子事变文学集》《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中法战争文学集》《反美华工禁约文学集》。范文澜赞扬说:“中国人民一百年来中所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却籍尊编五部大书而光彩焕发,万年长青……我感谢你给我好书读,更感谢您苦心搜集的宝贵工作。”茅盾说:“您这工作,嘉惠后学匪浅,甚为钦佩。”[14]阿英逝世前还念念不忘没有完成的《中东事件文学集》和《中国外交史文学集》的编撰[15]。编撰了如下几种书目。

(1)《甲午中日战争书录》,20种,1937年。《初编》115-133页,“中日战争文学录,1938年北新版”。《全集第5卷》524页:“原载《离骚》1937年12月创刊号”;阿英自述:“载北新版《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末。”

(2)《国难小说丛话》,14种,1938年。《剑腥集》85-99页,上海风雨书屋1939年。

(3)《中英鸦片战争书录》,23种,1938年。《初编》110-115页。

(4)《庚子八国联军战争书录》,34种,1938年。《初编》134-139页。

(5)《中法战争书录》,1938年。阿英自述:“原稿已佚。”

(6)《国难书话》,34种,1940年。《全集第6卷》393-408页。《全集附卷》352页:“刊于12月31日、1941年1月2日、23日、2月10日、13日、20日《正言报·草原》。”

(7)《近代国难史籍录》,20种,1941年。《中国近代出版史料二编》144-144页,上海群联出版社1954年;“《宇宙风(乙刊)》第42、44、49三期(1941年)。”《全集第6卷》409-443页补52-53合期4种。

3阿英书目实践的评价与启迪

阿英与书结缘一生,爱书、访书、买书、藏书、读书、著书、编书、评书,书成为他痴恋不渝的伴侣,融入了他的生命。我们从他的藏书活动[16]、书目编撰特点[12]和著述成果中发现,阿英的书目成果并不是单独存在着的,他以自己丰富的藏书为基础,全部著述体现着文、史、目、撰这样一个四位一体的结构。阿英目录学思想的宗旨是:搜藏—编目一研究—著述。

今天,我们研究阿英搜集、抢救、保护、整理书籍的见解与行动,更能激发我们对祖国文化遗产炽热的爱,更能了解精神文明建设在整个革命事业中所占的地位。

阿英不是图书馆学家,也不是目录学家,但他的书目成果和整理出的文献史料,“给近代文学发展勾勒了一幅清晰的图卷,为研究者提供了浩翰汪洋的材料,在文艺和学术研究方面,都是极有价值的贡献”[17]。

参考文献:

[1]吴家荣.阿英传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217.

[2]阿英.阿英全集第7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3]端木蕻良.六玄令·悼阿英先生[G]//晓光.阿英纪念文集.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5.

[4]赵家璧.话说《中国新文学大系》[J].新文学史料,1984 (1):166.

[5]阿英.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序例)[M].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1-8.

[6]阿英.晚清戏曲小说目[M].上海: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

[7]文载道.忆若英[M]//文载道.风土小记.上海:太平书局,1944:201-214.

[8]柳亚子.怀念阿英先生[M]//阿英.阿英文集.北京:三联书店,1981:5-8.

[9]鲁海.阿英在目录学上的贡献[J].四川图书馆学报,1982 (1):33-36.

[10]佚名.现代左翼目录学家阿英[J].四川图书馆学报,1985 (6):50-61.

[11]那世平.阿英的藏书活动与编目工作[D].南京:南京大学1986级图书馆学第二学位班毕业论文集.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1988:243-261.

[12]那世平.现代目录学史上杰出的目录学家阿英[J].江苏图书馆学报,1988(4/5):49-52.

[13]姜德明.阿英坐拥书城[J].书林,1980(1):23-25.

[14]慕湘.阿英的晚年[G]//晓光.阿英纪念文集.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87-129.

[15]钱小惠.对我父亲和哥哥的怀念[J].中国通俗文艺,1982 (2):43-44.

[16]那世平.论阿英的藏书活动和藏书思想[J].新世纪图书馆,2009(4):93-95.

[17]柯灵.向拓荒者致敬[J].文汇增刊,1980(3):28-31.

那世平男,1956年生。本科学历,研究馆员,馆长。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文献学。

收稿日期:(2014-11-12;责编:徐向东。)

猜你喜欢

阿英编目全集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遭遇男神
粤剧编目整理之回顾与展望
趙孟頫書畫全集
显年轻
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太炎全集
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的授权影印书规范著录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编目工作问题探讨
让魔鬼变成天使
竺可桢学——《竺可桢全集》催生的一轮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