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临床分析

2015-02-12潘广杰

医药与保健 2015年9期
关键词:瑞替普尿激酶容积

潘广杰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临床分析

潘广杰

目的 研究分析静脉溶栓在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6月收住我院心内科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确诊后均实施静脉溶栓治疗,依据治疗药物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9例,给予尿激酶溶栓;观察组39例,给予瑞替普酶溶栓。对2组患者溶栓再通率和死亡率进行比较,并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对2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心功能进行比较分析。出院后随访1年,再次对2组患者心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溶栓再通率为87.2%(34/39),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以及随访1年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性较好,疗效满意,近远期疗效均优于尿激酶。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尿激酶;瑞替普酶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内形成的粥样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管腔急性严重狭窄甚至闭塞所致[1]。近十几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经济水平的改善,其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早期采取药物静脉溶栓,可使堵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减少梗死面积,改善患者预后[2]。为进一步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笔者对我院部分急性心梗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6月收住我院心内科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符合急性心梗的表现[3]:患者持续胸痛,时间超过30min;心电图示相邻导联的ST段抬高≥2mm;急查心肌坏死标志物,其值大于正常2倍以上;除外合并其他影响心电图ST段表现的疾病。患者既往无脑出血病史,近期无外伤史,2周内无手术或存在活动性出血灶,同时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以及主动脉夹层者。将患者依溶栓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尿激酶静脉溶栓,其中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47-72岁,平均(56.8±4.8)岁;其中合并吸烟者6例,高血压者8例,高脂血者8例。观察组给予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其中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49-71岁,平均55.5±4.4岁,其中合并吸烟者5例,高脂血者8例,高血压者7例。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积极给予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镇静、止痛,同时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①对照组行尿激酶溶栓:将尿激酶(上海天士力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10003)150MU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滴速应适当调快,一般要求在30 min内滴完。②观察组行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将瑞替普酶(爱德药业(北京)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30095)10 MU溶于5-10 ml生理盐水中缓慢静脉注射,间隔30min后重复操作一次。

1.3 观察项目 观察2组患者冠脉再通率及死亡率。所有患者在出院前行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出院1年后再次测量上述指标。

1.4 疗效评定 ①溶栓治疗2 h后,心电图示再灌注心律失常;②溶栓2 h以后患者自诉胸痛较前缓解;③溶栓2 h后,心电图见ST段下降幅度超过50%以上;④CK-MB峰值前移到14 h以内,CK峰值前移到16h以内。除外同时符合③、④项,以上指标凡符合任意两项者,均可认为再通[4]。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溶栓效果 比较观察组患者溶栓再通率为87.2%(34/39),死亡率为5.1%(2/39),另有3例患者因静脉溶栓效果不佳转为PCI治疗。对照组患者溶栓再通率为76.9%(30/39),死亡率为10.3%(4/39),另有5例转为PCI治疗,2组溶栓再通率和死亡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

2.2 心功能比较 对照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分别为(56±12)%、(69±15)ml/m2、(33±10)ml/m2;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分别为(43±11)%、(81±22)ml/m2、(47±15)ml/m2。2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出院1年后,再次对2组生存患者进行心功能检测,对照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分别为(56±12)%、(69±15)ml/m2、(33±10)ml/m2;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分别为(43±11)%、(81±22)ml/m2、(47±15)ml/m2。2 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单位:471000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时,可以在心电图上出现相应的表现。依据心电图ST段有无抬高,可将心肌梗死患者分为ST段抬高型与非ST段抬高型,临床上以ST段抬高型心梗多见。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数小时内即可使明显升高患者的交感神经活动,此时通过体表心电图可发现患者心肌梗死的大致区域,是简便有效的早期非创伤性检查手段[5]。相关临床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心梗患者表现为ST段持续性抬高,这与梗死后心室室壁异常运动、射血分数较低以及相关冠状动脉严重阻塞有关。ST段抬高的机制是冠状动脉内形成了血栓,血栓成分以纤维蛋白为主,导致冠状动脉急性严重狭窄甚至闭塞,引起相关供血区的心肌损伤。

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早期采取药物静脉溶栓可在一定程度内使堵塞的冠脉再通,恢复心肌灌注,改善患者预后。尿激酶是一种酶蛋白,主要从人肾组织培养中获得或自健康人尿中分离获得,可催化裂解纤溶酶原,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使其转变为纤溶酶,降解血循环中的凝血因子Ⅷ、凝血因子Ⅴ、纤维蛋白原以及纤维蛋白凝块,发挥溶栓作用。瑞替普酶含有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酶结合点以及绞链区2,是一种非糖基化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变异体,静脉溶栓作用较强。笔者对我院部分分别采取2中溶栓药物进行静脉溶栓的急性心梗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再通率明显优于尿激酶组,且患者溶栓后心功能改善较为明显。表明对急性心梗患者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优先使用瑞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可获得较为满意疗效。

[1]张波,黄榕翀,尹达,等.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诊疗状况及预后的单中心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1,33(5):462-465.

[2]简芳.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164-1165.

[3]周虹.爱通立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J].医药与保健,2014,22(1):105.

[4]夏树涛.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9):143-144.

[5]杨金龙,胡旭辉,彭文红,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早期Mb、TnI指标的临床意义[J].医药与保健,2014,22(3):12.

R543.6

B

猜你喜欢

瑞替普尿激酶容积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怎样求酱油瓶的容积
三维全容积成像技术评价不同年龄正常成人左心室容积及收缩功能
经阴道二维超声、三维超声容积成像及能量多普勒超声在宫腔粘连诊断中的联合应用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巧求容积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