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天三题

2015-02-11孙凤山

椰城 2015年8期
关键词:秋收农人稻穗

■孙凤山

秋天三题

■孙凤山

寻秋

虽然,田垄上还有补种的农人;虽然,沃野上还有迟堆的草垛;虽然,蓝天上还有晚返的小鸟,可秋还是离我们去了,拖着一条尾巴,汗涔涔的,还卷走了些许收获的惬意和劳作的倦意,去了,深藏在一个光阴轮回里。

初冬分明是带着寒意来的,它传递着萧瑟,也嬗变着严谨;它传承着粮仓对丰收的渴望,也梳理着汗水对理想的解读。在初冬面前,我们丰满的思绪被寒意箍上一道痕记。我们在初冬里行走,寻觅擦身而过的秋。眼前的这一泓秋水,就承载着这最初的寒意,此时却平静得像装在盆里一样,让人联想不到急流和急流中的勇进。薄薄的一层霜冻,覆盖着暮秋太多的气息和太多的往事。在这初冬的怀抱里,在这等待捷报像雪花一样纷扬的日子里,我们渴望把握秋,并把收获的秋进行到底,这便只有寻秋了。

收秋的感觉还在我们的手上。我们寻觅的是收成的状态,以及质量与趋势。镰刀弯弯的,就是庄稼成熟的那种姿势。这种姿势包容了节气和农人的憧憬。庄稼一代代生长,收成在祖祖辈辈的汗水里潮涨潮落。沃野便把一个叫做农业的景象,变得孤苦伶仃抑或多姿多彩了。通览日子做的秋,天时、地利都是收成的运动员,人和、科学都是收成的参与者。惟有庄稼执拗地生长着自己的魅力和深奥。置身祖辈的秋,更多的是禾桶摔打穗谷的辛劳;置身父辈的秋,更多的是镰刀姿势的收获,我们能够体会多少秋的深意?拥有机械化,拥有经济作物,我们看那金黄的收成铺满收获者的笑,随意就能读出自己的感慨。寻秋,就是寻禾桶到收割机的距离,就是寻汗水涨潮的日子,就是寻收成的质量。

秋种的希望是可以解读的。我们寻觅的是心灵的墒情,以及土地和根系的磨合。油菜的种子早于小麦到达江南的沃野,秋种便开始繁衍新一轮的收成。油菜是开在农业上的花朵,小麦则挺举着午季作物的脊梁。此刻,秋风无情地扫过,秋雨姗姗来迟,种子照样把芽探出,崛起一个来年的希望。这样看来,心也就像秋种那样,随风在变,随雨在润,把往事熟透成落叶,把最美的时光飘扬给旗帜。感悟大自然赋予劳动的内涵,体察农业的平凡,身处秋境,怎能不畅想人生之秋?踏着秋种的印记,走马沃野,看倔强的幼苗笑对苍穹,心如搏击的飞鸟迷恋飞翔。寻觅秋种的风景,可以到立了秋的乡村沃野。人生之秋种该到哪儿去寻呢?寻秋,就是寻亘古不变的规律,就是寻传承的美。

秋,就是这么脉脉含情,大度而传统。送走了收获,送走了秋种,秋也把自己送进了初冬。冬被这深情和豁达震颤着、感染着,用最初的霜或霜冻覆盖一季的惊喜,从容地延续秋种的生命,孕育春天的故事,雪花只不过是一片一片的捷报。在暮秋,幼苗守候的不仅是萌动、萧瑟和阳光,还有一秋的展望和规律。传承的意义越过了两个季节的交流,将通过傲霜的花瓣向远方传递,把自然的和谐表达到极致。人生也在收获和播种之间穿梭,甜蜜、苦涩尽在其中。惟有传承美好、光大事业,才能在冬季留恋秋的胸怀。而此时的秋,也必然会越过冬,寻觅可持续的旺盛。人在寻秋和秋在寻人,便是永恒的话题。寻秋,就是寻自然与自然、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默契与和谐。

立了冬,庄稼把勇敢一点一滴向寒冷渗透。在这初冬的怀抱里,我们凝望远方的旗帜,更加渴望收成、传承和和谐,这便只有寻秋,便将秋进行到底了。

拣秋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沉甸甸的收获总能勾起我对少儿时拣秋的记忆。拣秋,就是农村孩子拣拾秋收后遗落在田间地头的谷穗、豆荚、玉米棒等等,挖寻遗落在田地里的山芋、土豆、花生等等。拣秋,是惬意的,总让人享受收成的可贵和收获的美好。

拣秋,对于常年生活在城镇里的人来说也许是陌生的,但对于农村生活来说,拣秋,不仅能够拾遗补缺,更蕴藏着无尽的欢乐。拣秋,需要细致和耐心,同时也蕴含着别样的情趣。拣秋的日子,不仅属于孩子,也属于成人。拣秋,农村孩子们情有独钟。

拣秋,由来已久,且范围在不断扩大。从远古时代到如今的机械化耕作,从农作物到水果蔬菜,从人工种植的农作物到天然的野生植物,从战乱年代到和平盛世,拣秋,一直是我国劳动人民淳朴的习俗、勤俭的传统,一直是农村孩子秋收的情趣、追逐的欢乐。

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前,由于对秋收缺乏监督考核机制,农民对秋收的责任心不强,再加上政治运动的冲击,秋收往往只求收成不求收益,只求速度不求质量,散落、漏收庄稼比比皆是。每当夕阳西下或放学之后,我和小伙伴们便结伴而行,下田间、上地头、串田垅,尽情地享受拣秋的欢乐和满足。

拣秋需要耐心,拣秋的过程充满刺激,也充满竞争。记得那时总是赤脚下得田来,踩着裸露在外的稻茬,几个小时下来,脚底往往磨出血迹。拣拾稻穗时,要眼观六路,要手疾眼快,先下手为强,因为旁边的伙伴随时会先你一步。是的,先你一步,收获就是他的。每当拣拾到一把哪怕是一根稻穗,眼前就是一亮,心里就是满足。拣拾一根一根黄澄澄的稻穗和豆荚,扎成一把一把的,便于携带和摆放。那时也有比赛。我和伙伴们时常这样约定:同时下田拣拾,待拣拾完成后准备回家时,看谁拣拾的最多,最多的有奖。奖法是将拣拾的最少的拿出一半来做奖品,有时甚至是拣拾最少的全部归拣拾最多的。就为这最多和最少,就为这奖品,我和伙伴们经常吵得不可开交,有时候还互不讲话好多天呢!

我印象最深的有这么一次“拣秋”。那天,伙伴们已经拣完了,我因第二天要考试在校复习,迟到一个多小时来到田里。不知是大人们收割时分外细心,还是伙伴们拣拾得格外认真,我仔细搜寻一个多小时,收获寥寥无几,心情格外郁闷。这时候,母亲挑着担子“路过”这里,她让我到另外一片田里去拣。按照母亲的指点,我在这片田里果然拣拾到了大把大把的稻穗,欣喜异常。回家后,眉飞色舞地告诉母亲,等着夸奖。母亲只是含蓄地点点头,并没有向往常一样大加夸奖。许多年后,我参加高考并被录取,到学校报到。母亲送我走出村口,路过那片田时,母亲问我是否还记得那年拣拾时的意外“收获”。我这才知道,那是母亲的杰作。她怕我郁闷,情绪不好,影响第二天考试成绩,故意在那里散落了大把大把的稻穗,她是有意让我收获一天的好心情啊!原来,好心情也是可以拣拾的。安抚和自慰也是可以拣拾的!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每家每户都有了田地。因为是自己播种、耕耘、收获,收成的好坏纯属家庭,收益的优劣纯属自己。这样一来,秋收又是一番景象。三五成群、四六一伙,秋收的人们都是一家人或亲戚、朋友、邻居串工帮忙,收获起来也就格外地细心,很少有散落或漏收的了。拣秋,愈来愈成为农村的一种奢侈了。

拣秋,是人生之外的拾遗补缺,是对收获的一种肯定,也是对生活的一种追求。那漫漫的人生征程是否也可以拾遗补缺呢?

听秋

尽管炎热,可初秋是执拗的,它还是拖着盛夏的尾巴如期而至。被平凡的日子锁得太久了,怎能不想出去走走?就趁着这久违的燥热和烦闷,就趁着这心潮的律动和伸延,走,去郊外旷野,去河湖岸边,听一听秋的声音和各种声音里的秋。

来到了郊外,我们首先获得了开阔的眼界。旷野上的庄稼、树木、野草,还有池塘,都在静静地扮演初秋里的角色。沉下身子,凝神谛听,从耕耘里走出不久的庄稼,身上似乎还滴着辛勤的汗水。庄稼成长的声音,是旷野最为美妙的律动,难道不是我们终生追求的华章?惰性的野草等待了一个夏季,正在老去,枯黄正一步一步紧逼而来,成功永远与其失之交臂。在种类繁多的野草面前,我们怎能不警觉起来?!惰性是成功最大的天敌:只要在一个地方呆得太久,就容易产生惰性。因此,对一个没有更大追求的物来说,枯黄和消亡是它最好的归属;对一个没有更大追求的人来说,鸡窝都比天堂住得舒服。庄稼成功了,可土地和农人的成功不仅在于庄稼。真正的成功是该干什么干什么,而不是想干什么干什么。21世纪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把你的名字变成效益。

热烈而清爽的阳光倾泻而下,分送给我们和庄稼。于是,淡绿的庄稼和我们都被染成淡黄色,一心走向成熟。几个农人朝我们走来,我们递过几瓶矿泉水,打听今秋的收成。可是,市场大潮把他们亘古储存的微笑荡涤殆尽。他们说,再好的收成也很难有好的收益,种植庄稼的成本为什么愈来愈大?怕我们不相信,农人激动地算起帐来。微风吹来,就连庄稼也仿佛点头称是。伫立庄稼边,我们仿佛看到了丰收的景象,却早早地在这初秋里,听到了一种真切的声音。这种声音是纳闷?是呼唤?是无奈?是企盼?远方有一片树丛,偶尔的蝉鸣还能暴露夏的尾巴。夏天的耕耘,我们是领教过的。农人一年又一年地行动,轮作饱经沧桑的土地和风土人情。农人告诉我们,不管收益如何,总要耕作,总比贫穷好。贫穷和懒惰是唯一不劳而获的东西,可谁想拥有呢?望着农人远去的背影,我们若有所思:不管种植庄稼的收益如何,只要行动起来,总是一种收获。是的,行动决定人生——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人生。只要有收获,你总向成功迈近了一步!

夕阳西下了,我们向前走去,那里有驰名的奎潭湖。“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徘徊湖边,总能勾起我们太多的记忆。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也是这里的真实写照。而现在,原本碧清的湖水被几块养殖场圈起来了。水上运动中心的建立,愈发使湖水平添了几分动感和乐趣,却少了几分幽静和沉思。听着冲浪而过的吼声,我们的心情忽然沉重起来:最不好玩的游戏是——轮到你上场时,却改变了规则。人生的悲哀往往在于,敢于说明的人总是很多,善于说明的人一直很少。

几块乌云汹涌而来。有人提醒我们,可能有暴雨,劝我们赶快离去。我们蜗居混凝土森林太久了,很想让暴雨洗刷一下身子和心灵。几道闪电过后,滚过来几声低沉的雷声,我们下意识地惧怕起来。雷声下,所有的行动和杂念收敛起来,万物都在被动地倾听。瓢泼大雨随即而来。短暂的惧怕瞬间被从未体验的清凉所取代。哗哗的雨声,淹没了一切,唯独有心跳的声音在抗争。哗哗的雨水,淹没了一切,唯独有坚强的土地在支撑!在初秋,听一听雷声,能够领略平凡的含义和不平凡的震撼;在初秋,听一听雨声,能够领略洗刷的美妙和走向成熟的风韵。在雷声下,万物岿然不动,我们大多选择离开,必须离开。因为我们是平凡的。承认自己的平凡吧,生命里没有奇迹,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咀嚼自己。不甘平凡的人,终究要被平凡所打倒;不甘寂寞的人,终究要被寂寞所拖累。

善良而勇敢的人为我们送来了雨伞,可暴雨已经过去了。我们非常感激这种善良。我们甚至这样认为,善良就是从初秋萌发的,走向仲秋的成熟和暮秋的收获。听秋,就是听善良;听秋,就是听善良的呼声。善良与其说是一种美德,不如说是一种能力和魄力。这种能力和魄力常常被人忽略甚至轻视,实际上一个人要终生携带这种轻型武器,它将会保护并美化你的一生。

听秋,就是听成熟的声音;听秋,至少能卸去浅薄……

猜你喜欢

秋收农人稻穗
秋收节
第三届稻田写诗笔会秋收活动
麻 雀
秋收忙
骄傲的小稻穗
母亲
秋收
稻穗
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