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碧城镇肉牛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5-02-09朱桂兰

养殖与饲料 2015年10期
关键词:肉牛发展现状问题

朱桂兰

云南省禄丰县碧城镇畜牧兽医站,云南禄丰651204



云南碧城镇肉牛发展现状与对策

朱桂兰

云南省禄丰县碧城镇畜牧兽医站,云南禄丰651204

摘要碧城镇在肉牛生产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养牛业也是碧城镇的传统产业,但其现在的发展速度、规模等远远不能适应社会需要,有巨大潜力待挖掘。通过认清碧城镇肉牛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适合碧城镇肉牛发展的对策,旨在通过这些意见和建议,充分挖掘碧城镇发展肉牛生产的优势资源,使碧城镇的肉牛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个好项目、大项目,实现农民增收、经济增长。

关键词肉牛;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朱桂兰,女,1974年生,兽医师。

云南省碧城镇交通便利,饲料来源丰富,饲养成本低,四季如春,非常适合肉牛肥育,加之牛市场行情看好,发展潜力大,发展肉牛生产是碧城镇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个好项目。但是碧城镇的肉牛产业多年来一直没有大的突破,只有通过对碧城镇肉牛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探索适合碧城镇肉牛发展的方向和对策,才能使碧城镇的肉牛生产有质的飞跃。

1 云南省碧城镇肉牛发展现状

1.1政府支持及政策保障

碧城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历来都十分重视碧城镇畜牧业的发展,每年从无息贷款、小额贴息贷款、畜牧业专项资金等各方面进行资金支持,还帮助举办各种畜禽养殖技术培训班。

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各项促进肉牛发展的优惠政策,从大环境上,给养牛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国家将在草食畜——肉牛产业建设资金、土地、技术等方面给予倾斜和大力扶持,支持建设畜禽原良种场和遗传资源保护场。2011年7月8日,在禄丰县畜牧兽医局召开了禄丰县实施中央财政现代化农业发展肉牛产业工作会议,标志着该项目正式在禄丰县启动。这些都是碧城镇大力发展肉牛生产的政策依据及保障。

1.2种源基础

碧城镇现有养牛户1 907户,牛存栏6 492头,其中本地牛4 366头,杂交牛2 126头,在品种上形成两大品系:本地牛与杂交牛。本地牛即2010 年7月22日农业部公告(1024)正式进入国家畜禽良种资源的“滇中黄牛”,此牛遗传性能稳定,具有体质结实,发育匀称,体小力大,耐粗饲、抗逆性强,性情温顺,行动敏捷,善于爬坡,性成熟早,繁殖能力强,屠宰率高,肉质细嫩,风味独特等特点。楚雄州自1978年开始相继引入国外优良肉牛品种,以冻精为父本,地方母牛品种为母本,应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牛改良工作。楚雄州牛的改良以加大体型、增加数量、提高质量和增加效益为重点。现在,碧城镇冻精改良推广的品种水牛有莫拉,黄牛有安格斯、西门塔尔、短角牛。

1.3群众基础

养殖业是碧城镇的传统产业,农户养牛历史悠久,但主要是以役用为目的,或役肉兼用。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及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应用,役用牛越来越少,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牛逐步向役肉用、肉用、肉奶兼用型方向发展。碧城镇农民养牛经验丰富,但采用的几乎都是粗放经营的饲养方式,而要生产出适合社会需要的牛肉及其相关产品,就得采用集约经营的管理模式。

近年来,牛市场一直看好,市场的拉动,使农民养牛积极性高涨。因此,碧城镇肉牛业的发展已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

2 碧城镇肉牛发展存在的问题

1)牛群分散,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低。尽管碧城镇有较大的牛群基础,但92%的牛都分散在千家万户,规模饲养的比例很低,全镇1 907户养牛户中,存栏10头以上的规模户仅38户,总存栏546头。这对肉牛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高中档牛肉的生产显然是不利的。

肉牛养殖难成规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牛的生产周期长,投资存在一定风险;另一方面是牛的养殖成本高。虽然政府每年在信贷、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但要发展成规模养殖,所需资金缺口还很大,况且国家资金在份额、扶持范围等方面毕竟有限,许多养殖户是有心而力不足。

2)良种覆盖率低,冻精改良受胎率有待提高。碧城镇现有6 492头牛存栏中,能繁母牛2 278头,目前每年冻精改良加上外来纯种公牛本交改良的仅520头左右。人工授精的受胎率仅为80%左右,仍有待于提高。

3)饲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科技含量有待提高。虽然碧城镇的气候条件很适合牛的生长(适合肉牛肥育的环境温度是7~27℃[1]),但许多农民对加强牛的饲养管理意识不强,粗放饲养占很大比例,驱虫保健也跟不上。而且许多养牛户环境保护意识较差,在养牛过程中没有按环保要求建设和进行卫生管理,粪便、污水排放不规范。圈舍及饲养区卫生条件不好,严重影响肉牛品质及安全。

4)加工滞后,产品附加值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碧城镇目前绝大部分是以活畜的形式输出,少部分以原料肉的形式输出,深加工的产品形式还没有。

3 碧城镇肉牛发展的对策

3.1加大扶持力度

1)资金投入方面。一是农业产业化资金要向肉牛产业倾斜,有关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要向肉牛产业靠拢。二是各级财政按当地肉牛饲养数量和各级畜禽服务部门的工作量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按《畜牧法》规定应把畜禽品种繁育和改良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对肉牛改良实行补贴政策,对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的公益性部分,如环保设施,给予必要的财政扶持。进一步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保障其工作经费和基本生活费用,增强其服务能力,强化公益性服务[2]。

2)政策保障机制方面。通过招商引资,政策、专项资金倾斜等措施,逐步实现肉牛生产的种、养、宰、加工一条龙,形成产业化,搞好深、精、细加工;鼓励有能力的农户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提高养殖效益[3]。

3.2发展龙头企业和规模养殖户

龙头企业是牧业产业化的龙首,是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就要依靠政府和社会的力量来增强畜牧大产业的带动作用。养牛大公司、专业大场(户)是供应加工企业生产的原料基地,也是带动农户发展的最基层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就能为社会提供充足的畜产品[4]。

3.3继续培育两大繁育体系,提高良种覆盖率

从人们的消费习惯和市场行情来看,因为黄牛肉细嫩、鲜美、香,水牛肉纤维粗、肉质松弛含水多、香味淡、肉质相对差点,因此黄牛肉比水牛肉畅销,因此,碧城镇今后肉牛的发展方向应以黄牛为主,在品系上加强肉牛科技投入,保护本地黄牛遗传资源,加快向肉用方向选育,形成滇中牛和杂交牛两大体系。本地黄牛有独特的环境适应性和肉质鲜美的特性,而杂种牛有着较高的屠宰率和净肉率,眼肌面积大,大理石状花纹评分高,皮下脂肪少,有着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要加大肉牛杂交改良工作,增加经费投入,育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肉牛品种,育成以生长快、尻部宽平和泌乳力高为主要特征的品系,提高肉牛胴体中高档牛肉的比例。

3.4继续加大宣传力度

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会议等形式多渠道宣传,引导碧城镇群众发展肉牛产业,把养牛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来抓。

3.5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1)引导肉牛饲养向科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碧城镇虽然只是个镇,但为了长远的发展,肉牛生产的各种标准一点都不能降低,一切要向省标、国标,甚至国际标准靠拢。良种繁育规程、饲料生产规程、产品品质规程等生产标准,要向生态、优质、安全、绿色、有机的方向迈进,要加大肉牛品种改良、肉牛短期育肥、高档肉牛生产等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实现由传统养殖向科学化、标准化养殖转变。

2)科技兴牛方面。积极开展经常性的多层次培训,提高以“五化”(品种优良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和粪污无害化)为主攻内容的肉牛畜牧综合配套技术应用水平,加快肉牛品种改良步伐[5]。

3.6积极扩展外销,提高市场竞争力

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究市场,并利用好共同的市场准入规则,保证牛肉的安全性,提高畜产品的竞争力,带动牧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6]。

参考文献

[1]王加启.肉牛高效益饲养技术[M].修订版.北京:金盾出版社,2012:37.

[2]赵颖波.楚雄州“十二五”肉牛生产现状与“十二五”发展对策[J].中国牛业科学,2011(4):17.

[3]李树德.楚雄州肉牛改良措施及发展对策[J].养殖与饲料,2011 (10):28.

[4]李宁.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需强调的几个问题[J].现代畜牧兽医,2012(6):5.

[5]汤国辉.高产优质肉牛生产配套技术[J].中国农村科技,2013 (5):33.

[6]栗林.现代畜牧业发展要素浅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6):49.

收稿日期:2015- 07- 06

猜你喜欢

肉牛发展现状问题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肉牛口炎咋防治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