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致规模养鸡场免疫失败的因素

2015-02-09杨元北杜明喜

养殖与饲料 2015年10期
关键词:因素

杨元北 朱 雁 林 成 杜明喜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畜牧兽医站,江苏徐州221006



导致规模养鸡场免疫失败的因素

杨元北朱雁林成杜明喜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畜牧兽医站,江苏徐州221006

摘要疫苗方面的问题、免疫程序的制定以及鸡群方面的问题是导致规模养鸡场免疫失败的关键因素,选择优质的疫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完善生物安全制度是避免免疫失败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规模养鸡场;免疫失败;因素

杨元北,男,1966年生,高级兽医师。

随着我国养鸡场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发展,鸡场传染病的防控尤为重要,这又需要以疫苗免疫来实现。在实际生产中,免疫失败时常发生,给鸡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综合分析造成鸡场免疫失败的原因,以供大家参考。

1 疫苗方面的问题

1.1疫苗的质量问题

1)疫苗的抗原量不足。接种疫苗的抗原量不足,可能是疫苗本身的抗原含量低或免疫时使用的剂量小,导致免疫后机体的免疫抗体上升的滴度不高,维持时间不长。如新城疫Ⅳ系苗1羽份免疫产蛋鸡,易免疫失败。

2)生产疫苗所使用的病毒毒株的选择。生产活疫苗所选的病毒毒株要免疫原性好,致病性低或无致病性,病毒不能返强,如新城疫疫苗多使用缓发型病毒株Lasota、V4、B1和中发型病毒株Mukteswar、Strain H生产弱毒疫苗。免疫原性好、病毒毒力强、病毒容易变异的病毒株多用于生产油乳剂灭活苗(如禽流感、速发型新城疫)。

3)疫苗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污染了微生物。疫苗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含有病原微生物(如沙门氏杆菌、大肠杆菌、禽白血病、支原体等)的鸡胚或生产过程中污染了病毒或细菌,或者在疫苗稀释、使用过程中污染了病毒细菌,如弱毒疫苗用井河水稀释、配疫苗的容器不清洁、针头没消毒、发病鸡群接种疫苗不换针头等人为因素导致鸡群在疫苗使用过程中发病。

4)生产灭活疫苗使用的灭活剂剂量不足或过大。生产灭活疫苗使用的灭活剂剂量不足,灭活疫苗中病毒没有完全杀死,给鸡接种疫苗时容易引发疾病。使用灭活剂剂量过大,接种机体后会引起组织坏死,灭活苗吸收不良,同样会导致免疫失败。

5)多价、联合疫苗。多价疫苗即应用同种不同型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的如禽流感H5N1Re- 4- 5- 6- 7,用Lasota、Roakin、B1和新城疫强毒生产的油乳剂灭活苗,联合疫苗是应用不同种微生物分别制成疫苗,然后将其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配制成的疫苗如新禽二联弱毒苗、新支减三联苗等,多价疫苗和联合疫苗在使用上较单苗免疫效果差,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抗原竞争和干扰现象,在病毒联合疫苗中,干扰现象更为突出。

6)疫苗中过量的抗生素。生产疫苗或接种疫苗中,使用抗生素可以杀灭和控制细菌的数量。抗生素不能杀死病毒,但可以改变保护剂的pH值,对活疫苗中的病毒存活有影响,从而影响疫苗的质量和疫苗的接种效果。

7)疫苗质量的其他方面的问题。疫苗瓶内浑浊、有杂质、变色、变质、霉变、有恶臭等或玻璃瓶破裂、没有瓶签或瓶签不清及已过有效期;疫苗出现玻璃瓶破裂、漏气、变质、霉变现象,冻干疫苗稀释后有沉淀,不溶解;油乳剂灭活苗出现沉淀、分层等现象。出现上述情况疫苗都应采取无害化处理,不能再使用,否则不但起不到免疫作用,还会有毒害作用。

1.2疫苗的保存和运输

1)疫苗的保存。弱毒疫苗除部分耐热株疫苗和进口弱毒疫苗2~8℃保存外,绝大部分需要- 20℃以下低温冷冻保存,达不到保存温度,会导致活疫苗病毒死亡加快,疫苗保存期缩短;油乳剂灭活苗需要2~8℃保存,严禁低温冷冻保存,否则会出现油水分层,影响疫苗质量。

2)疫苗的运输。短途疫苗运输可以在2~8℃条件下运输;长途运输冻干疫苗必须低温、避光运输,避免阳光直射、反复冻融,否则冻干疫苗病毒容易死亡,导致疫苗失效。

1.3疫苗的使用

1)疫苗的免疫途径。不同的疫苗免疫接种途径有的一样,有的不同,用不同病毒株生产的同一种疫苗免疫接种途径也不一定一样,最好根据疫苗使用说明书上的免疫途径进行免疫接种。家禽疫苗的免疫接种一般有鼻内、眼内、饮水、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翼膜刺种、浸嘴、粗喷雾、气雾、肛内和拌料等途径。新城疫Lasota株、F株、B1株可以鼻内、眼内、饮水、粗喷雾、气雾免疫接种,B1株还可以浸嘴,V4株除鼻内、眼内、粗喷雾、气雾免疫接种外,还可以拌料饲喂,I系苗只可以肌肉或皮下注射;传染性法氏囊弱毒疫苗、禽脑脊髓炎活疫苗可以饮水免疫;马立克氏病疫苗皮下或肌肉注射;鸡痘疫苗采用翼膜刺种免疫;传染性喉气管疫苗有的要求点眼,有的要求擦肛或滴肛接种;油乳剂灭活疫苗只能采用皮下或肌肉注射的方式免疫接种。

2)适时免疫日龄。有些疫苗免疫日龄要求严格,如鸡马立克氏疫苗必须在雏鸡出壳24 h内接种,鸡贫血因子只适于10~16周龄鸡的免疫,传染性脑脊髓炎活疫苗必须在种鸡开产前4周免疫接种,如接近开产或产蛋后免疫会造成疫苗病毒直接垂直传染给子代,造成雏鸡发生脑脊髓炎,小于8周龄鸡免疫接种,有的会引起发病。减蛋综合症疫苗最好在蛋鸡开产前使用,新城疫I系苗最好在2月龄以后使用。传染性支气管炎活疫苗H52只能用于45日龄以上且经过H120基础免疫的鸡群,如雏鸡首免使用H52进行传支免疫接种,易引起的免疫应激反应。

3)免疫操作不规范。点眼、滴眼免疫时,疫苗液没有滴准部位或滴准了但没有完全吸收就放鸡;饮水免疫前没有适当的停水时间,饮水时使用金属容器,饮水免疫时鸡只饮水位不足导致鸡只饮疫苗不均匀,饮苗时间过长、过短或疫苗稀释液中没有添加疫苗保护剂(0.5%的脱脂奶粉)等都会造成因个体鸡只免疫剂量的过量或不足而引起免疫失败。胸部肌肉注射时垂直进针,容易刺破肝脏,造成鸡只死亡;颈部皮下注射时打的部位过高,打到头皮下,引起肿头肿脸,有的甚至打到皮外;注射器使用前要安装调试好,并调整到注射剂量,使用后要用水冲洗干净,消毒后以备下次使用;冷冻冷藏疫苗使用前最好恢复到室温,以减少疫苗对机体的应激反应;疫苗(如鸡痘苗)刺种时,没有采用皮下刺种而采用肌肉注射或其他接种方式会影响免疫效果;在进行气雾免疫时要控制好空气的湿度,保存禽舍封闭,调整好雾化器雾滴大小,同时搞好环境卫生,否则会导致免疫失败且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也可同时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抗生素预防呼吸道疾病。

4)疫苗免疫剂量。免疫剂量过小,如疫苗接近失效期且保存不好,正常剂量免疫使用,如1羽份新城疫Ⅳ系苗饮水免疫,常常会因抗原量不足而导致免疫失败;免疫剂量过大或多次重复免疫如10倍量以上新城疫Ⅰ系苗肌肉注射或多次重复使用新城疫疫苗,易产生免疫麻痹和免疫耐受;几种弱毒疫苗同时使用,如法氏囊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与新城疫疫苗同时使用时,法氏囊疫苗会影响机体免疫系统正常的应答反应,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会与新城疫疫苗出现抗原竞争现象,都会干扰机体对新城疫抗原的免疫应答,引起新城疫的免疫失败。

5)稀释液使用不当。弱毒活疫苗最好选用生产厂家随带的免疫稀释液,如没有稀释液可选用灭菌生理盐水、纯净水或凉开水。不能用含有消毒剂的自来水稀释活疫苗,水中的消毒剂会使活疫苗的病毒死亡,使疫苗失效。

2 免疫程序的制定

养殖场免疫程序的制定除考虑当前疫病发生流行情况外,还有考虑养殖鸡的品种、养殖周期,鸡群抗体检测情况等因素。

1)要考虑本地和外地其他养殖区域疫情。了解本鸡场内、周边鸡场、外地鸡场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和发病情况,了解当地流行传染病病原的血清型、菌株及毒力。由于目前需要接种的疫苗太多,各地的传染病流行情况不同,因此免疫程序也不能固定,只能根据当地鸡场传染病流行的实际情况制定免疫程序。鸡场及当地没有发生的疾病,一般不建议使用疫苗。不从疫区引种,不从疫区采购鸡场所需物资。

2)考虑鸡的品种及饲养周期。鸡的品种和饲养周期的长短不同,免疫程序和所用疫苗也不同。如病毒性关节炎只肉种鸡使用,减蛋综合症、禽脑脊髓炎疫苗只用于商品蛋鸡和种鸡,因此,肉鸡、土杂鸡、蛋鸡、种鸡等的免疫程序及所用疫苗也不一样。

3)考虑鸡对传染病的最敏感发病日龄。如传染性法氏囊病一般在3~6周龄多发,减蛋综合症、传染性喉气管炎、禽白血病一般发生在成鸡等。

4)疫苗的类型选择。灭活苗诱导的主要是体液免疫,而冻干疫苗不但能诱导体液免疫,还能诱导细胞免疫和局部黏膜免疫;对有些疾病如新城疫,油苗和冻干苗配合使用效果才会好;有许多疫苗如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法氏囊等疫苗需要多次重复接种;有的疫苗如减蛋综合症、禽脑脊髓炎等疫苗接种1次就可以。

5)鸡群抗体检测。有些疾病如新城疫、禽流感养殖场可根据鸡群抗体水平检测,确定使用疫苗免疫的时间。如果体内抗体未下降到适当水平而过早地接(补)种,疫苗会被体内抗体中和,导致免疫失败;如果免疫间隔时间过久,体内抗体下降过快过低,如新城疫抗体低于5log2,禽流感抗体低于4log2,出现免疫空白期,未及时加强免疫,鸡群抵抗力下降,一旦感染野毒,会使鸡群发病。因此要经常检测鸡群的抗体水平,蛋鸡抗禽流感抗体长年应保持在61og2以上,抗新城疫抗体应该在7log2以上;肉鸡出栏时抗禽流感抗体应在41og2以上,抗新城疫抗体应该在5log2以上。

3 鸡群方面的问题

1)鸡群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某些病原通过释放各种毒素或直接损伤免疫功能细胞而导致机体的免疫系统损害,如鸡马立克氏病病毒、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传染性贫血因子、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呼肠孤病毒、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支原体、大肠杆菌、球虫等。有些会造成呼吸系统的损害如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鼻炎、禽霍乱、新城疫、禽流感等。有的会引起肠道黏膜损伤,破坏肠道的正常菌群或干扰营养吸收,因此也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如坏死性肠炎、沙门氏菌病、球虫病、轮状病毒、新城疫等。

2)应激因素。天气突变、突然更换饲料,断水、断料、断电等应激因素,会扰乱肠道菌群,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并会引起肠炎;鸡舍通风不良,鸡舍内氨气和粉尘浓度过高,会刺激呼吸道黏膜、眼黏膜,引起黏膜损伤,破坏机体抵抗疾病的物理屏障,影响免疫功能;环境温度过低,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热应激,不仅导致死亡增加,同样会影响机体的免疫。上述各种情况的长期应激可引起类固醇的释放,类固醇对免疫有抑制作用。劣质的笼舍、垫料会损伤家禽皮肤,破坏机体的第一道防御屏障。

3)营养因素。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是机体维持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物质。参与机体的代谢和影响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如抗体(免疫球蛋白)合成需要氨基酸为原料;维生素E能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为免疫系统提高抗氧化保护作用;维生素A是维持上皮组织结构完整的重要营养成分,维生素A缺乏后,上皮组织完整性受损,抵抗微生物感染的能力下降,白细胞吞噬活性减弱,抗体生成减少,防御机能减弱,极易感染疾病;维生素C是强的还原剂,使氧化的维生素E再生,缓解体内所产生的氧化物、过氧化物的毒性,参与铁的吸收和转运、组织修补以及伤口愈合,增强抗感染能力;有助于胶原(胶原有助于痊愈过程)的形成,并对白细胞的生成起重要作用;矿物质钙、磷是体内骨骼等硬组织的主要组成成分;硒在体内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构成成分,可以将细胞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对细胞膜、亚细胞膜结构及功能有毒的氧化物、过氧化物降解解毒,硒和维生素E有协同作用,硒还可以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机能,钙、镁、铁、钴、锌等矿物元素还是体内许多酶的组成成分,直接或间接参与机体代谢,影响机体的抗病力和免疫功能。

收稿日期:2015- 07- 16

猜你喜欢

因素
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与保障措施探讨
不同因素对单叶蔓荆无性繁殖育苗的影响
高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解石三大因素
影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因素
影响进化的因素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
超越与反叛——论王尔德唯美主义中“恶”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