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午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纪念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

2015-02-07关伟关捷

东北史地(学问) 2015年4期
关键词:民团斗争抗日

关伟 关捷

甲午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纪念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

关伟 关捷

[内容提要]在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当日军侵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之时,各地人民群众为了保家卫国,维护民族尊严,不畏强暴,不避艰险,以不同形式、不同规模进行了抗日斗争,给予日军沉重打击,表现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的光辉篇章。

甲午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斗争

一、各族民众踊跃参军参战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辽、吉、黑三省文武大臣都有兵力不足之虞,屡屡奏请招募新军、恢复兵额,以备防守并支援前线。具体办法,一是招募、起练新军;二是于境内四乡起练乡团。清政府最高统治者感到形势严峻,于是降旨准予招募新军和恢复原兵额。辽、吉、黑将军得到奏准后,立即命令各属启招,并派人到各地去招募,同时发布告示,号召各族人民应征入伍。

东北各族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强盗行径,早已恨之入骨,得到清政府招募兵勇御倭的消息后,踊跃应征入伍,报效前敌。1894年9月19日,吉林应征达千名,“均系年力精壮”者。10月4日,靖边前路前营出示晓谕开招,“仅三天即募补足额四百五十名”。10月间,长顺、署吉林将军恩泽在三岔河、阿勒楚喀等处招募步队9营、马队2营,足成5000人之数,编为“靖边新军”。此外富克锦(今富锦)至乌苏里江口一带之赫哲人,素以围猎为生,自有枪械,且谙技艺,熟悉山路,有千名猎手应招入伍。辽东广大群众闻讯后,纷纷报名应征,所募兵额迅速成营。猎户首领李樾、徐润等率领长白山猎户2000人,要求上前线杀敌。猎户“火枪凤具”,枪法准,山路熟,英勇善战,他们和统领荣和招募的猎户编为8营,补充到依克唐阿的“镇边军”里①。被称为“韩边外”的韩登举,激于民族义愤,率吉林夹皮沟金矿“流民”3000余人投入清军②。他率领所部武装,协助依克唐阿、长顺及辽阳知州徐庆璋等防守兴京、盛京、海城、辽阳,转战辽东、辽南各地,“皆得其力”。屡挫敌寇,日军望而生畏。

为反抗日本侵略各地建起了“民团”。“民团”是一重要群众组织。甲午战争爆发后,辽、吉、黑诸将军,在招募兵丁,以厚兵力的同时,谕令地方文武官吏“举办团练”。早在1894年7月31日,吉林全营翼长给长顺的禀文中说:“至于省属西路各驿及南山一带村屯、集镇,长春属境四乡等处,均应起练乡团。”10月23日,吉林将军长顺札饬“旗、民各署,自当遵照前谕,自行出示晓谕,各户赶紧团练,各保身家……著再限以十日,各屯、镇均当办有成效。”署吉林将军恩泽于12月15日札称:“案照前督办将军长,以倭人的盗兵犯奉天,通行各处举办团练,并出示晓谕,以期临时助剿。”

民团的任务是“保卫地方”,遇警自御,则城乡守兵既备,亦可腾出练军,以便巡防游剿之用;遇急亦可随机调拨进剿,“亦补练军之不逮”。有的地方对“民团”的任务、组织、纪律、装备来源、奖惩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吉林府赵宗翰拟订的《劝办民团联庄会章程》规定:旗团、民团举办后,应“互相守望,一张声势”;分段瞭望,以互相呼;“遇有事警,本团壮丁必须到齐”;平时各安本业,闻警齐集,无故不到,罚令在公所内跪;遇事报警,“齐赴救护”,违者议处。枪、刀、棍棒、火药、号衣等,由团内大户和富商会同董事自行筹办,不得累及贫民,不准妄拿。

凤凰城城守尉佑善等在给盛京将军裕禄的禀中,对凤城、岫岩、安东、宽甸等处民团的战斗力、作用等都给予了充分肯定,禀说“各处团练均属齐整”,“若挑选成伍,勤加训练,尤足冲锋打仗”,“内可消奸人之隐匿,外可助官军之声威”,“于军事大有禅益”。为鼓励乡勇杀敌,规定“杀贼一名,奖银伍十两”。对伤亡者分等抚恤。“民团”虽为官府倡导,地方官绅举办,但当时,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反抗日本侵略、保卫家乡的愿望,顺民意,得民心。因此,各地民团很快组织起来,并迅速发展、壮大,辽东和辽南几乎是“无民不团”,如辽阳有谢永恩、徐珍、程克昌、魁福、沈宗涟、锡寿、朱登甲;宽甸、凤凰城一带有宫意如、王咸基、蒋天福、陈国恩等领导的乡团,③民团在反抗日本侵略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辽东民众的抗日斗争

民团组织起来后,安凤地区民众立即投入了反抗日军入侵的战斗。1894年10月24日,日军第一军自朝鲜水口镇强渡鸭绿江安平河口侵入中国,先后占领了九连城、安东、大东沟。11月5日,日军第五旅团占领了大孤山,并分兵进攻岫岩。当日军进至岫岩东南桂花岭复来社地时,遭到当地乡勇的反抗,“自十月中旬至下旬,相持甚久,贼不敢轻进”④。辽阳州知州徐庆章在《辽阳防守日记》中写到:“闻岫界桂花岭团练、官兵打死倭贼不少。”⑤11月中旬,入侵日军约六七百人进犯凤、岫交界南分水岭一带,当地民团团首孙国栋指挥乡勇迎头阻击,击毙日军官兵四五百名,粉碎了日军的进攻计划。⑥

当安东、凤凰城失守后,日军向宽甸、长甸两县进攻时,痛恨乡团助兵,大肆焚抢。乡团中不分壮夫老弱,死战不降。宽甸县知县刘继勋见县城陷于“孤立之势”,立即“调集四乡团练,以备防守”。当日军占领了距宽甸城仅7公里之杏儿岭地方时,他又“调集各牌乡团,以为堵御”⑦。日军的进犯,激起团民义愤,经过勤加训练,“尤足冲锋打仗,徐图克服”。凤凰厅同知章樾、安东县知县荣禧等在东边道道台张锡銮的支持下,在通化一带组织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10个民团,每团一二千人不等,团民“均同仇义愤,原作前驱”⑧,与日军周旋于摩天岭一带,迫使日军难移寸步,因惧怕团勇追击,乃逃走。

1895年2月26日,韩玉琛、楚文彦、傅采等人率团勇配合官兵反攻宽甸,“毙贼七八十人,生擒倭领队贼目(即日军督队官——引者)广田甚吉一名”,并“夺获枪械子母衣物多件”。日军不支,向东撤退。但东路已被民团阻扼,乃于下午6时退奔宽甸县城,清兵和民团跟踪追击,又毙贼数十人,并乘胜由东门攻入县城。收复县城后,民团又配合清军乘势再攻长甸镇城。经过激战,3月1日,“立将长甸镇城收复”⑨。日军见清军兵、团联合作战,力量强大,乃于3月14日夜放弃金厂,潜渡靉河,退至九连城。

与此同时,辽阳、岫岩、凤凰城交界的龙头寨、屯山一带的团民,在凤城境内的大高岭(即摩天岭)一带,万余民团于1894年11月22日“迭次与贼接仗获胜。时届严寒,该团练等日夜守剿,奋不顾身”⑩。团民还进行了反攻三家子的战斗。三家子西通海城,东通凤凰,南通岫岩,北通辽阳,地势险要,为兵家所必争之地。1895年3月4日,辽阳、岫岩、凤城三界的龙头寨、屯山、三家子等处民团,由练长袁德山、钟学进、韩文祥等分率团练向三家子进军。民团“奋勇直前,击退倭人”,日军遭到重创后逃遁,三家子被团民收复,团民并“生擒贼十二名,伤毙五名,夺获马衣帽多件”⑪。

三、辽南民众的抗日斗争

辽阳地区辽阳民团倡导者是署知州徐庆璋。从1894年10月27日起,徐庆璋在辽阳州城内“举办城团,得千人,树帜登埤,修治城隍,以资守御。并令四乡各举团长,给以谕帖,使之制备器械,操演步伐,分路侦探防守,以兵法部署之,人心稍安”⑫。徐庆璋用大义劝民,因此所办乡团颇著声望。在他的劝导下,辽阳地区办起了许多民团,“凤、岫、辽民团七、八万,皆唯璋令是听,大为可用”⑬。11月间,徐庆璋请裕禄批准,“就辽地募三营,号称为镇东军”⑭。后添至13营与清军相配合,共同防守辽阳边界。辽阳民团的另一支由徐珍在吉洞峪举办,民团配合清军出色地完成了防卫辽阳东南、阻击日军北犯的任务,并牵制了日军的兵力,打乱了日军进犯辽沈的计划,有力地配合了清军的作战。

《辽阳县志》曾生动地记述了徐珍率领民团在吉洞峪阻击日军的机智勇敢的战斗:“日人自大孤山登陆,陷岫岩,欲间道犯辽阳。吉洞峪练总徐珍集乡勇,各持抬枪、鸟铳在峪南韩家岭、宋家岭等处扼守。日兵数千来窥,甫上岭,辄击之,毙数人,遂不敢进,各乡勇昼张旗帜,夜燃火把,出没往来,虚实兼用。一日钲鼓大作,日人数百骑驰至;令乡勇俱伏,俟至近,发铳齐击,却退。徐练总曰:‘寇且大至,宜避之。’炊时,果以巨炮来向前设伏处击之,许久,林烟石火,而众无恙。至是,日军不复至。相持月余,日乃分军赴海城。”⑮

徐珍所统率的吉洞峪民团,采取机动灵活、巧妙伏击的战术,多次挫败日军进犯。1894年12月29日,“倭贼由盘岭、潘家大岭,叠次扑犯,经吉洞峪徐练长珍,率勇迎击,毙贼数十名”⑯。吉洞峪的胜利,贼颇畏却。1895年1月20日,日军再次犯白草沟、韩家岭、南盘岭等地,被徐珍率吉洞峪民团与候选县丞俞凤翔、营官高登科指挥的清军,“分路击退,先后毙贼无算,阵斩倭酋织田郎一名,夺获军械甚多”,清军仅伤亡一人。⑰日军多次被挫不能前进,“遂谋以八千金贿吉东(洞)峪兵团,假道凤翔”⑱。凤翔与徐珍准备表面受贿、暗中设伏,但最终没有成功。

吉洞峪民团抗击日军的战斗,牵制了日军的兵力,打乱了日军进犯辽沈的计划,有力地配合了清军的作战。所以清朝地方官员说:“倭寇据海城而不敢遽攻辽阳者,职是之故。”⑲辽阳民团的抗日斗争,有力地支援了清军在海城、盖平辽南战场的战斗。辽阳地区人民群众的抗日斗争,一直坚持到战争结束。充分显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精神,徐庆璋无限赞叹说:“民心之固结如此,谁曰外侮不可御哉?”⑳

庄普地区群众的抗日斗争首先发生于庄河和普兰店。庄河人民自发的抗日斗争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炸敌船。1894年10月24日,日军在花园口登陆的当天夜里,民众激于民族仇恨,携带炸药,趁漆黑夜乘小舢板舍身摸进敌舰进行爆破,使其船体着火。另一艘日舰于惊慌失措中起航搁浅㉑;二是刺杀日军将领。日军在花园口登陆后,当地两名炉匠“见到强敌压境,怒不可遏,决定前往花园口之李家屯,刺杀住在李财主家的山地元治。杀死守卫,惊醒山地,未及动手而惨遭杀害”㉒。另有一位铁匠和两位农民用木棒袭击日军哨兵,将其打成重伤。在搏斗中,一人被日军刺死,另两人被捕。铁匠受审时,“坦然不动声色,不停地咒骂,请求就死”㉓;三是抓拿日本间谍。日本参谋本部派往辽东半岛的间谍,化装成中国农民,搜集清军情报。花园口的渔民举报并协助清军活捉钟崎三郎、藤崎秀等,遂被金州副都统判处死刑。

普兰店民众也奋起斗争。1894年11月26日夜,貔子窝乡民51岁的徐三,目睹日军暴行后,义愤填膺,毅然用长矛将日军翻译官藤城龟彦刺死,自己不幸被捕,虽遭严刑拷打,但徐三宁死不屈,12月26日被害。还有碧流河西农民高武,组织当地800多名农民,以大刀、长矛和农具铁锹、撅头等做武器,多次袭击日军,杀死日本兵多人,使日军官兵为之丧胆。这次战斗中,高武与农民兄弟奋勇杀敌,不幸壮烈牺牲。当地流传着“貔子窝旁有座城,铁匠高武有名声。敢和鬼子硬碰硬,舍生忘死保百姓”等歌谣,赞颂他们杀敌报国的英雄事迹。普兰店貔子窝老猎手姜二,用打狼的办法,在村东不远处大道上挖了3个深1米、宽1米的大坑。当进犯貔子窝的日本马队经过时,许多人马跌入坑中,死伤数人。复州东山顾家岭(今属普兰店市星台镇)等处会首孟传文等办理乡团抵御日军,以便“随同官军进剿,力图克服”。顾家岭一带很快发展乡勇约三四千人,均怀有民族大义,不时袭击日军,“使敌人白无宁日,夜不安寝”㉔。

金州地区金州人民的抗日斗争开始于1894年10月24日,日军在花园口登陆之后向金州进犯。面对侵略者,金州人民英勇抗敌,其事迹极其悲壮。有的建立帮会打击日军。原籍河南在城东曲家村以种地为生的青年壮士陈宝财,出于民族义愤,组织起四五十人的“红枪帮”,日夜操练,“俟机杀敌”保土㉕。11月3日,日本“天长节”这一天,斋藤德明少佐率领第二军第十五联队、骑兵第一中队、工兵第一大队向金州亮甲店、陈家庄、刘家店一带进犯。陈宝财得到消息后,当即率“红枪帮”弟兄埋伏在金州城东凤凰山下落凤沟。当日军先头部队到达后,陈宝财等发起突然袭击,日兵措手不及,有10人被击毙,其余仓皇逃窜。日军随后调集大队人马,将“红枪帮”围困在落凤沟内。“红枪帮”因缺水少粮,只好喝泉水,食草根,在极端困难下仍坚持战斗,终因众寡悬殊,陈宝财等人全部牺牲㉖。战后,当地群众为其树碑,以示纪念。

1894年11月6日,金州城失陷,侵入金州城的日军沿街逐户搜查,兽性大发,奸淫烧杀,无恶不作。金州城西南有一曲姓人家,家中曲王氏、曲如意等7位妇女为免遭日军凌辱,怀抱3个幼子,相继跳入院内水井殉难。㉗铁匠刘世宦,家住在城内圣庙街(今民政街)西,与3个儿子玉玺、玉珍、玉珠以锻冶为生。金州城陷后,日军入城,强迫“出城踏蹈”地雷,“玉珍与之格斗”,被日军所杀。其小妹与其女儿翠子“不甘受辱,毅然赴井以全贞节”。㉘

日军占领金州、大连湾后,于1894年11月17日兵分三路向旅顺进犯。当日军搜索队进至南关岭时,抓到了不忍离家避难的塾师阎世开,以重金相诱让其带路,遭到严词拒绝。因语言不通,挥笔作答,怒斥敌酋:“尔等无缘犯我辽东,炮轰我乡里,枪杀我同胞,似此残暴为古今人道所无,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以金钱诱我,令我丧尽天良,实令人百思不解!尔当知吾乃堂堂大清臣民,岂甘为倭奴走卒!”日酋见利诱不成,便以死相威胁。阎世开继续以笔痛斥道:“倭奴!先诱之以金钱,继出之以恫吓,真乃卑鄙已极,吾愈怒上加怒。可惜吾手上无寸铁,不能与尔贼们血肉相躯,终天遗恨,仆心志已怪,宁作中华断头鬼,勿为倭奴屈膝人!”恼羞成怒的日军,竟残暴地将阎世开刺死。㉙对阎世开的壮举,时任东三省盐运使、诗人张之汉感到震撼,特于1895年春作《阎生笔歌》,认为“阎生此笔,足以撑天地,泣鬼神矣!”㉚阎世开殉难后,人民深深怀念他。1994年甲午百年时,也是阎世开殉难百年祭,当地重新修塚树碑,以表永世不忘。每年清明节,当地人民都前往献花祭扫。

此外,也有民众自发奋起支持清军抗日。金州城南街马家炉60多岁的铁匠马忠信,得知日军来犯,带领儿子和十多名徒弟,昼夜锻造砍刀,源源不断地送给清军。《金县志》记载:“城内十多家烧饼铺,通宵达旦烤制大烧饼,委派年轻人肩挑车拉送到石门子前沿阵地,犒劳正在与敌人搏斗的官兵。石门子附近的群众自动参加战斗,协助官兵修筑工事,向山顶拉炮,搬运弹药”等等㉛。

旅顺地区旅顺口陷落后,日军疯狂屠杀,许多居民以铁锤、斧子、砍刀、扁担等为武器,同穷凶极恶的日军拼死搏斗。在南山岗开了一处顺兴利水果商店的谢沛桐,时年20多岁。大屠杀期间,日兵跨门进来抢酒,抓住谢沛桐的发辫就用刀砍,哪知谢沛桐会武术,一脚踢掉日兵手中的刀,顺手抓起来向日本兵头上砍去,十几个日兵被砍倒,谢沛桐提刀从后门逃走,潜回原籍山东黄县(今龙口市)。㉜南山岗火神庙西一位50余岁的苑铁匠,为人正直、豪爽,当侵略军屠杀到自家门口时,他隐身门后,用铁锤砸死了5个日兵。正当苑铁匠跳窗台准备逃走时,被日兵开枪击中。负伤的苑铁匠手握铁锤又将日兵砸死。最后,苑铁匠因伤重牺牲。㉝

日军进犯抵达旅顺北的水师营时,佃工王忠福(俗称庄大)同12名青年加入清军。他们熟悉地形,又善骑射。一日日军侵入牧城驿时,一股马队到村外河边饮马。王忠福等人乘日军不备,突然袭击,当场打死日军十余人,其余逃遁。王忠福等紧追不舍,又杀死日兵4名,不幸左臂中弹,仍坚持射击。最后因流血过多,坠马牺牲。㉞水师营还有一名佃工人称老王,当他到井边打水时,日本兵无故举刀便砍,老王手疾眼快,抡起扁担砸碎了日本兵的头。㉟

有几个日本兵被打死在农民王宗岐的窝棚里,被另一个日本兵发现,欲捉来王宗岐抵命。王宗岐的几个侄子眼疾手快,举刀相向,日本兵慑于人多势众,火速溜走,王宗岐幸免于难。寺沟有一教师叫侯景灏。一天,一日军军曹欲强占他的书房绘制地图,侯景灏严辞拒绝,军曹将其残忍地杀死。其胞弟侯玉宝异常愤慨,手握斧头从后面砍死日军军曹。日军在旅顺大屠杀期间,沈家店的工友沈六“拿起一根扁担抗敌”,不幸被日本兵捉住,“绑在一棵大槐树上,他夜半脱绳而逃,纠合群众,夜袭沈家店,尽杀日兵而去”。㊱

家住黄金山下(今旅顺黄营一带)的陈永发以织布为生。甲午中日战争时,年满18岁的陈永发身上随时携带一把织布刀。闲暇时陈永发常到模珠礁炮台清军哨官那里习武、放枪。日军攻陷旅顺口后,陈永发和全家人向东逃难。当走到韩家沟时,遇到日军放炮,见日兵残忍地用刺刀刺死3岁的孩子,他强忍悲愤。当夜乘日兵不备,用织布刀杀死日兵。1895年清明节前,陈永发到荷花湾拾粪,遇见日军货车在此通过,每辆车上都有日本兵押车。其中有一辆货车爬不上坡,日本兵叫陈永发帮助推车。陈永发趁着车势故意把车弄翻,日本兵被压在车下,又用织布刀杀死日本兵。敌人发现后向他开枪,击中腿部,后用乱刀将陈永发杀害。㊲

日军在旅顺进行大屠杀时,发现南山岗有一个“和顺大戏院”,有些日本兵走过去,戏院老板王滨率演员八九十人出来劝阻,希望日军停止杀人。然而日兵“见其衣冠楚楚,疑为清廷官吏,举刀砍之”,将其砍死。王滨被砍死后,其他演员逃回戏院,日军追至戏院,方知他们为演剧者。于是强令演员演戏,并由两名日兵监视。演到半夜,看戏日兵逐渐散去,两名监视他们的守兵业已酣睡。演员见此情景,乘机上演武剧,武生张铁扮演武松,忽然间,灯灭刀飞,砍死两个守兵,然后一起逃走。㊳

在旅顺大屠杀期间,男女老幼也奋起反抗日军。碾盘沟一孙姓人家正在举行婚礼,日本兵杀进村里,新人躲到天棚上,一个日本兵闯进来,举刀乱扎,新郎被刺的鲜血淋漓。新娘冲下来救护,日本兵掉过头来欲行强暴,愤怒的新娘用剪刀将日兵扎死。㊴

有一位十多岁少年,化装成乞丐,潜入日军军营,把泻药投入日军饮水缸中,伤及许多日兵。少年被捕后慷慨陈词:“予非丐儿……所以丐者,诓汝等耳,幸天从吾愿,竟得入汝营中,予预蓄泻药甚多,汝等所饮所食,俱经予手。予为国杀敌,早拼一死,所恨者,药屑犹余,未杀尽汝等耳!”敌问其姓名、籍贯及有无唆使?少年大笑说:“汝等真庸夫,何问为,予无名,旅顺一丐儿也……杀则杀耳,呶呶不休,殊惹人厌。”日将命部下将其锢禁,再探其实。少年“乘人不意,以首撞柱而死”。㊵少年勇敢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让人敬佩。

僧人也反抗日军的入侵。小平岛海神娘娘宫住持僧圆明和尚,平日不闻俗事,一心向佛,是位爱国高僧。当日军杀过青泥洼、沙河口,进入小平岛时,强占娘娘宫,拆毁门窗,勒令迁出时,圆明和尚劝众人不要躲避,应该齐心杀敌。为明心志,圆明和尚挥毫作诗:“一夕半北(隐一死字)未分开,只落魂魄上九台;今生不能雪此恨,转世投胎再回来。”誓不迁出此宫。并怒斥日军:“尔等海盗,出无名之师,占有土地,毁我桑梓,戮我苍生,自古迄今,未有尔等残暴也。今挟兵刃,威我身躯,毁庙堂,污神灵,罪不容诛。吾乃佛家之徒,以慈悲为宗旨,岂能让我神灵之地,作海盗之巢?勿为妄想!”㊶然后整饰衣冠,端坐禅堂。凶残的日军将圆明和尚架火焚烧。熊熊烈火中,圆明和尚被烧死。夜里,圆明和尚弟子在乡亲们的帮助下,炸毁娘娘宫,与日军同归于尽。

四、山东半岛人民的抗日斗争

日军侵入山东半岛后,就疯狂地抢劫、焚毁、奸淫妇女,屠杀手无寸铁的居民。威海地区林家院村原十余头耕牛,被抢走七八头。邵家庄、后亭子奋等村,猪羊被抢劫一空。日军将皂埠、后峰西两村的粮食抢去喂马,还逐户抢劫财物,店铺更被洗劫。日军还焚毁房屋,宋家洼村80余间房屋被烧毁,后亭子、长峰村等房屋大都被烧。日军所到之处最野蛮的是奸淫妇女、残杀平民。庙沟村刘某之妻为保护女儿免遭奸淫,被一刀砍杀。谷某之妻与欲强暴她的日兵搏斗被刺死。在柳林村有一清兵被砍成数段。日军占领南帮炮台后,对所有阵亡清军官兵都戮尸一遍。日军到长峰、海埠、九家疃三村屠杀了40多人。日军所至,尸横遍地,血流成河,惨不忍睹。激起山东半岛人民极大愤慨。为了保家卫国,人民自发地进行抗日斗争。群众帮助清军修筑工事,协助炮兵拉炮,送粮草;配合清军从日军手中夺取武器弹药,割断敌人电话线;协助清军捕捉日本特务。同时还为军队传递情报,修筑公路,协助清军作战和慰劳炮台守军,救护伤兵等等。㊷

日军在荣成登陆后,当地群众冒着大雪纷飞的恶劣天气,修整道路,自动地帮助军队拉炮、运送粮草,㊸克服重重困难,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爱国的“敢战之将”㊹孙万林协助清嵩武军阻击日军进犯,取得一次以弱胜强的胜利。

日军进犯山东半岛恰是中国的新春来临,当地群众把过春节的食物拿出来,送往炮台慰劳守军,或招待士兵吃饭,以鼓舞士气。长峰村丛连吉虽家境贫寒,还是请过六七名清兵来家坐客。当时,驻威海卫城里十字街口关帝庙的是清军戴宗骞的绥军,群众纷纷将“大饽饽”送去,慰劳品摆满了大殿。

1895年2月11日,一个日本兵闯进威海地区长峰村丛大庆开设的小铺,乱抢东西,农民丛平安举起镢头将其打昏在地。一群日兵闻讯赶来,秀才丛绳泽挺身而出,与日军头目讲理。日兵当场将丛绳泽兄弟2人杀害。日兵的残暴,激怒群众,村民一拥而起,挥锹抡镐,同敌人展开搏斗。武秀才丛蔼亭,赤手空拳与日兵拼搏,他虽身上被砍伤13处,鲜血直流,像血人一样,仍毫不退缩,从日军手里夺下钢刀,杀向敌群。敌人丧胆,狼狈逃窜㊺。丛双喜、丛和安、丛德、丛九、丛生、丛喜、丛祥等17名农民在搏斗中牺牲㊻。日军在长峰村的东头建一个大厨房,每当日兵吃饭来往时,经常顺便溜进村中,抢掠民财,奸淫妇女。村民愤恨已极,组织起来,提出“敌人进村就赶,进家就打”的口号㊼。他们以农具、木棍为武器,痛击敌人。日兵多次遭到群众打击,吓得不得不把大厨房搬走。孙家沟村的农民,家家都准备了斧头、菜刀等工具,只要敌兵进入家门就杀死他。杨家滩、卫家滩村的农民组织起来,勇敢地夺取日军手中的武器,同敌人进行斗争㊽。1895年2月的一天,日军窜至汤河西村抢劫,一个日本军官逼迫青年徐丁西给他烧水洗澡。徐丁西将一桶开水浇在他的头上,跳窗逃走。山东半岛人民的抗日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五、各地民众抗日斗争的特点

各地人民的抗日斗争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民众抗日斗争的广泛性、群众性。在日军入侵中国期间,各地许多民众以民族利益为己任,不分民族、不分职业、不分老少、不分男女,对日本侵略者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这里有教书的先生,有织布的机匠,有锻铁的铁匠,有工人、农民,有猎户、矿工,有流民,有帮会成员,还有僧徒,更有一身稚气的少年。他们都以不同形式起来反抗日本侵略者。

第二,民众抗日斗争的自发性、分散性。在大肆侵略、残暴的日军面前,各地人民以满腔的义愤投身于抗日斗争之中。他们利用铁锤、斧头、砍刀、棍棒、扁担、织布机刀等当作武器,同凶残的日军进行拼死的搏斗。这些反抗斗争几乎遍及到辽宁、山东地区的每一个角落。

第三,民众抗日斗争还表现出多样性和灵活性。面对日本侵略者,许多民众投奔清军,有的参加民团,更多的是零散地进行抗日斗争。他们以各种方式与侵略者进行坚决的斗争。有的主动出击,有的设伏、夜袭,有的火攻,有的在危及生命之时,与日兵展开搏斗。这种多样性主要来自于斗争的群众性。人民群众在抗日斗争中,增强了机智勇敢精神,提高了灵活、果敢的斗争艺术㊾。

自1894年10月下旬日军侵入中国,至1895年3月初田庄台最后一战。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各族广大人民的抗日斗争,虽然还缺乏组织、缺乏统一领导、缺乏周密计划、缺乏严格训练,缺乏枪支弹药,尚多处于零星的各自为战状态,还是以冷兵器对付用现代武器武装到牙齿的侵华日军,却迟滞了日军速战的时间,表现出一种伟大的民族英勇不屈之精神。“中国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使得帝国主义至今不能灭亡中国,也永远不能灭亡中国。”㊿在甲午战争期间,广大民众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同广大的爱国官兵一道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壮歌。中日甲午战争时期,各地人民的抗日斗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勇于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精神,它成为近代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自发的反抗斗争,给予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不可侮、中国人民不可欺的爱国主义精神。

[注 释]

①《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009)卷24,北京:故宫博物院,1932年,第22页。

②⑦㉔㉕刘玉歧、潘国华:《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见《中日关系史论文集》,沈阳:辽宁省中日关系史研究会,1984年,第104-105页,第110页,第112页,第113页。

③《盛京将军来电》,《中日战争》丛刊第3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274页。

④易顺鼎:《盾墨拾余》,《中日战争》丛刊第1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3页。

⑤⑥⑩⑪⑬⑯徐庆章:《辽阳防守日记》,《近代史资料》1962年第2期,第6页,第5页,第4页,第31页,第8页,第12页。

⑧《委章革丞等督办团练分札》,藏辽宁省档案馆。

⑨《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847)卷36,北京:故宫博物院,1932年,第4页。

⑫⑭⑰⑱⑳徐庆璋:《辽阳防守记》,见阿英《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427页,第427页,第429页,第429页,第432页。

⑮裴焕星、白永贞纂修:《辽阳县志·吉洞峪乡团御日军》,卷21,1928年,第8页。

⑲《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320)卷29,北京:故宫博物院,1932年,第26页。

㉑于志龙:《甲午战争在庄河》,《大连文史资料》第4辑,大连:政协大连市文史委员会,1988年,第13-14页。

㉒㉗㉚㉛薛天忠主编:《金县志》,大连:大连出版社,1989年,第584页,第811页,第600页,第584-585页。

㉓[日]河村直等编:《日清战争实记选译·金旅之役》第9编,《中日战争》从刊续编,第8册,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第96页。

㉖㉜㊱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2卷,北京:三联书店,1980年,第174页,第175页,第175页。

㉘㊳孙宝田:《刘世宦》,《旅大文献征存》卷9,大连:大连出版社,2008年,第324页,第314页。

㉙孙克夏:《甲十抗日烈士净世开考略》,《学习与研究》(纪念甲午战争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专辑)1994年第4期,第72-74页。

㉝㉟㊴㊾关捷等主编《中日甲午战争全史》第二卷上,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035页,第1035页,第1037页,第1039-1041页。

㉞孙克复:《甲午战争期间辽宁人民自发抗日斗争述略》,《中日关系史论文集》,沈阳:辽宁省中日关系史研究会,1984年,第124页。

㊲周祥令整理:《甲午战争日军暴行见闻实录》,《永矢不忘——旅顺大屠杀惨案》,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89-90页。

㊵徐珂辑编:《晚清祸乱稗史·旅顺丐儿忠于为国》,见阿英编校《近代外祸史》,上海:潮锋出版社,1950年,第344页。

㊶《大连最著名的爱国高僧》,《大连之最》,大连:大连出版社,1997年,第18页。

㊷㊻㊼参见威海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威海市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549页,第550页,第549页。

㊸戚海莹:《甲午战争在威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118页。

㊹李秉衡:《致张之洞电》,《中日战争》丛刊第5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63页。

㊺㊽见戚其章:《中日甲午威海之战》,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102页,第102-103页。

㊿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年,第595页。

责任编辑:刘毅

K256.3

A

1009-5241(2015)04-0071-07

关伟大连民族大学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副教授辽宁大连116600关捷大连民族大学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教授辽宁大连116600

猜你喜欢

民团斗争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图解美国海军RA-5C“民团团员”舰载侦查攻击机
抗日英烈马威龙
宛西自治中“官”与“匪”
——试述别廷芳的内乡民团建设
爷爷的抗日
旧政协关于停战问题的斗争
建国初期剿匪斗争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