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固化树脂修复前牙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5-02-02李晓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9期
关键词:光固化前牙牙体

李晓英

光固化树脂修复前牙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

李晓英

目的 分析光固化树脂修复前牙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140颗缺损牙)前牙缺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70颗), 观察组给予光固化树脂修复, 对照组给予自凝塑料进行修复, 分析两组临床修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修复成功率为92.9%, 对照组修复成功率为64.3%, 观察组修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 观察组1年后临床满意率为91.4%, 对照组临床满意率为57.1%, 观察组临床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现阶段, 光敏树脂是修复前牙缺损的一种理想材料,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光固化树脂;修复;前牙缺损;疗效

前牙缺损是牙科常见疾病类型, 主要是因为外伤、氟斑牙、龋齿、四环素染色以及牙釉质发育不全等因素引起的。光固化复合树脂因操作简便、价格理想及应用价值高等优点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较大[1]。为研究光固化树脂修复前牙缺损的临床疗效, 本文选取86例前牙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 现将其相关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12月本院收治的前牙缺损患者86例(共140颗缺损牙),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3例(70颗)。观察组男25例(41颗), 女18例(29颗),最小年龄15岁, 最大59岁, 平均年龄(37.4±7.3)岁;其中上前牙缺损44颗, 下前牙缺损26颗。对照组男24例(40颗), 女19例(30颗), 最小年龄14岁, 最大61岁, 平均年龄(37.5±7.9)岁;其中上前牙缺损46颗, 下前牙缺损24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缺损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牙体缺损部位常规处理, 主要包括牙体清洁以及牙面菌斑清洁等, 并完全清除患者缺损部软性附着物。对于因龋病至损的患者需将龋坏牙体组织清除;对于接近牙髓腔的患者, 需给予根管治疗。对照组使用自凝塑料进行修复,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作成品塑料牙面并试戴,随后将边缘多余部分进行磨改, 使之符合暂时冠解剖学结构,最后进行抛光粘固即可。观察组使用光固化树脂进行修复,先对牙体进行酸蚀处理, 使用浓度为30%的磷酸在牙釉质表面涂抹, 对于较大缺损患者需避免对牙髓造成刺激, 防止出现医源性牙髓炎;磨除氟斑牙以及死髓牙表面层, 酸蚀时间为2 min, 对于死髓牙其酸蚀时间可延长为5 min 。酸蚀理想后彻底冲洗牙体残留磷酸液, 进行隔湿与风干。随后在牙体表面适当涂抹粘接剂, 卤钨灯光照射20~40 s。光照结束后,使用光固化树脂进行修复, 前牙外形成形后, 可再对牙体照射20~40 s。固化后需对牙体进行磨光、调颌, 防止创伤造成修复体出现脱落现象。

1.3 疗效评定标准[2,3]修复体边缘未出现裂缝现象, 且无部分牙体缺损, 修复体无脱落及松动, 未发生继发龋, 根尖组织以及染色正常, 可视为治疗成功;修复体边缘有明显缺损及裂缝现象, 修复体有部分缺损及松弛、脱落, 出现继发龋,根尖组织异常, 咬合功能异常, 可视为治疗失败。并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 统计患者1年临床满意度, 分为满意及不满意两项指标。修复体未出现松动、脱落、变色等现象, 美观度及舒适度理想, 可视为满意, 反之则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成功65颗, 成功率为92.9%;对照组治疗成功45颗, 成功率为64.3%, 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1, P=0.044<0.05)。

2.2 两组患者1年满意情况比较 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 观察组1年临床满意64颗, 临床满意率为91.4%;对照组1年临床满意40颗, 临床满意率为57.1%, 观察组临床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4, P=0.023<0.05)。

3 讨论

临床修复材料种类较多, 但常规修复材料难以达到理想的应用效果。如塑料牙面, 具有不耐磨、易脱落以及易变色的缺点;烤瓷牙面虽然耐磨性理想, 且较为美观, 但是具有费用高、制作复杂的弊端。光固化树脂修复因操作简便、色泽自然以及可有效保护牙体组织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4]。

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采用光固化树脂修复, 对照组采用常规自凝塑料修复, 观察组成功率为92.9%, 临床满意率为91.4%,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 光固化树脂修复前牙缺损临床疗效理想。而导致光固化树脂修复前牙缺损失败的主要原因为修复体变色、颈部渗漏、脱落等, 因此为了提高光固化树脂修复价值, 操作者在进行光固化树脂修复时, 需严格按照光固化修复程序进行操作, 认真清洁牙面, 严格控制酸蚀时间及钉道深度;并且根据患者具体前牙缺损类型制订恰当的L形固定桩、根桩;以病灶为中心呈放射状做沟槽, 全面提高光固化树脂修复治疗的成功率。现阶段, 新型口腔材料不断被研发出现, 其中光固化复合体因将光固化树脂以及玻璃离子的优良性能进行结合, 因此也有更大的临床应用空间[5]。并且由于光固化树脂修复美观效果理想, 因此在牙科美容中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综上所述, 光固化树脂在前牙缺损修复中具有操作方法简单、无痛、省时以及对牙体损伤小等优势, 美容效果良好,治疗效果确切, 且患者临床满意率高,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 宋瑜.光固化树脂修复前牙缺损临床疗效分析.基层医学论坛, 2012,16(19):2524.

[2] 刘彦彬.光固化树脂修复前牙缺损失败的原因分析.中国美容医学, 2012,21(3):480.

[3] 邹小明.光固化树脂修复前牙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西部医学, 2010, 22(3):466.

[4] 于华, 张晓东, 王亦菁,等.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修复牙冠缺损的疗效分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17(47):8269.

[5] 金波涛,李江涛,吴卓,等.光固化树脂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临床观察.中国当代医药, 2013,20(15):190, 19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9.085

2015-04-09]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第四人民医院口腔科

猜你喜欢

光固化前牙牙体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
光固化3D打印中光敏树脂的研究进展
在乳牙龋齿充填中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剂结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光固化3D打印软组织材料的性能研究进展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浅议前牙死髓变色美容治疗的初步探讨
纤维桩与金属桩在前牙修复中的疗效比较
前牙烤瓷冠美容修复的临床应用
纳米复合树脂和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用于前牙美容修复的效果比较
二氧化锆烤瓷冠桥修复体修复前牙缺失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