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对结核病诊断价值的研究

2015-02-02张民张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9期
关键词:皮试抗酸抗原

张民 张新

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对结核病诊断价值的研究

张民 张新

目的 评价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诊断结核病(TB)的价值。方法 对125例疑似TB患者,均进行完整的检查, 评价痰涂片、结核菌素(PPD)皮试、抗酸染色阳性、X线诊断效用, 并以t-spot-tb检测人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 评价CFP-10在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确诊TB患者74例,抗酸染色阳性率63.51%(47/74)、痰细菌培养阳性率68.92%(51/74)、PPD皮试阳性率50.00%(37/74)、X线片阳性率50.00%(37/74), 抗酸染色阳性、痰细菌培养阳性患者中抗CFP-10阳性率分别为83.98%(39/47)、90.20%(46/51), 低于PPD皮试阳性中抗CFP-10阳性率100.00%(37/37)、X线片阳性中抗CFP-10阳性率100.00%(37/3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痰涂片、PPD皮试、抗酸染色阳性、X线诊断未明确诊断11例, CFP-10诊断阳性率100.00%(11/11)。结论 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血清学诊断, 可作为TB常规诊断辅助技术, 有助于诊断常规方法诊断不明者, 且不易受其他因素干扰,在早期活动性TB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结核病;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血清学诊断

结核病(tuberculosis, TB)是一种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 MTB)为病原菌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感染率高、传染性强、发病危害大, 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20亿人感染MTB, TB年发病超1000万人、死亡300万人[1]。中国MTB感染率、TB发病率与病死率均位于世界前列, TB在部分地区仍呈地区性流行, 据保守估计现存TB携带者超5亿人, TB存活患者约500万人, TB年死亡例数约13万人[1]。判断有无MTB感染是诊断TB的主要方法, 但MTB具有较强的潜伏性, 感染者数年内可无明显症状表现, MTB感染筛查困难是致TB防控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结核病诊断主要方法包括PPD、痰涂片检查、X线检查等, 但常规方法误漏诊率相对较高, 早期检出率低, 且检查质量易受其他因素干扰[2]。无症状携带者对MTB抗原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是诊断潜伏期TB唯一可靠的方法。山东省胸科医院既往以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诊断疑似TB患者, 取得一定成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山东省胸科医院2014年2~8月, 收治TB疑似患者125例, 其中男60例, 女65例, 年龄18~71岁, 平均年龄(44.6±12.6)岁。咳嗽125例, 其中刺激性咳嗽14例,咳痰84例, 咳血14例, 自觉发热59例, 实测发热56例, 胸闷74例, 喘鸣8例, 潮热19例, 盗汗3例, 消瘦乏力8例。体检见肺部湿啰音84例, 肺部干啰音42例, 呼吸时低音48例。影像学表现:胸部X线片正常21例, 肺部浸润影82例,肺纹理增粗23例, 有硬结或条索性病灶影36例, 胸腔积液25例;高分辨率CT(HRCT):渗出性改变59例, 肺部见空洞影37例, 肺门淋巴结肿大43例。合并支气管损害28例。

1.2 方法 均进行完整的检查, 包括血液生化、肝肾功能、凝血系统、血清白蛋白、血糖检测、痰涂片、PPD皮试、X线胸片等。晨起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 以t-spot-tb检测血清与胸水CFP-10水平, 诊断是否为TB感染阳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确诊为结核病患者74例, 其中肺结核70例、支气管结核4例, 抗酸染色阳性47例(抗CFP-10阳性39例)、痰细菌培养阳性51例(抗CFP-10阳性46例)、PPD皮试阳性37例(抗CFP-10阳性37例)、X线片见活动性表现或结核空洞影37例(抗CFP-10阳性37例), 抗酸染色阳性、痰细菌培养阳性患者中抗CFP-10阳性率(83.98%、90.20%)低于PPD皮试阳性、X线片阳性中抗CFP-10阳性率(100.00%、10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参照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拟诊即明确诊断63例, 剩余11例, CFP-10诊断强阳性9例、弱阳性2例。

2.3 患者CFP-10血清与胸水抗原在t-spot-tb检测中形成斑点(SFCs)数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20、14.25~26.24, 114、47.28~245.90。74例确诊患者, 其中67例诊断为结核性胸腔积液, 16例胸腔镜检查见干酪样肉芽肿。

3 讨论

结核病诊断路径主要为:发现可疑症状, 先行胸部X检查, 与肺癌、伤寒、尘肺、淋巴瘤、肺炎等疾病相鉴别, 后进行痰检查, 确定是否为活动性TB, 进行TB分类, 诊断符合率可达80%以上。但在实际检查过程中, 因结核类疾病患者病程多较长, 同时其病理转化机制、过程较复杂, TB患者在感染结核菌后症状表现特点趋于多样化, 不同患者症状表现差异较大, 同一类结核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多种病理的混合性表现特点, 严重影响常规诊断效用。本次研究中, 痰涂片、PPD皮试、抗酸染色阳性、X线诊断敏感性为85.14%, 误漏诊仍较高。常规诊断方法耗时较长, 操作不便, 容易受到影响。

常规诊断有以下几个弊端:①对于活动性不强、早期TB诊断符合率较低;②易与肺癌、伤寒、尘肺、淋巴瘤、肺炎等疾病相混淆, 延误疾病治疗;③检查项目多, 单项检查符合率低;④检出者多为已出现症状表现者, 潜伏者诊断符合率低;⑤对于支气管等其他部位结核病诊断能力不足,其他部位结核病症状表现多不典型, 许多患者初诊并不是进入呼吸内科、传染科, 增加医院感染发生风险, 危害其他患者与医护人员生命健康[3];⑥诊断水平易受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实验室水平等因素影响[4]。

CFP-10是目前诊断TB敏感度较高的单种MTB特异性抗原, 采用血清学诊断, 敏感度较好, 对于无法明确诊断者、X线诊断阳性者、PPD皮试阳性者, 反应率100.00%, 对于痰细菌培养阳性者、抗酸染色阳性者, 反应率也分别达到90.20%、83.98%, 极大地弥补了常规诊断不足, 有助于降低漏诊率, 这对于防治TB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已被证实的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主要包括38 ku蛋白、Ag 85复合体、MPT 64蛋白、ESAT-6蛋白等, 部分已经制备成酶联反应(ELISA)试纸, 开始应用于临床, 具有敏感度高、快速简单等优点。目前关于MTB特异性抗原诊断TB研究主要集中在:寻找新的具有标志性的特异性抗原、不同抗原组合联合诊断TB以及寻找最佳ELISA条件。有学者以38 ku+16 ku+LAM联合检测血清MTB, 诊断潜伏期TB, 敏感度高达96.1%, 远高于PPD、痰培养。

综上所述, 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血清学诊断, 可作为TB常规诊断辅助技术, 有助于诊断常规方法诊断不明者, 且不易受其他影响干扰, 在早期活动性TB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1] 王芸, 许琳.云南省2000、2010年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分析.预防医学论坛, 2014, 20(1):11-19.

[2] 赵辉.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对门诊医生的要求.2011年山东防痨协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11: 1025.

[3] 马玙, 朱莉贞, 潘毓萱.结核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254-262.

[4] 中国防痨协会基础专业委员会.结核病诊断实验室检验规程.北京: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 2006:13-1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9.026

2015-03-16]

250013 山东省胸科医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呼吸科

猜你喜欢

皮试抗酸抗原
抗酸分枝杆菌荧光染色与Ziehl-Neelsen法在抗酸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应用比较
抗酸染色法、细菌培养法和实时荧光PCR法在分枝杆菌检查中的应用比较
我院头孢菌素皮试情况及经济学分析
负载抗原DC联合CIK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药物皮试知多少
药物皮试知多少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为靶标的放射免疫治疗进展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
急诊皮试告知单的设计与应用
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