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硬化病因及临床特点158例分析

2015-02-01王晓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4期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腹水

王晓丽

肝硬化病因及临床特点158例分析

王晓丽

目的探讨肝硬化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58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检验结果。结果肝炎病毒感染引发的肝硬化患者共82例(51.9%), 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71例(43.0%),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11例(6.3%), 重叠感染患者4例(2.5%);单纯酒精引发的肝硬化患者24例(15.2%), 酒精合并肝炎病毒共同损伤引发的肝硬化患者19例(12.0%), 其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11例(7.0%), 不明原因引发的肝硬化患者22例(13.9%)。肝硬化临床表现有重叠, 按其发生率从高到低排列:脾大、腹水、腹胀、乏力、食道静脉曲张、黄疸、下肢浮肿、肝掌、蜘蛛痣、肝区疼痛。结论本院肝硬化患者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主, 临床表现为门脉系统高压, 其次为单纯酒精引发的肝硬化, 临床表现为肝功能损伤。

乙肝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危险因素

肝硬化是临床是比较常见的慢性肝病, 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有很多, 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代谢性肝硬化、隐源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等, 在我国多体现为肝炎后肝硬化,其次为酒精性肝硬化, 其他病因比较少见, 由于病因的复杂性, 其出现的时间、体征以及治疗效果和预后等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早期并无明显症状, 中后期以肝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并会牵连到多个系统, 晚期则会出现继发感染、肝性脑病, 甚至会引发癌变等并发症。临床研究显示, 两种以上病因同时作用于患者的肝脏, 更容易引发肝硬化的发生,对于肝硬化疾病, 早期诊断是预防其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了解肝硬化病因及临床特点, 促进肝硬化患者早日康复, 现对本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58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58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98例, 女60例, 男女比例为1.63∶1, 年龄28~71岁, 平均年龄(49.68±8.4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乙型、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及病理学诊断标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过病史采集、临床表现、B超检查、CT、胃镜以及血清生化检查, 并同时填写相关调查表, 主要包括患者基本情况、临床症状、病因、各项检查数据等内容,进行科学统计分析, 确诊为肝硬化患者[1]。

2 结果

2.1 病因分析 肝炎病毒感染引发的肝硬化患者共82例(51.9%), 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68例(43.0%),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10例(6.3%), 重叠感染患者4例(2.5%);单纯酒精引发的肝硬化患者24例(15.2%);酒精合并肝炎病毒共同损伤引发的肝硬化患者19例(12.0%);其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11例(7.0%);不明原因引发的肝硬化患者22例(13.9%)。

2.2 临床表现 肝硬化临床表现有重叠, 按其发生率从高到低排列:脾大、腹水、腹胀、乏力、食道静脉曲张、黄疸、下肢浮肿、肝掌、蜘蛛痣、肝区疼痛。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 37例出现脾大, 31例出现腹水, 35例出现腹胀, 26例出现乏力;在丙型肝炎感染患者中, 8例出现脾大, 7例出现腹水, 6例出现腹胀, 6例出现乏力;在乙型和丙型重叠感染患者中, 1例出现脾大, 1例出现腹水, 1例出现腹胀, 1例出现乏力;在单纯酒精引发的肝硬化患者中, 24例出现脾大, 24例出现腹水, 13例出现腹胀, 4例出现乏力;在酒精合并肝炎病毒共同损伤引发的肝硬化患者中, 17例出现脾大, 15例出现腹水, 1例出现腹胀, 2例出现乏力;在其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 5例出现脾大, 1例出现腹水, 1例出现腹胀, 2例出现乏力;在不明原因引发的肝硬化患者中, 17例出现脾大, 18例出现腹水, 15例出现腹胀, 8例出现乏力[3]。

3 讨论

肝硬化是现代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多发病之一, 发病人群集中在中年男性。临床研究显示, 两种以上病因同时作用于患者的肝脏, 更容易引发肝硬化的发生, 尤其是到晚期, 会出现继发感染、肝性脑病, 甚至会引发癌变等并发症。对于肝硬化疾病, 早期诊断是预防其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主要体现为肝炎后肝硬化, 其次为酒精性肝硬化, 其他病因比较少见[3]。近年来, 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 饮食习惯的改变, 尤其是饮酒者数量的增大, 肝硬化疾病更趋向年轻化和女性化, 分析和探究其病因及临床特点, 有助于掌握肝硬化的发病机制, 对肝硬化患者病情的延缓以及有效预防和治疗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肝硬化病因复杂, 临床表现多样,其中, 主要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单纯酒精引发的肝硬化为主, 前者临床表现为门脉系统高压, 后者临床表现为肝功能损伤, 对于肝硬化疾病, 目前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 主要以预防为主, 而在肝硬化预防中, 重点在于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同时还要注意酒精对肝脏的影响, 从而减少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1] 孟晓丹, 向国卿, 贺小虎, 等.肝硬化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178例.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8, 17(6):1880-1884.

[2] 韩红梅, 崔延姬.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4, 28(12):41-42.

[3] 曾祥婧.肝硬化文献及其5年住院患者回顾性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4] 姜雪梅.120例肝硬化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中国卫生产业, 2012, 25(13):98-99.

[5] 汤绍辉, 黄秋燕, 周金梅, 等.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性肝病合并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分析.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4, 13(6): 486-48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4.080

2014-12-11]

462000 漯河市中心医院肝病科

猜你喜欢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腹水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肉鸡腹水咋防治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肝硬化腹水研究及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