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全切除加双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的疗效评价

2015-02-01兰宝金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4期
关键词:乳头状甲状腺癌血症

兰宝金

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全切除加双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的疗效评价

兰宝金

目的评价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全切除加双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给予甲状腺全切除联合双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治疗, 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本次30例研究对象中, 共出现淋巴结转移22例, 总转移率为73.3%;出现一侧中央组淋巴结转移2例, 占总转移数的9.1%, 双侧中央组淋巴结转移20例, 占总转移数的90.9%。术后发生暂时性声音嘶哑2例, 发生率为6.7%, 喉返神经或神经内支直径均<1 mm;术后出现暂时性低钙血症8例, 发生率为26.7%, 发生永久性低钙血症1例, 发生率为3.3%。结论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全切除加双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的治疗效果良好, 虽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但大多数为暂时性, 预后效果较为理想。

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全切除术;中央组淋巴结清扫

甲状腺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发病率最高, 约占总数的80%。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一般以手术切除为主, 内分泌治疗为辅。其中手术治疗一般包括切除甲状腺本身及清扫颈淋巴结, 且现阶段临床越来越重视对Ⅵ区(中央区)淋巴结的清扫[1]。本院为研究甲状腺全切除加双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治疗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效果, 选取收治的30例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现将其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30例。其中男13例, 女17例, 年龄最大77岁, 最小18岁, 平均年龄(51.4±10.1)岁。均在体检中发现甲状腺结节, 其中一侧单发一侧多发5例, 双侧单发结节2例, 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23例。术前均经B超检查,结果显示双侧甲状腺存在砂砾样钙化或呈垂直生长的异常结节, 平均(15.4±6.1)mm。其中肿瘤浸润甲状腺包膜26例, 肿瘤未浸润甲状腺包膜4例。所有均使用石蜡快速冰冻做切片检查, 均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 并均给予中央组淋巴结清扫。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 并联合中央组淋巴结清扫。具体方法如下:全程将喉返神经暴露,切开颈总动脉鞘, 沿着喉返神经水平清扫该部分淋巴组织至锁骨水平;经喉返神经, 对气管淋巴结脂肪组织进行清扫;最后在气管表面对胸骨切迹上气管前淋巴组织进行清扫。

1.3 观察指标[2]①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喉镜检查, 掌握患者声带活动情况。术后出现声音嘶哑者, 对其声带运动进行检查, 直至术后6个月。声带运动受限或固定不动者, 可视为喉返神经受损;术后6个月, 其声带运动仍不能恢复正常, 可视为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6个月内恢复可视为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②术前均进行血钙检查, 术后发生口周、四肢指(趾)端麻木及明显手足抽搐者, 需要再次给予血钙检查。术后(通常为术后6~48 h)发生面部、手足抽搐或麻木者, 1年内血钙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TH)水平恢复正常, 可视为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年后仍不能恢复者,可视为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2 结果

本次30例研究对象中,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双侧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3例, 一侧乳头状癌3例, 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24例。其中乳头状癌伴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16例, 占总数的53.3%。出现淋巴结转移22例, 总转移率为73.3%;一侧中央组淋巴结转移2例, 占总转移数的9.1%, 双侧中央组淋巴结转移20例, 占总转移数的90.9%。

术后发生暂时性声音嘶哑2例(6.7%), 喉返神经或神经内支直径<1 mm, 且均在术后3个月内声音恢复正常;术后出现暂时性低钙血症8例(26.7%), 发生永久性低钙血症1例(3.3%)。上述出现的9例低钙血症患者均为>50岁的女性,其中在中央组淋巴组织中有甲状旁腺组织患者5例。9例患者均存在四肢指(趾)及口周麻木现象, 但无明显的手足抽搐症状, 均给予600 mg碳酸钙D3片口服治疗, 3次/d, 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对所有患者随访2年, 无一例转移复发,且均存活至今。

3 讨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作为临床多发疾病, 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对其治疗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临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 其中对于肿瘤直径≥1 cm的可采用甲状腺(近)全切除治疗;对于肿瘤直径<1 cm的, 但系多病灶、有远处转移、放射治疗史以及分化型甲状腺癌家族史者, 也可进行甲状腺(近)全切除治疗;其他分化型甲状腺癌可给予患侧叶全切除加峡部切除治疗[3]。

中央组淋巴结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最易出现转移的部位,因此对该组淋巴结的清扫对于提高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中央区淋巴结是内脏淋巴结或者是Ⅵ区淋巴结,主要包括气管旁淋巴结、气管前淋巴结、气管周围淋巴结、沿喉返神经走行的淋巴结及环状软骨淋巴结。由于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双侧中央组淋巴转移率较高, 在本次研究中为73.3%, 因此在甲状腺全切除术后进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是十分必要的。

另外,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 但一般仅发生在细小的喉返神经中, 这与术式创伤有直接关系。因此术中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 对甲状旁腺进行严格保护,避免对神经造成误伤。在本次研究中, 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2例, 暂时性低钙血症8例, 永久性低钙血症1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但大多数是暂时性的, 在一定时间内均痊愈,因此在甲状腺全切除术后进行双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是提高整体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1] 梁栋, 于洋, 闫培, 等.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预防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疗效观察.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3, 27(3): 292-294.

[2] 尹逊国, 王正林, 梁品, 等.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3(6):575-578.

[3] 张兴海, 马成权.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式的选择(附54例分析).安徽医学, 2010, 31(6):598-60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4.068

2014-12-24]

130021 吉林省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乳头状甲状腺癌血症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超声造影结合定量分析法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1例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肾脏损害1例
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